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在我國的文化體系中,紅色文化居于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文化璀璨的文化瑰寶,促使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進行,有助于形成社會共識,共同建設和諧社會,讓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所以,在新時期,需要結合新理念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滿足人們越來越豐富的文化需求。本文嘗試以井岡山紅色文化為例,探究如何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紅色文化;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193—03
一、井岡山紅色文化概述
井岡山紅色文化指的是在井岡山革命期間共產黨所形成的革命理論精神和經驗的結合體。1927年,彭德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先驅領導秋收起義隊伍,在多地構建和恢復黨組織,選擇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便是井岡山。在那以后,井岡山便成為了革命的搖籃,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紅色物質資源以及紅色文化資源。井岡山曾經發生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如秋收起義。井岡山有很多遺址遺跡證明了這些歷史事件曾經發生,而這些遺址遺跡是組成物質資源的主要構成部分。
按照國內學者有關井岡山紅色文化的相關研究,詳細而言,井岡山紅色文化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體現:第一是物質資源,包括革命遺址、博物館、文物、烈士陵園等等;第二是文化資源,從革命紅旗插上井岡山開始,到朱德率領紅軍離開井岡山,朝著新的征途前進結束,歷時兩年四個月,收集整理老百姓、戰士、指揮員、領袖等等的資料以及故事,還有總結出來的精神內涵。
二、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現狀
(一)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承現狀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的革命家以及群眾攜手奮斗,在井岡山留下了很多紅色文化資源。在新的時代,我們要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對象,大力弘揚紅色文化資源,實現保護和傳承。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承現狀可以總結為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利用紅色旅游發展紅色文化。井岡山擁有很多價值頗高的紅色資源,井岡山發展紅色旅游依托于這些穩定的物質資源,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有八角樓、龍江書院等,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戰斗防御舊址有黃洋界,具有代表性的游擊戰爭舊址有紅軍洞、游擊洞。旅游傳播是一種很特別的傳播形式,井岡山旅游呈現出持續平穩發展的趨勢,游客在參觀紅色紀念館博物館以及革命歷史遺跡的時候,通過親身體驗井岡山文化,形成直觀的認知,可見在傳承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井岡山旅游發揮的作用很關鍵。
第二,學習紅色教育,傳承紅色文化。井岡山傳承紅色文化以紅色培訓這一特色方式來進行,黨員干部在井岡山黨校大學、培訓學院、干部學院等培訓中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認識,在深厚的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持續探究創新紅色培訓模式,形成獨一無二的井岡山培訓模式,成為全國的模范,展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實行互動式教育,在黃洋界實行體驗式教育,通過對紅領巾講解員的培訓,令紅色教育形式煥發新容,持續挖掘教育方式的各種可能性,更便于紅色文化游客理解井岡山的歷史知識。
第三,依托于紅色物質載體,傳承紅色文化。井岡山目前擁有的紅色文化遺產在國內甚至全球都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在中國紅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發現的規劃里擁有無可取代,無法估值的地位。比如黃洋界、三灣改編舊址是最能了解革命歷史,最直接生動表現出民族智慧,體現民族精神,反映出中華民族的不屈奮斗史的物質載體。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設立專項資金,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持續提高展覽質量,滿足游客各個層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多個維度演示井岡山斗爭歷史,通過科技投屏、復原技術以及立體展示等各種方式突出開辟中國革命勝利道路的主題,描繪長征、勝利會師等等革命歷程。
第四,通過出版文化刊物,傳承井岡山紅色文化。在學術層面研究井岡山紅色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出版書籍、刊登文章,通過建立學術研究機構,以井岡山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以及研究院為代表的學術研究機構發表專門研究紅色文化的文章,出版革命根據地書籍。中國第一家立足于紅色文化的主題書店也在井岡山中,營銷內容為紅色文化的相關產品,主要提供各個種類的紅色文化書籍,大力打造書店,令其成為擁有種類最多的紅色文化書店。
(二)井岡山紅色文化保護現狀
第一,確定了紅色文化資源有關的法律規定,自從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十分重視保護歷史文物,制定了很多有關革命文化的保護法規。例如1928年提出要做好整理收集犧牲同志遺物的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加大力度保護紅色革命文物,例如1950年頒布征集革命文物的規定,提出全國各地應當大范圍征集關于革命的物品和文獻。1960年,頒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提出國家的管理保護范圍包括所有具備珍貴歷史意義的革命遺址,促使社會經濟不斷發展。1982年,我國頒布了《中國文物保護法》,2003年頒布了《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這些法律以及條例都是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傳承與保護的主要法律依據。
第二,一些紅色革命故居舊址得到修復。2020年以后,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一共投入2.39億,用于保護革命文物以及修繕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推出紅色文物精品展覽。2020年通過普查發現以茅坪革命舊址群為代表的擁有珍貴歷史價值的遺址因為來不及保護以及修繕,已經受到損壞。近年來江西省更加重視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投入很多資金保護革命文物,從而有效修復紅色文化資源。
第三,修建并且對外開放了很多紅色文化革命紀念館。作為展示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物質載體的紅色文化紀念館,除了能夠呈現紅色故事以及紅色人物所擁有的精神內涵,更能夠充分發揮對于黨員,青少年以及群眾的思想教育功能。在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過程里,江西省投資修建了很多紅色文化紀念館,比如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
三、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認同感不足,大眾參與度有待激發
人民群眾不斷創造了紅色文化,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當下傳承和保護的過程里,普通群眾以及社會各個群體的認同感缺乏,參與度低下,很少由下而上發起紅色文化活動。文化認同是內化以及同化文化現象的心理過程。21世紀是信息時代,豐富的文化現象表現出越來越復雜的趨勢,人們關于文化的認同逐漸變得抽象,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認為紅色文化是學術層面研究和關注的文化,與此同時,對比較傳統的紅色文化不感興趣,缺少對于革命時期艱難的生活環境的認識。年輕人們對井岡山歷史背景的了解不多和認知淺薄以及更利于接受以及認同生活里新奇的文化觀念,導致形成了如今對井岡山紅色文化陌生疏離,具有隔閡的文化環境,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而言具有不利意義。
(二)紅色文化保護意識不足
盡管國家重視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大多數位于比較偏僻的位置,經濟發展比較落后。除此以外,紅色文化資源見證和過去的革命歷史,存在一定的年代感,不少遺存在風吹雨打中被損壞,有關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缺少詳細的體制機制,所以在保護的時候,人們便淡化了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欲望。
主要負責井岡山紅色文化保護和利用的責任主體是相關部門,所以主動關心或者主動參與保護井岡山文化資源的群眾少而又少,很多當地群眾都不清楚有什么紅色的書籍,并且因為宣傳推廣工作不夠充分的緣故,能夠認識到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所擁有的寶貴價值的群眾少而又少。當地人到處旅游的時候選擇的旅游目的地通常都是一些著名的自然風景區,選擇去紅色文化紀念地參觀或者游覽的人很少。
(三)專業人才隊伍不夠完善
井岡山地區極大程度上缺少專業的人才隊伍,專業人才隊伍不只是指各種紅色文化物質載體所需要的解說員以及管理員,同時還需要對紅色文化進行研究的專家以及學者。盡管井岡山目前已經建立了學術研究機構,但是學術研究機構里缺乏比較權威的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并且對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而言,宣傳講解有著關鍵的作用,宣傳要做到“入耳、入腦、入心”,所以專業的人才隊伍才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但是因為編制崗位緊張,并非每一個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都有專業解說員,同時部分解說員的個人素養以及講解實力還存在不足之處。
游客主要通過紅色文化故居或紀念館的解說員的講解來進行了解。解說員應當具備深厚的知識儲備,可是實際上,一些解說員依然存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他們的講解并不能起到形象生動的效果,被游客所真正理解,參觀者難以被吸引。
四、井岡山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途徑
(一)增強井岡山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促進當地居民廣泛參與
第一,充分發揮井岡山區域內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大力倡議居民踴躍參與文化建設,讓紅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成為群眾自發行為,從而令群眾形成以傳承紅色文化為重要責任的認知,促使居民創造各種發展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形式。這種理念付諸于行動,為井岡山紅色文化保護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也明確了群眾的主體地位。最關鍵的是讓當地群眾明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也就是傳承,保護以及不斷豐富他們的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以北京的乾面胡同為例子,北京把胡同街區的所有歷史記憶作為一個社區博物館來實行保護,促使所有胡同居民自覺組織共同記錄口述史。
第二,促使居民自覺構成文化意識。一方面傳承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重點是要讓當地的居民構成紅色文化意識,通過紅色知識的學習和溝通,掌握這片土地的具體情況,明確自己承擔的文化傳承責任與義務,另一方面促使居民構成發展文化的權利意識,自覺參與文化建設,組織紅色文化交流活動,盡可能讓居民發現自己在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的自我價值。
(二)創新宣傳的形式
2003年出版的文物保護法提出,教育部門、新聞出版部門、廣播電視部門以及文物主管部門都要做好宣傳和教育文物保護的相關工作,唯有充分的宣傳才可以讓群眾了解更多的井岡山紅色文化,才可以讓群眾體會到共產黨的珍貴品質,而且在宣傳的時候,要和社會實際相接近,深入人民生活,唯有如此才可以讓群眾感覺井岡山紅色文化離自己很近,認為保護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與自己有關。
比如在宣傳黨史教育內容的時候,黨史部門可以把研究成果作為優惠項目,讓老百姓受益,讓研究成果為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發展而服務。相關部門還可以組織文化愛好者,召開有關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學術研討會,或者開展論壇,拓展有關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深度挖掘它的各個層次,拓展宣傳范圍,持續強化大眾關于井岡山紅色文化的了解。
(三)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在保護井岡山文化資源的過程里,需要專業人才隊伍的助力,一支服務質量、專業水平高的人才隊伍有利于增強群眾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并且,呈現井岡山紅色文化精神,讓參觀者體會到井岡山紅色文化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涵,啟發游客的心靈便一定要有專業解說員作為媒介。最近幾年,盡管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專業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學歷層次持續豐富,隊伍的素養也有所提升,可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要加強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五、結語
紅色文化是在老一輩革命先驅的不懈奮斗下形成與發展,早就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血脈相連,指導中華民族進步和發展,激勵新一代炎黃子孫為了實現理想和抱負而不斷奮斗。以紅色精神為中心的紅色文化不但是建設先進文化的原動力,也是思政個人的主要素材,傳承與保護井岡山文化資源令其成為強化愛國教育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要載體與希望,促使井岡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和發展,書寫社會主義現代化井岡山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黃光文,朱龍鳳.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的紅色文化傳承[J].求實,2008(6).
[2]楊洋.文化強省戰略下河北省紅色文化保護與利用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2).
[3]蔡寶茹,郝超.紅色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以西柏坡為例[J].旅游與攝影,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