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問題反饋,是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發展水平、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的重要舉措,對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監測報告反饋,方正縣進行了監測結果梳理與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發揮質量監測診、咨、督、促、導的多重功能,及時整改并取得一些成效。
關鍵詞: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小學數學;精準施策
2021年5月,方正縣21所中小學校參加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組織開展的數學、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三個學科領域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根據監測報告反饋,我們進行了監測結果梳理與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發揮質量監測診、咨、督、促、導的多重功能,及時整改并取得一些成效,僅就小學數學學科的經驗做法與同仁們共勉。
監測結果顯示,我縣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學業表現達到良好和優秀水平的比例之和以及學業表現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等方面數據偏低。我縣四年級學生在運算能力、空間想象力、數據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五個指標上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別為74.3%、77.8%、82.1%、73.2%、80.0%,各項指標發展均衡。數學學習習慣好和較好的比例之和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7,星,我縣四年級數學教師探究教學程度高和較高的比例之和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8星。
數學學習興趣高和較高的比例之和為94.5%,高于我市2.3,個百分點,高于我省2.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8,星。我縣四年級數學教師課堂管理能力高和較高的比例之和為96.5%,高于我市2.1,個百分點,與我省相同,高于全國6.6,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10星。
監測是體檢,整改是治療。一分監測,九分應用。監測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找準破力點、改進提高。
(一)千方百計提升成績,一心一意練好內功
方正縣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充分發揮部門職能。選用業務精、干勁兒足、學科通、方向明的小學數學教研員引領全縣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結合教師素養提升工程和教師基本功大練兵活動,扎實推進小學數學新課標的學習。積極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提升數學的成績,增強學生數學學業表現水平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高難的系統工程,這里面沒有靈丹妙藥,也不能一蹴而就。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師生的交互到生生的交互,從課堂的學習到課外的作業,其中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的分化。學校可根據學情和辦學條件,著重選擇一兩個突破口,進行重點突破。
鉆研教材理解課標,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本次監測結果顯示,教師認為對教育教學最有幫助的教研活動內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問題解決、教學活動設計和組織。因此,要大力組織和開展教師喜聞樂見、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對教材的研究,我們更要注重本學校、本教研組的一些教師間的深入研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更加細致地對待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研究和設計。課堂導入方式從學生的認知角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授課內容的不同,選擇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問題導入、情境導入等方式。結合課例的實際,做到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理解與運用相結合。在學生深入理解本課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深入思考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做到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課堂的練習要豐富多彩,做到趣味性、基礎性、提高性、鞏固性的習題相結合。達到全體參與,鞏固基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目的。家庭作業的布置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基礎選擇不同的作業類型。倡導教師們創新作業形式,布置趣味作業、生活實踐類作業,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在教學理論的學習基礎上,也要將數學教學研究系列化,課堂化,實效化,鉆研的越深入、越細致,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也就會越高,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及數學的學業水平也就會提升得越快。
關注個體差異,注重學情的分析。對學情進行分析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本保證,學情分析不能虛設,也不能僅憑教學經驗,完全依賴于課堂上的隨機反應。我們總提倡分層教學,在備課的時候,將學情分析這個環節變為走馬觀花,或者僅憑著固有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隨機地做出表現和應對,總打無準備之仗,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的數學成績逐漸分化,從而造成學生數學平均成績的下降。教師要將適合學情的問題設計寫在教案當中,不能總是在課堂教學當中隨機應變。青年教師更應該強化這一備課環節,在備課時要分析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難點、易錯點、思維障礙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好問題的引導,問題的拆解、問題的變通,以滿足于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為學生創設表現的機會,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來彌補數學基礎較差學生的認知差距,使各層次的學生數學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從而提升整體學生的數學學業水平。
教學講策略,不做一刀切。學生的差異體現在多方面,其中包括校際的差異、生源上的差異、基礎上的差異、學習習慣的差異、家庭環境的差異等。得莫利學校、永建學校是本縣兩所微型學校,面對生源少、師資弱的現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興趣+基礎、教學+實踐、實踐促成長的教學模式。永建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九年一貫制學校,平均班級不足10人,個別班級不足5人。他們克服了班級人少,缺少競爭力帶來的不利于教學的諸多問題,充分利用寄宿制學校的優勢,在教師的帶領下,發揮學生學習與勞動相結合的好辦法,自己包餃子、蒸饅頭、做簡單的飯菜。他們自己栽花、植樹、種瓜種豆,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豐收的喜悅。勞動的實踐中學會了諸多數學問題,通過少講精練多實踐的教學方式讓永建學校的學生們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通過全校師生的努力,學校被打造成為全縣聞名的勞動實踐示范校。
天門小學、會發小學是本縣兩所較大鄉鎮學校,留守兒童超過了在校生總數的1/3。他們采用了愛心喚童心,真心助信心,心心相悅的教學模式。積極關注留守兒童,關注學生思想情緒,關心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家庭狀況。課上是教師,課下是朋友、是家長、是親人。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文體活動,讓遠離父母的孩子感到家的溫暖,感受到學校、班級大家庭對他們的愛。以愛促學習,以愛促發展。積極培養學生在家勤奮孝順,并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在校樂觀好學積極踴躍參加各項活動的優良品質。
(二)搭建平臺交流培訓,數學教研細小活實
以教研活動為載體,讓教師百煉成鋼。依托“集團化辦學”開展多種教研活動,形成集團內的時間固定、主題聚焦、人人展示的一體化教研機制。通過名師工作室,教學沙龍等工作坊和微論壇等形式開展校本及集團內的專題研討,著力構建教師集團內的合作研討共同體。選擇教學能力較強,教學經驗較豐富的骨干教師擔任共同體的主持人,在領導以及學科專家的支持下,有計劃地開展研討工作。共同體成員通過專題學習、專業研討、教學實踐、課后反思、總結提高等環節的錘煉,從而不斷提升數學教師自身的“造血功能”。方正一小集團的“數學沙龍”研討活動,方正二小集團的數學名師工作室創建活動都對小學數學教學起到了引領作用。
活化知識鞏固方法,讓學生有獲得感。數學學習待優生大多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可以結合本學校的學情,開展小規模的教學實驗活動,如錯題本的運用、每日一題、我問你答等活動,讓學生每天都有收獲。增強師生之間課堂上的互動,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也可嘗試師生角色互換,把整個課堂的氛圍帶動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那些在課堂上容易開小差的學生,督促他們上課時專心聽講。應用題教學要分好題型,教給解題技巧。例如,教學六年級數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以教給學生用“已知乘,未知除,多加,少減”的方法,能更快地解決問題。
(三)刪繁就簡教學有道,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增加學習動力。單純增加每周的數學課時數未必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數學學習的關鍵在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單靠增加課時來進行數學教學無益于提高數學成績。要想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勢必要讓課堂教學增效提質,充分發揮大集體備課,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認真地推敲,或者對教學的環節安排加以調節,使之趨于合理化。在精心研究教學內容的同時,更要突出教法學法的研究,探索如何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增強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實驗小學的教師利用課堂講有趣的小故事,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比如“>”會讓學生想象它是大嘴巴鱷魚,吃掉更大的數。再如,看圖列式,會編小故事來理解,是用加法還是減法計算。巧妙地設計,讓數學課堂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打鐵還需自身硬,精通業務身自輕。在日常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開展適合本學校學情的教研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關注教師在教育理念、學科專業、教學能力、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教學常見課型進行研究,如概念課、探究課、習題課、復習課等,結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方式的改進等逐一進行研討。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適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學案,引導、幫助、促進學生形成自我學習數學的意識和方法,配合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方正一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的過程,通過多媒體,情景創設等手段,使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松南學校充分發揮“小教師”的作用,及時幫助待優生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學校教師更注重堅持口算和計算能力的培養,做到每天必計算,每課必訓練。
(四)多方聯動齊抓共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小學階段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黃金階段,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教師要努力與家長達成一定的信任和默契,互相配合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配合“雙減”政策的實施,不盲目參與課外培訓,不盲目迷信“多練即多得”思想。天門小學結合校情開發了家長課堂項目,采用雙向互動的運行模式建立互信關系,促進共同發展。學校利用教學開放日向學生家長展示書法、繪畫、剪紙等特色校本課程,同時也給有意愿為學校服務的家長提供展示平臺,結合家長的從業特點開發勞動實踐課,如“一顆水稻的成長歷程”“摩托車基本構造”“水稻的初步加工”“食用菌從菌棚到餐桌需要幾步”等。家長們結合自己從事的職業,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講給師生聽。
以人為本,激發愛國主義情懷。積極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讓學生體驗生活、熱愛生活;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具有民族情懷,熱愛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不斷發現學生優勢特長。
教育無捷徑,唯有用心方得始終。監測結果的應用對于基于數據和實證、精準靶向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建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生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助力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利器。通過一系列改進措施的實施,本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數學學業水平以及體質健康水平均有了很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體育鍛煉興趣都得到了開發。質量監測成果的應用對于進一步優化學校的教育決策與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著積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執筆人:孟曉曼)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