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推進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建設,克服教學目標、過程和評價相分離的問題,本文以“教—學—評”一體化思想為指導,從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等幾個角度,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展開探究,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從而達到以評促學和以評促教,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解題能力
作者簡介:楊貴,貴州省黔西南興仁市波陽鎮田灣中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提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學、評三者之間的聯系,促進教學評價的整合,從而達到以評促教、促學的目標。在評估工作中,將形成性評估和最終評估有機聯系起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了預期效果。
當前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學之間的關系與教師的教育、學生的學習、教學的成效評估相脫節。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考核為主要目的的終結型評價方法無法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因此,新課標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整合,指導教師注意“課”與“評”的關系,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教—學—評”一體化的相關論述
(一)什么是“教—學—評”一體化
究竟什么是“教—學—評”一體化?主要是包括教師、學習、評價三個層面。具體來說,“教”是指在核心能力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學”是指學生通過參加課堂內外多種形式的英語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不斷提高;“評”是一種滲透到教學中的多種評估方法。“教—學—評”一體化的整合體系包括:明確理念、把握內容、分析學情、確定目標、選擇方法、評價效果等因素。該體系圍繞“為什么教”“教什么”“學什么”“怎樣教”“如何評價”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論述,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要解決“為什么教”的問題,就必須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全面論述。“教什么,學什么”,要求教師對文本做出準確解釋,并從主題、內容、文體、語言、作者等多個方面進行論述。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存在的問題及對學生的期望值,從而確定教學的效果和水平。“怎樣教和學”包括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教學成效主要集中在“如何評價”這一問題上,教師采用多種評估方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并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適時調整。
推進“教—學—評”一體化,對于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推進師資隊伍建設,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價值。第一,推進教學與評價的整合,有助于深化英語教學的教學改革,切實落實教育教學的目的。第二,促進教學與評價的整合,有助于指導教師從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如考試成績),向注重學生的學習進程轉變。第三,“教—學—評”一體化的整合,有助于指導教師從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上關注教什么、學什么、怎樣學等問題,并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觀察和評估,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二)開展“教—學—評”一體化的原則
新課標倡導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一系列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促進學生文化、語言和思維的綜合發展。“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是指教、學、評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促進教學,使教學更高效。“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在評價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評價內容上要關注學生成長的需要,重視評價過程及結果,要從知識技能、方法能力、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做出全面評價;在評價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發展性、激勵性和多樣性等方式。“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有利于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對于改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益。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又要體現對學生的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教學過程與效果。“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教師與學生、與教材、與課程之間的對話,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教師重視評價對改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到指導作用,注重評價過程及結果。教師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觀念;重視并做好學情分析,關注每一個學生;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引導和鼓勵每一個學生取得進步。“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要求學校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激勵機制。在考核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成果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在獎勵方面對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在考試方面實行等級制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同時注重平時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考核;在考試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發展性、激勵性的考試形式和方法。
2.關注過程,落實評價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評價的主要價值取向。教師要建立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尊重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將評價貫穿于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始終,貫穿于課程計劃的制訂與實施中;建立多元化、發展性、選擇性的綜合評估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重視過程評估與成果評估的有機統一。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進行多元化全面評價。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評價要具有發展性、綜合性和多元化等特點。發展性不僅體現在結果上,而且還應體現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綜合性既要看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的內容,又要看其是否發展了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多元化不僅體現在評價過程中,還要體現在評價結果的呈現上。
4.重視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在課堂評價中,學生參與評價活動的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關注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表現出的真實情感;通過評價,幫助學生及時反思、調整和改進學習行為。“教—學—評”一體化以關注過程與結果為導向,既注重教學結果,也注重教學過程。一方面,教師關注學生對知識或技能的掌握、運用情況;另一方面,對過程與結果的關注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進行綜合評價。此外,“教—學—評”一體化理念還要求對作業批改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革,變教師批為學生批,變被動式為主動式。
5.關注多元評價方式的運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教學評價是在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成長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評價內容上來看,強調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突出課堂實踐、注重評價實效。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要實現課堂教學與評價的一體化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利用評價方式促進教學行為改變,最終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進行客觀公正評價。以下,以英語的閱讀文章作為例子,強調“教—學—評”一體化對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遇到不懂的單詞、短語或句子。教師在分析文章時,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再設置合理可行的閱讀任務。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文章要講述的內容;明確這篇文章主人公是誰(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生平等信息。總之,明確教學目標并以任務為驅動進行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閱讀學習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掌握閱讀技能。
(二)提供多種閱讀文本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閱讀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文本,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語言知識,如課本教材中的一些文章、課文片段或課后練習題;各種報刊、雜志上的文章,如《中學生參考資料》《英語周報》等。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進行閱讀。
(三)創設合理問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語篇內容和語言特點設計問題,并以多種形式進行提問。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例如,教師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難度不一。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這些題目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同時也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題目訓練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合理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思考,并通過引導、討論和總結等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根據閱讀教學內容創設一些合理的問題,如運用所學詞匯句式回答問題。
(四)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剖析,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評估的全過程。在目標制訂階段,教師要以學情為出發點,充分認識到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要,制訂出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層次分明、內容完備。例如,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為例,教師可以以學生喜歡的水果作為課程導入,呈現常見水果的英語表達,為本堂課教學順利開展打下基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蘋果、香蕉等的英語表達。
2.確定文體特色及書寫特色,探討本單元文章的創作方法。
(五)運用評價手段,促進教師教學優化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評價手段優化教學。首先,教師應關注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在課堂上可以將學生的參與度、參與效果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再次,教師還要通過課堂語言和教學評價來發現和反思教學中存在什么問題。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檢測和反思以及對教學內容進行評價,這樣有助于促進教師優化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例如,筆者在開展“英語課堂中如何評價學生”這一課題研究時采用了多種方式進行評價。一方面通過師生問答來了解不同學情的班級是否存在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觀察與學生學習狀態有關的課堂語言來了解每個班是否存在“共性”語言現象;此外還可以對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考查,這樣可以了解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三、結語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對學生的評價和教學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與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激發,課堂參與程度有所增強,同時教師也會給予相應的引導與評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郭曉悅.指向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上),2021(2):92-93.
[3]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