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教學為例,分析“讀·研·悟·行”教學范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融合教育戲劇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成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教育戲劇 作業設計 學習動機 思維品質 初中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8-0058-04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融語言文化學習和交際能力提升于一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英語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通過朗讀、角色扮演、復述、書面表達、故事創編、戲劇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靈活運用“讀·研·悟·行”教學范式,并融合教育戲劇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讀·研·悟·行”教學范式與教育戲劇教學法的關聯
“讀·研·悟·行”教學范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白x”是獲取知識、收集信息、搭建結構的過程;“研”是分析文本、發現問題、探尋答案的過程;“悟”是知識的內化,是對教材內涵深入探究后形成自己正確的理解和評價;“行”是創作和行動,表達對知識的多維理解,是思維和能力的展示。上述四個步驟及相應的教學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體現知識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到深的過程,是一種較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教育戲劇起源于18世紀法國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的“在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與“在戲劇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等理念。在此基礎上,19世紀末美國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ay)提出“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將裝扮(plays)、游戲(games)、模擬(mimic efforts)等戲劇技巧運用到教學中。教育戲劇教學法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戲劇豐富的表現形式,鼓勵學生在創設的真實情境中,自然運用目標語言進行交際,不僅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想象、合作、創作、表達等多種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潛能。
從教學形式上看,教育戲劇中的表演契合“讀·研·悟·行”教學范式中“行”這一環節,但它又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演”,而是更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建立個人與教材之間的關聯,學會去理解、體會和感悟教材文本傳達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應變力、判斷力、模仿力、表現力、創造力等都會得到鍛煉和提升。
二、“讀·研·悟·行”教學范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示例
《2022年版英語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的要求。為此,教師應圍繞主題語境,緊扣教學目標,基于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個性和語篇特點,通過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深化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培養語言應用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下面,筆者以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 Unit 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教學為例,論述“讀·研·悟·行”教學范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分析教學內容
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 Unit 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以老舍茶館為主題,介紹了話劇《茶館》的故事、作者老舍及舊時北京茶館等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劇情等不同角度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生活的背景,體會其作品的深刻內涵,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本單元的核心任務是“Acting out a scene from a play”,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表演戲劇中的一個片段。
(二)明確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明確本單元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文本,學生能夠理解文章大意,獲取細節信息,學習語言知識,如It tells us...,It describes...等;(2)通過研讀文本,學生能夠探究主題意義,了解戲劇基本要素,提高閱讀能力和戲劇鑒賞能力;(3)通過思考和交流,學生能夠領悟文本中的文化內涵,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4)通過表演和運用,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演繹戲劇片段,提升戲劇文化素養,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展示教學過程
1.“讀”——分層閱讀,讀懂文章大意,掌握目標語言
Step 1:Lead-in—Enjoy a video.
What is the video about?—Lao She Teahouse.
這一環節通過一段關于老舍茶館的視頻,引入本模塊話題,引起學生對老舍茶館和閱讀語篇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Step 2:Pre-reading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Lao She?
(2)What are his most famous books and plays?
這一環節是閱讀前的準備活動,讓部分對老舍較為了解的學生在班上進行分享,目的是激活學生舊知,為接下來的閱讀活動做好鋪墊。
Step 3:While reading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1? ? ?Lao She Teahouse
Paragraph 2? ? ?The story of Teahouse
Paragraph 3? ? ?Lao She]
這一環節為泛讀,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語篇,重點關注文章的首段及每段的首句,以較快概括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并根據段落大意將小標題和相應段落匹配起來。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全文,為學生進一步閱讀文本、深化文本的理解做好準備。
Task 2. Read carefully and check the sentences.
(1)Teahouse is one of Lao Shes most famous plays.
(2)Lao She learned to teach Chinese to the English students in London.
(3)Lao She wrote many plays, music and short stories.
(4)You can enjoy tea, food, Beijing Opera, folk music, and magic shows in the teahouse.
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文本篩選正確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細讀課文,感知文章的韻味和內涵,為下一步研析文本和進行表演打好基礎。
2.“研”——研析文本,讀懂文化背景,認識戲劇要素
Task 3:Read the story of Teahouse and complete the chart.
這一環節通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三個小活動,引導學生逐步研析文本,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老舍的戲劇《茶館》。首先,通過5個特殊疑問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更好地理解故事。接著,通過圖1、圖2所示的思維導圖和句型提示,讓學生復述故事,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最后,讓學生對故事作出評價。整個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并掌握故事的五個要素,培養學生講故事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為接下來創作劇本和表演戲劇片段做好準備。
Task 4:Read the passage about Lao She and complete the timeline.
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獲取細節信息的能力,繼續深入研析文本。首先,通過完成如圖3所示的時間軸,幫助學生梳理老舍生平,掌握人物傳記的寫法。接著,利用時間軸,復述老舍經歷,感受文化大家的愛國愛民情懷。最后,讓學生對老舍及其作品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Then retell the story of Lao She according to the timeline.
Lao She was born in... He went to...
Then ask Ss to give their opinions:
Why was Lao She named “the Peoples Artist”?
Task 5:Read the passage about Lao She Teahouse and choose the answer.
(1)What can we do in Lao She Teahouse today?
A. Drink tea.
B. Eat delicious Beijing food.
C. Enjoy Beijing Opera,traditional music or magic shows.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introducing Lao She Teahouse?
A. To make people know more about Lao She.
B. To remember Lao She.
C. To attract people to go to Lao She Teahouse.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細節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根據文本推斷作者寫作意圖,增進學生對老舍茶館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的理解,從而增強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3.“悟”——深入討論,感悟文化內涵,提升思維品質
Step 4:Post reading
Task 1: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the questions.
(1) What do you think of Lao She Teahouse?
(2) Will you go to Lao She Teahouse?
這一環節是讀后活動,引導學生圍繞老舍茶館這一話題進行討論,可先交流對老舍茶館的評價,再對是否打算去參觀老舍茶館的想法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設計旨在檢測學生“讀”(閱讀文本)和“研”(研析文本)的目標達成情況,在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Task 2:Watch a scene of the play Teahouse and talk about the questions.
(1)Why is the play Teahouse so famous?
(2)Which of the characters do you like best?Why?
這一環節截取戲劇《茶館》片段的視頻資料,創設語言學習情境,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戲劇人物的了解。其間,教師可問學生最喜歡劇里的哪個角色,以增加學生的代入感,使之與角色建立聯系,激發其表演興趣,為接下來“行”這一環節進行表演搭建支架。學生在閱讀文章和觀看視頻后,對老舍所創作的《茶館》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戲劇中的人物特點有了更深入了解,教師此時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本課所學,并結合自身理解對人物角色進行評價,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批判性思維。
4.“行”——創設情境,演繹文化場景,促進情感體驗
Step 5:Homework
Task 1:Talk about the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s.
(1) What is your favourite film or play?
(2) When did the writer write it?
(3) 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4) When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5)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Task 2:Work in groups and act out a scene of your favourite play.
Here are some tips for you.
(1)小組分工,搜集相關資料,確定演出的戲劇場景;
(2)小組合作,結合所學,整理臺詞,創作演出小劇本;
(3)分配角色,反復操練,聲情并茂地向全班匯報演出;
(4)全班欣賞,集體討論,客觀評價,評選出最佳表演獎;評價方式見表1。
這一環節是課后作業,教師可設計兩個活動,即“和同伴討論你最喜歡的戲劇”和“小組合作表演戲劇中的一幕”,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延伸至課外,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通過討論和表演的形式進行表達,以此加強內化、增加體驗、遷移創造,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將本課所學的目標語言進行遷移運用,并在表演中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幫助學生習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熱愛。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讀·研·悟·行”教學范式,引導學生充分閱讀、研析、感悟、演繹文本,建立文本信息、語言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要素之間的聯系,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有效落實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小鳳,李如密.教育戲劇的內涵、特征與價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3):21-26.
[2]丁禎.初中英語教學中“教育戲劇”的實施[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4):186-188.
[3]竺慧紅.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語作業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6(16):55-57.
注:本文系南寧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提升‘3M優化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2022C4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滕雪(1984— ),廣西靈山人,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學。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