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討論了如何基于新課標提出的寫作要求,以主題為引領,緊扣人教版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審題、樹立篇章結構意識,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結構化知識體系,并通過以讀促寫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探索有效的初三英語寫作復習策略。
關鍵詞:課標與教材;寫作策略;以讀促寫
作者簡介:潘夏,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
寫作是英語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體現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功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日常生活的體驗與感悟。
新課標使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英語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復習時,會遇到一些備課障礙,缺乏系統性的復習策略。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時,也會出現審題不清、結構混亂、詞匯貧乏、寫作內容不夠豐富、邏輯不通順等一系列問題。針對以上的寫作備課障礙和寫作問題,本文以新課標為依據,淺談初三英語寫作復習策略。
一、梳理課程內容,明確寫作主題
根據新課標中提出的主題內容要求(三級),主題內容包括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個范疇,每個范疇包括了主題群和下級子主題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梳理子主題內容,確定與寫作話題關聯度較大的寫作主題,明確寫作復習話題群(見表1,此表為新課標中的三級主題內容要求)。
二、基于寫作主題,緊扣教材
本文分析了新課標中的主題與寫作之間的關聯度,并緊扣教材,梳理出重要的寫作話題在教材中對應的單元,提供教材話題資料庫,建立以主題為依托的教材單元體系。下表為基于新課標三級主題內容的重點寫作主題及教材中的對應單元(見表2)。
三、引導學生正確審題
審題不清是學生寫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正確審題,了解審題時需要注意的各個要素,對于學生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至關重要。以2022年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學期期末練習中的寫作表達題目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審題。
寫作題目:
勇于嘗試是一種樂于探索,敢于面對失敗的表現。只有勇于嘗試,才能不斷突破自我,取得進步。
某英文網站正在開展“勇于嘗試”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假如你是李華,請用英文寫一篇短文投稿,談談你曾經勇于嘗試做過的一件事,以及你的收獲。
提示詞語:afraid、encouragement、prepare、practice、confident
提示問題:What did you do?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第一,引導學生分析體裁。該寫作體裁為記敘文,學生需要講述自己勇于嘗試做過的一件事。記敘文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因此,學生在描述事件時應該包含以上六個要素,尤其是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而完整地敘述事件。第二,引導學生分析寫作內容。學生寫作需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包括勇于嘗試做過的一件事,以及收獲感受。在審題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只能描述一件事,不能描述多件事情;不能去描述勇于嘗試的建議;不能漏掉任何一個提示問題。另外,引導學生理解“勇于嘗試”這個話題,它涉及勇敢和嘗試兩個層面,學生可以描述自己遇到了挑戰,經過內心的思想斗爭或者他人的鼓勵后,勇敢地嘗試,以及進行了哪些嘗試,最終取得成功的一次經歷。第三,引導學生分析人稱,即引導學生分析每個提示問題應該以第幾人稱去回答。例如,在回答自己的收獲時,學生總是會忘記用第一人稱,而是用第二人稱“you”去回答。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注意人稱的問題,并在完成寫作后檢查人稱是否使用正確。第四,引導學生分析時態,即每個提示問題應該以什么時態去描述,并在完成寫作后及時檢查時態運用是否正確。第五,分析提示問題之間的區別和內部聯系。以該寫作題目為例,難點在于學生需要明白勇于嘗試的經歷與其收獲感受之間存在內在聯系。例如,學生在描述勇于嘗試的經歷時,寫到了勇于嘗試讓自己有機會學到了更多知識,因此在描寫其收獲時可以表達勇于嘗試能讓自己擴充視野。
四、培養學生的篇章結構意識
清晰的寫作結構可以讓讀者快速抓住作者的寫作意圖,讓文章讀起來層次清晰、主題分明。教師在教授寫作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篇章結構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寫作行文的詳略結構。仍然以東城區的“勇于嘗試”這個寫作題目為例。學生應該明確描述事件時需詳寫,描述收獲時需略寫。其次,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培養學生寫段落主題句的意識。主題句是對段落主要內容的總結。例如,描述“勇于嘗試”事件時,主題句可以寫為“It's worth trying new thing in our life. Last term, ...”,既點出了嘗試的主題,也說明了嘗試的意義,從而可以順理成章地敘述出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三,在完成寫作前,引導學生先完成寫作提綱,再進行寫作。教師可以先提供一個提綱支架,幫助學生在該支架的基礎上填充內容,從而完成自己的寫作提綱。以該“勇于嘗試”的寫作題目為例,教師提供的提綱支架如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故事內容,填充并豐富該提綱內容。
五、構建結構化知識,豐富寫作內容
學生不僅需要學會正確審題、樹立篇章結構意識,還需要從寫作內容方面去擴充知識儲備,否則其文章只會空有骨架,內容干癟、主題空洞。在明確寫作主題的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教材舊知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讓教材中較分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體系化,并適當地加以補充,擴充知識框架,豐富知識內容。
以“傳統節日”主題為例,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關于該主題的內容有:七下U6提到了端午節的慶?;顒?;八上U8提到了西方的感恩節以及一些傳統的中國美食;九冊U2提到了中秋節的傳說以及慶祝方式、西方的萬圣節的慶祝方式、西方的圣誕節的故事傳說及慶祝方式以及復活節的慶祝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構建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框架,在復習教材舊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梳理出教材中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及慶祝方式的內容,以及端午節的慶祝方式等內容,并補充關于春節的傳說和慶祝方式,以及端午節的傳說等閱讀文本,最終幫助學生構建關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三個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框架,真正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總之,在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時,既要利用好教材內容,也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可以真正做到對知識的有效調取和遷移應用。
六、增加語言輸入,豐富語言積累
語言輸入涉及詞匯、句式以及語篇三個層面。在復習寫作話題相關詞匯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在主題語境下生成詞匯鏈。同時,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詞匯,補充到詞匯鏈中。句式的積累與應用,主要源于真實語篇中的經典句式,學生需要學會正確運用,教師可設置一些造句練習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根據以讀促寫教學理論,閱讀語篇的輸入可以幫助學生從語篇文本中獲得靈感,從文本中選取與寫作相關的信息,并根據寫作意圖進行信息重組,從而創作出新的作品。閱讀語篇是圍繞某一確定主題的,語篇的數量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語篇本身的信息量,閱讀語篇的目的是為了輔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在閱讀完之后,能夠提取出與主題相關的較完整的信息鏈,并能夠重組信息,創作出符合寫作要求的作品。閱讀語篇的輸入本質上解決的是學生對寫作題目沒有思路想法或者觀點不夠有條理等問題,它是提供給學生的信息庫。
七、結語
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前期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積累、閱讀和聽力語篇的語言輸入等各個方面。有效的寫作復習策略可以使寫作復習系統化,幫助教師事半功倍地開展寫作復習教學活動,也幫助學生高效地提升寫作能力。英語教師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科學指導,激發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汪萍.初中英語寫作能力培養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2(6):55-56.
[3]呂海燕.基于閱讀文本探索初中英語寫作的指導策略[J].校園英語,2022(1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