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在小學階段打好英語基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大意義。為保證英語課程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教育部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本文立足新課標,首先分析了當前英語教學活動的特點,其次結合小學生共性特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就如何打造優質小學英語課堂展開探究,指出要想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需要盡快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人本原則,并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健全評價體系等工作,最后對打造優質小學英語課堂的注意事項進行了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優質課堂;打造路徑
作者簡介:劉杰(1988.01-),女,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自然拼讀、單元整體教學、故事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心逐漸向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傾斜,要求教師做到以人為本,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憑借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為學生形成英語思維助力。2022年版新課標實施時間不長,因此將其用于日常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教師應以長期實踐所積累經驗為依托,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高效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一、研究背景
研讀新課標所包含板塊不難發現,新形勢下,小學英語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隨著新課標理念在小學教育中落實,傳統教學思維發生改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英語學科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何采取優質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變得尤為關鍵。當前,以新課標為引領的課堂教學路徑尚未完全形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全面、系統的教學方案,使得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為改善教學狀況,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教師需要重點關注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路徑,通過落實新型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為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創造條件,并由此加快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建設進程。綜上,新形勢下,教師應以班級內學生的情況為依據,根據學生的年齡、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確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有序開展教學活動,達到減負增質的目的。
二、新課標所引領英語教學活動的特點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課程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第一,教學目標更具體。新課標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規定,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第二,內容生活化。新課標強調真實語境的創設,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和實際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運用英語。第三,方法多樣化。新課標鼓勵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及手段,例如任務型教學、合作學習、情景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評價更加全面。新課標要求綜合評價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第五,教師更具有引導性。新課標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教師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第六,可供利用的資源較多。新課標推崇多媒體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因此變得更加豐富。
三、小學英語教師打造優質課堂的有效路徑
在了解新課標給英語課堂帶來的改變后,教師便可以著手設計打造優質課堂的方案,以新課標為依托,確定教學路徑和具體手段,進一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性,確保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一)轉變教學理念
以往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學生均認為學習英語的關鍵在于記憶大量英語詞匯、常用句型和主要語法。考慮到英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用英語和他人交流、溝通的方法,因此新課標著重強調了英語的人文性、工具性,在此背景下,多數小學英語教師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了轉變。以“My family”這個單元為例,通過學習該單元學生需要準確記憶mother、father及其他描述家庭成員身份的詞匯,掌握正確介紹家庭成員的方法和技巧。隨堂測試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提出“如果某些場合需要了解家庭成員的情況,那么你將如何進行介紹?”的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本單元詞匯、句型作答,通過師生互動問答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本單元詞匯、句型的印象。另外,學生作答時,教師應給予學生相應的幫助或指導,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錯誤并予以改正。
(二)營造良好氛圍
1.堅持人本理念。小學生受閱歷、年齡的影響,通常不具備強大的自制力,要想使其形成科學的學習觀念及習慣,教師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生情況為依據,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教學方案和具體手段,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將主動權交至學生手中,避免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抗拒或是恐懼心理。以“My day”這個單元為例,教學時,為了提高課堂趣味性及有效性、吸引學生的目光,教師可以率先提出“同學們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天的?”等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同時,營造舒適、積極的課堂氛圍,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2.引入先進技術。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堅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學習并了解英語文化,由此達到加強思維深刻性與敏捷性的目的。現階段,多數學校已配備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設備,憑借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營造歡快、富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堂,為教學活動的有序推進提供先決條件。
如“Hobbies”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在于各國人民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以“中西方文化差異”為主題的視頻。例如,展示西方國家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課后活動,加深學生對各國學校差異的認識,使學生形成跨文化的意識。再如,展示不同國家具有代表性的食物的照片、制作過程的視頻,使學生對飲食文化差異有更直觀的了解。實踐經驗表明,此舉既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習知識的難度,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英語知識框架,通過豐富學習體驗、優化英語認知系統,為學生日后參與更高難度的英語活動奠定基礎。
3.尊重學生差異。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己任,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通過傾聽和交流,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根據學生情況,采用與其當前學習水平、性格特征相契合的教學模式,打造優質英語課堂,為學生的發展助力。考慮到小學生接觸、學習英語的時間較短,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獨立完成聽、說、讀、寫、譯的任務方面存在困難,部分學生樂于溝通但較易出現語法錯誤,部分學生詞匯儲備量豐富但對用英語和他人交流較為抗拒,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每名學生的閃光點以及短板,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例如,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知識并完成作業。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應當將每名學生的閃光點作為主要依據,保證小組中既有擅長交流的學生,也有擅長筆譯的學生。
(三)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教師的職責包括帶領學生鑒賞、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提高其核心素養。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與傳統教學活動形式相比,角色扮演具有兩大優點:一是與小學生“喜動不喜靜”的性格特征高度契合,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以保證教學成效;二是能夠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與課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
例如,講解“On the farm”這個單元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課文大致內容,再根據課文內容、美國農場的情況設計劇本,并播放與農場經營相關的視頻,直觀展示不同國家農場的區別,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視頻中人員所呈現出的狀態、交流的基調與情感。隨后,讓學生自行選擇角色并完成對話,教師要觀察每名學生的表現,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給予相應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對表現和預期存在差距的學生應提供相應的指導。待角色扮演的環節告一段落,教師綜合評價學生的表達能力、表演狀態,激發學生興趣,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新課標為打造優質課堂指明了方向,教師應堅持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有序推進教學改革工作。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對既有評價體系加以調整,使用更加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評語,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不斷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良性互動。以“My e-friends”的教學為例,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如果你有一位從未見過面的網友,那么,你會怎樣向他介紹你所在的學校?”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用所掌握的詞匯撰寫短文,自行將作業發送到特定的郵箱。教師的任務則是點評學生的作業,如隨機選擇一封郵件,由此引出“這封郵件的內容是什么?”等問題,帶領學生閱讀郵件,分析其格式及內容是否存在錯誤,如果存在錯誤,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經過組內討論后給出正確的答案。
(五)將教學延伸至課外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當堅持以教學大綱為抓手,逐步引導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探索規律、遷移知識等教學任務,酌情設計并組織課外活動,使學生開拓視野,以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取得預期成效。例如,“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勞動觀念。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如:“要想保持家里的整潔,每天需要完成哪些家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調查父母常做的家務有哪些,根據做家務的時間、具體內容列出表格,并在一周時間內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課堂上,讓學生回答“What kind of housrework did you do?”“How did you feel?”等問題,通過反饋與互動相結合的方式,使教材內容映射到實際生活中。實踐經驗表明,將教學活動延伸至課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數學生均能夠在主觀能動性的驅使下,主動展開調查。與以往將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的方式相比,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其現實意義不言而喻。
四、小學英語教師打造優質課堂的注意事項
新課標背景下,要想打造優質小學英語英語課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了解新課標的具體內容,包括各年級的教學目標、要求等,確保教學與課標接軌,幫助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二是根據不同年級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適合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音視頻等多種教學資源,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三是通過播放聽力材料、英語音視頻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和模仿能力。四是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游戲、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式,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五是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全面展現自己的能力。六是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如電子白板、英語學習軟件,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機會。七是定期進行教學反思和交流,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在此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五、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做到發掘學生興趣點,對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為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教師需要明確英語教材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另外,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學生對英語學科基礎知識的儲備情況,同時為學生夯實學科核心素養提供助力,以確保學生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獲得提升。建議英語教師全面分析新課標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積累經驗,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措施,持續優化授課流程與方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助力學生高效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楊清軍.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英語教研:價值、突破與踐行[J].中國教育學刊,2023(1):99-101.
[2]李晶.基于新課標總目標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以My pets課堂教學為例[J].海外英語,2020(19):62-64.
[3]茍紅娟.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科技資訊,2020(17):152-153.
[4]高俊梅.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現狀分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9):99-106.
[5]許艷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2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