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花
【摘要】針對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幼兒園教育質量發展應把握正確的辦園方向,樹立科學的辦園理念,打造“業、精、尖”專業化師資隊伍,在“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下建構開放性、多元性與綜合性的園本、班本課程幾個方面論述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關注幼兒個體差異的育人評價機制,著眼于日常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實,整合開發園本、班本課程,創新教育模式,解決教學現場的真問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學評一體化”
2022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簡稱《評估指南》),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針對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5個方面,提出了更加科學的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標準。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應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礎上,充分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堅持保教結合,以游戲為基本,不斷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轉變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策略,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幼兒園辦園水平。
一、幼兒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幼兒教育階段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起點,是幼兒初步了解社會、進行集體學習和生活的開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基礎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任務顯得尤為緊迫。
1.當前海南學前教育現狀
“十三五”時期海南學前教育在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新需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6.6%,增幅位于全國前列,學前教育實現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53.3%,極大地緩解了“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
但對標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新要求,海南學前教育發展仍是海南教育的短板,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仍有待提高。公眾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使得區域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家門口入學”、上好學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尤其是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背景下,國際教育資源及國際教育人才資源更需要加大力度發展,如何辦好符合自貿港建設需要的學前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2.學前教育問題分析
在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如何建設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筆者認為,建設高標準優質學前教育體系,一是急需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園模式改革,通過優質園舉辦分園、承辦新園、委托管理等方式,著力將一大批“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大”的新建園、農村園和薄弱園培育為“新優質幼兒園”;二是科學布局、多措并舉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推動學前教育安全優質發展。
當前,我省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薄弱,教師專業成長跟不上規模發展。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水平,除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定期對幼師開展培訓外,還應全面提升幼師的素質修養和文化水平,幫助幼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形式。現今國內外有關幼兒園教育的先進理念、模式有很多,如國外的蒙特梭利教育、瑞吉歐教育、華德福教育等,國內的“安吉游戲”教育等,都在理論或者實踐層面上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因此,幼兒園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評估指南》等國家相關政策的加持,也需要探索符合海南本土的幼兒教育發展模式和經驗,筆者根據多年幼兒園一線教學工作經驗認為,應該從辦園方向的把控、“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的實踐及建強師資力量方面探索海南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堅持正確的辦園方向
1.樹立正確育人觀
幼兒園要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注重在一日生活與游戲各環節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師創設良好的集體生活學習氛圍,言傳身教地影響并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愛己愛人、愛家愛國的良好品質,為幼兒邁好人生第一步夯實基礎。
2.堅持兒童為本
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個體差異,科學樹立保教思想,擯棄忽視幼兒個體發展需求、妄推不切實際的所謂特色課程等做法,將教育視角轉移到兒童特點、教育本質和育人過程上,著力打造以兒童為本的教育質量發展之路。
3.立足本園實際
基于園所實際,將幼兒健康成長和幼兒園良性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根本點,因地制宜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學習、游戲材料,創設相得益彰的生活、游戲環境,利用園所自然環境、文化與社會資源,將本園、本地域資源自然融合,結合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探索科學適宜的本土化、班本化教育課程,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切記盲目照搬復制其他園所的活動課程等行為,扎扎實實地走探求本土化、班本化課程發展之路。
三、堅持走專業化質量提升之路
1.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
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教育過程的實施、評價分不開,幼兒園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科學合理地建構滿足兒童身心發展的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組織開展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活動,確保教育的行之有效。新的《評估指南》注重樹立科學正確的評價導向,改進評價方式,突出評價過程,聚焦幼兒學習實情觀察,強調教育過程中全面嵌入評價機制,跟蹤分析教育成效,關注育人目標,關注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切實扭轉“重結果輕過程、重硬件輕內涵、重他評輕自評”等功利化教育現象,建立“以評促教,以評提質”的評估體系,提升每一所幼兒園教育質量,滿足社會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長期以來,幼兒園保教過程中影響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師幼互動”,這一直是幼兒園教育實踐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短板。因此,幼兒園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可打破以往的評價方式,由過去的組織教學后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關注教育過程的過程性評價,抓住了幼兒園教育發展的核心命脈。建立以“兒童為本”的教育觀,科學實施“研師、研幼兒、研教育質量”的教育舉措,踏踏實實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質量提升之路。
2.探索兒童本位的“教學評一體化”班本課程
過去幼兒園課程實施分五大領域落實,課程組織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內容多是各領域單元教育活動,由教師單獨選擇、設計、組織課程內容與施教,幼兒被動接受學習。現在幼兒園課程建構突顯幼兒主體地位,教師與幼兒共同建構課程,采用融合多領域的綜合主題教育活動等形式,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性差異,尋找幼兒“最近發展區”。依據幼兒的興趣所向,與他們共同商議、設計組織生成式的班本綜合主題活動課程內容,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法,引導、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探究性,創新拓展課程結構,彰顯幼兒園課程的開放性、多元性與綜合性。
讓幼兒成為生活、游戲乃至社會中的“學習主人”,教師首先要以兒童為本,尊重幼兒,信任幼兒,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教師應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了解掌握幼兒真正的需要,以談話、聊天、參與、幫助等方式為幼兒創設主動學習的環境,把自主學習的舞臺讓給孩子。教師因勢利導使孩子們產生疑問,以興趣為導向形成主題活動目標、內容,再延伸拓展形成一系列綜合探究性活動課程,讓幼兒參與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感受解決困難與問題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注重各層次環節評價,促進教師認真關注幼兒遇到的困惑與難點,給予恰當的指導點撥,引導幼兒就問題展開討論、探究、交流、合作。
3.建立“教學評一體化”評價機制,促進教育質量內涵發展
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發展,提升幼兒園辦園質量,強化幼兒園育人目標,必須構建“教學評一體化”評價體系,建構兒童為本的教育課程,能有效促進教師與幼兒同步發展,完善課程建設機制,提高教育質量。
(1)“教學評一體化”有效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建立“教學評一體化”,一是促進幼兒園課程改革深入開展,育人目標有效達成;二是引導教師從知識灌輸轉向關注幼兒自主學習過程;三是引導教師由獨立設計教育活動轉向與幼兒共同研究商議教學主題內容,共同設計活動發展過程,在過程中注重對幼兒學習成效的持續觀察和評價。“教學評一體化”在教育活動中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分析幼兒。教師把握全班幼兒的總體發展狀況,關注其已有經驗、潛在困難和現實需求,為制定目標和選擇方法提供參考。
二是把握內容。教師觀察分析本班幼兒實際水平,明確自己“教什么”,也就是如何引導幼兒積極了解、感知、理解學習內容,觀察幼兒“學什么”的過程,反思給予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否引起其興趣。
三是目標制訂。教師基于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幼兒前經驗背景分析,預設幼兒通過活動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目標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規律基礎上,具有連續性、遞進性,發展性。
四是選擇方法。教師對活動設計要體現游戲化,生活化,選擇幼兒喜聞樂見的集體參與、小組進行、個別指導等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為幼兒解決問題創造條件,隨著幼兒深入的探索逐步遷移新層次的教育活動,以達成既定目標。
五是效果評價。評價體現在幼兒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持續觀察幼兒的實際表現,教育方法的科學適宜,從中發現二者的差距,評價幼兒在綜合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為調整教學提供參考。
(2)“教學評一體化”有效達成育人目標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沒有評價,就沒有課程,幼兒園課程建構應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兒童的學習與發展要基于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強調幼兒的學習方式就是“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注重連續性,差異性,實現幼兒自發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要重視一日生活過程與游戲的獨特教育價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化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感知、操作和體驗獲取的知識經驗。教師的“教”不再是單純的教,而是要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等生活化、游戲化的環境,引導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學”不再是灌輸式的學,而是在教師給予的環境資源中發揮主體與天性本質,在老師、家長的密切協助下,自主參與探索學習,滿足幼兒自身成長發展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發展。
(3)注重幼兒發展個體差異。每個幼兒在發展過程中,能力與水平各不相同。教師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特點,采取不同方法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從活動中的“查幼兒”轉為“察幼兒”,關注每個幼兒發展,在教育過程中學會觀察幼兒、評價幼兒。教師通過有效觀察、抓住契機、不斷調整、支持幼兒深度探索,因人施教,均衡發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孩子在教育中獲得真正成長。
四、堅持強教必先強師之舉措
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幼兒園核心工作來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堅定信念、陶冶情操、厚積學識、根植愛心。建設師德優良、業務精尖、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養教師終身矢志從教的理想信念。引導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潛心教書育人。
一是立規范,強準則。健全管理機制,剛柔并濟,滲透人文關懷,關注教師成長過程,尊重、信任和支持教師,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二是減負擔,造氛圍。支持教師開展基于本班幼兒發展的日常實踐研究,通過管理與評價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承擔課題研究、成果推廣、論文評比等舉措,讓教師真正撲到教育實踐中安心從教,深入研究幼兒發展規律。
三是重支持,促發展。研究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關注保教問題,聚焦教研工作,深入研究師幼互動實踐情況,從集體研討到個別支持,全方位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歸屬感與成就感。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何引領幼兒園保教質量向內涵發展,促進教師教學評能力提升,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將是幼兒園改革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無論是園長,還是教師,都需要提升課程領導力,以評價為導向,著眼于日常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實,通過教科研活動有機整合、解決教學現場的真問題,為幼兒園提升教育質量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宋臨興.昆明市S幼兒園蒙臺梭利數學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的個案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0.
[2]葉芳妹.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班級走廊環境的重塑—以兒童為本位的環境創設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