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宇
摘?要:信息時代公益背景下,課程思政建設變得更加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因此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獲取和使用信息,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問題和公益事業,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本文通過基礎會計逐步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主要通過并借助網絡、通信工具、智能設備、信息化平臺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公益時代;基礎會計;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77
0?引言
教書和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能,必須貫穿于教師教育工作中,這是高等教育對高校教師最基本要求,也是每個教師必須做到的兩個方面。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正確引導。課程思政將思政育人與專業課內容深度融合,教師在授課中用故事的方式傳授會計學的知識,使得課堂生動有趣,達到育人目的。在教學中選取基礎會計第二章會計基礎概念中“會計的概念與特征”及“會計基本職能”的內容,以公益為視角和以網絡、線上平臺為載體授課,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基礎會計課程,具有難開始、難接受、難建立、難理解、難掌握的特點。基礎會計課程專業性強,概念枯燥乏味,對于大學生來說生澀難懂,極易走神。另外,學習缺乏主動性。為此,本文從課程內容設計、實施經驗分析探討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1?研究設計
1.1?思路與理念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將課程思政寓于高校課堂,要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將價值觀形成處于高峰發展期的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向正面、積極的方向引導。基礎會計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以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扮演開展德育指路人的重要角色。教師在注重智育的同時注重德育,將課程思政帶進課堂,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步驟。
信息時代,大學生處于思維方式、價值觀多元發展,道德觀念良莠不齊的階段。在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之后,會計職業道德與財經法規的考試也不再展開,至此沒有專門考核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試,對職業道德的教育也變少。當代社會海量的網絡信息數據,網絡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大學生更需要新時代價值觀的引導。
公益時代課程思政建設是指在當前社會公益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公益意識和責任感,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和教師應當積極探索適合的課程模式,注重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益意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2?設計與實施
在教學中選取基礎會計第二章“會計基礎概念”中“會計的概念與特征”及“會計的基本職能”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展開,比如支持學生做公益。會計課程和做公益并沒有直接關系。然而,會計知識應用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財務,包括公益事業。如果一個人想要成為公益的作者或者志愿者,了解財務管理和會計原則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和分配公益組織資金。因此,能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規則意識和奉獻精神。又如,從新冠疫情引出授課思路,引出古代爆發天災人禍,大戶人家施粥計量的方式生動講授“會計的基本職能”中核算和監督的兩項職能,貫穿課堂,課堂生動、易于理解,起到故事化引導學生人生方向的作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提出思政理念,培養愛國主義、人文關懷精神正確對待家庭、社會、工作和學習優秀品質等。
部分大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但該類學生具有思想比較活躍,活潑好動,動手能力強的特點。該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特別專注,缺點是主動性不夠,需要教師調動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課堂上播放一些生動幽默、具有網絡流行語的視頻活躍課堂氣氛,結合學生喜歡游戲和網絡熱點話題展開德育教學,比如大眾綜藝、新青年綜藝脫口秀、奇葩說唱,引導學生對脫口秀、奇葩說唱的段子各抒己見、展開辯論、激烈碰撞,一方面生動貼近生活,另一方面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3?實效與經驗
大學生均會攜帶手機進入課堂,一部分學生課堂上關注點容易集中在手機上,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下降。對于這種現象,采用順勢而為的方法,不禁止學生攜帶電子設備進入課堂,而是開發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注意力回歸課堂,而不是一味抹殺和否定。可以通過故事性授課,貫穿課堂教學,將枯燥、難懂的概念性知識寓于講故事的方式中,比如故事形式以古代爆發災難,大戶人家施粥,施粥的整個計量過程講解會計的特征與核算和監督的兩種職能,通過故事的細節挖掘概念,使得概念易于理解,同時提出疑問,讓學生發表看法面對國難時可以怎么做,展開互動,引導學生認知國難面前人人有責,最后提出面對過去的新冠疫情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社會危機,引導學生在走出校園后在國家危難時期為家庭、社會做貢獻。提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更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2?研究創新之處及實際應用價值
2.1?創新之處
2.1.1?課程思政現狀與順勢而為
在課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前,在專業課程上高校教師以講授專業知識為主,僅會有較少的育人理念貫穿其中,思政教育就更加微乎其微。在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后,很多高校教師仍然沒有真正實現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由于不熟悉政治、法律法規,僅以生活閱歷、人生經驗傳授課程思政內容,更有甚者不知如何將思政理念融入課程,成為課程思政呈現最大的羈絆。部分高校教師認為專業課堂上,專業知識才是中心,仍然秉持著應當由思想政治課來實現思政教育的觀點。
這部分高校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沒有良好的品德將舉步維艱。社會上很多新聞報道的不僅僅是高分低能,更有甚者是道德敗壞而智商極高。這部分人在高等學府接受職業教育,會比普通人產生更大的社會危害。因此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第一步,顯得格外重要。
大學生面對誘惑以及自媒體錯誤引導較多,我們應積極順應社會發展大趨勢,對于網頁信息、網絡游戲,順勢而為,不否定、不拋棄、不放棄,正確應對網絡環境、電子設備、人工智能的使用。
2.1.2?游戲視角授課與注意力吸引
課程思政以有趣的方式在課堂呈現,可以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從游戲視角講授課程。高校教師可以在課外操作大學生喜歡的游戲,大型游戲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夢三國、倩女幽魂等,小游戲消消樂、來找茬等,任天堂等形式的游戲機,通過熟悉大學生的生活、愛好,聯系課堂。比如夢三國游戲,分享游戲細節與基礎會計概念的關聯,使得枯燥的基礎概念生動有趣。講授三國游戲人物特色、歷史事跡,分享歷史人物性格特征、行為方式,普及歷史知識與人生哲學的關系,起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2.1.3?線上平臺與自學習慣養成
在電子設備普及的時代,引導學生科學應用電子設備學習、工作,課前線上預習課堂內容,課后線上完成作業,達到在線批改、及時糾錯、梳理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平臺發表課后討論帖,實現交互式交流,交流觀點、分享知識、及時解答疑問、開拓思維、掌握學習方法。
教師要引導缺乏鉆研精神的大學生加強自學能力,通過在線平臺課堂要求,培養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慣性。
課堂上強調線上學習的優點,引導大學生多應用網絡信息資源,開啟新學習模式。網絡學習資源豐富、獲取方便、閱讀便利,電子設備用作學習和工作,便捷、易查找、低碳,是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教學經驗中發現,針對學習缺乏主動的大學生,在老師講授案例時課堂反饋明顯,效果顯著。將網絡段子融入課堂,并且結合新聞、綜藝、游戲授課,使基礎概念型的基礎會計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3?總結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的開發與應用日益普及,網絡資源的開放使學生更容易、更廣泛地獲取信息,其中不乏不良和負面的信息,對于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快速發展期的大學生易產生錯誤引導。大學生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分辨不良信息能力不足,高校教師正確的引導極為重要。為此,高校教師應利用電子設備、在線資源,引導學生正確應用在線資源,比如電子書、在線視頻、平板電腦的學習,使學習更有趣、更符合時代特色,是新的學習模式和授課方式。
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形成的重要階段,更需要高校教師課程思政和德育的正確引導,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王天旭.基于“三全育人”視角的高校后勤服務育人路徑研究[D].四川:西華大學,2021.
[2]董必榮.“會計學”課程的課程思政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2022(24).
[3]李杰美.《政府審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路徑探究[J].財會學習,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