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界定與法律適用

2024-01-01 00:00:00黃亞宇馮用軍
大學教育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法律適用職業教育

摘要: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在于如何妥善解決產權問題。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作為一種教育產權,體現了產權主體和產權客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具有產權主體的多元性、產權結構的復雜性、產權交易的市場性等特征,涵蓋了經濟產權、知識產權及勞動力產權三個層面。當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在產權主體利益博弈、產權權益分配、產權運營等方面面臨一定的風險,而現有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在產權范圍、產權歸屬、產權流轉等方面的規定模糊不清,致使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缺乏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保障。因此,今后需要融合公私法理念,構建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保護制度,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界定產權屬性,建立教育產權市場,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保障師生勞動力產權,推進我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法治化進程。

關鍵詞: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經濟產權;知識產權;勞動力產權;法律適用

中圖分類號:G719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4)04-0117-11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中的諸多現象已涉及產權問題。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在于如何妥善解決產權問題。2022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經過修訂后正式實施。新法倡導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職業教育,推動多元化辦學,并支持社會各方平等參與職業教育事業。然而,在職業院校多元化辦學過程中,產權界定不清晰導致辦學主體面臨合法權益保障不足等諸多問題,使其辦學積極性受到影響。明晰產權已成為推動職業院校多元化辦學的關鍵因素,亦是激發企業參與合作辦學的核心動力。具體來說,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問題既涉及經濟層面,又關乎教育和法律領域,在權利和義務的權衡與博弈中,若產權制度不能及時改革完善,純市場機制將為職業教育帶來嚴重的資源流失并導致教育不公平,產權制度方面的阻礙也將成為影響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有必要通過調整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結構,規范其法律適用范圍,對產權主體實施有效監管,對產權交易市場進行法律規范,從而促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法治化進程和辦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一、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界定

(一)產權與教育產權概述

產權理論誕生于經濟學領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新制度經濟學是產權理論形成的兩大主流經濟學派,各自具有一定特點與內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產權問題的方法論基礎和寬廣的視角。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則從制度微觀層面提供了認識產權制度的不同視角[1]。雖然兩者從不同角度和范疇針對產權的理解形成了關于產權的不同內涵,但一般而言,產權是產權主體通過財產形成的經濟權利關系,是權利與利益的組合。

教育產權是產權的重要類型之一,教育產權理論是產權理論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運用。學界對教育產權內涵的理解、認識不一。有的學者認為教育產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產權是指所有教育產權擁有者(包括政府、學校、學校舉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在教育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以及承擔的義務。這些權利和義務涉及教育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教育機構的管理、教育質量的保障等方面。就狹義而言,教育產權即學校產權,即在國家教育權指導下,學校為履行教育職能而形成的一種財產權利。它經由一定的國家法律所認可,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是依法確立并受法律保護的權利[2]。有的學者認為教育產權是人們圍繞特定的教育財產而形成的權利關系[3]。還有學者認為,教育產權是教育產業的參與者對稀缺的教育資源及其經營收益各自享有的包括物權和人身權在內的排他性權利集合[4]。以上學者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是從法學或經濟學角度對教育產權內涵進行的闡述。

事實上,經濟學領域的產權概念衍生出了法律層面的法權,法權是產權保護的意識形態化體現。雖然學者們對產權主體與客體的界定存在差異,但主流經濟學家認為產權主要表現為產權主體圍繞產權客體產生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借用經濟學對產權的研究,可以將教育產權定義為教育產權主體與教育產權客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教育產權主體是教育產權擁有者,包括政府、學校、學校舉辦者等,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們的產權意愿通過學校這一載體進行表達。教育產權客體涵蓋有形的教育資產和無形的教育資產。其中,有形的教育資產主要包括辦學的物質條件,如土地、教學樓、教學設施等;無形的教育資產則包括學校品牌、知識產權(如發明創造)以及學校師生的勞動力產權等。由于教育產權主體可以是法人或自然人,企業產權主體可以界定為企業法人[5],所以,在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中,法人主體地位仍存在爭議,因此不能僅通過研究法人財產權來探討教育產權及其主客體的法律關系。

(二)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界定

在現代社會經濟環境下,財產的定義已明顯拓寬,涵蓋了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及人力資源等多元化的領域。因此,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界定應全面涵蓋經濟產權、知識產權以及勞動力產權三個層面,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公有辦學主體與非公有辦學主體之間的差異性,以確保產權界定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1.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經濟產權的界定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經濟產權是指經濟產權主體在參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針對經濟產權客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主要包含經濟產權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三個維度。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經濟產權的主體涉及公有產權主體和非公有產權主體兩個層面。公有產權主體,通常以政府或相關公共機構為代表,需要履行監管和管理職責,并在產權界定中明確其在辦學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例如,對職業院校的資金、土地、設備等資源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界定等。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公有產權主體通常會考慮社會整體利益,有時可能會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犧牲部分經營效益。非公有產權主體,如私營企業或個人投資者等,其經濟產權受市場競爭與經營效益的影響,更重視市場競爭與經濟效益,力圖通過企業的自主經營與創新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有時可能會為了滿足經營效益而犧牲部分社會效益。因此,在辦學實踐中,只有兩類產權主體互相合作,才能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勢互補,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全面、均衡與可持續發展。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經濟產權的客體主要涉及具體的經濟資源,包括資產、設施、設備等各種有形的經濟資產[6]。資產部分包括職業院校所擁有的不動產與動產。不動產主要是教學樓、實驗室、學生宿舍等固定設施,這些設施為職業院校的教學與科研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穩固的基石。動產則包括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可移動資產,對提高教學質量與豐富教學內容等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設施部分包括圖書館、實驗室、體育場館等教學、科研、生活輔助設施,不僅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也為職業院校的教學、實習實訓、見習活動等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設備如實驗室儀器、計算機硬件等,能夠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有助于“雙師型”教師開展科研活動。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經濟產權的內容是指各方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涉及的權利和義務的集合,包括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占有權是指對職業院校實體資產的占有和支配權。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各方主體共同擁有對職業院校實體資產的占有權,包括土地、建筑、設備等。使用權是指對職業院校實體資產的使用和管理權。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各方主體根據各自的投資比例和協議約定,共同享有對職業院校實體資產的使用權,包括對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實訓基地等的使用和管理權。收益權是指對職業院校經營活動產生的收益和利潤的分配權。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各方主體根據各自的投資比例和協議約定,共同分享職業院校經營活動產生的收益和利潤。處置權是指對職業院校經濟產權的處置和轉讓權。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各方主體根據協議約定共同享有對職業院校經濟產權的處置權,包括對產權的轉讓、抵押、租賃等。

2.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知識產權的界定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知識產權是指知識產權主體在參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針對知識產權客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主要涉及知識產權的主體、客體及內容三個層面。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知識產權主體涉及公有產權主體和非公有產權主體兩個層面。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公有產權主體,如政府或公共機構代表,對辦學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產權擁有所有權,這里僅指單位作品。對于非公有產權主體,如私營企業或個人投資者等,在合作辦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所有權,依據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確定。此外,公有產權主體通常擁有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和支配權,有權決定這些知識產權如何用于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創新。非公有產權主體在行使知識產權時面臨諸多限制,通常需要依據雙方的合作協議來獲取使用權。因此,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中,兩類產權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通過雙方協議進行明確規定,以保護各自合法利益并保障合作順利進行。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知識產權的客體主要涉及專利、商標等形式的知識產品。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知識產權的客體涵蓋了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以及實習實訓活動中產生的創新性成果,包括教材、教案、課程資源等具有知識產權屬性的知識產品。例如,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中校企雙方通過實踐教學、技術培訓等項目的合作,共同創造了大量知識產權。對這些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使用權限以及轉讓方式等問題,需要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以保障技術成果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7]。此外,對于職業院校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創新性作品或技術成果,其知識產權歸屬問題亦需得到清晰明確的法律界定。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知識產權的內容涉及對發明專利權、著作權及商標權的保護。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校企雙方的研發人員可能研發出具有創新性的技術、產品或方法,這些成果可通過專利申請獲得法律保護,從而保障知識產權主體的技術權益和經濟利益。同時,校企合作雙方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創作的教材、教學資源等作品,均受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嚴格保護。校企雙方還可能擁有代表其教育品牌及服務的商標或獨特標識,這對于維護其市場聲譽和合法地位至關重要。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合作各方需要建立完備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確保不同產權主體的知識產權得到充分保障和有效利用。

3.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勞動力產權的界定

勞動力產權是由勞動力及其所有權衍生出的一組權利及相應的行為準則,這些權利涵蓋了勞動力所有權,以及由此衍生的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等[8]。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勞動力產權是指勞動力產權主體在參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針對勞動力產權客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具體涉及勞動力產權的主體、客體及內容三個層面。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勞動力產權主體即為勞動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勞動力產權主體應當是那些能夠為產權制度和組織結構帶來效益與創新的關鍵個體。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直接參與教育勞動過程的主體,其勞動活動的質量與水平直接關系教育生產的效益與成果。教師作為教育行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教學、指導及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等重要職責;而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主體,通過不斷地學習與實踐,逐步提升個人素質與技能水平。此外,根據勞動力市場理論分析,教師不僅扮演著勞動力資源供給方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需求方的職責;而學生則同樣在供需兩端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在教育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活動,既有效滿足了教育市場的需求,又充分展現了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因此,將教師與學生確立為勞動力產權主體,不僅有助于激發其內在動力和創新精神,更能夠推動教育制度的改革與創新,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勞動力產權客體指的是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力。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勞動力作為獨立的、核心的生產要素,對職業院校的高質量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勞動力是職業院校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源,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多個方面起著直接且深遠的作用,勞動力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關系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尊重和保護勞動力產權,能夠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推動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勞動力產權的客體與勞動力市場緊密相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不同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就導致了勞動力市場中的供求關系的動態變化。職業院校不僅需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調整培養方向和專業設置,以滿足社會對各行業勞動力的需求,從而提高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而且需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勞動力的質量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學生。同時,職業院校還需要通過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激勵教師,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勞動力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

在職業院校的混合所有制辦學中勞動力產權的內容主要涉及勞動者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各環節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作為勞動力產權主體的師生,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等活動中創造的各類成果,如文學藝術作品、科技發明等,均依法享有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同時,師生在參與勞動或勞動教育過程中,其個人信息應得到妥善保護,且應享有公平合理的勞動報酬等法定權益。勞動力產權的履行亦伴隨著一定的義務,包括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準則、遵循學校規章制度、遵守勞動紀律、保護企業等辦學主體的商業秘密等。

二、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特征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屬于一種教育產權,是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針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客體形成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具有產權主體的多元性、產權結構的復雜性、產權交易的市場性等顯著特征。

(一)產權主體的多元性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涉及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多個產權主體,每個主體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并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混合所有制辦學為例,該校是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公辦中職學校)與廣西左江水泥廠(國有企業)、廣西信爾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私營企業)、南寧市忠振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私營企業)、南寧馳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私營企業)4家企業以及2名自然人以股份制方式聯合成立的。其中,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與廣西左江水泥廠擁有50%的股份,其他3家私營企業及2名自然人擁有50%的股份。不同產權主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合作關系和利益博弈,產權主體具有多元性。首先,政府作為公辦職業院校的主要出資方和監管者,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提供資源保障和強化監督,確保職業院校的基本運行和發展需求。政府的介入有助于規范混合所有制辦學行為,維護教育公平,為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其次,企業是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參與辦學不僅能為職業院校提供寶貴的實踐機會和專業培訓資源,還能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用結合,有效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畢業生質量及就業率。最后,社會團體參與辦學可為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增添新的活力。作為職業教育的社會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社會團體通過提供社會資源和人才支持,促進職業院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二)產權結構的復雜性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結構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點。由于涉及多元化的產權主體,產權關系錯綜復雜,獨具特色。例如,在浙江省臺州市的混合所有制辦學中,形成了“政府+企業”模式(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企業+二級學院”模式(臺州職業技術學院)、“企業+學校”模式(仙居縣職業中專),體現出產權結構的復雜性。首先,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關系存在不確定性。不同產權主體的利益關系和合作方式可能隨時發生變化,產權關系因而呈現出一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能來源于政府撥款政策的調整、新的監管規則的制定、企業的合作方式變更、某一方或多方退出合作,以及社會團體的贊助計劃或合作項目的變動等。其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結構呈現權力分散性。由于不同產權主體之間存在權力分散和權利沖突,加大了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結構的治理難度。政府、企業、社會團體之間可能存在利益博弈,職業院校需要充分協調和平衡各方利益,以維護不同利益相關者產權結構的相對穩定和有效運作。最后,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結構還存在信息不對稱性。不同產權主體之間信息流動不暢、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較為普遍,這可能導致辦學信息不透明、合作困難以及風險增加。

(三)產權交易的市場性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具備市場性特征,具體表現在職業院校辦學產權的流通與轉讓、經濟效益與競爭力的提升等方面。這種市場性特征為職業院校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不確定性挑戰,有效推動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優化與效率的提升。以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混合所有制辦學為例,該校實踐了“院校整體、二級學院、公共實訓基地”等層面“大混套小混”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格局,面對市場形成了“動態性產權變更”的多元辦學機制,體現了產權交易的市場性。一方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產權的流通與轉讓體現了產權交易的市場性特征。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職業院校的產權不再局限于特定主體,而是能夠靈活流通與轉讓。這為職業院校通過產權交易吸引新投資者和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能性,實現了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效益的最大化,為職業院校經營管理與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靈活性。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經濟效益與競爭力的提升也體現了產權交易的市場性特征。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職業院校借助產權交易吸引更多投資與資源,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與服務能力,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這種市場性特征為職業院校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與空間,為其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三、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的風險分析

從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來看,幾乎所有難點、痛點問題一并指向法律與政策的供給不足。正因為如此,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面臨多重風險,諸如產權主體利益博弈引發紛爭、產權權益分配不均的問題、產權運營效率不佳等。

(一)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利益博弈引發的風險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主體包括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等,它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存在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和博弈行為。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訴求可能存在沖突,容易引發產權風險。一方面,由于辦學方向和目標的不確定性,不同所有權的利益主體往往會出現利益沖突和博弈的情況。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強調職業教育的社會效益和公共責任,而非公有產權主體則更關注辦學利潤和市場競爭力[9]。這些利益沖突和博弈容易導致辦學方向的不確定性和混亂,影響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定位和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特殊性,不同產權主體在管理體制和規范方面的要求可能存在差異,導致管理漏洞和內部矛盾。政府出資方往往希望加強監管和規范,而非公有產權主體可能更關注經營自主權和靈活性。這些利益沖突和博弈可能影響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正常運行。

(二)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權益分配存在的風險

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傳統的公辦職業院校與非公有制資本共同參與辦學,形成了一種新的所有制結構和治理模式。職業院校的辦學產權不再完全屬于公有制,而是與非公有制資本進行融合,共同享有和管理。一方面,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權益分配風險源于產權結構的復雜性。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辦學,產權結構更加復雜[10]。政府、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之間存在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和權力角逐,需要妥善解決如何分配職業院校的辦學產權、決策權和收益權等問題。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權益分配風險體現在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在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下,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與政府一同參與職業院校的經營和管理,帶來新的投資和收益。如何合理分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經營收益,既要滿足不同產權主體的需求,又要激發產權主體參與辦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一個復雜而嚴峻的挑戰。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平,可能會導致產權主體之間的合作動力不足,影響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長遠發展。

(三)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運營存在的風險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運營風險是指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和不對稱挑戰,可能會對職業院校的管理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一是政策風險。政府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運營造成影響。例如,政府或將調整混合所有制辦學支持政策,或頒布新規定以規范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這種不確定性和變動性使得辦學各方需要時刻關注政策動向,并及時調整辦學策略,以減少政策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二是經營風險。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市場需求不確定、競爭加劇、管理運營成本上升等棘手問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使辦學各方需要準確判斷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市場需求[11]。此外,管理運營成本的上升也是一個重要的經營風險,辦學各方需要合理控制辦學成本,提高管理績效和運營效率,確保辦學的可持續性。三是資金風險。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運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用于購買辦學設施設備、修繕校園、培養師資、招生宣傳等,如果資金來源不穩定或者投入不當,可能會導致資金風險。四是市場風險。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運營可能面臨招生不足、學費收入下降、畢業生就業難等市場風險。混合所有制辦學各方需要加強市場調研和制定營銷策略,提高職業院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以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報考。

四、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的立法現狀

雖然我國對職業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等改革予以積極鼓勵與支持,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這些文件多屬宏觀層面的原則性指導,缺乏具體細化的操作流程與實施標準,因而在實踐中易導致或加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風險。

(一)現有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范圍規定不明確

我國現行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范圍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一方面,盡管國務院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年)中明確指出“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但是《職業教育法》(2022年)卻僅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參與聯合辦學,舉辦多種形式的職業學校”,并沒有對“多種形式”做出明確列舉說明,也就是說并沒有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做出法律層面的明確規定。另一方面,《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21年)雖然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公辦職業院校可以吸引企業的資本等要素,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但是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范圍的規定相對模糊,目前僅僅停留在有形的經濟產權層面。這導致在實踐中,各方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范圍的理解存在差異,容易引發責權利關系模糊不清等問題。由于缺乏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范圍的明確法律規定,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對辦學過程中權責如何分配、如何監督和管理等問題缺乏明確共識,從而阻礙了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規范化、法治化發展。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逐步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對現有法律制度形成了挑戰,客觀上暴露出現有法律體系的滯后性。一方面,現有法律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范圍僅限于經濟產權的保護,對知識產權、勞動力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法律規定不夠明確。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知識產權是推動教育創新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但現有法律對其保護和流轉缺乏詳細規定,容易導致知識產權糾紛和侵權問題,影響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現有法律對勞動力產權的規定也存在不足。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作為勞動力資源是推動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勞動力產權的保護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在《勞動法》中對教師的勞動力產權規定比較模糊,容易引發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勞動糾紛。而對于學生勞動力產權保護問題,現有法規更是欠缺相關規定。

(二)現有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歸屬規定不完善

我國現行立法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歸屬方面存在缺陷。一是國家層面的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歸屬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導致參與辦學的利益主體在資產和收益分配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職業教育法》雖然規定“企業可以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場地和管理等要素,舉辦或者聯合舉辦職業學校”,但是并未明確提及企業可以通過參與辦學開展營利性活動[12]。二是地方層面的立法缺乏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歸屬問題的具體且可操作的規定。地方層面的立法僅涉及辦學主體的一部分權利和義務,并沒有對權利和義務做出全面規定。例如,盡管《民辦教育促進法》提出了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的舉辦者可以取得辦學收益,然而各地在具體政策的制定中,卻未明確提及收益分配的具體標準與程序。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涉及政府、職業院校、企業等多個利益相關方,各方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訴求和關注點。這些核心利益訴求往往難以統一,導致現有立法無法明確規定產權歸屬等關鍵問題。政府在混合所有制辦學中扮演著監督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其核心利益是維護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和推動教育健康發展。職業院校辦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主要辦學目標是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服務,培育人才和服務行業、產業、企業需求。而企業則關注辦學投資回報和辦學經濟效益。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復雜利益沖突使得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產權歸屬等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三)現有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流轉規定不清晰

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產權的流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系各方的權益和利益分配。一方面,股權轉讓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我國現有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股權轉讓的程序和條件的規定不清晰。例如,盡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1年)提出“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但是并沒有明確規定產權流轉的程序和條件。另一方面,簽訂合作協議是混合所有制辦學中產權流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國現行立法對混合所有制辦學協議的內容規定較為模糊。例如,《職業教育法》僅規定“聯合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舉辦者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協議,約定各方權利義務”,但對于各方享有的主要權利和應盡的主要義務,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更沒有涉及產權流轉方面的規定。因此,在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中,舉辦者在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時往往需要自行約定各種條款和條件,這容易產生爭議和糾紛。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涉及公法與私法領域的交叉,需要遵守多部法律法規。目前,職業教育領域適用的法律規范主要由《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公法領域的法律組成,但這些法律并未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產權流轉的具體程序和條件等進行明確規定。在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也會涉及辦學協議、股權轉讓等私法行為,但是《公司法》《民法典》等私法領域的法律并沒有對教育領域的辦學協議、產權轉讓做出能直接進行法律適用的規定。教育領域的產權問題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經濟領域的產權問題,需要考慮教育的公益性等特點。此外,不同法律之間、上位法與下位法之間銜接不暢和配合不力等,也是導致現行立法對產權流轉缺乏明確規定的重要原因。

五、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法律適用問題的思考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涉及一系列復雜的法律行為,為確保其穩定發展,有必要構建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從公法與私法領域對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保護的規則出發,探討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所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立法建議,是以法治的手段保障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重要前提。

(一)融合公私法理念構建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保護制度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涉及多個法律層面的交織,展現出公私法相互融合的特點。一方面,從辦學主體來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體現了辦學主體的多元性,觸及學校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公辦職業院校、國有企業等公有屬性的辦學主體在參與辦學過程中既要防范國有資產的流失,又要確保教育的公益性,而企業作為營利性法人追求辦學利潤是其參與辦學的主要動機。另一方面,從產權結構來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融合了公有和私有資本,形成了一種開放且融合性強的產權制度,為社會資源的有效重組提供了條件。對于辦學主體以國有資產出資的,應按國有資產的相關法律進行評估和備案;對于辦學主體以非公有資本出資的,非公有資本的流轉和退出機制尚待完善,目前仍缺乏專門法律對其股權轉讓、利潤分配等作出明確規定。此外,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是動態變化的,公有資本與私有資本的融合使得產權的公私屬性變得更加模糊。

因此,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具有公私法融合發展的法理基礎,可以運用公私法融合的立法技術保障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辦學產權的合法性。一方面,公私法融合發展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支撐。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公有制職業院校與民營資本、外資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辦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產權結構。這種產權結構既具有公有制的獨特優勢,又能夠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可推動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公私法融合的理念,正是在尊重各種產權形式的基礎上,通過法律手段平衡各方利益,促進各種所有制主體共同參與職業教育。另一方面,運用公私法融合的立法程序和立法技術可以保障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發展。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的界定、流轉和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借助公私法融合的立法程序和立法技術,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產權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可保護投資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鑒于此,建議由國務院出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條例》,并從辦學協議、設立要求、辦學管理、激勵機制、法律責任等方面具體設計立法內容[13],明確職業院校、投資者、教師、學生等各產權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二)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對產權屬性進行合理界定

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屬性的界定,不僅涉及各個產權主體之間的權益關系、責任義務和資源配置,還關乎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民法典》在民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法律行為、物權、合同及侵權責任等多個領域均進行了詳盡的闡釋與規定,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屬性的界定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與依據。

首先,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產權主體的權益可以表現為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形式。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不同的產權主體可能擁有不同形式的權益。公有資本主體(如政府、國有企業等)可能享有對職業院校資產的所有權,即對職業院校資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最終支配權。而非公有資本主體(如民營企業、個人等)可能通過投資入股、捐贈等方式參與辦學,享有對職業院校資產的使用權、收益權等。這種權益形式的法律界定,有助于明確各產權主體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的地位和權利,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其次,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利益主體對財產的權益可以通過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等方式實現。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各個產權主體在財產的占有、使用和處置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權益、義務和責任。因此,在確定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屬性時,需要根據各方的利益情況進行合理的劃分和界定。例如,在職業院校資產的占有權方面,公有資本主體可能享有絕對的占有權,而非公有資本主體則可以通過租賃、合作等方式獲得使用權。在使用權方面,各方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確保職業院校資產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在收益權方面,各方應根據投入比例和貢獻大小分享辦學收益。在處置權方面,各方應遵循法律程序和合同約定,確保職業院校資產的轉讓、抵押等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各方利益。

最后,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產權主體享有的財產權益受法律的保護,并且可以依法進行轉讓、抵押和擔保等行為。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各個產權主體的財產權益也應得到法律保護,并且可以進行合法的權益轉讓和利益分配。為了保障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各方權益的順利實現,應建立健全產權轉讓機制,確保產權交易公平、公正、公開。通過加強產權保護和利益分配機制的建設,可以促進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辦學各方在產權交易和利益分配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實現各方共贏的局面。

(三)借鑒《公司法》的規定建立教育產權市場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教育產權市場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提升教育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推動教育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保護教育投資者的產權,促進教育市場良性競爭。《公司法》是規范我國公司治理和產權制度的基本法律,涵蓋了公司產權、內部架構、股東權益等諸多方面的明確規定,將這些法律精神引入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有助于構建科學、合理的產權主體準入與退出機制,同時能為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提供一套完善的收益分配方式和程序,激發不同所有制主體參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積極性。

一方面,借鑒《公司法》的規定,建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一是明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設立條件。《公司法》對公司設立的條件和程序進行了明確規定,如注冊資本、股東人數、法定代表人等。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同樣可以制定相應的準入條件,如資金實力、經營能力、教育經驗等。這樣的準入機制有助于篩選和保障參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優質資本,提升辦學的質量和水平[14]。二是健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監管機制。在《公司法》中,對于公司的經營活動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可以參照《公司法》的規定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對辦學過程中的資金使用、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有效監管,確保職業院校辦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三是建立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的退出機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有權自愿退出公司,也可以根據法律、合同約定或決議等被強制退出。所以,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可以制定相應的退出機制,包括股東自愿退出機制以及合同到期終止、經營狀況不佳等情況下的強制退出機制等。這樣的退出機制有助于保障不同所有制資本的退出權益,同時為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帶來靈活性,促進優勝劣汰,提升辦學效益與學校競爭力。四是完善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主體的權益保護機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的權益包括股權、投票權、收益權等。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應借鑒《公司法》的規定,明確不同所有制資本的合法權益,并制定相應的權益保護措施和機制,激發不同所有制主體參與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借鑒《公司法》的規定,建立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利潤分配機制。一是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應當遵循公平、合理、依法分配的原則。將這一原則引入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可確立相應的辦學利潤分配原則,包括按照出資比例分配、按照生產或經營貢獻分配、按照勞動貢獻分配等。這些利潤分配原則有利于保障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推動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參考《公司法》的規定,確立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利潤分配方式。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的利潤可以通過現金分紅、股票分紅、利潤留存等方式進行分配。這些利潤分配方式能夠滿足不同產權主體的利益需求,促進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合作和發展。三是借鑒《公司法》的規定,建立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利潤分配程序和決策機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的利潤分配需要經過股東會議決策,并按照股東會議的決議進行。在營利性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中,建立相應的利潤分配程序和決策機制非常必要。例如,由公司董事會召開利潤分配的決策會議、制定利潤分配方案、執行利潤分配決議等,這樣的程序和機制可以保障利潤分配的公開、公正,提升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管理效能和決策效果。

(四)依據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進行科研項目或技術創新活動,往往會涉及大量技術專利、發明創造的知識產權歸屬與轉讓問題。根據《專利法》的規定,技術發明的專利權應屬于發明人。因此,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應依法明確專利技術的歸屬原則,保護專利權人的權益,防止出現知識產權糾紛。同時,對于專利技術的轉讓問題,應遵循《專利法》規定的轉讓程序和條件,確保轉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我國《專利法》規定了專利權人享有的合法權益以及專利權人對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享有的獨占權利等。在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如果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的技術成果獲得了專利保護,那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對產權主體的利益分配將產生影響。因此,產權主體之間應明確專利權的使用范圍,合理分配專利權的利益,確保各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如果出現專利權被侵犯的情況,產權主體應及時采取法律救濟措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產權主體應加強對專利侵權行為的防范意識,構建職業院校內部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規范技術成果的應用與轉讓,降低侵權風險。

除了《專利法》外,《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也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知識產權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開發產品,涉及商標的使用和保護,應加強商標的保護意識,確保商標的合法注冊和使用。對于共同開發的商品或服務商標,應明確雙方的商標權益,避免出現商標權糾紛。另外,職業院校和企業可能會合作開展創作活動,產生各種作品。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是自作品創作完成時起自然取得的,即作者享有著作權。在合作創作過程中,應明確著作權的歸屬原則,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對于作品的轉讓問題,應遵循《著作權法》的規定,確保轉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五)依據勞動法律制度保障師生勞動力產權

教育活動的本質在于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其是通過教師這種現實勞動力來培養學生的潛在勞動力的過程。根據勞動法律制度的規定,對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師生勞動力產權進行保護,涉及平等就業權、勞動合同、勞動條件保障和勞動爭議解決等方面。

勞動法律制度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基本法律依據。首先,平等就業權是保護學生勞動力產權的重要原則。公有辦學主體和非公有辦學主體應當平等對待學生的就業權利,不得因辦學主體的性質而歧視學生的就業權利。其次,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是保護教師勞動力產權的重要手段。《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保護職業院校教師勞動權益的基礎,公有辦學主體和非公有辦學主體應當依法與教師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再次,勞動條件的保障是保護職業院校教師勞動力產權的重要內容。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危險和風險,例如實驗室中的化學品、實驗中機械設備的使用等可能導致的風險。因此,職業院校應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和安全保障,確保教師的身心健康。最后,勞動爭議的解決機制是保護職業院校教師勞動力產權的重要機制。辦學主體與教師之間若發生勞動爭議,雙方應當遵守勞動爭議解決程序,即公有辦學主體和非公有辦學主體均應依法通過協商、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勞動爭議,盡量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此外,職業院校的學生是勞動力的潛在力量,其勞動權益也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學生在參與實習實訓或校企合作活動時,可以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根據《職業教育法》《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職業院校、實習企業與學生之間應簽訂學生實習實訓的三方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并約定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享有勞動報酬和勞動保護等合法權益。由于實習實訓學生身份仍然是職業院校學生,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所以不能適用勞動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但是,隨著學生實習實訓期間人身傷害事故的不斷發生,應加快開發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新型險種,尤其要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保險專門確定費率。同時,各方應積極探索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學生參加工傷保險的靈活辦法。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界定和法律適用對于保障各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和責任至關重要。合理界定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屬性有助于避免產權糾紛和辦學不確定性,保障各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在法律適用方面,建議運用公私法融合的理念,對公有資本適用教育法律法規進行規范,以凸顯保護公共利益的價值取向,保障教育公平和質量。對于非公有資本,建議適用《民法典》和《公司法》等相關規定,以凸顯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政府應鼓勵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發展,豐富職業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及社會經濟效益。同時,政府應加大對非公有資本參與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依法加強對非公有資本的評估和監督,確保職業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實現,助力教育強國建設[15]。

參考文獻

[1] 楊麗娟.關于教育產權若干問題的探討[J].教育與經濟,2000(1):12-16.

[2] 潘懋元,黃建如.教育主權與教育產權關系辨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3(6):14-16.

[3] 張鐵明.教育產業論:教育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新視角[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54.

[4] 崔玉平.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經濟學分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44-145.

[5] 張娜.權利與規制:職業院校產權制度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3-24.

[6] 王為民,尚晨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產權問題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7):82-87.

[7] 黃亞宇,馮用軍.教育法治視野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核心要義及其法律規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4(2):93-102.

[8] 范省偉,白永秀.勞動力產權的界定、特點及層次性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3(8):42-46.

[9] 張祺午.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構建的基本理路[J].職業技術教育,2023(30):15-20.

[10] 謝笑天,王坤.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產權保護研究[J].職教論壇,2016(22):26-29.

[11] 魯武霞,沈琳.高職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廠”模式的架構與突破:“以學為體,產研為用”的生成性思維[J].大學教育科學,2020(6):111-117,124.

[12] 潘海生,徐銘業.政策工具視角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立法路徑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4(12):19-27.

[13] 黃亞宇,尹長俊.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法理思考與立法建議:基于公私法融合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22(15):37-43.

[14] 王為民.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產權流轉原則探究:基于對校企合作協議的文本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2):48-55.

[15] 馮用軍,趙丹,高楊杰,等.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筆談)[J].現代教育管理,2023(10):24-45.

Property Rights Definition and Legal Application of Mixed-Ownership School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Yayu" FENG Yongjun

Abstract: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 in the mixed-ownership oper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in how to properly resolve property rights issues. The property rights of mixed-ownership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form of educational property rights, reflec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property right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 subjects, the complexity of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s, and the marketability of property right transactions. It encompasses three dimensions: economic property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labor property rights. Currently, mixed-ownership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 certain risks in terms of the interest gaming among property right subj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roperty rights operations.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on mixed-ownership education, regarding the scope, attribution, and transfer of property rights, is vague and unclear. This lack of clarity has resulted in a lack of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mixed-ownership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public and private law concepts to construct a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 for mixed-ownership education in future. Additionally, based o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reasonably define property rights attributes,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property rights marke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afeguard the labor property righ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s mixed-ownership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ixed ownership; economic property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abor property rights; legal application

(責任編輯" 李震聲)

收稿日期:2024-03-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風險及其法律規制研究”(BJA230026)。

作者簡介:黃亞宇,湖南長沙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馮用軍,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援疆)。西安,710062。

猜你喜歡
法律適用職業教育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強制措施存在問題與完善
論人格物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
論意思自治原則在我國涉外合同領域的適用
研究我國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原則
中國涉外夫妻財產案件法律適用實證研究
中國文化中的“君子”思想在法律體系中的適用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4:10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三级影院|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夜夜操国产|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亚洲成年人片|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丁香婷婷久久|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日韩av无码DVD|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黄色片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成|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日本91在线|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swag国产精品|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一级α片|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免费高清毛片|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毛片|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全部毛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欧美三级自拍|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jizz国产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9这里只有精品6| 色综合五月婷婷|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二三| 日韩视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