曹方林
摘要:美術課程作為一門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掌握豐富的美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與審美觀。教師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深入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立足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并對多樣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歸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學習與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強大助力。本文將探索新時代教學背景下有效的多元化高中美術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多元化;高中美術;教學探索
引言:結合新課程教學標準對美術學科提出的要求與課程教學的特點深入調整教學模式與教學結構,綜合學生的課堂學習反饋、實際學習情況與個性化發展需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有意識的對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進行培養,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新穎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對美術興趣
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良好學習體驗感,進而吸引學生對美術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此期間,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重要輔助工具,充分挖掘其中的豐富教學資源,并利用強大的教學功能創設貼合教學內容的課堂情境,解決學生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而分心的問題。
例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繪畫的誕生》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繪畫誕生的整個過程并播放本課的微課教學視頻,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點、線、面進行繪畫,并深入了解藝術家使用點、線、面創造出的令人驚艷的圖案與繪畫作品,使用PPT課件為學生呈現不同類別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賞析與觀看,使學生深入了解藝術家與美術作品的關系、時代與趣味的關系、主題與內容的關系、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技法與情感的關系,以此培養學生圖像識別與審美判斷能力。
二、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美術創作能力
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與組內成員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形成更加清晰的學習思路與知識結構,收獲豐富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經驗,以此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并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美術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是教師在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多元化教學形式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與學生取得的最終學習成果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也是學生不斷取得美術學習進步的重要動力來源。
例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制造距離感》一課的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共同討論自己所理解的透視,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探究透視方法,通過欣賞拉斐爾的壁畫《雅典學院》、韋啟美的油畫《新線》、詹建俊和葉南創作的油畫局部《黃河大合唱》和李成創作的《晴巒蕭寺圖》四幅作品了解“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和“散點透視”。
三、作品鑒賞,提升學生美術鑒賞水平
作品鑒賞是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學生在接觸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同時,開闊學習視野并提升藝術鑒賞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逐步由講授基礎美術知識向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感受能力與文化素養方面進行轉變,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與創作機會,以此種形式增強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使學生深入感受美術知識學習的魅力與價值,以積極的姿態配合教師所開展的各項教學工作。
例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追求生活的真實——歐洲現實主義美術》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分別呈現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找出繪畫作品的主要特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思考為何會出現現實主義,賞析庫貝爾所畫的代表作《現實的寓意,在某個方面決定了我七年藝術生涯的畫室的內部》,從化作結構標題與作者際遇的情感等多方面入手進行鑒賞,明確庫貝爾藝術作品中體現出的民主思想。學生賞析雕塑《加萊義民》,通過雕塑描述的事件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犧牲前的復雜心理狀態,深入感受作品中蘊含的作者情感。
四、組織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程度
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感與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條件,可以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將其與具體實踐操作進行緊密結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可以使學生獲得輕松愉悅的學習感受,充分喚醒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與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滿足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客觀看物體》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并對比化妝前后的眼睛,思考在化妝過程中應用了繪畫中形體的哪些表現技巧,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辨識物體的形狀和體積,了解光與影的重要性,為學生呈現不同受光亮而呈現出的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和反光面五種區域,為學生呈現朱乃正所做的《阿弗洛狄忒》素描石膏像,學生仔細觀察形體的表現特征,通過展示喬治.莫蘭迪的版畫作品,看一看那位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光與影的運用方法,鼓勵學生模仿莫蘭迪的作畫方法,將瓶子的空白,部分描繪的更有體積感,為學生講解頭像素描的基本步驟與木刻版畫的表現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魯迅像》中所運用到的寫實的表現風格。
結束語:多元化教學法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充分考慮教學目標、課程性質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等多項因素,呈現在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多個方面,符合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與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師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研究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實踐教學期間,綜合分析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小組合作、作品鑒賞與組織活動等多種途徑,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在促進學生感悟美的同時升華學生對美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麗芬.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9):83-85.
[2]王蓉,陳宗義.高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2(12):172-173.
[3]石玲玲.審美教育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探索[J].教育藝術,202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