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是基礎課程,對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關乎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會影響學生思政素養培育質量,所以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需要在國家、學校和社會的支持下發展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作者簡介:張婧婧(1986.10-),女,廣東高州人,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中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擔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課時多且持續時間長,學生的覆蓋范圍比較廣泛,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公共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更是影響著課程思政建設質量。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應該積極發展自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一、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中,思政教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其發展。首先,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不高是一個現實問題。部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師更關注英語語言的教學,忽視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這導致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效果不佳,無法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其次,公共英語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師往往未接受思政教育理念和相關知識的系統培訓,對思政教育的理解也比較膚淺,無法全面把握思政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因此,教師很難將思政教育融入公共英語教學中。
再次,公共英語教師未按要求設定教學目標的現象比較普遍。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需求和社會期望明確教學目標,并將思政教育的要求融入其中。然而,部分教師未設定明確的思政教育目標,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未能有效促進對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思政理念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程度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教材內容、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國家、社會、文化等問題,并與英語學習相結合。然而,一些教師僅僅強調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缺乏對思政理念的理解和應用。這使得思政教育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程度不高,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最后,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完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缺乏明確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導致其難以客觀地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如果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教師無法知曉教學成效,學生也無法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展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很有必要。首先,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在思政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傳授,更是價值觀念的傳遞和塑造。公共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廣泛開設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增強思想政治覺悟的機會。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思想覺悟的引導者。只有具備較高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國家、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其次,現代社會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英語語言能力,畢業生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這樣畢業生才能在職場更具競爭力,并更好地融入社會。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必須注重自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借助此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使學生在就業和生活中更有優勢。再次,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增加了提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緊迫性。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交往的增加,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扇窺探世界的窗戶。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將來可能會從事與國際交流合作相關的工作,因此學生需要具備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思維。較強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傳遞國際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知識和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最后,當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面臨的教育環境不斷變化。新時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思想政治素養。因此,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師適應教育發展趨勢的必要舉措。只有具備這方面的能力,教師才能更好地滿足學校和社會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三、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發揮政策支持的引領作用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高等也是如此。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需要研究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以這些政策發揮的支持引領作用為前提,提升自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國家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文件,明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和標準。這些政策文件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門頒布,指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文件應涉及思政教育的目標、理念、標準和考核方法等,幫助教師明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指導教師在教學中正確落實。國家需要提供專項政策支持,通過資金投入、項目資助等方式,鼓勵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參加有關思政教育的培訓和學習。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思政教育基金,用于培訓教師、購買教學資源、舉辦研討會等,以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教師應深入鉆研、積極學習相關政策,依據這些政策領會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意識和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二)院系搭建平臺推動實施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要想發展自己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需要參與多種形式的師德師風培訓,和同事、專業人員等定期進行經驗交流分享,并基于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對自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進行考核評價。院系應給予支持,積極搭建平臺,推動實施。高職院校應該建立起一套科學系統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公共英語課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探討如何將思政教育理念與公共英語教學內容有效整合,使思政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中。院系應組織教師團隊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形成教學案例和模塊,挖掘整合相應的教學資料和參考書目,用于指導教師實施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師德師風的培訓和指導,培養教師的思政素養和道德情操。可以組織師德師風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授課,為教師講解師德師風的重要性和正確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動,讓教師探討和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師德師風問題。高職院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學的經驗交流分享會,以促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經驗的交流和共享。可以邀請有經驗的教師舉辦講座和經驗分享,介紹自己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心得和教學成果。可以組織教師進行小組研討、教學觀摩和互相評教,相互借鑒和學習,從而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用于評估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設定明確的考核標準和指標,明確思政教育目標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體現與執行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課堂觀察、學生評價和同行評估,綜合評估教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現。應對評價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
(三)加強校企合作,實施針對教師的產教研融合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院校和企業政府部門的合作實現,憑借這種校企合作,實施針對教師的產教研融合。高職院校應該與企業、政府部門建立產教研合作平臺,確定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各方的責任和合作方式。高職院校為企業提供英語培訓和專業人才培養服務,企業給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提供實踐場所和參與教學研究的機會。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協助,加強產學研三方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可以為教師提供實踐基地和真實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高職院校可以組織教師參與產業實踐,讓教師走進企業實地了解行業企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業務特點。通過參與實踐,教師了解企業對學生英語能力和思政素養的需求,認識到自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可把實踐案例引入教學中,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高職院校可以組織教師進行產業研究,了解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通過深入了解行業,更好地把握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從而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結合行業需求搜集設計相關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質量。校企合作中,企業、政府部門等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從業人員與教師開展交流活動,以專題講座、工作坊和研討會等形式向教師說明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助其教學能力的發展。
(四)教師發揮自身作用,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職業發展,教師要了解課程思政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不斷強化自己的課程思政意識。首先,教師應該明確公共英語課程的主要作用,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更應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積極參與各種與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相關的專題講座、研討會,以正確認識課程思政,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其次,公共英語教師應該提升自己對于課程思政教學的覺知能力和引導能力。公共英語教師應當具備敏銳的覺知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學生潛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應當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需求,積極參與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公共英語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傾聽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關注時事政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思維深度。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最后,公共英語教師應該深入思考課程思政的內涵。教師應該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借助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選取和設計合適的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每一堂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與英語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可在英語教學中設置案例分析環節,引導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使其感悟職業道德和社會關系。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發展有助于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和品質修養的形成。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應該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現狀,了解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展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通過院系平臺、校企合作等方式發展自己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2023年度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展探索”(項目編號:2023GMYSKT28)、2023年茂名市科技計劃立項項目“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現狀及發展需求研究”(項目編號:2023446)、2023年度茂名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共建項目“茂名市鄉村振興視域下師范院校服務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路徑探究——以冼夫人文化為例”(項目編號:2023GJ1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麗妍,余書華,陳麗.“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分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6):22-24.
[2]朱婧.“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與提升路徑[J].海外英語,2023(6):238-240.
[3]尹梅.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教師專業化發展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0(12):27-28.
[4]劉燕,惠敏俠,佘甲波.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與策略探析[J].才智,2020(33):77-78.
[5]溫忠斌,仇懷凱,閆長艷.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展:價值、向度與路徑[J].機械職業教育,2023(6):58-62.
[6]袁德玉.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現狀調查[J].海外英語,2023(7):170-172.
[7]章紅平.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三段三維”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2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