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敏 薛蓬 穆彩霞
關鍵詞:肉牛,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高質量發展
0 引言
寧夏地處中溫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溫度適宜,水源豐富、環境清潔,發展肉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氣候優勢,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全國肉牛優勢產區之一[1]。近年來,寧夏肉牛產業以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為指引,隨著良種選(繁)育、高效育肥、全混合日糧飼養、信息化管理等技術逐步加強,寧夏肉牛產業發展有了顯著提升。2021年,全區肉牛飼養量達到209.9萬頭,同比增長8.9%,比2019年增長24.2%,居全國第19位。寧夏中南部地區是核心的優質肉牛產區,肉牛飼養量與牛肉產量分別占全區總量的62.9%和56.6%,產業發展集中度較高,尤其在六盤山地區養殖的肉牛,牛肉品質優良,脂肪潔白,肌肉色澤紅潤,大理石狀花紋適中,肉質細嫩、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每100克牛肉谷氨酸含量37. 85克,是平均水平的3倍,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為0.07 毫克,是平均水平的7倍,特別是有益于人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占總脂肪酸含量的43.45%,高于平均水平5.6個百分點,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生態綠色的高品質牛肉[2]。
2022年6月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寧夏要著力打造“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3]。其中“六特”產業是指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個特色農業產業,產值占全區農業的80%以上。2022年10月自治區黨委印發《寧夏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圍繞“六特”產業構建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全產業鏈推進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
標準化作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構建寧夏肉牛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梳理肉牛產業鏈的各環節,明確其核心和外延,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標準協調配套,促進各環節深度融合和整體發展。二是對肉牛產業所需標準進行科學總結,從而形成權威的標準圖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經濟成本,避免技術風險,增強產業穩定性。三是聚焦產業提升的發力點和突破口,規劃標準制修訂的路線圖,促進技術創新與標準研制協同推進,提升肉牛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肉牛產業提檔升級。
1 肉牛產業標準化發展現狀
1.1 標準發布
截至2023年9月,肉牛產業發布相關國家標準156項、行業標準137項。目前相關國家、行業標準主要集中在疫病檢測、肉制品安全檢測、品種繁育、環境、飼料調制、屠宰加工、肉制品質量、疫病防控等環節[4]。全國各省共發布肉牛產業相關標準566項,其中發布數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新疆70項、內蒙古61項、青海40項,占全國肉牛產業地方標準總量的30.2%。寧夏肉牛產業現行有效地方標準14項,其中:飼草料加工及調制6項、飼養管理4項、疾病防控3項、品牌建設與保護1項;2018年以前發布10項,2018年以后發布4項。2021年寧夏市場監管廳會同農業農村廳組織對農業領域2016年12月31日前發布的以及“六特”產業全部地方標準開展評估復審工作,將原有的37項肉牛產業相關標準廢止了23項,現行有效的14項地方標準中還有5項建議盡快修訂。寧夏肉牛產業經營主體標準活躍度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寧夏公布肉牛產業相關團體標準17項,其中:基礎綜合2項、養殖場建設2項、飼養管理3項、屠宰加工2項、產品質量2項、檢驗檢測4項、包裝標識1項、疾病防治1項。
1.2 標準體系構建
當前,建設適應各領域、各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或標準綜合體是標準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省也在積極運用標準化手段提升地域特色農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2021年,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導構建的適用于種植業、林草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各領域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從安全、質量、服務、支撐等4個方面進行細分,為各省建立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或標準綜合體提供了有益借鑒[5]。2020年,內蒙古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高標準體系建設項目系列圖書,其中包含呼倫貝爾牛肉標準體系、科爾沁牛肉標準體系,從品種繁育、生物安全、牧場建設、產地環境、飼養、屠宰加工、產品與質量檢測、冷鏈物流、產品銷售、產品追溯等環節構建了體系框架。2022年,吉林省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標準進行系統梳理,編制了吉林省肉牛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框架,蓄力打造肉牛產業“吉林標準”。
1.3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肉牛產業相關地理標志產品21個,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山東、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青海、寧夏等14個省份。2016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寧夏“固原黃?!睂嵤﹪业乩順酥井a品保護,2018年11月寧夏發布地方標準DB64/T 1580《地理標志產品 固原黃?!?,該標準僅列出了水、蛋白質、脂肪3項理化指標,未明顯突出固原肉牛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與其他省份肉牛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對比來看,各標準規定的理化指標不統一,無法進行產品質量比較。
2 寧夏肉牛產業標準化存在問題
2.1 標準化頂層設計缺失
在國家層面,雖然肉牛產業國家、行業標準較多,但有些標準不適用于寧夏實際應用,有些標準無法滿足寧夏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地方層面,寧夏肉牛產業標準研究的方向在個別環節較為集中,缺乏從頂層設計對寧夏肉牛產業做出整體布局,未能結合寧夏肉牛產業發展實際形成標準體系,無法及時發現標準的不足和缺失,不利于寧夏肉牛產業全產業鏈均衡發展。
2.2 標準質量不高
寧夏肉牛產業相關地方標準大多發布時間較長,技術落后,尤其是面對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在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無法滿足肉牛產業發展需要,部分標準在制修訂過程中未能深度研究相關標準,內容存在互相重疊或矛盾,標準間的協調性和配合度較差,標準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不被認可、無法落地等問題。
2.3 關鍵標準欠缺
目前寧夏肉牛產業地方標準主要集中在飼草料加工、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在產地環境、品種繁育、產品質量分級、生態保護、數字化建設、品牌建設等關鍵環節、關鍵領域,缺少符合寧夏自然條件、地方特色的并且高于國家、行業相關要求的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導致寧夏肉牛產業品牌影響力不足,核心競爭力不突出。
3 寧夏肉牛產業標準體系構建
3.1 構建思路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特”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形成集研發、種養、加工、營銷、文化、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3]。結合寧夏肉牛產業發展實際和標準化發展現狀,充分考慮肉牛產業全過程、全要素以及各類主體,構建覆蓋從產前到產中到產后各個環節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在覆蓋產業鏈各環節的同時,重視標準建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充分比較各類標準中的重要技術指標與寧夏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深入研究不同性質、不同層級標準之間的配套協調性。兩者結合共同提升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3.2 體系框架
寧夏肉牛產業標準體系采用貫穿產業鏈始終一體化設計,各個環節全面鋪開。體系共包含15個子體系:環境條件、養殖場建設、飼草料加工及調制、育種與繁殖、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屠宰分割加工、冷鏈物流、產品、產品追溯、社會化服務、品牌建設與保護、產業數字化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框架圖如圖1所示。
3.3 標準梳理及規劃
從現行有效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中梳理出95項納入體系中,包括國家標準39項,行業標準43項,地方標準13項;其中,環境條件6項、養殖場建設4項、飼草料加工及調制13項、育種與繁殖9項、飼養管理10項、疾病防控11項、糞污資源化利用3項、屠宰分割加工9項、冷鏈物流4項、產品標準13項、產品追溯3項、社會化服務2項、品牌建設與保護3項、產業數字化4項、產業可持續發展2項。重點在養殖場建設、飼草料、育種和繁殖、疾病防控、糞污無害化處理、可持續發展等環節提出標準制修訂建議13項。
4 以標準化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4.1 加快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補齊產業鏈條短板
瞄準肉牛產業生產、產品、流通等關鍵環節,及時將先進經驗、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明確標準指標要求,強化特色優質標準供給。圍繞產業價值鏈的提升,在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等品牌建設與保護方面,以及清潔生產、無公害產品生產、循環經濟等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加大標準制修訂力度,提升寧夏肉牛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引領產業提檔升級。
4.2 充分發揮經營主體作用,以高標準助推高質量發展
鼓勵寧夏肉牛產業相關的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重點在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檢驗檢測、數字化銷售等方面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發展需要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努力對標國際先進適用標準,促進肉牛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整體提升,推動寧夏肉牛產品走出去。鼓勵肉牛產區產學研用各方積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制修訂工作,全面提升寧夏在標準制修訂活動中的參與度,將產業優勢轉化為標準話語權優勢。
4.3 加強標準宣貫培訓,推動肉牛產業標準落地
深入寧夏肉牛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規模養殖區等地開展標準體系宣貫工作,提高標準體系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知曉率和關注度。將標準體系中對應的標準作為肉牛產業技術培訓的課程教材,促使肉牛企業、農戶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充分應用標準。針對小農戶,以圖片、漫畫等簡明易懂的形式編制標準學習材料,方便及時查閱和使用,提升標準實施效果。
4.4 積極開展肉牛產業標準效果評價,實現高質量標準供給
定期組織對肉牛產業標準體系開展整體適配性評價和單體標準的效果評價。體系適配性評價主要從標準體系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體系框架合理性、體系內標準協調性、標準缺失情況等方面開展,同時根據外部因素和內部條件變化,及時調整體系框架、標準明細,提升標準體系與肉牛產業發展的耦合度。單體標準效果評價主要從肉牛產業標準的先進性、合理性、適用性以及標準實施范圍,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跟蹤分析實施效果,查擺影響肉牛產業標準實施效果的關鍵控制點和主要矛盾點,提出解決方案。
4.5 注重肉牛產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標準化發展基礎
加快培養肉牛產業標準研制和實施宣傳“帶頭人”,提高肉牛產業基層、企業、院校等專業人才的標準化意識和素養,積極參與肉牛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研制。成立寧夏肉牛產業或畜牧業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泛吸納全產業鏈各環節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各類企業、農業合作社、學術團體、科研機構、檢測機構、標準化服務組織等,充分發揮各方在標準制修訂方面的作用。
5 結語
標準作為產業技術成果應用的“助推器”,對寧夏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寧夏肉牛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應符合齊全配套、協調配合、指標優化等原則,構建立足自治區肉牛產業戰略規劃、符合寧夏優勢特色、充分考慮寧夏標準化現狀的標準體系。建立寧夏肉牛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只是一個開始,健全、優化、實施寧夏肉牛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需要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努力,以滿足寧夏肉牛產業生產標準化、經營規?;?、發展產業化的現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