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等教育如何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2024-01-01 00:00:00孫濤高慧
大學教育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

摘要:日本建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其高等教育發揮的作用不可或缺。日本政府通過制定全面而系統的科學技術政策,引導和支持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根據日本科學技術政策的階段劃分,其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進程可以劃分為國立大學領銜引進和移植國外科技制度、高等教育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凸顯、大學成為科技發展和創新的主陣地三個階段。在政策指引下,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通過推進產學官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提高教育和人才國際化水平等路徑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兩級分化趨勢加劇、功利主義盛行等問題。有鑒于此,完善頂層設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化科研環境和人才待遇,警惕和防范可能出現的高校兩級分化趨勢加劇、功利主義盛行等問題,是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帶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日本;高等教育;人才中心;創新高地;科學技術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9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4)04-0088-10

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是我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著力推進的三大戰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一體安排,助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高等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教育階段,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產出世界一流創新成果的主要載體。因此,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離不開高等教育的充分參與。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推進科學技術的系統布局和戰略發展,并將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推動者。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性轉型,日本明確提出通過科學技術創新重振日本經濟,即“科學技術創新立國論”,而立國的關鍵在于開發腦力資源。自此,日本政府出臺了“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以助推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并將大學作為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一體化發展。時至今日,日本已成為全球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一方面,日本科技人才培養取得顯著成效。受益于日本科技政策的長期性和連續性支持,進入21世紀后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呈現“井噴現象”,此時期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超過日本總獲獎數的70%,成為歐美國家之外誕生最多諾貝爾獎的國家[1]。另一方面,日本也出現了匯聚全球高層次人才和顛覆性重大創新成果的特定區域。如,與美國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合稱為“世界三大灣區”的東京灣區,是公認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是高水平科技人才聚集的高地。探究日本高等教育如何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對我國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 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政策變遷

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主要由政府科學技術政策引領。根據日本科學技術創新相關政策內容和實踐主體的變化,可以將日本科學技術創新政策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之前,是在政府推動下的自主發展時期;第二階段為1995年至2013年,是全面而有計劃地推進科學技術的振興階段;第三階段為2014年之后,是科學技術和創新一體化的推進階段。相應地,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也可以劃分為國立大學領銜引進和移植國外科技制度、高等教育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凸顯、大學成為科技發展和創新的主陣地三個階段。

(一)國立大學領銜引進和移植國外科技制度階段(1868—1994年)

日本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肇始于明治維新時期大力引進和移植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1868年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邀請了大量的外籍教師和工程師到日本工作,并向海外派遣了大量留學生,由舊帝國大學移植和引進現代科學,由工部省引進現代技術。因此,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日本舊帝國大學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起到了主導作用。近代科學經過明治維新初期的引進和移植后在日本逐漸發展,最終在19世紀80年代扎根,進入了獨立發展的第一階段。其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建立了學術組織和制度,舊帝國大學和研究生院的建立為科學技術在日本扎根作出了巨大貢獻,培養出了一批著名的理工科人才。此外,學術團體和科研報告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為日本研究人員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這些學術團體翻譯現代科學著作、統一及傳播學術術語、建立現代科技制度,為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日本科學技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日本政府建立了若干重要的國家實驗室(主要是舊帝國大學附屬研究機構),并啟動了針對研究人員的研究資助計劃,建立了科學研究激勵制度。與此同時,私營公司建立研究機構的勢頭逐漸呈現,有影響力的私人學術促進組織也建立起來。此外,這一時期的國際學術交流也發展起來。1926年在東京舉行的泛太平洋科學理事會是在日本舉行的第一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二戰后,日本進行了教育改革,將原有的舊帝國大學改制升級為四年制國立大學,舊帝國大學在人才培養、科技發展方面的職責也相應轉移到國立大學上。

綜上所述,在這一階段,日本大學從屬于政府,根據政府的指令、依托政府提供的資金支持開展測試和研究活動、培訓研究人員。但是,此階段日本尚未形成系統的科學政策體系,研究活動并非在統一的科學政策指引下進行,仍處于政府推動下各機構自主發展的階段。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通過國立大學移植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培訓研究人員、建立附屬研究機構以推動研究開發,進而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

(二)高等教育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凸顯 階段(1995-2013年)

這一階段以1995年日本《科學技術基本法》的出臺為開端。1990年前后,世界冷戰格局崩潰,各國從軍事優先轉為市場導向邏輯的科學技術路線,日本與美國的競爭激化,在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學方面失去競爭力,迫切需要推進科技發展以尋求突破口。與此同時,20世紀90年代也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時代,大學及企業等的研究開發費用以1991年為頂點,之后連續3年減少,因此有必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措施,增加國家研究開發費用的支出[2]。在此背景下,90年代中期,日本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性轉型,明確提出通過科技創新重振日本經濟,即“科學技術創新立國論”。《科學技術白皮書》指出:“要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持續發展,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為解決人類共同問題做出貢獻,就必須通過開發我國寶貴的腦力資源實現科技創新立國戰略,領先于世界。”[3]“科學技術創新立國論”將開發腦力資源視為實現日本科技創新立國戰略的唯一途徑和手段,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推進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重視。1995年日本政府出臺《科學技術基本法》,規定政府應制定一項基本的科學技術振興計劃,全面且有步驟地推進日本科學技術振興[4]。根據這一規定,日本政府自1996年開始,每5年制定一次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以促進科學技術振興。自此,日本開始依靠全面且體系化的政策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相繼出臺了“振興日本經濟、改革大學結構計劃”“面向人才創新實現日本再生”“大學改革實行計劃”等政策,持續強調開發腦力資源和發揮大學作為社會變革引擎作用的重要性。這一階段日本的科技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基本法》及各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推進;政府主導色彩濃厚,建立了落實科學技術政策的自上而下的“司令塔”體制并不斷強化;競爭色彩逐漸濃厚,科學技術戰略走向重點化,引入競爭性資金并不斷提升其比重;在內容上主要強調推進研究開發,將科學技術與創新結合起來,但也強調知識創新和研究人才的重要性;強調教育在科技振興和日本再興中的重要性,尤其強調高等教育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主張通過大學改革助推科技發展和日本再興。

1995年至2013年,以《科學技術基本法》的出臺為契機,日本政府開始制定一系列連續的科學技術振興政策,進入了全面而有計劃地推進日本科學技術振興階段。在此階段,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被視為泡沫經濟背景下日本經濟社會的“救世主”,主張通過大學改革培養年輕的研究人才、推進知識創造。

(三)大學成為科技發展和創新的主陣地階段(2014年至今)

21世紀初,日本經濟面臨嚴重危機。世界經濟在10年里實現了約2倍的增長,日本卻保持著零增長的態勢,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產品等產品群的世界份額也急速下降。此外,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會保障費每年約增長1.3兆日元,但國家稅收卻從60兆日元左右下降到40兆日元左右,公共財政累計赤字超過了1000兆日元[5]。原本支撐日本國家發展的三大要素——經濟、社會保障和財政逐漸變得脆弱不堪。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創新實現日本復興,并于2014年出臺了科學技術振興和創新振興合二為一的、極其重要的國力強化戰略——“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自此,日本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了科學技術和創新一體化推進階段。日本政府相繼出臺了《科學技術·創新創造的活性化相關法律》與“面向與世界并駕齊驅的創業公司生態系統的形成”“面向科學技術創新的創造型大學獎學金創設事業”“綜合創新戰略2020”等政策,并于2020年將原本的《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更名為《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進一步加強了創新與大學改革的聯系。這一階段日本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征如下:科學技術相關政策名稱及內容均強調了創新,政策也逐漸聚焦于大學改革;政府主導,不斷強化“司令塔”體制;市場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逐漸明顯,產學合作及競爭性資金成為推動科學研發的重要力量;在內容上強調構建人才、教育和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且科技和創新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大學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陣地,高等教育通過培養博士等青年研究者、推進產學合作、國際人才流動等方式參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在2014年之后,以“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的出臺為契機,日本政府開始重視科學技術與創新的一體化推進,對原先的各項科學技術政策及項目的名稱都進行了更改,體現了“創新”。如,“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更名為“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科技和創新的主要場地也轉向了大學,實際上逐漸形成了以大學為中心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良性循環。

二、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實踐路徑

縱觀日本20世紀末至今的科學技術政策,科技發展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聯系較為緊密,產學官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提高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水平是政策中反復出現、多次強調的高校助力科技發展的途徑,也是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推進產學官合作,構建創新生態系統

產學官合作自20世紀末便已經興起。日本政府1998年頒布了《大學等技術轉讓促進法》,1999年制定了《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2000年出臺了《產業技術力強化法》,為產學官合作的開展奠定了政策法律基礎。2004年法人化改革之后,產學官合作成為大學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日本政府認為產學官合作是從基礎研究成果中實現持續創新創造的重要手段,必須采取多樣化措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日本政府通過強制和激勵措施促使大學根據自身特色探索多樣化的產學官合作模式。2006年修訂的《教育基本法》將“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列為大學繼教育、研究之后的第三個使命。2013年修正的《國立大學法人法》允許國立大學法人向特定研究成果的業務經營者出資,大學風險投資企業陸續成立。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通過推動高校研究成果在社會上的落地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合作。2016年“第5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要求實現產學合作的正式化,產學官合作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科研開發成果在社會上的落地成為發展重點。“綜合創新戰略2020”中也指出,要通過大學改革等把握產學需求,完善產學官合作體制,以創造人才、資金、教育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系統。

首先,推進產學官合作的深入持續發展,必須構建恰當且高效的產學官合作體制。總體來說,日本產學官合作的管理和推進機制,主要是政府通過研究經費干預推動產學合作發展,并通過政策項目對產學官合作進行戰略性規劃;大學與企業主要通過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專利轉讓、知識財產轉化以及臨床試驗等方式進行合作,將大學的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其基本體制如圖1所示,通過大學、企業、政府和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最終構建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東京大學作為日本的頂尖高校,在產學官合作方面進行了諸多特色化實踐探索,其致力于在大學、地方社會、初創公司、大公司等投資者和資助者四方之間建立智力資產、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和資金的良性循環,即建設一個良好的產學官合作生態系統[6]。為此,2004年東京大學構建了由產學協創推進本部、東京大學技術許可機構、東京大學邊緣資本合作伙伴有限公司組成的三方合作體系,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創業咨詢和創業課程,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旨在促進東京大學研究成果商業化的孵化設施、項目支持和研究設備共享服務。此外,東京大學還設立了東京大學產學協創·社會連攜協議會,主要負責搭建高校、地方社會和企業間合作交流的平臺,探尋產學官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項目,實現產學合作創業生態系統的國際化擴展等。東京大學通過上述組織搭建了較為完善的產學官合作體制,創建了高校、企業和社會之間資源共享、合作互促的良性生態系統。

其次,明確和拓展產學官合作方式有利于促進產學官合作體制的高效運轉。產學官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專利轉讓、知識財產轉化以及臨床試驗等[7]。如,東京大學產學官合作體制建立在明確和拓展產學官合作方式的基礎之上,明確劃分了各組織的職責,從多方面拓寬產學官合作方式。“產學協創推進本部”主要負責從多方面支持東京大學的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專利轉讓、知識財產轉化以及臨床試驗等產學研合作活動的發展,包括審查合同內容、尋找合作研究及委托研究的最優主題與合作對象、探索全新的產學合作領域、構建東京大學與企業及地方社會的聯絡網等。東京大學技術許可機構主要負責技術轉讓相關事務,截至2022年共簽訂了6 382個技術轉讓合同,盈利約125億日元[8]。東京大學邊緣資本合作伙伴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與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及海外高校合作,投資在科學技術領域具有優勢的初創企業,至2023年共投資了150多家公司[9]。

最后,即時掌握產學官合作的實施情況有利于針對實踐狀況進行及時調整和改善。2003年開始,為了更好地推進產學官合作,日本文部科學省開始實施以全國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等機構為對象的調查,以掌握其與企業的共同研究及委托研究的實施情況。從歷年調查結果來看,日本產學官合作的規模整體上是穩步擴大的,2021年大學與民間企業合作產生的總收入約為1 278億日元,較調查實施之初(2003年)的約152億日元增長7倍以上[10]。其中,2017年至2021年各項目收入整體呈現出了持續增長的趨勢,但隨著產學官合作規模的擴大,發展速度也逐漸放緩。從每年度總收入的構成來看,大學與企業的共同研究占比最大,基本穩定在總收入的六成左右,是大學與企業合作的主要方式[11]。

(二)培養研究型人才,打造科技創新發展" 主力軍

日本文部科學省曾指出,日本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能力自21世紀以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論文數量和質量明顯低于其他發達國家[12]。因此,為扭轉局面,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大學必須培養更多高質量的研究型人才。日本政府早在“第1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中便提出了培養年輕研究型人才的戰略,2012年“面向人才創新實現日本再生”政策文件中更是提出“人才的創新才是日本再生的關鍵”[13]。2014年之后,大學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渠道,日本大學主要通過提高博士學位吸引力、改善研究環境、推行新通識教育等途徑來培養研究型人才。

其一,提升博士學位吸引力是推動科技創新、培養科研后備軍的重要舉措。日本政府十分重視博士人才的培養,在1996-2000年實施了“博士等1萬人支援計劃”,計劃培養萬名優秀博士人才。但是近幾年來,日本攻讀博士課程的學生以及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數量均呈現出持續減少趨勢,日本未來科技創新的空心化令人擔憂[14]。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導致博士延畢、研究環境和經濟狀況惡化,上述情況進一步加劇。而實驗室僅僅依靠本科生、碩士生,無法與以博士生和博士后為實驗室主戰力量的國外大學相抗衡[15]。日本社會向知識密集型社會的轉變也離不開博士人才的推動,因此需要大幅增加博士生數量。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提升博士學位的吸引力。2020年實施的“加強研究能力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員綜合一攬子計劃”,旨在通過從根本上優化青年研究人員的研究環境,確保充分的研究和教育活動時間,以及實現研究人才的多樣化職業道路,打造對學生有吸引力的博士課程。為此,日本政府提出,至2025年要使未滿40歲的大學常勤教師數量增加約10%、從碩士課程升入博士后期課程學習的學生約50%可以獲得相當于生活費的補貼、產業界理工科博士學位聘用人數增加約65%、通過將校內事務比例減半來確保研究時間等四個數值目標[16]。2020年“面向科學技術創新的創造型大學獎學金創設事業”計劃提出,要通過提高博士生待遇和拓寬博士職業發展路徑來吸引更多學生攻讀博士學位。2021年出臺的“第6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強調,要加強對博士、青年和女性研究者的支援。在上述政策的推動下,日本高校開始積極致力于對拔尖人才的培養和支援。東京大學為培養研究型人才、強化研究能力,實施了面向研究生和年輕研究者的近40項研究人才支援制度,其中涵括了一系列針對女性研究者和貧困學生的支援項目,如“以女性研究者為主的研究者培養支援事業”、女教師導師支持、學費減免、女子學生獎學金等[17]。

其二,良好的研究環境是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必要條件。日本眾議院調查局通過調查發現,日本研究能力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研究環境的惡化,青年研究人員的任期職位比例增加導致就業不穩定、大學教師的研究時間減少等問題頻出,使研究者無法專心于研究工作[18]。因此,有必要改善研究環境,激發研究者的研發主動性和積極性。日本歷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均有提及研究環境改善相關問題。如,“研究力提高改革2019”計劃旨在通過大學改革一體推進人才培養、資金與環境的改革,具體措施包括延長年輕研究人員的任期(原則上不少于5年)、為年輕研究者提供資金支持、研究設備和機器的共用與優化等。2018年“加強研究能力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員綜合一攬子計劃”也強調從根本上優化青年研究人員的研究環境,確保充足的研究和教育活動時間,包括為研究者提供各類支持、制定共享研究設備和儀器的指導方針等。2019年日本文部省推出了“創發性研究支援事業”,對獲得博士學位15年內且在大學或其他機構從事獨立研究或有望從事獨立研究的研究人員提供研究資金并優化研究環境。2020年“為了守護國民的生命、生活的安心和希望的綜合經濟對策”中明確規定,將創設10兆日元規模的大學基金,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大學基金的運營和分配由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負責,并設立了“與世界為伍的研究型大學專業調查會”負責研究世界一流大學應有的特點,并規劃大學基金運營收益的用途、設計遴選和評價方案等。2020年《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規定,高校有責任確保研究開發人員獲得與其貢獻相匹配的待遇并努力完善研究設施。在上述政策指引下,東京大學陸續實施了“特別研究員”“卓越研究者事業”項目,為研究人員創造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可以專注于自身研究的環境。

其三,推行新通識教育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對社會變化的回應。首先,科技的迅速發展及其成果應用在為人類社會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全球變暖等重大問題。為了應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成果普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有必要提高公民的科技素養。其次,教育的人才觀和能力觀模糊,即沒有將肩負未來科技發展使命的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加以明確。最后,在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日益提高的現代社會,人文和社科類通識教育在科技創新人才和科技活用人才培養中也愈發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日本學術會議于2013年提出要普及兼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科技活用人才培養雙視角的“新通識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高校應在“新通識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實課程和教育內容,豐富大學生的學習經驗。特別是在學士課程教育中,無論是理工類還是人文社科類課程,在制定課程計劃、設定開課科目和教育方法時,都必須考慮科學技術與經濟、文化、社會及自然環境的各種問題和關系,并采取多種措施,使學生意識到基本素養的重要性,積極進行自主學習。為了提升研究者的教育、研究能力,東京大學注重基本素養的培養,實施了客座講授、關于如何撰寫和提交英文稿件的研討會、教師發展相關項目、卓越(研究助理RAs)等一系列培訓項目。

(三)提升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助力世界一流科技創新研究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知識創新成為科技進步和國際競爭關鍵影響因素的當下,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創新及其成果轉化成為各國發展的重要關注點。為更好地把握科技發展方向,緊跟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必須要提升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國際性,助力世界一流科技創新研究。日本政府主要通過構建國際卓越研究大學體制、促進人才流動來提升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國際性。

其一,構建國際卓越研究大學體制是日本政府提高教育和人才國際性、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戰略。2022年起,為打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日本文部科學省開始構建國際卓越研究大學制度。該制度規定,文部科學大臣可在聽取科學技術與創新委員會意見的基礎上,將具有變革意愿并有潛力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型大學認定為“國際卓越研究大學”。國際卓越研究大學認定十分嚴格,認定校數量不是無限制地增加,而是限定在一定數量內以保障認定校的質量。此外,國際卓越研究大學在認定后要在以下幾方面制定改革目標并接受目標達成度審核,不斷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一是通過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活動創造知識,在此基礎上培養包括企業家在內的可以適應時代要求、在世界舞臺上活躍的人才;二是通過推動研究成果在社會的落地創造新產業,解決人類面臨的全球問題,形成人才、知識和資金的良性循環,最終成為引領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三是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環境,吸引杰出的人才,構建國際研究合作網絡;四是擁有支持這些研究的各種財政資源,通過建立強有力的財務基礎,獲得無用途限制的資金,以保障大學治理的自主權;五是建立一個高度的治理結構,能夠制定和執行上述自主業務和財務戰略[19]。日本政府通過出臺“關于與世界比肩的研究大學應有狀態的最終總結”“關于實施國際卓越研究大學研究等體制強化資助的政策”“關于推動強化國際卓越研究大學研究和研究成果利用體制的基本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了包含應有狀態、管理運營、成果活用體制、評價體系等在內的完整的國際卓越研究大學體制。東京大學在2023年成功入選第一批國際卓越研究大學,成為日本國內僅有的10所國際卓越研究大學之一。東京大學提出通過跨領域、跨學科的方法驅動大學整體變革,推進研究基礎的完善化、人力資本的高質化,使其成長為“承擔公共責任的組織體”[20]。

其二,促進人才國際流動一直是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的中心課題之一。自明治維新時期開始,日本便開始積極向海外派遣留學生并接收外國留學生。20世紀末,日本政府開始制定接收留學生和派遣留學生的數值目標,并通過政府政策推動目標的達成。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學需要加強教學、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國際化,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來提升本國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水平[21]。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意識到不能僅靠制定相關數值目標,而是要綜合教學、科研和環境等各方面協同推進人才流動。日本政府通過為留學生提供全方面的支援(包括設置各類留學獎學金、提供日語或外語教育、成立各類留學生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小組等)、教育對標國際標準、與海外大學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等方式推動人才的國際流動,這些舉措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至2019年,日本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已經達到了312 214人[22],留學海外的日本學生人數也達到了107 346人,兩者較21世紀初均增加了5倍以上[23]。此外,提升教師的國際化水平也是促進人才流動的重要一環。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時期便制定了教師的海外派遣和接收外籍教師的推動政策,其后又陸續推出“頂尖全球化大學計劃”“大學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國際卓越研究大學”等多個項目,通過提升大學教師的外語水平、促進大學教師與海外學者的交流、吸引外籍教師來日本工作等方式提升大學教師的國際化水平。這些措施也頗具成效,至2022年,東京大學共與63個國家或地區簽訂了544項交流協定;2023年東京大學共派遣留學生390人,恢復至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的水平,并接收外國留學生4 968人,較2014年增加了近一倍[24]。同時,東京大學還積極推進本校研究人員與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及海外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交流。新冠疫情之前,東京大學每年派遣外出交流的研究人員和接收的其他機構研究人員均在一萬人以上[24]。至2023年,東京大學外國教師占總體教師數量的比例約為6.6%,有海外研究經歷的教師占半數以上[25]。

三、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問題與啟示

日本高等教育通過推進產學官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提高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國際化水平等方式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兩極分化趨勢加劇、功利主義盛行等問題。有鑒于此,一方面,我國可以參照日本的成功經驗,強化政府領導、產教融合和創新型科研人才培養,帶動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另一方面,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值得我們警惕和防范。

(一)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其一,政府資金分配失衡,導致高校兩極分化趨勢加劇。為激勵高等教育機構積極投身科研并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本文部科學省設立了競爭性資金,“第2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中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的戰略重點化和競爭性資金倍增計劃。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之后,日本政府大力推進國立大學財源的多元化,鼓勵其通過營利性產業和爭取捐款來拓寬獲取資金的渠道。與此同時,日本高校在政府撥款中競爭性資金的比重也逐漸增大,加劇了大學之間的競爭。在此背景下,資金大多流向優秀的大學,而其他大學獲得的資金較少,在競爭中也難以占據有利地位,形成了惡性循環,大學之間兩極分化趨勢加劇。東京大學2021年產學合作等研究收入以及捐款收入926.71億日元,政府撥款1 283.51億日元,兩者合計占總收入(2 993.76億日元)的73.83%。同時,2022年東京大學將861.33億日元投入產學合作事業中,將220.81億日元投入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中,形成了資金、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25]。與其相比較,明治學院大學2021年產學合作以及營利性產業收入共22.70億日元,加上來自政府撥款的輔助金共46.22億日元,兩者共占總收入(199.06億日元)的23.22%。2022年明治學院大學雖然將總預算的40.2%作為教育研究經費,但總額也僅有78.81億日元,不足2022年東京大學科學研究投入(1 082.14億日元)的1/13,顯示出了兩所大學之間的巨大落差[26]。以上兩所大學之間的差距不過是日本高校兩極分化現象的縮影。近年來,日本政府采取的大學基金、“國際卓越研究大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均采取優績主義的分配方式,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高校兩極分化趨勢。

其二,過于重視市場機制,導致功利主義盛行。強化市場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作用是日本近年來大學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日本政府早在《科學技術基本法》中便強調了市場在科學技術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之后,日本政府將民間經營理念引入,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在科學技術創新中發揮的作用。市場機制的導入可以促進大學間的競爭,激發大學改革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但是,市場的逐利性也帶來功利主義盛行的問題,對高等教育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方面,大學研究創新受到影響,出現研究劣化和偏向的趨勢。政府撥款中競爭性資金的比重漸增,而這些競爭性資金往往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因此,大學為獲得資金不得不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競爭性資金所指向的領域,從而產生了研究偏向問題。同時,大多數競爭性資金設置的項目往往是短期的,研究者為爭取這些資金不得不在限定時間范圍內完成,研究無法深入挖掘探索,從而導致研究質量下滑。另一方面,大學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功能也受到影響,人才培養趨于功利化,人才能力與期望不符現象頻出。以研究生社會實踐為例,日本文部科學省通過政策推動產學官合作發展,鼓勵大學將研究生派遣到工廠實習見學,讓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參與社會實踐,作為產學官合作研究開發的一員參與創新活動。但在具體實踐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實踐效果不佳。例如,產學合作中“對研究生的保密義務契約”限制了研究生參與創新性研究開發;出于“學生處于接受教育的立場,因此在產學合作研究中,應該限制每周的工作時間,當然,也應該限制與之相對應的經濟收入”的觀點,企業往往以廉價的工資雇傭研究生,挫傷了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研究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導師往往不會將產學合作研究課題本身作為學生的博士論文研究課題,增加了學生的學業壓力和研究負擔等[27]。

(二)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啟示

目前,我國正著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以高校為教育、科技、人才資源的匯集點,充分發揮其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主陣地的作用,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但是,我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剛剛起步,相關政策支持尚不豐富,也未形成三者互促互助的良性循環。日本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得失,可以為我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其一,堅持政府引領,完善頂層設計,構建科技、人才、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日本成功建成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離不開政府的合理規劃和戰略支持。我國要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也應從政策高度整體構建教育、科技創新、人才的一體化推進機制,并對高等教育促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進行戰略性布局,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的職能。目前,我國科技、人才、教育一體化發展剛剛起步,相關政府政策和戰略安排尚不成熟。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安排、整體布局,以系統化、體系化的政策和戰略推進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體統籌發展格局的形成。

其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有助于科技、人才、教育良性循環的平臺和機制。產學官合作是推動日本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可以促進教育、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科技高質量發展,激發原始創新動力。目前,我國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還不強,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提升。為此,有必要充分調動高校、企業、地方政府等各方的積極性,構建多方協作、合作互促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搭建產學研資源互通機制和產學研合作平臺,對接產教供需適配機制,推動高水平科研資源開放共享。

其三,優化科研環境,提高人才待遇,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拔尖創新型人才是推進原始性創新、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主力軍。日本通過培養和支持拔尖人才,推動了東京灣區的建設。目前,我國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拔尖創新型人才出現了供給缺口。為培養和吸納更多拔尖創新型人才,我國高校一方面應優化科研環境,為研究者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為此,需要營造寬容激勵的創新研究氛圍,使研究者可以專注于自身的研究,并形成良性競爭;同時,還應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參與創新研究。另一方面,要革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培養具備寬闊學術視野和創新性思維品質的拔尖人才。

其四,警惕和防范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中可能會出現的高校兩級分化趨勢加劇、功利主義盛行等問題。日本政府以大學或研究領域為單位進行資金分配的方式必然會加劇高校之間的競爭,陷入好的學校越好、差的學校越差的發展怪圈之中。長此以往,大學間的等級制度將會固化,人才的流動性和自由的競爭環境可能會受到阻礙和破壞,從而不利于國家整體研究能力的提升。我國應以之為鑒,改善資金分配模式,可嘗試向博士生和青年教師等群體增加傾斜性資金支持,而不是單純以高校為資金分配單位。此外,功利主義盛行也反映了日本學界和教育工作者未能將培養擔負日本創新高地建設重任的人才視為自己的社會使命并將其付諸實踐。對此,我國應建立和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機制,呼吁教育界踐行并培養具有使命感、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推動高等教育更好地參與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參考文獻

[1] NHK.ノーベル賞 これまでに受賞した日本人は米國籍取得者含め28人日本のノーベル賞[EB/OL].(2023-09-29)[2024-05-30].https://www3.nhk.or.jp/news/special/nobelprize/2023/feature/article_06.html.

[2] 塚原修一.科學技術政策の変遷と高等教育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9-104.

[3] 文部科學省.平成7年版科學技術白書[EB/OL].(2019-06-01)[2023-08-20].https://warp.ndl.go.jp/info:ndljp/pid/11293659/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199501/index.html.

[4] 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及び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基本計畫[EB/OL].(2021-05-14)[2023-08-20].https://www.mext.go.jp/a_menu/kagaku/kihon/main5_a4.htm.

[5] 柘植綾夫.東日本大震災と原発事故に學ぶ~沈みゆく日本の新生に向けた工學の原點回帰を[J].技術と経済,2012(10):2-11.

[6] 東京大學.産學イノベーション推進部[EB/OL].[2024-04-29].https://www.ducr.u-tokyo.ac.jp/organization/innovation.html.

[7] 文部科學省.大學等における産學連攜等実施狀況について令和3年度実績[EB/OL].(2023-02-28)[2023-08-20].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30228-mext_sanchi02-000020147_1-01-2.pdf.

[8] 株式會社東京大學TLO.ライセンス実績[EB/OL].[2024-04-29].https://todaitlo.com/company.

[9] UTEC.ABOUT UTEC[EB/OL].[2024-04-29].https://www.ut-ec.co.jp/about_utec/firm_profile.

[10] 文部科學省.産學官連攜の実績[EB/OL].[2023-08-20].https://www.mext.go.jp/a_menu/shinkou/sangaku/sangakub.htm.

[11] 文部科學省.大學等における産學連攜等実施狀況について令和3年度実績[EB/OL].(2023-02-28)[2023-08-20].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30228-mext_sanchi02-000020147_1-01-2.pdf.

[12] 文部科學省.令和2年度文部科學白書[EB/OL].(2021-07-20)[2023-08-20].https://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2001/1420041_00009.htm.

[13] 文部科學省.人材のイノベーションによる日本再生の実現に向けて[EB/OL].(2012-04-09)[2023-08-20].https://www.cas.go.jp/jp/seisaku/npu/policy04/pdf/20120409/shiryo2.pdf.

[14] 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創出に向けた大學フェローシップ創設事業[EB/OL].(2020-01-23)[2023-08-20].https://www.mext.go.jp/a_menu/jinzai/fellowship/index.htm.

[15] 科學立國のための大學教育変革センター.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創出と大學教育改革のための緊急アピール~大學ファンド等による資金投入を研究力強化につなげるための提言[EB/OL].(2022-08-22)[2023-08-20].https://dber.jp/appeal/.

[16] 內閣府.研究力強化·若手研究者支援総合パッケージ[EB/OL].(2020-01-23)[2023-08-20].https://www8.cao.go.jp/cstp/package/wakate/index.html.

[17] 東京大學.研究者支援制度パンフレット2023[EB/OL].(2023-07-07)[2024-04-29].https://www.u-tokyo.ac.jp/content/400220103.pdf.

[18] 橫內稔,朝野敬幸,中島和希.近年の我が國の研究力向上の取組[J].RESEARCH BUREAU論究,2021(12):183-200.

[19] 総合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會議.世界と伍する研究大學の在り方について最終まとめ[EB/OL].(2022-02-01)[2023-08-20].https://www8.cao.go.jp/cstp/tyousakai/sekai/kenkyudai_arikata_p.pdf.

[20] 文部科學省.國際卓越研究大學の認定等に関する有識者會議(アドバイザリーボード)における審査の狀況について(概要)[EB/OL].(2023-08-30)[2024-04-29].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30901-mxt_gakkikan_000031690_2-2.pdf.

[21] 張偉,劉寶存.在地國際化: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走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7(3):10-17.

[22]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外國人留學生在籍狀況調査[EB/OL].[2023-08-20].https://www.studyinjapan.go.jp/ja/statistics/zaiseki/index.html.

[23] 日本學生支援機構.2019(令和元)年度日本人學生留學狀況調査結果[EB/OL].[2023-08-20].https://www.studyinjapan.go.jp/ja/_mt/2021/03/date2019n.pdf.

[24] 東京大學.東京大學の概要2023[EB/OL].(2023-09-29)[2024-04-29].https://www.u-tokyo.ac.jp/content/400223323.pdf.

[25] 東京大學.東京大學の概要2022[EB/OL].(2023-06-13)[2023-08-20].https://www.u-tokyo.ac.jp/content/400197552.pdf.

[26] 明治學院大學.財務情報/事業計畫[EB/OL].(2022-05-13)[2023-08-20].https://meijigakuin.jp/disclosure/finance/.

[27] 柘植綾夫.持続可能な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創造立國に向けた教育の再生を教育と科學技術と社會経済的価値創造の一體的振興のすすめ[J].科學教育研究,2015(2):67-76.

How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Leading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Policies of Japanese Governmen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N Tao" " GAO Hui

Abstract: Japa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in the world, and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guides and supports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leading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stage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the process of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t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in the worl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national universities take the lead in introducing and transplanting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s,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universities becom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 higher education main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leading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through promoting industry-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 cultivating research talents, and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In this process, problems such a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trend of polariza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utilitarianism have emerged. In view of this, improving the top-level design,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optimiz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talent treatment, and being vigilant and guarding against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the intensified trend of polariz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prevalence of utilitarianism are the useful inspirations brought to us by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leading talent center and innovation highland.

Key words: Japan;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center; innovation high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責任編輯" 陳劍光)

收稿日期:2023-12-30

基金項目:201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教育學一般項目“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實施效益評價”(BFA170051)。

作者簡介:孫濤,山東青島人,管理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政策、比較高等教育研究;高慧,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長春,130024。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
教學和管理層面的高等教育服務思考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03:53
高校雙語教學現狀與創新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2:30
在線性代數課程教學中引入MATLAB的簡單介紹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4:56
法津實驗教學的思考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6:28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成人|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91欧美在线|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人人干|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日韩欧美|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久久女人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五月婷婷欧美|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免费| 久久不卡精品|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正在播放久久|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精品福利国产|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久草热视频在线|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91高跟丝袜|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性色一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网址| 99这里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不卡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五月婷婷综合色| 欧美国产中文|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产xx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亚洲永久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