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數據分析能力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本文基于我校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為商務英語專業三年級學生所開設商務統計課程的教學實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該課程的開設模式和開設經驗進行探索、總結。同時,為面向商務英語專業的商務統計課程的任課教師提出以下建議:宜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雙語講授”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講授與軟件操作相結合,著力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有效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商務統計;商務英語專業;問卷調查;多元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林欣(1987.04-),廣東陽江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學。
一、課程開設背景
在大數據廣泛應用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數據分析能力已成為商務人才必備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統計的本質是將數據轉化為對決策者有用的信息的科學方法。而商務統計學則是“一門以數理統計學為方法基礎、以經濟管理為理論基礎,研究社會經濟管理問題的應用學科”,其在財務管理、銷售預測、質量監管、宏觀經濟分析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高校的商科專業大都開設有商務統計課程。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我校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為商務英語三年級學生在第二學期開設了64課時的商務統計課程。該課程的目標在于使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的商科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結合現實中的商務場景、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通過學習商務統計課程,學生能夠把所掌握的統計分析方法應用于解決現實中的商務問題。此外,學生通過商務統計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對其在相關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學術研究具有一定的幫助。
開設商務統計課程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成長、學術成長具有較大的價值和意義,也符合畢業指標點當中“學生應具備與經濟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國際商務與英語語言相結合的跨學科知識和素養”的要求,開設該課程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與數學專業或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數理基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大部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高中階段是文科生,且在大學階段較少接觸高等數學,他們的數學基礎普遍比較薄弱,這給商務統計課程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外語是商務英語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在教材選用和教學環節中有的放矢地突出和發揮這個優勢,也是課程設置的關鍵。因此,面向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開設商務統計課程需對上述兩點給予充分考慮,教學模式應與面向其他專業學生講授該課程的模式有所差異。
針對商務統計課程的特色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就商務統計課程在本校商務英語專業的開設模式、開設經驗進行探索和總結,以期為今后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效果,為其他本科院校在商務英語專業開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二、課程教學模式
(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雙語授課
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選用國際上經典的英文版專業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我校選用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雙語教學推薦教材——戴維·萊文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商務統計學》(第七版)作為教學參考教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課程有64學時,且實踐學時占一定的比例。任課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精簡,或選擇部分章節開展教學,使其更適合商務英語專業學生。
我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大部分專業課程采用全英文授課,但考慮到該課程的難度及學生的學情,任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采用了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是指“采取兩種語言教學,即在教材使用、講授課程、考試等教學環節同時使用外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部分或全部的教學活動”。以商務統計課程設計為例,在新授統計學的原理、概念,尤其是需對這些內容進行詳細解釋或計算演示相關例題時,授課教師傾向于采用中文,以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復習回顧、提問學生已授內容的環節,授課教師主要采用英文,以便學生能掌握、熟記對應的英文表達。此外,有關教材內容的課件、平時作業的習題皆以英文形式呈現,期末的閉卷考試也要求學生全英文作答。
在課程教授完畢后對本學期選修該課程的兩個教學班76名學生(教學A班為40人,教學B班為36人)通過超星平臺開展問卷調查。問卷共發放了76份,回收了75份,回收率達98.7%。A班有71.8%的學生認為英文原版教材、雙語(或中文)授課這種方式較為合適;B班則有72.2%的學生支持英文原版教材,雙語(或中文)授課模式。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目前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是比較滿意的。然而,兩班均有28%左右的學生表示更傾向于使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的模式,均有30%左右的學生表示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閱讀統計專業英文書籍的困難。這部分學生認為,使用中文教材和中文授課能有效降低課程難度,易于對統計學專業知識的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認為自己通過學習商務統計課程,閱讀英文專業書籍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學生,A班有17人(占比15.6%),B班有12人(占比12.1%)。該數據顯示,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英文教材,其英語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在強調跨學科素養及跨學科知識、技能融會貫通的今天,在專業學科中凸顯英語的優勢,對培養“英語+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雙語教學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利于學生轉換思考方式、更好地掌握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利于學生提高閱讀和學習英文文獻的能力,為之后的科研和學習之路奠定基礎。因此,我們在專業類學科的講授上不能因噎廢食:面向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堅持使用英文教材、雙語(或全英)教學對學生英文水平的提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學生閱讀全英文專業書籍有困難的情況,授課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相關學習資源,如結合該教材的中文版本對照使用,也可提供如慕課等其他的平臺課程,或合適學生學習程度的中文教輔資料,以供學生拓展學習。
(二)理論講授與軟件操作相結合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商務統計課程前的先修相關專業課程為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導論等,學生初步具備了經管類的相關專業知識,這有助于學生理解所選用教材中的商務情景和實際案例。另一方面,他們較少接觸高等數學,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在理解相關的原理、概念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根據回收的問卷,A班中有56.4%的學生,B班中有50%的學生認為商務統計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A班中有43.6%的學生, B班中有44.4%的學生認為該課程的學習難度中等。由此可見,商務統計課程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針對潛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必須著力于化難為易、突出重點:如在課前讓學生先行預習和自學,并且收集學生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在上課時進行重點的講解,亦可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介紹原理和概念時應做到輕推導過程(尤其是涉及高等數學的地方)、重相關原理的實際運用,把艱澀的理論轉化為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的工具。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還需要注意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的最優分配,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在商務統計課程共64課時的教學實踐中,理論學時為48學時,實踐學時為16學時。理論學時主要涉及基礎的“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兩大板塊。考慮到學生的相關專業基礎薄弱,在課時充足的情況下保證理論學時有助于學生對基本原理、概念的透徹理解。另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面臨復雜數據計算與分析問題,通過手工計算幾乎不可能或者不科學,統計軟件實訓變得不可或缺”。因此,引入統計軟件操作幾乎成為這門課程的標準配置。基于這一理念,實踐學時的主要實現形式為學生的小組案例分析、Excel軟件操作及學生的課堂展示等。在操作軟件的選用方面選擇了大部分學生具備一定應用經驗的Office辦公軟件Excel及其插件Phstat。Excel的優勢是學生不用安裝新的軟件,不在機房也能隨時隨地在自己的電腦上使用。更重要的是,Excel不僅與企業日常辦公軟件和財務使用軟件銜接容易,其本身還具備強大的函數計算功能和統計圖表生成功能。在開啟Excel的情況下,學生簡單啟動Excel的一個名為Phstat統計插件就基本能解決現階段遇到的統計問題。該插件界面清晰、操作簡單,同時可與《商務統計學》教材中每一章節后面的Excel和Excel Phstat的操作指南配合、對照使用,方便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自學相結合。Phstat中的基本板塊如下圖所示:
(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該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最終成績由三部分構成,占比分別為20%、10%和70%。
第一部分是學生一周兩次的小組作業。在學期伊始把學生分為每組4-5人的若干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課后作業,各組選取一至兩名組員為代表,在下一節課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作業的完成情況。作業內容多為書本的統計實例(提供數據),要求學生運用該章節所學的知識和Excel(或插件Phstat)里的統計功能對數據進行整理、可視化和分析,回答問題、得出結論。
第二部分是學生的個人課堂表現。在講授完重要的知識點后輔以課堂練習,規定時間內完成后隨機抽取學生對課堂習題(該環節也包含Excel軟件Phstat的應用展示)的思路進行講解,對未完善的地方教師進行補充、點評,通過這種方法及時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第三部分是學生的期末考試。考卷采用全英文模式,包含概念填空題、判斷題、單選題、問答題和計算分析題等五種題型,考試包括了“定義收集數據”“整理和可視化變量”“數值變量描述度量”“概率論基礎”“離散型概率分布”“正態分布”“樣本分布”“置信區間估計”等內容,難度設置為中等,學生需全英文作答。
三、教學效果與反饋
課程完結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A班有26.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得到提高,29.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數學解題能力)有所進步,26.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Excel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高,15.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文專業書籍閱讀能力得到提高;B班相應的比率為28.3%、29.3%、27.3%和12.1%。由此可見,多數學生在學習商務統計課程后在不同方面均有一定的收獲。從學生閉卷考試的卷面成績來看,兩個班學生取得良好(80分)及以上成績的占比均達到55%,反映出學生對統計學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況較好。
四、啟示與改進措施
(一)培養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目前,商務統計課程在商務英語專業開設的時間尚短,各院校開設的形式不一。根據調查結果可知,我校商務英語專業A班有約23.1%的學生表示對該課程很感興趣,69.2%的學生表示興趣一般,B班相應的比率分別為22.2%和66.7%。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起點,而數理基礎薄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增加了課程設計的難度。因此,授課教師需在課程教學開始時便讓學生了解課程學習的目標及其重要性,并輔以有趣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每一章節的教學開始前以問題導入的形式帶領學生探究該知識點,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漸入佳境。
(二)教師把控課程的難度
一方面,商務統計課程具有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理解難、記憶難這“三多兩難”的特點;另一方面,它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交叉性極強的課程,其內容抽象,還涉及高等數學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A班有29.3%的學生認為在閱讀英文統計專業書籍方面存在困難,25.5%的學生表示在理解統計基礎概念、原理方面存在困難,21.7%的學生表示在使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操作方面存在困難,22.6%的學生表示他們的數學基礎薄弱;B班相應的比率分別為30.7%、26.7%、21.8%、20.8%。
由此可見,雖然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有較好的語言基礎,但閱讀統計專業類書籍仍構成了他們學習該課程的主要障礙,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上給予考慮,完善相應的中文配套學習資料的補充。針對學生在理解基礎概念和原理方面的困難,教師一方面采用了雙語教學的模式,另一方面貫徹“重實際應用、輕公式推導”“重軟件操作、輕公式計算”的理念,弱化高等數學相關的知識、減少機械記憶的部分,加強商務場景的引入、靈活運用軟件處理數據。針對學生在軟件操作實踐中的困難,授課教師可以增加實踐課時的比例,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上機操作時間,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教師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解決學生在軟件操作方面的疑難問題。
(三)著力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可知,不少學生希望通過學習商務統計課程提升自己的數據處理能力和職場競爭力,相應的,A班學生支持“大部分實踐(70%)+小部分理論(30%)”的比例達到64.1%,支持“大部分理論(70%)+小部分實踐(30%)”的比例為33.3%;B班相應的比率分別為63.9%與36.1%。該結果表明,學生認同學習商務統計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商務實際問題,學以致用。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數理基礎較為薄弱,基礎理論的學習不可偏廢。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已意識到該問題。這同樣反映在學生對考核評價形式的反饋上:A班有56.5%的學生傾向于傳統的考試模式,43.5%的學生傾向于撰寫統計調研報告的模式;B班有63.9%的學生傾向于考試的模式,36.1%的學生傾向于統計調研報告的模式。因此,結合課程、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目標,該課程的考核形式可以更為多元化,以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在“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入統計調研報告的撰寫,把其作為學生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譬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校園經濟現象進行數據收集、整理,運用所學的統計學工具進行分析,深入了解某個問題的同時提出建議或發掘商機。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調研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其成果可作為該課程成績的一部分。
五、結語
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能力已然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素養之一,面向不同專業開設統計課程對大學生的職業成長和學術成長具有重大意義。各院校應根據商務統計課程的特點和課程所面向的專業特點探索、實踐更為有效的授課模式。基于我校商務英語專業的特色、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及教學實踐,本文建議面向商務英語專業開設商務統計課程宜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雙語講授”的模式。此外,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理論講授與軟件操作相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把控好課程的難度,致力于提升學生運用商務統計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和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進芳.明辨性思維導向的商務統計學教學探索[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94-96.
[2]郭永奇.基于應用型經管專業人才培養的商務統計學雙語教學調查分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105-107,110.
[3]徐健,杲倩男,范九倫,等.新型國際化背景下雙語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23(6):9-12.
[4]楊國忠.《商務統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風,2022(2):118-120.
[5]張燕.《商務統計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