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130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的作用,然后對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方面的應用策略進行闡述,主要包括完善農業種植業結構、創新推廣方法、完善基礎設施,以此來不斷提升農業技術的推廣效果,為種植工作的開展助力。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種植;作用;應用策略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對積極推廣農業技術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特別對于綠色高科技的農業技術,其應用價值顯著,可以為農業種植提供強有力的扶持,推動產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而且也可以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避免受到破壞現象。眾所周知,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現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對于農業技術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通過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給予農業種植業現代化建設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1 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優化農業種植業結構。就目前而言,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質的變化,人民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通過對當前的農業發展進行分析,針對于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出現了明顯的差距,農業種植目標也實現了由傳統注重產量向注重農產品生產質量的順利過渡。農產品,既要與健康、綠色要求相符,也要注重農業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將農業種植效率提升上來,進而為我國農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此外,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可以進一步完善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協調農業生產與我國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其次,有利于實現農業種植現代化目標。在我國生產行業中,農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基于社會發展的角度,傳統農業與人們生產生活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是至關重要的,推動農業種植走向現代化發展之路。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在提高農作物品質方面,農業機械化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也可以對生產成本進行有效控制[1],保證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有利于將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提升上來。在全新的發展時期下,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可以使農民對農業種植知識有所了解,并合理運用農業種植技術,使種植經驗得到不斷積累和豐富,進而實現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種植的緊密結合,共同致力于農業種植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同時,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地理及人為等因素的影響程度,切實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在獲得良好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可以充分滿足農戶對獲取經濟利益的需求。
2 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方面的應用策略
2.1 完善農業種植業結構
眾所周知,各地區農作物種植的環境條件存在著較多的不同之處,加之家庭小規模模式,在農業種植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且農作物種植種類具有高度的豐富性特點,所以各類農作物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市場的需求,農產品市場價格存在著較多的變化,不僅會對農作物經營者的收益獲取造成影響,而且也會導致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在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方面,應積極展開市場調研,然后從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開始出發,合理選擇農產品的栽培種類,并對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間的關系進行不斷協調,保證農產品物價的高度穩定,避免出現異常的波動。例如,在某個農業縣,傳統種植業以水稻和小麥為主,農業結構單一、產值低下。為了提高農民收入,當地政府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合作,通過科學研究和示范,推廣了優質水果和蔬菜的種植技術,如草莓、葡萄、番茄等。這些作物對土壤要求低、適應性強、市場需求旺盛,可以有效提高地方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農民們通過學習新種植技術,種植了一些新作物,不僅增加了農產品品種,也擴大了農民的收入來源。其次,針對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推廣了節水灌溉、溫室大棚等現代農業技術,提高了作物產量和質量。通過科學管理,農民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資源,同時有效控制病蟲害,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環境。
2.2 創新推廣方法
注重農業技術推廣方法的不斷創新,其中,基于推廣人員的角度,應加強科技化、信息化特點的積極滲透,以此來作為推廣方法創新的突破口。同時,有關部門應做到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為了取得良好的技術推廣效果,應加強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并與互聯網相結合,保證良好的傳輸效率,并滿足信息的實時性與共享性需求,根據圖文并茂的方式[2],詳細宣講相關農業技術知識,彌補時空方面的約束。另外,相關部門也要對農業信息數據庫進行不斷完善,為農戶了解農業科研動態提供極大的便捷,獲取第一手資料。例如,在某農村地區,農民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了種種問題,如病蟲害防治、肥料施用、田間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和技術支持。傳統的推廣方式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于是當地農業部門決定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首先,農業部門建立了一個農技知識平臺,整合了各類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農事管理經驗等內容,并將這些知識通過網絡、手機App等方式向農民傳達。農民只需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隨時隨地獲取有關農業技術的信息,實現“線上學習、線下實踐”。農業部門還引入了農業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對農田監測數據、作物生長指標等進行分析,為農民提供精準的農事決策支持。農民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合理調整種植方案,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利用“互聯網+”等創新推廣方法,可以使農業技術推廣更加高效、精準,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3]。
2.3 完善基礎設施
對于現代化農業技術來講,其社會公益性特點突出,要想將農業技術推廣水平提升上來,基于相關部門的視角,應將自身的監督職能落實到位,積極踐行全面推廣工作。而且政府部門應對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投入充足的資金,加強基礎保障設施建設,合理設置在各個農村站點,及時為農戶答疑解惑,使農業種植中存在的問題迎刃而解,進而保證農戶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熱情得到不斷強化[4]。例如,為了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某地政府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引入智能農業物聯網系統。通過智能農業物聯網系統的建設,農田可以實現遠程監測和智能控制。為農民提供實時的決策支持。當土壤濕度過低時,系統可以自動啟動灌溉設備;當病蟲害發生時,系統可以及時發送預警信息,幫助農民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其次,智能農業物聯網系統可以實現農田的精準施肥管理。通過分析土壤樣品和作物生長數據,系統可以為農民提供精準的施肥建議,幫助他們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頻次,提高施肥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同時,系統也可以監測農藥殘留情況,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另外,智能農業物聯網系統還可以實現農產品的溯源管理。通過RFID標簽、二維碼等技術,系統可以追溯每一個農產品的種植、生長、采摘等過程,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農產品信息,保障食品安全。同時,溯源管理也有助于農民了解自己的產品流向和市場需求,幫助他們做出更合理的種植規劃。通過智能農業物聯網系統的應用,該地農民的種植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不再依賴于主觀經驗和傳統方法,而是通過科學數據和系統指導,做出更準確、有效的決策。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提高,市場競爭力也隨之增強[5]。
3 結語
總之,要想推動農產品生產品質的穩步提升,將農業的生產結構調整到最佳,應注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實現完善農業生產模式的順利構建,進而推動農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強曉玉,浦瑜,陳沁,唐驍,閆世昂,謝越.北京市設施蔬菜科學施肥模式應用現狀及其推廣建議[J].中國蔬菜, 2024, (01):14~21.
[2]趙麗華,柳青,王文鑫,董衛東,沈艷妍,李艷軍. 面向綠色農業的農業技術推廣策略[J]. 天津農林科技, 2023,(06):35-38.
[3]姜淑會,黃召彬.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及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2(6):229-231.
[4]白利斌.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 農業科學, 2020,3(2):9-10.
[5]李明駿.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與應用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3(4):3.
收稿日期:202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