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將教材內容分解為多個項目,遵循英語學科學用合一的實踐性原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當前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如項目設計缺乏創意、項目主題模糊、項目計劃安排不合理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積累相關經驗和提升學生能力,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設定明確的項目主題和計劃,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和溝通能力,并注重實踐成果展示環節。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將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中職英語;應用
作者簡介:徐蘭(1978.03-),女,安徽宣城人,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
項目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實踐的教學方式。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項目式教學法將教材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通過引導學生完成實際項目任務,幫助他們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然而,當前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要展開進一步探討和改進。
一、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一)尊重英語教材知識體系的邏輯性
項目式教學法強調將教材內容分解為多個項目,每個項目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各項目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在中職英語課堂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項目,并按照教材知識體系的邏輯性進行排列,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每個項目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夠有效實施。
(二)遵循英語學科學用合一的實踐性
在中職英語課堂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需要遵循英語學科學用合一的實踐性原則。具體來說,就是將英語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實施一系列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英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和實踐性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在中職英語課堂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需要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實踐中。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實施一系列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等。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和職業需求。
二、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項目設計缺乏創意
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中的應用,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創意性的項目。但是,一些教師設計的項目往往缺乏創意,無法吸引學生參與,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主要源于教師缺乏相關經驗和能力,無法很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導致項目設計缺乏新意和創意。
(二)項目主題模糊
項目式教學法要求每個項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以便學生能夠明確項目任務和目標。但是,一些教師在設計項目時,主題往往不夠明確,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項目的要求和目的,影響了項目的實施效果。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不足。
(三)項目計劃安排不合理
項目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但是,一些教師在制定項目計劃時,往往存在安排不合理的情況,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各種困難和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教師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無法很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
(四)項目學習協作能力欠缺
項目式教學法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協作、互相配合完成項目任務。但是,一些學生在進行項目學習時,往往缺乏協作能力,無法很好地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學生缺乏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影響了項目的實施效果。
(五)缺少實踐成果展示
項目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踐成果展示方案,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但是,一些教師在實施項目時,往往忽視實踐成果展示這一環節,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收獲。
三、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整合項目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1.聚焦主題整合項目。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核心主題作為項目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主題設計一系列相關的項目任務。這些任務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同時需要涵蓋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從而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例如,在中職英語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主題是“School Life”(校園生活),教師可以圍繞這個主題設計一個項目,包括以下幾個任務:
搜集資料。搜集有關中國校園生活相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閱讀或觀看相關文章、書籍、電影等,了解中國校園文化、課程設置、課外活動等方面的信息。
整理資料。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形成對比表格,列出不同省份校園生活各個方面的異同點。分析不同省份校園生活的差異,思考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
展示成果。將報告以PPT、海報、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討論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項目成果。這些任務都是圍繞“校園生活”這個主題展開的,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2.基于情境整合項目。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一些實際的工作場景或生活場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完成項目任務。這些任務需要符合實際情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例如,針對“Personal and Family Life”這個主題,師生要關注個人生活與家庭生活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分析個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角色分配、情感表達等方面,學生將了解個人生活與家庭生活之間的相互影響,并探索如何建立更健康的家庭關系。項目任務:
(1)調查與研究。調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模式與個人生活方式的異同點。研究家庭成員的角色分配、互動方式、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特點。
(2)分析個人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系。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分析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角色分配、情感表達等。探討自己的個人生活如何影響家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如何塑造自己的個性。
(3)制定改善家庭關系的計劃。根據研究結果和自己的反思,制定一份改善家庭關系的計劃。與家人溝通,了解他們對家庭關系的看法和建議。
(4)展示成果。將調查結果、分析報告和改善計劃以PPT、海報、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與同學討論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見解和經驗。通過這個項目,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個人生活與家庭生活之間的互動關系,還能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與同學的交流和分享也可以促進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英語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情境認知能力。
(二)開展協商式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協商式評價是一種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協商來確定評價標準和方法的過程。在項目式教學法中,教師可以采用協商式評價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項目任務的特點,設計一些具有爭議性和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是關于項目的背景信息、相關知識點、項目任務的要求和目標等。例如,中職英語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主題是“Shopping”(購物)。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項目任務,讓學生調查不同購物方式的特點以及線上購物和線下購物的異同,如方便性、價格、品質保證、個性化需求等。了解不同購物方式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如消費主義、環保主義等。反思自己的購物行為和消費觀念,分析不同購物方式對自己的影響。探討購物選擇背后的文化觀念和消費行為,以及這些觀念和行為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根據研究結果和自己的反思,制定一份個人消費計劃,明確自己的消費目標和原則,如理性消費、可持續消費、減少浪費等。之后將調查結果、分析報告和改善計劃以PPT、海報、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與同學討論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見解和經驗,互相學習和借鑒合理的消費觀念。通過這個項目,學生不僅可以了解不同購物方式的特點和文化背景,還能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二次設計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1.整體復盤重構項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項目的背景信息、相關知識點、項目任務的要求和目標等進行全面梳理,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對項目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例如,中職英語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主題是“Celebrations”。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項目任務,要求學生制定一份關于節日慶祝的計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項目進行整體復盤,從節日時間、慶祝方式、慶祝目的以及預算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興趣重新設計慶祝計劃。
2.橫向聯想創建項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項目的背景信息、相關知識點、項目任務的要求和目標等內容展開聯想,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思考項目的相關問題,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和創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項目進行橫向聯想,通過這種橫向聯想創建項目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3.基于學生的學習認知困境,設計驅動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項目任務的特點,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和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這些問題可以是關于項目的背景信息、相關知識點、項目任務的要求和目標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四)立足于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關聯點設計活動
1.教師要“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項目式教學法中,教師需要立足于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關聯點來設計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項目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針對“Food and Drinks”這個主題,可關注不同地區的特色美食和飲料。學生自行選擇一個地區(如中國四川、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并選擇該地區的至少兩種特色美食進行探究。通過查閱資料、互聯網搜索或請教當地人等方式,學生可以了解所選地區的美食文化、歷史背景、美食制作方法等。通過自主探究和展示,學生將了解某一地區特色美食的歷史、文化、制作方法和品嘗體驗,從而提升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
2.整合教材內容與問題情境,設計項目活動。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整合教材內容與問題情境來設計項目活動。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實用性的問題情境。同時,教師需要將問題情境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項目活動,如“調查當地環境污染情況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整合教材內容與問題情境來設計項目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四、結語
項目式教學法應用于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的項目任務,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項目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立足于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關聯點設計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整合教材內容與問題情境來設計項目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姜男男,李廣.中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內容與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2(16):61-64.
[2]史天怡.依托項目式學習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課堂實踐探索[J].校園英語,2023(1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