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刁 盧雯
摘 要: 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是國家加強優秀教師培養的重要舉措,公費師范生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就業質量一直都有所保障。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社會需求和生源狀況等各方面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公費師范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諸多的新挑戰。本文在詳細分析新形勢下公費師范生就業面臨的現實困境的基礎上,從理想信念、生涯規劃、能力提升、資源保障等方面,研究提出優化公費師范生就業的對策。
關鍵詞: 新形勢;公費師范生;就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5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5-0020-06
一、問題提出
2007年,國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招生上朝中西部地區傾斜,學生畢業后一般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1]2018年,國家進一步完善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將“免費師范生”改稱為“公費師范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畢業后到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任教,促進教育均衡發展。[2]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的實施,為中西部中小學輸送了大批優質教師,同時,在國家優惠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公費師范生的就業質量一直都很有保障。
近年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影響頗深,特別是對我國經濟社會各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一方面,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等行業就業機會減少與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激增的矛盾,使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出現了一定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求穩”作為就業的重要考慮因素,教師崗位因其穩定、有編制、門檻低等特點,在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熱度不斷上升,成為最受大學畢業歡迎的求職意向之一,給公費師范生就業帶來不小的競爭和壓力。面對新形勢,正視公費師范生就業的現實困境,不斷提升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積極應對破解公費師范生就業的難題,是當前高校教師教育培養中必須研究的重要命題。
二、新形勢下公費師范生就業的現實困境
師范生公費教育是國家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之一,公費師范生的就業關乎大學生的切身利益和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關系到國計民生。近年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增速下行并步入中低速增長軌道、經濟與政治消極互動的影響下,很多優秀的非師范生、非公費師范生傾向于選擇穩定且有編制的教師工作,在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和“崗位勝任力”標準“一視同仁”的情況下,公費師范生就業面臨激烈競爭。此外,國內“雙減”政策實行,學科類培訓機構的教師崗位數量大幅減少,也給公費師范生的就業帶來較大的壓力。
(一)就業環境前景堪憂
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疫情對部分行業的沖擊還未完全恢復。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5 .4%,低于去年同期的6 .2%。這種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了一些傳統產業的調整和裁員,就業崗位減少,進一步加劇了就業難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影響了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全國就業環境不容樂觀,使得公費師范生在就業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很難“獨善其身”。
教育部網站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已如期達到或高于國家基本標準。[3]近三年華中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就業情況也印證了這一情況,隨著教師編制逐漸飽和,小部分公費師范生為了選擇生源地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或優質高中就業,不能在“入職”的時候同時“入編”,需要接受“在職等編”的現實。教育部自2019年起每年發布通知,強調抓好政策落實,要求各地保障符合就業條件的公費師范生全部落實任教學校并入編入崗。[4]但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受現實情況、畢業生求職意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政策落實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性。
從長遠來看,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從2016年開始逐年下降,2021年的出生率僅為7.52‰。[5]可見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未來生源數量勢必大幅度減少,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不變的情況下,社會對中小學教師的需求量將會大幅減少,即便公費師范生能通過國家政策落實就業崗位,但學校層次、從教學段、省內地域的選擇機會可能會變得更少,因而就業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二)競爭激烈程度空前
國家統計局網站顯示,2022年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帶動就業,但現階段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仍處恢復之中,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青年勞動力調查失業率依然較高。[6]而與此同時,202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1158萬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三年積累的未就業畢業生,大學生就業人口已達到創紀錄的140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根據調查數據,目前有超過40%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困境,其中有近30%的大學生被迫接受低于期望薪資的工作。這表明高學歷人才供過于求的現象日益嚴重,大學生們面臨著空前激烈的競爭和職業發展的困境。
除了就業崗位縮減與畢業生數量增加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各行業造成的較大沖擊,也使得很多就業崗位的穩定性不足,“裁員猝不及防”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求穩”作為就業的首要考慮因素,傾向于參加考公、考編,進入事業單位、國企等體制內單位進行就業。以2022年為例,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全國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1144 .2萬人,許多非應屆生、“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的學生、碩博生都選擇進入教師行業,對只有本科學歷的、非“985工程”學校的公費師范生形成較大競爭。
此外,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壓減,多地校外培訓機構轉型或終止辦學,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民辦學校和機構的教師崗位數量,進一步加劇師范生的就業競爭,增加了公費師范生的就業壓力。[7]
近期,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從2023年起,國家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為中小學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8]三年后,30所首批試點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國優計劃”碩士畢業生將和公費師范生同時求職,公費師范生的政策紅利將不再具備優勢,而“國優計劃”學生高學歷等優勢將對公費師范生就業帶來嚴峻挑戰。
(三)自身應變明顯不足
公費師范生在招生、培養、就業等方面有國家政策的有力保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憂患意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公費師范生也存在自身素質能力與教師職業素質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問題。尤其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實習計劃無法保證有序開展,同時中小學招聘流程和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這些都給公費師范生的求職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學生對于實習和就業普遍比較焦慮,據華中師范大學2024屆學生的調研數據顯示,學校為了減少疫情對學生師范生技能培訓的影響,在大學三年級第三學期開設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但仍然有60%以上的公費師范生對自己是否能勝任即將來臨的教育實習感到擔心,主要體現在對課堂管理、班級管理、學生談心談話等方面的焦慮,特別是隨著教育實習和求職季的同時啟動,學生既要協調實習與求職的時間安排,又要平衡兩方的學習和工作質量,確實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另一方面,教師崗位的受青睞程度愈來愈大,加劇了公費師范生的求職難度,由于應聘者數量的增多,用人單位的選擇更多,故而在求職過程中除了對師范技能的考察外,形象禮儀、舉止表達等更多的應聘技能成為重要的素養,公費師范生在這些細節方面缺少有針對性的訓練,自身應變明顯不足。
三、新形勢下公費師范生就業的應對策略
公費師范生的高質量就業不僅承載著學生個人及其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還關系著教育強國戰略的推動落地。面對國內外的新形勢和新挑戰,高校要把握公費師范生就業面臨的重點問題,從堅定教育理想信念、加強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拓展就業資源等方面,應對新形勢下公費師范生的就業困境。
(一)堅定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強教必先強師。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中,“踐行師德”是公費師范生畢業的要求之一,是公費師范生成長的價值指引和動力之源,同時也是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重要觀測點。[9]公費師范生投身教育的理想信念的培養,既是成為人民教師的基本素養,也是區別于其他類別學生的核心優勢,培養公費師范生的教育理想信念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開展理論學習,培育師范生教育情懷。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主題教育、班團主題學習等理論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我國當前教育的現實情況,領會公費師范生政策精神,讓學生們在教師職業中尋找自我價值,引導學生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
二是學習師德榜樣,堅定師范生教師理想。通過閱讀教育經典名著,幫助師范生領悟教育的意義,激發學生從教的熱情,堅定公費師范生的教師職業理想;開展大師課堂、名師講堂、教書育人楷模“面對面”等活動,用榜樣力量感染師范生,激勵學生們成為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三是豐富教育實踐,錘煉師范生教師品格。豐富師范生課堂形式,加大實踐教育環節,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讓師范生親身體驗教師職業,增長教育的能力,勤修仁愛之心;通過假期支教和志愿服務活動等實踐,讓師范生深入鄉村,讓學生們在服務中深化對教育的理解,增強職業認同感,強化責任和使命,成為一名富有愛心、工作細心,對學生有耐心的教師。
(二)優化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對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有促進作用。[10]高校應建構貫穿大學四年的、覆蓋全體公費師范生的生涯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明確自我定位,確立職業目標,做好就業準備,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面對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在國家政策給予就業保障效力有所減弱的局面下,要進一步通過公費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優化,不斷提升其在教師崗位上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強師范生就業觀教育,幫助學生們認清就業形勢。按照國家公費師范生政策,公費師范生畢業后一般回生源地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改善和均衡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師資配置。但據華中師范大學2024屆公費師范生的調研數據顯示,90%以上的學生希望到高中任教,少有學生愿意到初中和小學任教;70%的學生在求職中優先考慮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區,且部分學生將省會城市作為自己的唯一求職地域。這與公費師范生政策的導向和社會實際需求產生了矛盾,小學、初中、鄉鎮和農村學校出現“招聘難”的現象,公費師范生面臨“難就業”的困境。幫助公費師范生認清就業形勢,端正就業觀、擇業觀,合理調整就業預期,改變“一步到位”的思想,先就業再擇業,在一線崗位上勤奮工作、吃苦鍛煉、扎實積累,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后,再尋求進一步的職業發展。
二是推動專業教育與職業發展融合,做好師范生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是以職業發展為主線的成長成才教育、核心素養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幸福人生教育,其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11]公費師范生的職業目標較為明確,在專業教育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從生涯規劃路徑出發,面向全體公費師范生開設《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師范生學會探索自我、探索外部工作世界的方法,引導師范生正確分析社會需求、明確教師崗位勝任力,掌握計劃制定、時間管理、反思調整等基本的生涯規劃能力。從職業準備和個人發展角度,推進課程思政,讓所有專業課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推動人才培養對接社會需求,指導師范生在專業學習中制定學習計劃,平衡好課程學習與學生工作、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興趣愛好等方面,提高時間管理技能,引導師范生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自我,探索教師崗位的核心素質要求,幫助學生們在大學四年堅定從教信念,提升教學能力、育人能力、發展能力,充分做好求職準備。
三是提高師范生求職技巧,幫助學生們提升就業競爭力。前程無憂發布《2023年春季校園招聘市場調研報告》顯示,畢業生求職技巧有待提升,學生的問題集中在簡歷撰寫、筆面試技巧、自我認識不充分等。公費師范生的就業方向明確,不同地域中小學的招聘流程相似,可以分層分類開展求職策略指導。針對所有公費師范生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開展“求職訓練營”和“模擬面試”活動,開放“一對一”就業咨詢室,指導學生制作簡歷,開展半結構化面試和無領導小組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挖掘自身優勢,精準匹配崗位需求,提升學生求職技巧;分學科和專業開展備課、講課、說課比賽,促進學生教學核心能力提升;分區域開展筆試題目解析、模擬考試等培訓,提升學生應試能力。
(三)提升師范素質能力
全球疫情和“雙減”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師范生就業的空間大幅縮減,加大了公費師范生的就業壓力。在新形勢新背景下,提升公費師范生崗位勝任力,提高師范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是應對就業競爭的根本途徑。公費師范生的職業能力包括: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和綜合育人等,師范院校要在“站得穩講臺”、“管得好班級”、“做得好教育”三個方面下功夫提升師范生核心競爭力。
一是對標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一踐行、三學會”的畢業目標、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等為依據,將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和教師教育深度融合,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全程規劃實習實訓,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公費師范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有扎實專業功底、過硬教學技能、科學育人方法和終身發展能力的的未來教師。[12]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處理好學術化和師范性的關系,增強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的銜接性,加強實習實踐的管理和指導,讓公費師范生在就業競爭中具備“術業有專攻”的專業優勢;另一方面,健全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處理好考試成績與實踐能力的關系,在課程考核中加大過程考核比例,鼓勵小組合作、調研報告、課程設計等多元評價方式,在評優評先中加大思想素質、教學實踐、學生活動參與情況的比重,引導公費師范生關注職業能力而非考試成績。
二是對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完善實踐教育體系。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從需求側(用人單位)視角明確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特色。[13]能站穩講臺、能管好班級、能開展育人活動是用人單位招聘中小學教師的核心要求,而這些都需要通過系統的實踐來達成,不能“紙上談兵”。首先,健全貫穿全程的實踐教育體系,將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有序銜接,將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和教研實踐有機融合,將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遞進貫通,提升公費師范生就業競爭力。其次,建立公費師范生校內校外“雙導師”協同培養機制,讓公費師范生熟悉所教學科課程標準,能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能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科特點,管理班級、開展活動,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學涯指導,能做好家校溝通。再次,進一步優化教育實踐基地空間布局,建立全國各地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的協同育人平臺,開拓境外實踐基地,幫助公費師范生了解生源地教育環境,拓展國際化視野。
三是搭建多元發展成長平臺,強化綜合育人能力。圍繞公費師范生畢業要求,系統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補充作用和對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一方面,搭建不同類型的學生成長平臺,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參加學生工作、擔任學生助理、參與學生活動和社團活動、投入社會實踐,讓公費師范生在學生活動和管理服務中培養責任心,提升開展德育、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園文化等育人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第二課堂技能提升平臺,借助學校教學實驗室、微格教室和智慧教室等資源,開展“三字一話”、講課說課訓練、評課活動、班會設計大賽等,開設PPT制作、PhotoShop軟件、動畫制作、視頻制作等通用技能課程,分學科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如板圖板畫、野外速寫、專業軟件使用課程,促進公費師范生練就真本領,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爭取就業資源保障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2023屆高校畢業生繼續增加82萬人,面對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師范院校需要主動作為,加強與用人單位、實習基地和校友的聯系,為公費師范生開拓更多就業資源。
一是開展“訪企拓崗”,拓展崗位資源。構建“學校+學院”的“訪企拓崗”模式,學校積極落實教育部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書記校長帶頭走訪用人單位,拓展就業崗位;學院也要組織發動院長書記、專任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等,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實習實訓和校友資源,積極聯系用人單位,促成供需對接或舉辦專場招聘會,為公費師范生提供更多就業資源。
二是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校地合作”育人模式不僅可以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還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多就業空間。[14]師范院校通過共建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優質生基地等方式,推動高校與中小學加強聯系和交流,促成訂單培養、定向招聘等深度合作。公費師范生提前上崗,不僅可以深入一線了解就業環境、就業政策,提升教學技能、班級管理和綜合育人能力,還有機會被擇優錄用,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是推進“數字賦能”,提供優質服務。《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各高校運用智慧就業平臺開展精準對接服務。[15]師范院校可以在智慧就業平臺中開辟公費師范生模塊和服務,為公費師范生精準推送和精準匹配生源地就業信息,提供線上招聘會、宣講會、遠程視頻面試等解決方案,完善網上簽約、報批備案等功能,確保畢業生求職需求和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得到滿足,助力公費師范生更充分、高質量、更滿意的就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EB/OL].(2007-5-9)[2023-11-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tnull_27694.html.2007-5-9.
[2]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的通知[EB/OL].(2018-7-30)[2023-11-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808/t20180810_345023.html.
[3] 新華網.全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省市縣三級全面達標[EB/OL]. (2022-7-7)[2023-11-2]. http://education.news.cn/2022-07/07/c_1128810682.html.
[4]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OL].(2018-12-24)[2023-11-2]. 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0/s7058/201901/t20190102_365712. html.
[5] 國家統計局. 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年.
[6] 中國經濟網.王萍萍: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 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EB/OL].(2023-1-18)[2023-1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314769534353806&wfr=spider&for=pc.
[7]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7-24)[2023-11-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EB/OL].(2023-7-26)[2023-1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307/t20230726_1070952.html.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B/OL].(2017-10-26)[2023-11-2]. 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0/ 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10]李卓繁,鄭麗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與同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23):39-46.
[11] 苗磊.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課的功能及其實現[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22):17-22.
[12] 張立明,鄭燕林,景麗英.習近平關于教師的重要論述對高校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4):146-151.
[13] 吳樂盈.基于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的學校人才培養建議[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3(43):124-129.
[14] 張林,楊永兵,楊育才.“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就業教育體系的優化路徑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24):54-62.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2017-12-4)[2023-11-2].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5/s3265/201712/t20171207_ 320842.html.
Re-examin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Diao,Lu We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CCNU Committee of the CPC,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The policy of public funded education for norm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unt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With the support of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guarante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anges in economic situation、 social needs and student resources, 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the employment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new situations and many new challenges. 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employ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employment of public 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from aspects such as ideal beliefs,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resource guarantee.
Keywords:
New situation; Public funded normal students; Employment strategy
作者簡介:1. 李刁,男,湖北隨州人,法學博士,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思政處處長,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事務管理研究;
2.盧雯,女,四川成都人,講師,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輔導員,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