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婷 趙靜



摘要:發展核心素養是生物學新一輪課程建設的中心理念,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在內容設計上應充分考慮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要素和內涵。教師要從確立作業目標、統攝作業內容、設計建議、評價反饋等方面探索,落實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系統化作業設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作業設計;初中生物;大概念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突出強調了“核心素養”一詞,并將其作為育人環節的大方向,對教師應當培養怎樣品格和素質的社會人提出了新的追問。生物學作業作為學生課堂活動的重要補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著特殊功能。教師將抽象的生物學核心素養融匯滲透于頻頻出現的日常作業中,與課堂教學相配合,能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熟練運用知識,提升生物學能力和技能,形成生命觀。
一、 以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確立作業目標
在設計作業時,教師首先要關注作業目標的確立。這個環節是作業設計的起點,決定了作業設計的前端過程是否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并不完全一致,它可以是對教學目標的加強和鞏固,也可以是新課標中提出的但在具體教學中未能實施的內容補充。生物學核心素養對生物學作業目標的制定起指導作用,教師在制定素養導向的作業目標時,要同時考慮到本節課所蘊含的核心素養、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方面。
以蘇教版初中生物學教材“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這節課為例,筆者制定的作業目標如下:
一是學生通過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初步了解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營養物質,形成生命體需要從外界獲得物質的生命觀念;
二是學生通過實際問題分析,鞏固課堂知識,認同六類營養物質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大意義,形成合理飲食的行為意識,增強自我保健的態度責任;
三是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學會運用實驗驗證理論知識,進一步認同不同食物營養物質間的差異,提升探究實踐素養,形成尊重事實證據的科學思維。
二、 以大概念為核心統攝作業內容
如果說核心素養為作業設計的育人目標提供思路,那么大概念則為作業設計的內容體系確立方向。在作業設計的具體操作中,以何種要素統攝作業內容是教師待解的難題。新課標提出“大概念”一詞,它將生物學知識基于內在關系層層整合,形成一套以“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為框架的完整、清晰的認知體系。為此,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我們可將本模塊對應概念進行梳理,拆分為易于實施的具體任務,圍繞任務設計相互關聯又避免重復的一整套作業體系。以“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為例,筆者創設的作業內容見圖1。
三、 創設多樣化的創新型作業
(一)關注素材和情境
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精選內容,利用豐富多彩的素材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可以達到更好的作業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將課外資料、家鄉特色、生活案例等作為作業素材或通過創設科學情境、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關注學情
在設計作業前,教師應關注學情,充分分析學生特點,設置合理的、可實操的、符合學生現階段發展規律的作業內容。以七年級學生為例,此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對事物有合理推斷和驗證能力,因此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為出發點思考作業的設計形式。
(三)分層設計作業
學生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具有獨特的思維習慣和認知能力,為確保每位學生學科素養的最大化發展,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作業,將問題進行合理的梯度設置,由淺至深,由易到難,保證每一位學生作業的適切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學習態度。
(四)作業內容展示
以“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1.前置性作業
請列出你的午餐食譜,通過查閱資料調查探究這一餐你都攝入了哪些營養物質?總結食物中營養物質的種類(見下頁表1)。
【設計意圖】該項作業內容簡單,適合各個水平階段的學生參與完成。經課前班級學情調查,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普遍有零散的了解和認知,但不能全面概括,對各種營養物質的具體作用了解較少。為此,學生可以自己的午餐作為素材創設情境,以調查探究的形式提前預知課堂內容,消除陌生感。學生帶著充分的好奇心進入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2.鞏固性作業
(1)為了參加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大壯同學每天堅持跑步鍛煉,在跑步過程中能夠直接快速為他提供能量的營養物質為(),一段時間后,大壯的體重有所下降,說明此時他體內的()開始分解,為其提供能量。
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纖維素
(2)近日,麗麗的家人身體分別出現了以下健康問題:
請你充當家庭健康管理師,幫助他們找出病因,在牛肉、胡蘿卜、番茄、海帶四種食物中給出合理推薦。
同學B可能缺乏_______,該物質長期攝入不足易引發壞血病,推薦食物為_______。
媽媽可能缺乏_______,推薦食物為_______。
奶奶可能缺乏_______,若兒童缺乏該營養物質,則易患_______ 。
(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老邊餃子館是沈陽著名的地方小吃館,距今已有170多年歷史。其中,煸餡兒水餃最為出名,先將豬肉放入鍋中以熱油煸炒,加入特質的調味品,用面皮包裹,就形成了皮薄餡大的鮮香水餃。此外,還有素餡水餃、鲅魚水餃等。
餃子皮的主要食材為面粉,面粉中含有大量_______,可用碘液進行檢測。瘦豬肉的主要營養物質為_______,也能夠為人體提供部分能量。此外,餃子餡中的食用油還能為人體補充一定的_______。
鲅魚等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_______,它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長期缺乏易患_______等疾病。
小明和媽媽來到老邊餃子館,他們點了素餡水餃后還想再選一道菜品,請你為他們提供點餐建議:_______。
【設計意圖】該項作業可用于檢測學生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情況,進一步構建次位概念“5.1.1 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發展生命觀念,形成健康生活的行為意識。以書面形式為主體的鞏固性作業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進而幫助教師調整后續教學。但是,這類作業枯燥乏味,學生興趣不高。為此,教師在設計這類作業的過程中應盡可能秉持少而精的原則,非必要不創設,精選素材和情境,增加題目的趣味性。如小題(1)以大壯同學的運動會比賽為情境,小題(2)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創設生活情境,小題(3)以家鄉特色美食“老邊餃子”作為素材等。
3.提升性作業
小組合作,設計簡單實驗,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可探究同一食物中的不同營養物質,也可探究不同食物中的某一營養物質的含量。
要求:成立自己的任務小組,家長亦可參與;小組合作,設計實驗,可參照課上營養物質檢測方式,也可查閱資料自行創新;完成實驗,撰寫實驗報告;規范操作,注意安全。作業見表2。
【設計意圖】本項作業是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階段創設,屬于課堂活動的進階和延伸,學生可以選擇性參與。經過課上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檢測部分營養物質的理論基礎,將這些運用到自主創設的實驗中,能夠極大地增加探究樂趣。
四、 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優勢
合理的評價手段具有多種優勢: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與幫助,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掌握各種能力、培養科學態度、提升綜合素質;幫助教師調整教學手段、優化教學行為;對教學目標和作業目標的達成情況具有反饋作用。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重視對作業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結果等方面的評價。在作業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從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等方面多角度、多維度思考,設置合理的評價模式。
例如,對于“調查午餐食譜,總結營養物質種類”這項作業,由于是課前完成,因此可以將評價過程放在課上進行,學生以課堂分享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以學生和教師為評價主體,設立學生討論組對展示內容進行多角度評價(亮點、建議、啟發等),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對于完成度高、合理的內容均給予激勵肯定。在這種需要學生組織語言或口頭表述的展示中,也可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自信。
“書面鞏固性作業”以教師為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存在的問題,如審題時誤將“錯誤”看成正確,各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對應缺乏癥記憶混淆,貧血和壞血病的區分,錯別字現象等,教師要針對以上具體問題研究相應教學策略,逐步突破難點、解決問題,完善教學結構。
對于“小組合作,設計簡單實驗,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項作業,還可設計多元評價量表,分別由組內、組間同學和教師根據評價量表,對作業的完成度、科學性、小組合作性等方面作出評價,形成改進方向,推進學生自我反饋與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靜.“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設計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3(10).
[2]祁萬軍,賀宇.五育融合視野下的初中生物學綜合實踐作業設計:以“我用手繪記錄自然”綜合實踐作業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3).
(責任編輯:楊強)
作者簡介:曹雨婷,沈陽市第一二六中學教師。趙靜,沈陽市第一二六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