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未充分考慮學生英語基礎、核心素養培養不足、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英語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英語能力是學生未來就業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理念,積極開展教學活動,保證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簡述英語核心素養提出背景,多維度探究了高職英語教學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祁玉洲,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對教學活動設計有著重要指導作用。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對學生能力、品質發展的作用,并在課堂以英語交際、理論講解、寫作指導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為學生提供表達實踐的機會,以促進學生能力和品質的提升。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出背景
英語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具有教學周期長、知識覆蓋面廣、影響力較大等特點。新課標明確指出,高職英語教學旨在夯實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生職場英語交流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并且要求教師以就業為導向,對課堂教學模式加以改革,調整英語教學內容。同時要求教師以語言技能為基礎,創設真實的職場情境來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見,高職英語教學側重語言知識教學、語言技能的培養。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這一背景下,新課標中新增了有關核心素養內涵及價值的內容,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職場溝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成長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長期以來,高職英語教學存在重知識價值、輕價值引導的問題,為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造成一定障礙。因此,在細化新課標要求的情況下,教師應積極實施高職英語課程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推動英語課程改革。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一)開展小組合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以知識講解為主,與學生互動較少,這種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教學中的交流和互動,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強學生在情感方面的交流。因此,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教師應結合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且不具備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設置層次化的任務目標和要求,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的。通過課堂互動、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多種方式,學生在互動中強化英語語感,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以“Plants make life better”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plants”展開,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對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多樣化的合作學習任務,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師在教學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出問題:“本單元主題是‘plants’,大家能聯系現實,嘗試猜測本單元主要內容嗎?”利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其在思維發散中對本單元知識產生探究興趣。隨后,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各小組運用英語談一談自己身邊有哪些植物,并以分工協作的模式查找相應的資料,再通過集中討論將知識點整合起來,并在班級進行匯報。例如,某小組圍繞“sunflower”這一植物展開合作學習,匯報時說道“Sunflower is our favorite plant, it has yellow flowers, green leaves, will always revolve around the sun.”。另一小組則圍繞“rose”這一植物展開合作探究,匯報時說道“Rose is also called the flower of love, there are many colors, red, pink, yellow, blue and so on.”。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繼續提問:“這些植物以哪些方式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呢?”引導學生展開對話,進一步將單元主題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的學習代入感明顯增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后,教師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要求學生扮演植物、人類等角色 ,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培養英語思維,并強化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教師應以英語教學為載體,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逐漸攻克學習中的難題,以增強自身的競爭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立足教材,挖掘積極情感價值,培養正確觀念
基于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英語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且部分學生努力一段時間后成績仍然不見起色,對英語學習產生懷疑,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等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課堂為載體,注重挖掘其中的情感價值,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情感態度。所謂“積極情感態度”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自信等等,這些素養對學生的學習及未來工作均有著重要影響。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中,情感價值的出現和語言的內化息息相關,若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具備堅強的意志,學習自然會事半功倍。反之,若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習中存在畏難、退縮的情況,學習過程中自然是困難重重。由此可見,一些學習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需要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的情感因素,以教材為基礎,以課堂為載體,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增強學習自信,堅定學好英語的信念,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合學生就業方向開展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
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會直接步入社會,因此就業指導也是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英語教學應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從當前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情況來看,英語教學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輕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根據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調整教學方向,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職業需求相關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教師可不斷嘗試優化英語教學內容,結合教學主題和人才需求培養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整合,突出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保證高職英語教學不會脫離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需求,且能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眾所周知,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興趣。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和改革,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全新的體驗。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單調且缺乏趣味性,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習信心、意志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積極研究如何優化高職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微課教學、小組合作、情境教學、任務驅動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此外,教師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輸出和輸入能力,還可以設計互動探究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高頻率輸出中掌握語言知識。
以“How do you feel?”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單詞、句型和語法的教學,還要結合單元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形式,注重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教師分析教學目標,認識到全篇是圍繞“feeling”展開的,可在導入環節應用情境教學法,提出問題“How do you feel like it today?”,學生能夠利用happy、nervous、exciting等英語單詞回答。教師將學生說出的單詞都記錄在黑板上,并將“happy”一詞圈出來,提問“這個單詞代表什么?”,學生紛紛回答是歡樂的意思,教師則繼續引導學生討論“happy”是用于形容是什么的,進而引出“feeling”這一單詞。隨后,教師設計簡單的討論環節,要求學生思考“還有哪些關于感受的詞?用英語嘗試表達?”,學生說出sad、angry、hunger等詞。同時,教師以這些單詞為切入點講解句型,并指導學生兩兩組隊練習,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最后,教師指導學生自由組合練習,并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嘗試編寫簡短的對話,并鼓勵學生上臺表演。學生在形式豐富的課堂活動中提高了自身英語綜合能力。
(五)精設活動,內化英語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課堂活動是英語教學知識呈現的重要形式之一。課堂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對課堂重要知識點的運用和理解,達到優化教學效果且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明確活動的目標性、可操作性。具體來說,目標性指的是活動中學生應通過鍛煉達到的知識層面、技能層面的目標,而可操作性指的是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能力來合理設置活動的難易程度,并為每個任務預留充足的時間,以助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強化英語綜合能力。
以“Could I change my life? ”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首先,當代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討論“Do you have an unhealthy lifestyle?”,學生結合自身真實情況參與討論,如“I often stay up late.”“I often don't eat breakfast.”等。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布置探究性任務“What effect does an unhealthy lifestyle have? How to change your unhealthy living habits?”,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展開討論,按照“闡述問題—總結危害—提出解決措施”的順序表達,如某學生說道“I often stay up late, which is an unhealthy lifestyle, which will affect my life during the day. I should break this unhealthy lifestyle, 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隨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為學生講解基礎單詞和句型知識,達成本單元的知識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展示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要求其結合對話內容給出相應的建議,以達到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知識的目標。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應鼓勵各小組結合問題及提出的建議,積極將知識點加以整合,創作一篇貼合主題的作文或拍攝一段與主題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具綜合性和挑戰性,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優化,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主動自覺的學習態度,并基于學生未來就業方向,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曾建蘭,蔣娟秀.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實施路徑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22(5):89-92.
[2]尹璐.新課標下高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以“Culture Diversity”為例[J].海外英語,2022(20):238-240.
[3]周金凱.高職英語課程思政“三標一體化”育人模式探析: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為例[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5):11-13,23.
[4]黃菲.探究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2(34):85-87.
[5]陸英.基于核心素養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英語廣場,2022(23):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