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惠軍明
請以“樂趣”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600字以上。
生命是尋找樂趣的過程,樂趣是享受而非枷鎖,是心靈最自在無礙的飄浮。“樂趣”這一主題,可選擇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
角度一:生活里充滿各種各樣的樂趣,例如讀書、冒險、思考、運動、聽歌、旅游、寫作、下棋,等等。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審美不同,志向不同,因而愛好千差萬別??蓮淖约耗骋环矫娴呐d趣著手,描繪具體過程與經歷,闡述此樂趣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這一寫作角度屬于常規思路,易于切入主題,適合寫成記敘文。在記述過程中,可極盡渲染之能事,盡情記敘描寫,表達真情實感,文章會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角度二:種什么因,便會得什么果。不同的樂趣,會結不同的果實。追求低級趣味者,為了一己之私不擇手段,最終喪失人格,精神墮落,失卻了人生價值。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樂趣和從中得到歡娛,但我們需要和尋求的,應該是高尚的、有積極意義的樂趣和從中得到使自己為之振奮的那種歡娛。可從正反兩方面入手,辨析不同樂趣對人生的影響,從而讓讀者獲得正能量。這一寫作角度屬于逆向思維,適合寫成議論文。寫作時,可旁征博引,擺事實,講道理,增強論證力度。
角度三:羅曼·羅蘭說過:“人生所有的歡樂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創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的?!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樂趣對人生是一種甜蜜的牽引,樂趣對平庸人生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可從這一角度立意,贊頌樂趣的積極作用,思考樂趣對人生的意義,適合寫成議論文和抒情散文。
角度四:不是每一個目標都會完全實現,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碩果累累,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成真。生命是尋找樂趣的過程,在你為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你已經得到了很多。一心想要到達終點而忽略了沿途美麗的風景,那便得不償失。享受追求的過程,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從這一角度立意,會拓展延伸樂趣的意義,升華主題,它適合寫成議論文和哲理散文。
桐花巷聽評書的樂趣
西工大附中初二 王世佳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卻道嘉祐三年……”循著聲兒望去,只見一位長者,倚著一棵桐樹,清瘦的臉上架著副圓框眼鏡,一直推到鼻尖上。他手握一把撫尺,身前擺著一張只有三條腿的桌子,另一條腿總是用一塊差不多高的石塊墊上,因此這桌子總是不大穩的。桌上有時擺著一兩本線裝的舊書,但總會放個大玻璃杯,泡著些許桐花瓣。
兒時的我常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總纏著爺爺帶我到桐花巷里聽評書。桐花巷是老家小院附近的一條巷子,每年暮春時節桐花開得極好,于是便被稱為桐花巷。
童年時光里,聽評書無疑是一抹鮮亮的色彩。爺爺總是將我往桐花巷口一扔,自己便匆匆騎車去教書了。在那時的我看來,桐花巷很長很長,總要走很久才能見到那三條腿的桌子,和那口若懸河的說書人。聽評書的人并不多,有時只有三兩個,但說書人講得很投入很認真,如同藝術家在精心雕琢一件工藝品。我則找一塊青石板坐下,捧著一把爺爺剛給的糖果,靜靜聆聽。
陽光透過高大的樹冠,淺淺斜斜地揮灑下來,投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像一只只被定格了的蝴蝶。說書人口若懸河,講著春秋往事、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講一身肝膽背水爭雄,講明爭暗斗難分伯仲。評書里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灑脫;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悵然;有“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的壯烈;有 “白發漁樵江諸上,慣看江月春風”的淡然。
不知王允的連環計是否成功,不知孫悟空是否救回了唐僧,不知宋江是否同意招安,便聽得撫尺“啪”的一拍,評書戛然而止。這時你便瞧,只見說書人閉上眼,優哉游哉地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我抬起頭看著紛飛的桐花,才想起手中還有一把糖果沒顧上吃呢!下回會有什么精彩故事呢?于是第二天又早早地來,揣上一把糖果,坐在桐樹下,靜靜地聽……
又是一年春將盡,又是桐花紛飛時。其花正燦爛,其落更繽紛。如今桐花巷早已改名,變得面目全非,再也不是原來的模樣了,但我仍固執地稱它為桐花巷。桐花巷里的說書人和那張三條腿的桌子,隨著我的成長,隨著匆匆的歲月逐漸模糊了輪廓,不見了蹤影,但桐花巷里的春秋,春秋中的桐花巷卻永遠銘記于我的內心。
桐花巷里搖曳多姿的評書充盈溫暖過作者的心,將其童年生活點綴得五彩斑斕。聽評書的日子簡單而快樂,隨著評書的進度,作者的心七上八下欲罷不能,進而如醉如癡。這篇佳作道出了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文章在以下三個方面值得稱道。
一、語言雋永,描寫逼真。文章對說書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惟妙惟肖,分寸拿捏恰到好處,使其形象躍然紙上。
二、渲染烘托,詩情畫意。在作者筆下,紛飛的桐花反復出現,景物描寫的渲染,烘托出作者快樂的心境和詩意的情懷。
三、情感氤氳,真情彌漫。文章字里行間流淌著一份懷舊的溫情,碰觸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引發了我們深深的共鳴。
行走老街的樂趣
西工大附中初二 王晨伊
云層中透射出的溫暖陽光,輕柔地從閃光的葉片縫隙流淌下來,微微搖晃著,給每個人的眼中,都鍍上了一層初秋的明媚。即使是在枝葉最茂盛的榕樹下,也閃爍著光芒。那些陽光也一點點交匯到一起,幻化成旖旎的晨光。
空氣中無數的水分子,在陽光的炙烤下,歡樂地唱著歌飛向開滿櫻花的云層上方。我盯著被窗戶框架精準切割的湛藍色天空十分鐘,迅速走上了老街。因為那沒有云彩沒有飛鳥,不摻一絲絲雜質藍得可以滴出水來的天空,居然會在一瞬間讓人感到壓抑。
老街邊天真爛漫的孩子相互追逐著,又小心地不讓自己手中的飲料灑出,風卷起幾片嫩綠的小葉,將它們帶向城市的邊緣。
在陽光明媚又灑滿綠蔭的老街上,如果可以走得慢些,再慢些,就會看到花甲之年的老人坐在樹蔭下乘涼,他們搖晃著手中竹篾編成的扇子,把那些早已逝去的時光,搖進了孩子們稚嫩的世界。他們微笑地看著面前走過的學生:三五成群、說說笑笑的女生,抱著籃球滿頭大汗的男孩兒。她們在說今天校門口又開了一家飲品店,他們在議論誰誰又加入了NBA。和他們擦肩而過時,我聽見那些細碎的時光,都在輕輕微笑。
我想我是喜歡行走在老街上的,特別是在光線充足的明媚上午。
那些走過了千百遍的路仍是初見時的模樣,既不面目全非,也不落滿灰塵。第三棵樹旁有一塊翹起的地磚,如果不注意就會被絆倒,從7歲到現在那塊磚一直保持著翹起的姿勢,我走過它時會習慣性地抬一下腳。
綠了一夏的葉,在幾場秋雨后已漸漸泛黃,我在老街上靜靜地走著。四季輪回,時光變遷。這條從我記事起就沒變過的老街,也靜靜地,包裹住了我童年的全部記憶,在每一個特定的地方,永不停歇地播放著。
于旖旎的晨光中,慢慢行走在靜謐的老街,小作者收獲到一份難得的恬靜與快樂。細細品讀,文章以下三個亮點值得稱道。
一、內心澄澈,寧靜致遠
只有擁有寧靜之心的人方能與萬物相應和,從瑣碎的生活中提煉出詩意和美感,最終吞吐成錦繡文字。小作者的心靈沒有被世俗所熏染,保有一份安靜,能捕捉到天籟。
二、語言雋永,畫面感強
習作語言清新,含蓄動人,句式靈活,搖曳生姿,晨光里老街上人與物的特點鮮明,形神兼備,極具畫面感。
三、文風唯美,情韻悠長
習作極善于描繪環境、營造氛圍,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字里行間流淌著一份唯美的情懷,繚繞著一份別致的情韻,讀來令人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