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思想,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本文先分析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優勢,包括增強趣味性、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交際能力,隨后提出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策略,包括提供背景知識、表層分析、深層剖析、語境分析,希望能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曾雅琦(1994.09-),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市華僑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閱讀在整個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是初中英語教學難點之一,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傳統英語課堂中主要將文本作為向學生傳授語言和語法知識的載體,忽視了學生深層理解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在新時代,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標理念積極尋找更加高效、科學的方法,增強學生整體英語閱讀能力。
一、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優勢
(一)增加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英語教師想要進一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效率,需要注重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由此也能看出增強英語閱讀趣味性的重要性。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相對乏味枯燥,怎樣進一步增強英語閱讀趣味性成為當下教學的重要課題,語篇教學能夠打造良好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順利融入和諧愉悅氛圍當中,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初中英語教師應迎合新課標要求,合理應用語篇教學法,對現有閱讀內容進行合理擴充,比如文化環境。語言作為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兩者聯系密切。學生初步熟悉和了解相關語言文化知識后,可以進一步加深語言認識,這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作者意圖和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在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通過適當擴展能夠提高學習趣味性,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語篇閱讀教學十分重視細節對文章深層意義和表層意義理解的作用。在相關教學方法指導下,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開展趣味教學活動,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樂趣,還可以增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二)激發學習積極性
學習積極性屬于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積極心理狀態,涵蓋學生意志、情緒以及注意力等,會受到學習動機的影響,也是學生學習需求的外部表現。學習動機、水平和性質呈現出統一形式。學習動機從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積極性,從而降低學習效率。為此,教師需要明確學生自身學習動機,注重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應用多樣化措施,優化導入設計,提高教學趣味性。比如,引入競爭機制或進行課堂表演等增強學生自身興致,相關激勵措施也能夠和語篇分析融合,以增強教學質量。
語篇教學因其具備整體性、邏輯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因此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性。語篇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于語篇整體,從微觀、宏觀不同層面解析文章。宏觀導入在語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質量導入能夠吸引學生興趣,使其關注教學內容。初中英語教師只要進行有效導入,就能夠輕松激發學生興趣和閱讀欲望。初中英語語篇閱讀課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表層結構,結合其中的銜接、轉折詞匯、段首語段以及標題等重要信息對文章結構與核心意義進行深入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圖表等形式展示相關圖片與關鍵詞匯,幫助學生探索文章內涵。聯系初中學生身心成長規律特征,結合其喜好新鮮事物的特性,教師通過關鍵詞以及標題、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經過反復訓練增強學生記憶,幫助學生順利適應課堂閱讀活動。
語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利用銜接教學措施幫助學生結合各個連詞性質差異,對后續內容進行科學預測,進一步滿足學生收獲感和探索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連詞and主要連接性質接近的句子,內容含義大致相同,而however以及but等連詞為轉折含義,所連接句子含義相反。結合相關閱讀學習,可以進一步驗證其預測推理,增強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及問題挖掘歸納能力,提高學生整體推斷和理解能力。在新課標理念下開展語篇教學,教師要營造更加活躍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創造力。該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擺脫傳統學習習慣,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增強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三)培養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即個體和社會中其他個體交往所形成的基礎技巧,以順利實現信息傳遞、情感思想表達為交流目的,相關方式不僅有語言,還有非語言內容。從學生視角分析,初中英語語篇教學可以為學生打造良好學習情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語篇教學立足于語篇這一基礎整體,全面融合語篇、段落、短語以及單詞,將各種元素聯系到一起構成統一整體。初中英語閱讀課程中,文章的段落、短語和單詞按照相應規則組合起來,學生閱讀可以鍛煉自身聽說讀寫以及交流能力。新時期初中英語教材進一步明確了學生交際能力是主要教育目標,各個單元分別形成特定話題實施教學,話題學習中融合各種語法、詞匯知識,大部分文章都是對話方式,從而在鍛煉交際能力時,增強學生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注重學生多層次全方位把握英語。教師教學時要注重語篇中詞匯和語法反復循環,加深學生的英語印象,為學生深入學習英語奠定良好基礎。教材中的內容一般也是按照語篇形式呈現,尤其是初二教材中很少出現單獨句子以及獨立詞匯。
二、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策略
(一)提供背景知識,激活認知
初中英語教師在語篇閱讀教學前可以通過提供背景知識、圖片展示等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章內容,提高學生參與度,幫助學生形成認真積極的態度,對具體語篇信息進行細致閱讀,判斷知識準確性。相關研究數據證明,和背景知識比起來,語言知識影響力相對較小,而在英語文化學習中,背景知識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背景知識,學生可以對英語文化進行學習和了解,賦予英語知識以實際應用意義。立足于背景知識層面學習和了解具體描述內容,可以輔助學生快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整體文化素養。學生從背景知識入手開始學習能夠更加明確看到英文和中文異同之處,并對現有英語學習方法進行合理調整,學生在持續努力中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為此在語篇閱讀課程中,初中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所學內容相關背景,突出趣味性,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在展示相關視頻圖片后開始提問,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互相闡述各自看法和觀點,教師要進行有效補充,提供科學指導。此外,初中英語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背景預習任務,加深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認識和了解。比如,在初中英語《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內容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白雪公主》《黑貓警長》以及《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動畫圖片,并提問學生是否閱讀過相關故事、最喜歡的故事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喜歡,引導學生將不同圖片和故事名稱對應連線。隨后,教師為學生展示《丑小鴨》《海的女兒》以及《拇指姑娘》等童話故事圖片,并向學生介紹上述故事創作的主人公都是同一個人,并引出安徒生,為學生介紹安徒生的國家、職業和創作背景。通過設置各種趣味性導入,教師向學生介紹所學內容具體知識背景,對學生自身認知圖式進行全面激活。
(二)表層分析,預測內容
通常情況下,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標題,同時對文章描述的內容進行猜測,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通過文章段落提取信息的基礎能力。通常條件下,因為標題屬于全文核心,能夠表明段落主旨,具有良好總結性,簡明扼要,為此學生需要準確理解標題,以準確把握文章描述內容。將關注重點放到標題中,能夠使學生快速找到重點,有效增強學生注意力,鍛煉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優化閱讀效果,加深學生記憶。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一些簡單問題,隨后逐步增加提問難度,輔助學生有序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形成深刻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定的難度等級較高問題,重點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全文,為學生提供科學指導意見。最后,教師合理補充各種深層內容,迎合初中生好奇心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語篇閱讀學習中掌握更加多樣化的知識信息。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標題,從而提取文章的核心人物以及主要事件,通過這一標題便能夠了解到這篇文章的描述內容。接著,教師再針對這一文章設置where、what、why、who等內容,明確英語閱讀思路。
(三)深層剖析,解析結構
初中英語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文章內容,結合文章特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整體通讀文章內容后,教師要引領學生繼續進行細致閱讀,逐句分析,使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深刻理解和感悟,準確把握文章重點。教師指導學生深入探究,注重激發出初中英語閱讀課程中教師的主導功能,優化閱讀教學質量,增強閱讀學習效率。注重單詞、短語、句子以及語篇之間的銜接,句子和單詞也是英語閱讀的學習基礎,語篇是按照一定規則對句子和單詞進行組合。盡管語篇閱讀學習核心目標是幫助學生全面把握文章內容,但教師也應細致分析短語和單詞,輔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思想,深刻感悟句子內涵,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和文章通讀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詞匯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單詞與短語搭配能力、近反義詞分辨能力,不斷豐富學生詞匯積累,優化閱讀學習效果。理解句子中的某些連接詞時,相關詞語能夠為閱讀提供有效線索,比如next、third、first、finally等連接詞表示事件出現順序,結合相關文章邏輯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
初中英語教材課文擁有多種語篇模式,如說明、議論、郵件、記敘、通知以及廣告等形式,不同語篇類型擁有不同特征,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得到不同感受,為此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設置問題“Skim and find out what kind of the article is? Exposition(說明文)、Narrative(記敘文)、Argument writing(議論文)”。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While-reading,閱讀時引導學生細致劃分文章結構。學生通過初步略讀,把文章劃分成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Para.1-2,屬于故事的開始部分(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divide it into?);第二部分是Para.3-5,也是整個故事發展過程(The process of the story),第三部分是Para.6,也是故事的結尾The ending of the story。學生通過解析這一童話故事結構,能夠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閱讀學習思路,提高后續閱讀效率,輕松掌握文章內容。
(四)語境分析
在語篇閱讀教學中,由于語篇差異,內容的銜接、類型以及結構形式也各不相同,為此,教師需要注重增強學生自身的語境分析水平,預防學生出現錯誤理解。初中英語學習中進行逐句閱讀容易增加句子孤立性,讓學生產生理解誤差,產生以偏概全以及斷章取義等問題,為此需要在特定語境下學習英語內容,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語言表達離不開基礎語境,語境也是語言形成的環境,屬于文章背景,涵蓋段落、短語和詞句等。語法規則所形成篇章屬于語篇外部環境,包括語篇中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但其不是固定不變的,通常還涉及人物相關特色文化。綜上所述,可以把語境分成文化以及情境兩種語境類型。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設計語境,結合文章內容設置以下情境,“on a new year's Eve、snowy and dark、in the street”。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學生可以加深感受,體會到小女孩的凄涼。在初步閱讀后,教師引領學生結合文章描述內容自主分析,總結文章核心內容,通過這一教學措施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復述文章,有效鍛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此外,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信息敏感性,學生可以順利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其信息處理判斷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創新閱讀教學理念,尋找全新閱讀方法,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英語詞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有效鞏固閱讀基礎,增強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形成良好閱讀技巧,提高學生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吳新麗.語篇銜接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2(36):79-81.
[2]余軍.語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仁愛版為例[J].教師,2022(34):48-50.
[3]趙玉東,李曉艷.例析基于語篇和詞塊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J].英語教師,2022(17):123-127.
[4]葛婷婷,國紅延.在非虛構類整本書閱讀中培養初中生英語語篇意識的教學實踐[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2(9):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