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理判斷題中,應依據原文中每一個已知信息展開合成,從中得出符合作者意圖,或者忠于原文的推斷或判斷,在此類題型中,學生應學習解題策略,避免思維誤區,然后反復進行實踐,不斷在解題中掌握方法、技巧,并加以熟練運用。
關鍵詞:英語閱讀;推理判斷題;解題策略
作者簡介:王賽菊,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
一、引言
就英語閱讀理解而言,推理判斷題是較難且得分率較低的題型之一。對于學生而言,首先要了解文章字面意義和提示細節,并利用語言邏輯關系加以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斷和推斷,從中引申出文章的深層含義。做此類題目時需要學生先進行推理,然后進行正確地選擇與判斷,排除干擾選項。想要提高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根據解題的特點與規律,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
二、推理判斷題的題型及解題策略
(一)細節推斷題
細節推理,指的是把握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即幾個關鍵字或短語,對其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并結合上下文或前后句,推測出這句話中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在論證過程中,要以作者所說的內容為依據,以事實為依據,加以分析、判斷,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
在2019年福建中考英語試題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道題 :
Why did the writer's parents bring grandpa to live with them?
A. To make sure of his safety.
B. To help him remember their names.
C.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in time.
D. To get his help with the housework.
解答的方式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 “writer's parents bring Grandpa to live with them.”。
第二步,在原始文本中找出同樣或類似的句子:“parents brought Grandpa to live with us”第一次出現在原文最后一段。
第三步,經過分析得出最后的結果: 根據“he forgot to turn off the fire after cooking porridge. Luckily, one of the neighbors came to help him before the fire could spread”可知,有一次,他在熬好粥之后,忘了關上爐子,幸好有一位鄰居及時趕到,在火勢蔓延之前,救了他一命。因此,出于對爺爺人身安全的考慮,要把爺爺接來和他們一起住,故選A。
(二)寫作意圖推斷題
寫作意圖推測是指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推測作者的創作意圖及創作手法。一般來說,作者都不會把自己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用最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描述相關事實或者講述相關故事,來引導讀者自己領會他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來更有力地說服讀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就要求學生既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能概括和分析作者的論述方式,這樣才能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情感,進而推斷出作者正確的寫作意圖。
在題目中通常會出現以下這幾種問法:
1.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write this story?(為什么作者想寫這個故事?)
2. The writer of the story wants to tell us that____.(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想告訴我們_____。)
作者寫文章的目的通常有三類:
1.使閱讀文章的人感到愉快,開懷大笑,帶有喜劇效果:文章內容通常是關于個人在生活中發生的某些有趣的事件或者故事題材的作品。
2.通過各種論證方法證明自己所想表達的觀點是正確的,并且使閱讀文章的人信服:文章內容通常是關于宣傳某種產品或者議論性的文章。
3.普及科學知識、新聞報道、信息傳播:多見于科普、新聞、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文章和具有說服力和建議性質的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有一定的書寫格式,閱讀起來也有一定難度。所以,抓住文章的中心論點,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要義。
(三)立場態度推斷題
立場態度推斷題是指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從詞語的表述及文章的內容分析中得出結論,以此來判斷作者的立場態度。學生要注重閱讀文本中人物的心理與細節的刻畫,認真地進行分析理解,要從全局的視角出發,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對文章的主旨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把握,了解作者或文本中人物的立場和態度。
這類題目通常有這幾種問法:
1. What is the Jan's attitude towards this matter?(作者對這件事的態度是什么?)
2. What do we know about sb. in the passage? (在文章中我們知道關于某人的什么事情?)
比如,在2019年福建中考英語試題中出現過這樣一道題:
What is Gin's attitude towards the lives of the indigenous Guianese?
A. Cautious" " " " " "B. Doubtful.
C. Uninterested" " "D. Appreciative
根據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到,Gin對indigenous Guianese 有一種特殊的愛與友誼,因為他認為他們的生活環境不是沒有法律與制度約束的糟糕環境,而是一個充滿自由與愛的環境,從“firm friendships ”與“freedom”可以看出作者的欣賞之意,而文章中也沒有“but”“however”等其他轉折詞語或者轉折語句,故選D。
(四)文章題材和目標讀者群推斷題
要想判斷出一篇文章的題材或來源,或者說目標讀者群,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常識,大多數文章都是可以通過常識來進行推理判斷的。除此之外,學生也要對一些題材格式有一定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文章的內容中找出正確的答案。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進行判斷:
1.報紙在文章的開頭會出現時間、地點、或新聞社的名稱。
2.廣告類的文章因其獨特的措辭和格式而具有鮮明的語言風格和明顯的識別點。
3.在用具和器材的說明書上,一般會有產品用法說明的詳細介紹,而在藥品說明書中通常會有服用說明和使用禁忌等。但是有時候出題者會特別設置難度,將那些容易讓人分辨出文章主題和出處的特點略去,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詳細分析文章的其他內容。此類問題一般有以下幾種提問方式:
1. 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appear?(這篇文章最可能出現在哪里?)
2. 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a part of___.(這篇文章最可能是____的一部分。)
比如,在2019年福建中考英語試題中出現過這樣一道題:
In which section of a magazine can you read the text?
A. Health and sport.
B. History and culture.
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這道題的解題關鍵是對通篇文章的理解,根據整個文章的理解可知,它的主題是“嫦娥4號”的又一次勝利:在一次試驗中,它攜帶了一座由空氣、水和泥土組成的小型花園,并成功種植了一些種子。文章用詞嚴謹,主要是圍繞著科學資訊展開的,故選C。
三、如何選擇正確選項
(一)正確選項特點
1.通常不是直接套用文中某句淺顯的語句,而是對文章的理解的概括,是指“根據作者本人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行的推論。”它不是對具體信息的內容直接描述,而是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原始資料的推理、歸納而得出的內容。
2.通常情況下,不會有絕對含義的詞匯,為選項解釋留下了空間,如never、absolutely 等,這也是題目選項設置嚴謹的表現,選項中通常含有 may、some、can、possibly 等詞匯。
(二)干擾選項特點
1.張冠李戴。用與原作同樣的單詞或句子,但內容卻與文章的主題和主旨無關;
2.顛倒是非。所指的內容與原作中所指的相同,而所指的意義卻完全不同;
3.憑空造物。這一選項往往涉及最基本的生活常理,它的看法是對的,但它并沒有在此得到反映。
4.對原作所要傳達的內容進行了夸張或者縮小。在原文本中,可能使用諸如 nearly、more than、normally、usually等詞匯來限定文章的內容,而出題者可能會設置一個錯誤的選項,其他的意思都與原文相同,但卻忽略了原文本所規定的特定范圍。
5.改變文章本來的意義。從文章中某一句話,或者利用該句中某一個詞,來做多項選擇題。這樣的做法,看似是表達了文章的原意,實際上卻是借題而作,曲解了文章的本意。
所以,我們還必須熟悉用來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這些詞語有正向、積極的詞匯,通常表現作者對某種觀點和事件的贊同和理解,如supportive、optimistic、enthusiastic等,當然也有消極、負面的詞語,表示作者的否定態度,如negative、disgusted、disappointed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表達作者中立態度的詞語,如,indifferent、objective、neutral等。
四、淺談推理判斷題失分的原因
(一)沒有把握文章中心內容與思想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習慣性地把所閱讀的材料一字一句地譯成中文,不能很好地將前后文聯系起來,往往只根據寥寥幾句話就對文章進行斷章取義,沒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往往會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情況。所以,對于這類學生而言,他們在閱讀論文的時候要更用心、更認真,才能保證他們能夠了解論文的要點和核心。在作出決定之前,學生一定要看清文中是否有較深的題材和想法,不要只知其表意。
(二)沒有立足原文
在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用自己的主觀情感或常識認知來進行推理判斷,而誤解了原文的意思,進而導致他們的結論與原文無關。在進行推理判斷的時候,學生必須要注意以原文為依據,不能摻雜自己的主觀色彩,更不能站在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上去判斷,要善于從文字中感受并找到作者的情感。
(三)缺少思辨能力
在進行思辨式閱讀時,我們要“深掘洞穴”,從多個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領會作者隱藏于字里行間的深層感情。比起機械式的翻譯文章來說,我們在對文章進行思辨式閱讀時,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思想。當我們思考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狀況時,常常會發現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都缺少思辨性的內容,大多數都還以記憶等機械性練習為主要的教學點。所以,在教學層次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的發展。
(四)無法正確理解文章大意
因為有些同學在學習英語時,對英語詞匯量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他們在英語閱讀時,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在不準確的了解文章基本含義的情況下,對正確的選擇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他們在文章中對轉折詞的掌握不夠準確,這極有可能使學生忽略文章中的重要信息,進而在理解文章時產生偏差。因此,在做題目的時候,學生一定要把握好關鍵字,它可以讓讀者迅速領會到文章的中心,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結語
在英語教學設計中,閱讀理解是很重要的一環,閱讀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培養語感;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對長難句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他們對閱讀推理判斷題的命題規律、題目類型特點、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此外,每個學生都應該結合文本進行分析,主動地進行推理與判斷,并通過具體的推理判斷題的解題訓練和思辨性能力的訓練,不斷進行學習、研究,最終完全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
參考文獻:
[1]黃溦.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探究與實踐[D].西南大學,2021.
[2]黃阿英.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障礙及應對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1(4):53-54.
[3]尤麗香.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探析[J].英語廣場,2018(12):152-153.
[4]劉云玲.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推理判斷題解題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5(1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