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面臨著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雙重挑戰。本文旨在探究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創新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以適應“雙減”政策的要求。結合文獻綜述、現狀分析、實證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策略,包括任務驅動法、差異化作業設計、多元化評價體系、信息技術的整合使用及家校共育模式。研究表明,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并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文還針對教師、學校和家長給出具體建議,以期推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新課標;創新策略
作者簡介:魏文輝,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以來深刻影響了教育行業,特別是中小學的課程和教學方式。這一政策的核心宗旨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學業壓力,改革傳統的以分數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依據新課標理念,創新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對“雙減”背景下依據新課標理念創新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的策略進行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科學的作業設計方案,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興趣。
一、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一) “雙減”政策的內涵與影響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對中小學教育生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政策旨在改善學生的整體學習環境,緩解學生和家庭的壓力,推動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相關文獻顯示,這一政策的實施有助于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師更加注重素質教育和全人發展。
(二)新課標理念對英語閱讀教學的指導作用
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倡導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英語教師應注重通過閱讀來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此外,新課標還要求教師設計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作業,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閱讀作業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閱讀作業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至關重要。眾多研究表明,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增加詞匯量、提升理解力,還能增強其文化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雙減”背景下,閱讀作業的設計需要更加精細化,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保持作業的可管理性,減輕學生的負擔。
(四)理論框架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應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探索和經驗建構知識。教師設計英語閱讀作業,這意味著學生要參與到真實或模擬的語言使用場景中,通過交流和反思來學習新知識。
2.差異化教學理念。差異化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學習風格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初中英語閱讀作業設計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級別的閱讀材料,設計多樣化的閱讀任務,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 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現狀
(一)校本閱讀作業的實施現狀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需要重構。目前許多學校的英語校本閱讀作業仍然傾向于傳統的作題模式,即通過完成閱讀理解題來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種模式往往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即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閱讀作業負擔問題
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家長以及教師普遍認為英語校本閱讀作業負擔較重。一方面,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往往不匹配,導致學生感到壓力巨大;另一方面,作業的設計缺乏創意和差異化,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
(三)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當前的校本閱讀作業很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數作業以填鴨式的閱讀理解題為主,缺乏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內容,未能觸及學生內心的興趣點。當作業內容單一乏味時,學生的閱讀動機便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其閱讀效果和學習持續性。
(四)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隨著教育個性化趨勢的增強,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愈發顯著。但現行的校本閱讀作業設計中,教師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間存在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難以實現所有學生閱讀能力均有所提升。
三、創新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應用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法,它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計與真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任務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種方法注重實踐操作,通過模擬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從而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設計中應用任務驅動法,可以使學習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實用價值。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任務,如模擬場景、解決問題、完成項目等,這些任務應盡可能貼近學生未來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或真實生活的需求。
應用任務驅動法以旅游為主題實施閱讀項目,不僅是一次普通的閱讀練習,還使學生獲得復合型、情境化的學習體驗。
1.項目背景設定。假設學生所在班級被選為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挑戰賽的代表隊,比賽要求每個參賽隊伍設計為期兩周的環球旅行計劃,旅行的目的地至少包括三個國家,并且每個國家必須涉及一項特定的文化活動。
2.角色分配與任務說明。每個小組有4-6名學生,他們需要分配以下角色:旅行者(Travelers)——負責確定旅行主題和希望達到的目標;導游(Guides)——研究目的地的歷史、文化背景,提供旅行建議;預算分析師(Budget Analysts):負責規劃旅行的財務預算,包括交通、住宿、餐飲等;活動協調員(Activity Coordinators)——設計每個國家的具體活動安排,確保學生在旅行中獲得有教育意義的文化體驗。
3.閱讀材料與活動準備旅游指南(Travel Guides),即提供關于目的地的全面信息,包括地圖、重要地標、文化習俗等。在線資源(Online Resources),即利用英語網站、旅行博客、視頻等多媒體材料進行研究。新聞報道(News Reports),即關注目的地的最新動態,包括節日、政治事件、環境問題等。預算模板(Budget Templates),即利用Excel或其他軟件工具制作預算表。
4.小組協作與成果展示。小組成員需要共同研討并決定旅行的具體行程和活動安排。利用PPT或視頻制作展示材料,闡述旅行計劃的亮點和預期學習成果。
5.評價標準。評價不僅基于最終的旅行計劃的合理性和創造性,還涉及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信息提取和處理能力,以及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通過應用任務驅動法,學生能夠在真實或模擬的語境中使用英語,這樣的學習體驗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并且培養他們的規劃、協作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教師給學生布置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激勵學生克服困難,以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差異化作業設計
差異化作業設計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他們不同的能力水平、學習風格和興趣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和作業。這種設計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因為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熱情差異顯著。
在具體實施差異化閱讀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例如,針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復雜的文本,如原版英文小說的片段、英文報刊的社論等,并要求他們進行深入分析或批判性思考。作業可以是對文本主題、情節發展、作者的寫作意圖等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針對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選取語言簡單、結構明晰的文章,如兒童故事書、簡化版的新聞報道等,學生主要完成理解主旨、學習基礎詞匯和簡單的語法結構等任務。通過這樣的分層作業,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信心,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三)信息技術的整合使用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雙減”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整合使用于校本閱讀作業設計,不僅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多媒體工具的運用可以大幅度豐富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電子書籍提供了與傳統紙質書不同的閱讀方式,它們通常具備可調整字體大小、亮度和背景色等功能,能夠減輕學生的視覺疲勞,并適應不同學生的閱讀習慣。信息技術的整合使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以有聲讀物為例,這類工具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能夠提供標準的語音輸入,幫助學生在模仿中提高發音準確性,并在多感官的互動中加強記憶。
詞匯游戲有助于變革傳統的詞匯學習模式,將學習材料嵌入游戲場景中,利用積分、等級挑戰等游戲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鞏固和擴展詞匯量,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語法修正工具則通過及時反饋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別和糾正自己在閱讀或寫作中的語法錯誤。該工具通常包括豐富的例句和語法規則解釋,能夠使學生在實際語境中學習并應用語法知識,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在線閱讀平臺具備注釋、高亮和搜索等功能,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標記不懂的單詞或重要信息,這個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專注于閱讀材料,深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此外,平臺上的論壇討論、讀者評論等,使學生能夠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與他人交流想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技術工具來設計互動式的閱讀任務。例如,可以創建一個在線閱讀俱樂部,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心得;或者安排在線博客寫作任務,讓學生練習以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激發他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
(四)家校共育的推進
“雙減”背景下,加強家校共育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閱讀教學的成功依賴于學校教師的專業指導和家長的積極參與。因此,構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首先,家校溝通不僅局限于傳統的家長會。學校可以利用現代通訊工具,如校園網站、社交媒體群組、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家長進行實時溝通。通過這些渠道,教師可以及時分享學生在校本閱讀作業方面的表現,推薦閱讀材料,以及提供家庭閱讀指導策略。
其次,開展閱讀分享會和工作坊,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的閱讀活動中,這也是家校共育的有效方式。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可以交流閱讀教學的心得,共同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向家長展示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工具輔助孩子閱讀,如電子書籍、有聲讀物等,使家長理解并接受新型閱讀方式。
此外,學校可以定期舉辦親子閱讀活動,如親子共讀夜、故事會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分享彼此的閱讀體驗。這種親子共讀模式不僅能夠加強家庭內的交流,還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
最后,學校可以對家長進行閱讀指導培訓,幫助家長掌握閱讀指導的方法。這樣的培訓可以提高家長的教育參與度和教育能力,讓他們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的創新不僅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也需要全社會對閱讀的價值有重新認識。“雙減”背景下,創新初中英語校本閱讀作業設計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通過教師的一系列努力,學生在不遠的將來一定將會擁有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賢鵬.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優化設計與實施研究[J].美眉,2023(6):118-120.
[2]趙四存.“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研究[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2(5):76-78.
[3]吳云云.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研究[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2(7):148-150.
[4]黃晨陽.“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優化探究[J].中學生英語,2023(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