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日常教學中,培養初中學生文化自信,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中學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也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路徑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英語教學;融合難點;路徑
一、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古代先賢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察萬物之源得出的許多治國之學、為人之道、修身之法,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智慧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高度契合。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內在的“基因密碼”就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我們要深刻領悟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英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時占比較大的一門學科,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同時,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初中英語學科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更加具體、細致的指導和政策保障。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難點
到底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李宗桂在《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中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有著積極歷史作用的、至今具有重要價值的思想文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意識明顯加強,但因為各種原因,目前優質的融入并不多見,其融合難點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堂占比過低,其融入流于形式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確實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但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通常只是利用圖片或視頻單方面介紹,常常作為導入曇花一現,其課堂占比很低,課堂的主旋律仍為英語國家文化,所謂的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像是引出外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手段罷了。同時,學生沒有適當的課前準備,也缺乏課中充分思考及跨文化交際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形成這樣的印象,在英語學習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為外國傳統文化做鋪墊的,而這是極不利于傳承中華文化和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也違背了英語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要求。
(二)對學考(即中考)研究不深,盲目忽視中華傳統文化
許多初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非常重視語言知識,常常將課堂變成語法和習題講壇,其目的大都是提升學生考試成績,卻忽視了中考英語試題命制始終遵循課改精神,素材選擇以立德樹人為第一原則,并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以近三年中考試題為例,2022年江西的閱讀理解B篇介紹了絲綢的發現和傳播,旨在引導學生發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完形填空B篇,通過講述兩次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王亞平的追夢故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激勵學生不懼困難。又如2022年北京書面表達題創設了“李華給英國筆友Chris回信,介紹中國相關禮儀”的交際情境,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用英語做事情、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因此,英語學考并不是一味地考語言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學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許多教師仍未意識到這一點,陳舊的觀念難以轉變,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大障礙。
(三)教師自身傳統文化修養不足,手段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不足,也成了一大阻力。許多初中英語教師從大學至教書階段,專注于英美文學,并未重視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因此,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行課中,常常缺乏真實情感的帶入,而是生搬硬套,無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本課內容建立實質性聯系,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其融入手段也是以說教為主,讓學生感到乏味且唐突,未能真正實現向學生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路徑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辨析能力,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對于立德樹人意義非凡。許多初中英語教師也很認同并愿意付諸實踐,只是暫時缺乏方向和路徑。因此,以下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路徑略做探討。
(一)充分研究挖掘教材,循序漸進,合理補充
在2013年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初中英語教科書(Go for it!)中,七年級上冊至九年級全冊5本教科書均有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單元,具體分布數據如表1、表2所示:
從表1、表2中我們可以發現,七年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占比相對較小,因為學生還處于初學階段,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感知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中華傳統文化,并鼓勵學生表達,如親戚的稱呼以及中國飲食;而在八、九年級教科書中,由于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在逐步提高,教科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占比也相應大幅度提升了,并且內容更有深度,形式也包含了對話、圖片、聽力、閱讀等,需要學生去思考理解,跨文化交流,并形成文化自信,主動用英語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的循序漸進,更有利于學生真正去感知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要注意循序漸進,先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能感受的具體文化為起點,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逐漸加入一些寓言故事、文學故事,以及需要學生更多思考的文化對比的內容。
同時,還有很多單元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融入點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局限于上表中的這些單元,教師也應該結合單元話題,合理發掘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點,如在七年級下冊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也可以將“背著母親上學”的故事以視頻的形式與學生分享,讓同學們感受中華傳統美德,并珍惜當下優良的學習環境。
(二)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性,兼顧課內外
按照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為:“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對這三方面的教育內容進行合理選擇編排,做好調查,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選擇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感興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融入課堂;課前也可以讓學生適當討論,使之對該主題有自己的理解,也可鼓勵學生查閱相關書籍或者網絡資源,以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有話可說,進而引起共鳴,內心產生文化認同。
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如英語節活動、英語海報制作、英語話劇比賽等,都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合理滲透其中,譬如在端午節前夕,就可以讓學生用英文談談自己的端午節故事或者今年端午節假期的計劃,在中秋節前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文畫中秋”英文手抄報活動。通過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在快樂中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主動承擔起用英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課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產生文化認同及文化自豪感,進而真正在實際生活中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并向世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提升教師中華傳統文化素養,鼓勵教師實踐創新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學吸引和內生動力對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親其師信其道,教學吸引主要來源于教師自身的魅力。因此,要想在日常初中英語課堂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好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并不斷提升自我,從而真正呈現出有吸引力的課堂,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其學習動力。最終,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為行,真正肩負起用英語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在教師個人層面,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可以從日常閱讀入手,如閱讀中華經典名著,尤其是教育部推薦的初中生課外讀物中的中華經典名著,可以更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停留在讀的層面,更要去理解,聯系生活,指導實踐,啟迪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學校管理層面,要積極為教師提供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機會,如邀請傳統文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傳授傳統技能,或組織教師開展讀書會;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學習研究,大膽實踐創新,改進教學策略,多融入符合新時代背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只有在大膽的實踐創新中,才能發現自身不足,并及時改進。
參考文獻
[1]李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探索[J].文學教育(下),2021(5):84-85.
[2]陶芳銘.初中英語教科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21(3):47-52.
[3]黃巖,朱楊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81-86.
[4]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J].學術研究,2013(11):35-39.
[作者簡介]劉凱(1992—? ?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市復興外國語學校,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