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鵬 范 琳
西安工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299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當前我們對優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強烈?,F如今人才培養工作,圍繞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任務,要求高校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本科生作為時代發展的主力軍,是影響并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其培養質量關乎國家的科技發展。
游學類教材未能形成系統出版。以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中華文化的孔子學院為例,包含中華文化藝術因素的立體化教材研發已是一線教學人員首先考慮的問題。如何研發立體化教學系列,也是游學教輔材料目前的短板。秉持對外交流和文化輸出的目的,以內容立體化、形式立體化和服務立體化為目標,將符合學習規律、實用有趣、貼近生活的內容融入游學教材中,形成游學類教材的系統出版,研發適合游學體系的立體化教材任重道遠。
2016 年3 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強調要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高校應以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建立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動態調整機制。2019 年12 月25 日,在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席會議暨第十九次高層峰會上,教育部提出“城校共生,產教融合”[1]??梢?,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城校共生發展。但是,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中多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缺乏實踐能力,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因此,如何建立人才培養新模式,讓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發揮人才最大優勢,高度契合企業人才需求。
“1-2-3-5”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舉措。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2021 年“1-2-3-5”人才培養模式寫入《2021 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1”指一個出發點。從職業和崗位出發,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確立,教學方式的選擇等都要根據專業所對應的行業、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將來的就業崗位等來進行設定?!?”指二元育人環境。構建校企二元育人環境(學校和合作企業),在校園里主要完成理論知識的培養,在企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雙元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指三學期循環運行(兩個長學期以項目驅動開展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踐教學;一個短學期集中進行企業級項目實踐、實習實訓)?!?”指五模塊教學結構(包括通識教育模塊、專業教育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個性發展模塊、職業認證模塊)。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 敖 李等(3):390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依據,貫徹“躬行致曲、和而不同”“以學生為中心,以文化育人,注重綜合實踐,突出創新創意”的辦學理念,以項目式教學為主線,突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整合知識體系、構建課程體系鏈路,推動學校轉型發展。立足西安工商學院的優勢學科,設計了“1-2-3-5”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框架,如圖1 所示:
(三)通過課堂設計、打造教學團隊和實習基地建設評價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加強課程建設。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西安工商學院根據專業特色開設新課,推進金課建設,推進精品線上一流課程、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通過深化考核方式的改革,讓水課變金課、水師變金師。積極推進“N+1”課程考核方式,將學生學業評價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逐步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成績中的比重,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建設特色專業課程群,積極邀請學校、企業、行業優秀人才參與教材編寫,讓理論知識不再單純傳遞。
高鐵對于旅游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旅游者內在因素,主要是可支配收入,閑暇時間,旅游動機;另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即交通便利性,食宿,以及舒適度[6,7]。
(二)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和定期總結來監督培養過程的合理性。
22份麻疹患兒糞便樣本中,分離到18株MV,所有PCR陽性產物經與GenBank中的BLAST分析,均為MV基因。18例患兒中,男女各9例;最小年齡4月16天,最大年齡7歲3月,其中<8個月有5例,8個月~5歲有12例,>5歲有1例;僅1例來自安徽霍邱;3人有明確的麻疹疫苗接種史(3 d、1 d及48 d前)。所有患兒MV抗體IgM均為陽性。
一位網站的娛記問:“同樣是露點,大多數人感受到的是色情,而你卻堅持聲稱自己是藝術,色情和藝術只有一步之遙,你憑什么說自己從事的是藝術呢?”
“1-2-3-5”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立德樹人和培養目標合理雙原則,以堅持內涵發展,探索大類培養為指導思想,從培養方案、培養過程、培養質量三個方面具體研究[2]。
(二)制定科學的激勵機制。結合人才培養的內在驅動力,加大優秀課程和教師的獎勵力度。在教學任務分配上根據職稱高低計算、科研項目經費支持、薪酬獎懲、鼓勵教師在職深造、指導學生競賽獲獎等多種激勵方法。
在“2-3-5”的基礎上新增從職業和崗位出發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1-2-3-5”,對課程設置、特色專業等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塑,以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3]。同時深度加強產教融合,實行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授課,達到理論與實踐雙融合,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2018 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軟件工程、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三個專業總學分分別為158、160 和157.5;2021 版人才培養方案中這三個專業的總學分分別為175、167 和169??梢?,2021 版培養計劃對畢業要求高,總學分相較2018 版培養計劃均有所增加,對學生畢業要求提高。2021 版培養計劃部分課程學分和學時降低,新增了前沿的選修課程,同時調整少些必修課的開課學期,2021 版培養計劃學時學分分布更為合理。
2017年10月7日3版《用音樂與創意倡導簡單生活》,其“而張艾嘉……三人在第一晚的壓軸同臺”,不妥。該文中“壓軸”意指倒數第一,但是,“壓軸”非最后,而是倒數第二。
(一)通過對培養目標的重塑和加強課程建設來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
西安工商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結合本校的特色專業,以“1-2-3-5”人才培養方式的總體框架為原則,選本校優勢專業為實踐對象。
(三)強化課堂設計。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專業課教師的育人作用;通過深化課堂改革,使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成常態;通過新教學工具的推廣使用,使課堂活起來,學生忙起來;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堂設計上要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強化課堂師生互動[4];杜絕知識簡單傳遞、教師滿堂講、學生整堂聽的現象。
(四)打造教學團隊。一是加強教師培訓,鼓勵中青年教師去企業交流學習。二是構建校企雙導師團隊。同時,邀請優秀企業家和專家來校開展講座,講解最新專業進展和科研動態。三是成立名師工作室,現場指導學生教學。
“1-2-3-5”人才培養模式成效如何,以西安工商學院軟件工程、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三個一流專業為例,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2018 級和2021級)對比,找出人才培養方案的不足之處。
(六)深化產教融合。對接行業企業需求,推進“政校企社”協同育人。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緊密關聯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5]。依據政府發展產業經濟的政策引導,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共建產教融合的產業學院,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為學生打通校企通道,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五)建設實習基地。一是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各專業的實習基地數能夠接納學生實習,同時實習基地數按照學生人數增長進而比例增加;二是專業教師帶隊指導學生全程參與校外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易理解理論知識。
克魯勃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是科德寶采用最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來提升產品,并在市場上創造附加價值的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以密封產品為例,科德寶旗下的工業密封技術公司伊格爾博格曼成功創建了數字中央產品數據庫,為每個密封產品分配一個數字序列號,該序列號中包含了關于密封件的所有信息和數據,覆蓋從最初的客戶問詢到制造和交付的各個環節。這個智能和數字化網絡信息為更加高效的客戶服務奠定基礎。
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專業拓展、個性發展和職業認證五大模塊。表1 為2018 版培養計劃和2021 版培養計劃對比。
從表1 可以看出,兩版培養計劃在專業拓展、個性發展、職業認證三個模塊中2021 版總體占比降低,同時在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模塊的占比提高,2021 版三個專業的專業教育模塊,無論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有所增加。其中實踐教學總占比2021 版均比2018 版高,學校根據專業的定位出發,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同時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各專業新增《美學導論》《英美國家概況》《四史教育》等課程。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暑期組織三下鄉活動、社團活動以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但不難發現2018 版軟件工程和財務管理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其中實踐教學總體占比不及30%,2021 版培養計劃更為合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均衡。
西安工商學院在工科和商科方面有良好的學科優勢,其中軟件工程2020 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財務管理專業也于2020 年獲批陜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不斷對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從課程建設、課堂設計、建設實習基地等舉措,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練”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2021 年以來學生參與各項競賽118 項,9586 學生人次參與,共計2111 次獲獎,其中省級以上獲獎545 余次。
(二)實習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校企二元實踐教學體系,覆蓋理論與實踐教學全過程,達到對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培養的目標,整體提升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學校根據專業和學科特點,選擇滿足實習實踐教學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共同建立專業對口的實習基地,2021 年新增實習基地數35 個,共同開展課題項目13 項。
(三)優秀的師資力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引進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28 余人,國際化導師10 人,其中“雙師型”教師占比50%以上,新建線上線下一流課程32 門,開發云教材17 門,校級及以上教學比賽教師獲獎50 余項。
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已是發展趨勢,本文從“1-2-3-5”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構建、具體實踐、評價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等方面進行闡述,適用本校的現有學科專業,也為學校的交叉學科專業提供了參考。不同高校情況不盡相同,學校定位、辦學理念、社會環境都會影響人才培養的方向,一些更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