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課改推進和發展以來,核心素養一詞一度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了各學科教師首要的教學目標。而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學科,教師也應積極落實融入的方法,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要使學生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基于此,文本從多方面概述了初中數學有效融入核心素養,提升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數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1-0109-03
在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下,當前社會所需要的是各項能力均衡發展的人才,這也表明傳統教學中,只讓學生一味讀書的時代已經過去。融入核心素養就是新時期針對教學工作所提出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其本質意義是引導學生掙脫教材的束縛,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掌握應有的技巧,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將學生發展成社會需要的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而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科學,數學教師應自覺承擔起育人的責任,積極探尋融入的方式,以此提升教學效能,助力學生的可持續成長發展。
一、核心素養的相關概述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那么何為“核心素養”?其所指的是基于知識技能,又高于識技能的一種素養。若落實在數學學科中,那么核心素養所指的是一種基于數學基本能力,又高于數學基本能力,而所形成的具備階段性、持久性及綜合性的學科能力。融入核心素養旨在發展學生的個人品格,強化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朝著社會發展的方向不斷靠攏。因此,在當前的初中教育教學中,學校及教師應重視并及時調整教學中心及重點,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即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向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升方向轉變,以此更好地落實黨與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更多綜合型的優秀人才。
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融入核心素養的意義
首先,符合新一輪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身處在21世紀,這是一個集信息、科學、技術為一體的時代,培養核心素養已成為了世界各國的教育目標,也就是說當前社會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具備成功融入未來社會的能力。而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則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細化。由此可見,將其融入教學符合新一輪教改要求。其次,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是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目標實施教學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融入方式,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及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學習態度、思維品質,逐漸內化成解決實際問題、探究現實世界、良好自我管理等綜合性表現。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獲得個性化的全面發展。最后,有利于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過往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為“注入式”的,這導致很多學生就像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一味承接教師的輸出,而自己的輸出方式則是面對一場又一場的考試,無法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而當前在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師積極踐行其教育理念,能為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能促使學生掌握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融入核心素養的策略
1.基于核心素養融入創設關聯的情境教學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愈來愈多的教學方法涌現出來,登上了教學的舞臺,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情境教學就是當前教育教學中備受教師青睞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所指的是開展具體活動時,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設有一定情緒色彩且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場景。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將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符的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還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獲得學習效能的顯著提升。因此,在融入核心素養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也可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如創設方程建模、函數建模、幾何建模等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模型的構建興趣,以此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車間共有工人24人,每人每天平均生產螺釘1400個,螺母2000個,正常情況下一個螺釘配2個螺母。如果每天生產的螺釘與螺母數量正好匹配,那么生產螺釘、螺母分別需要多少工人?”教師在出示題目后,學生看到一大串的文字和數字,難免出現畏難的情緒,也不知如何下筆解題。這時教師就可分析題目,運用方程建模的思想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問題得到簡單化的處理。而后逐漸引出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引導學生將生產螺釘的人數設為x,對應生產螺母的工人則為24-x,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列出方程2×1400x=2000×(24-x),得出生產螺釘的人數為10。此種在融入核心素養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學生也能獲得新的學習感受,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考空間,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基于核心素養融入開展生活實踐類教學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實“生活即教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其就像一個大課堂,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包羅萬象。而生活中就潛藏了眾多的數學元素,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融入核心素養時,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并立足初中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接收知識的能力,開展一些生活實踐類的活動,通過活動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進而充分感知學科的獨到魅力,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中的數學活動課《測量旗桿的高度》這一內容時,就組織開展了生活實踐類的數學活動,活動目標是讓學生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和判定條件,測量旗桿的高度,并讓教師依照學生的綜合實情,劃分能力均等的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實踐探究的方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人,并安排各小組分別準備一根大約兩米長的木棒、一根測繩、一根鉛垂線以及計算用的紙和筆等,而后運用相似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進行測量。這時,有的小組學生運用了“鏡子的反射原理”,即利用物理中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進行了測量;還有的小組學生運用了“陽光下影子的原理”,也就是運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對相似三角形的方法進行了測量。由于此種生活實踐活動,關聯學生的現實生活,且是在學習完本節課“相似三角形”的知識后,制定的活動,因此學生都樂于參與其中。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不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內化,還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同時在小組協作中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
3.基于核心素養融入依托多媒體設備教學
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發展,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也逐漸登上了教育的舞臺,依托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的形式就屬于其中之一,其深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但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來看,仍然有部分教師還在運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而與以往板書式的教學模式比較,依托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的形式,能將知識更直觀、更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這就為數學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教學活力,學生也能興致勃勃參與其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內化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融入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工作時,也可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為數學課堂增添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進步與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這一課程內容時,因本節課的內容較為抽象,對中學生而言,在頭腦中想象軸對稱圖形有一定的難度。但為使學生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并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可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將知識直觀、生動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學生不僅得到了耳聽的滿足,還能獲得視聽的滿足,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獲得教學效能的提升。再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這一課程內容時,為使學生有效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能運用知識經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教師就可以依托多媒體設備,在課下整合教學資料,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并依托社交軟件,將已經制作好的微課上傳到班級群中,供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鞏固,此種方式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強化教學的效能,使學生能在各種時間段鞏固知識。
4.基于核心素養融入提出恰當的問題教學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問,無以廣識。”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日漸突顯,各科教師也愈來愈重視課堂的提問環節。確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提問,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提問環節形式化嚴重、針對性不強、延伸性不高,以及生活性缺失等問題仍舊層出不窮,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能的提升。因此,在融入核心素養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也可進行合理恰當的提問,以此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但必須注意的是,對于問題的設置應體現思維價值,引發學生理性思考,同時所提的問題要注意難度適中,學生通過努力就能有效解決,以此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無理數》這一課程內容時,先引導學生回顧有理數的相關概念,并向學生提出一個啟發思維的問題:“若兩個數之比不是兩個整數之比,那該如何定義這個數?”之后教師可針對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無理數的教學案例,并向學生提出探索無理數概念的問題:“如下圖1所示,正方形的邊長為1,同學們,你們能求出對角線AC與邊長AB的比嗎?”
總而言之,將核心素養融入學科,為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其也是落實新課標教學目標的核心要素。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期,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對其終身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意義。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想要讓數學學科最大限度地發揮育人價值,應高度重視核心素養融入教學的方法,通過創設關聯的情境教學、開展生活實踐類教學、依托多媒體設備教學以及提出恰當問題教學的方式,將其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學科中,從而為之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崔向婕.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的路徑思考[J].新課程,2022(19):36-37.
[2]馬占祥.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研究[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二)[C].2020:69-72.
[3]張敏捷.融入數學核心素養,推動初中數學教學重構[J].試題與研究,2019(14):55.
[4]董學智.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分析[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9(5):11-12.
[5]葉秋妹.如何將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之中[J].新課程(中),2018(11):66.
作者簡介:
羅金來(1972年6月15日—),男,漢族,福建省連城縣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