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樣板黨支部建設為契機推進黨支部建設,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在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組織師生、宣傳師生、凝聚師生和服務師生中的主體作用。該研究以第二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大學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為例,論述高職院校學生樣板支部“三強化兩提升三結合”建設路徑。“三強化”即強化政治理論武裝、強化黨建工作創新、強化先鋒榜樣引領,“兩提升”即提升學生黨員培育發展質量、提升民族非遺文化育人成效,“三結合”即黨支部建設與“三全育人”工作相結合、黨支部建設與“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相結合、支部建設與共青團工作相結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樣板黨支部;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8-0123-04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在黨的工作中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1]。2018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和質量創優工作的通知》,自此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正式啟動[2]。柳州職業技術大學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以下簡稱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于2023年獲批第二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在高校黨建“雙創”工作契機下,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對標重點工作指南,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堅持黨總支“黨建引領、黨政相融、文化潤院、匠心育人”工作理念和把握學生黨支部“夯實黨建根基,實現組織力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相融合,促進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兩條主線的基礎上,探索具有藝術特色的“三強化兩提升三結合”樣板支部建設路徑。“三強化”即強化政治理論武裝、強化黨建工作創新、強化先鋒榜樣引領,以夯實黨建基礎,確保黨支部堅強有力;“兩提升”即提升學生黨員培育發展質量、提升民族非遺文化育人成效,以促進支部建設提質增效,確保黨支部質量創優;“三結合”即黨支部建設與“三全育人”工作相結合、黨支部建設與“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相結合、支部建設與共青團工作相結合,以推動學院事業發展,形成“黨建+”品牌(見下頁圖1)。三條路徑層級遞進,相互輔助,確保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一、“三強化”夯實黨建基礎,確保黨支部堅強有力
(一)強化政治理論武裝,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
黨支部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持續扎實推進政治理論學習,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頭腦、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黨員同志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一是明確學習內容,重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重要講話精神、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推動立德樹人落地生根;二是創新學習方法,充分運用“學習通”“學習強國”“八桂先鋒”等學習平臺,堅持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提升學習效果;三是教師黨員在“講”中學,在學生中開展理論宣講,上好第二課堂“大思政”課,將政治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原動力。黨員每年集中培訓學習超過32個學時,黨務干部集中學習培訓超過56個學時,黨員同志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強化黨建工作創新,確保黨支部生機活力
黨支部結合專業特點,深度發掘育人資源,創新“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支部組織生活形式,提升支部組織工作實效。一是創新黨課形式,采用藝術形式上黨課,從“聽”黨課到“唱”“觀”“畫”黨課。如,將黨課與紅歌賞析相結合,開展“歌曲創作背后的革命精神”沉浸式黨課;將黨課與影視作品情景相結合,開展“賞析經典,研學黨史,把初心講進心里”主題情景式黨課;將黨課與繪畫創作相結合,開展“學黨史,繪未來”體驗式黨課。二是創新黨日活動主題,打造具有藝術類專業特色的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如開展“紅色研創”系列主題黨日活動、“非遺民族文化傳承”系列主題黨日活動等。
(三)強化先鋒榜樣引領,確保黨支部奮進動力
黨支部注重選樹典型,以榜樣示范帶動,營造創先爭優濃厚氛圍。一是凝練支部教師黨員先鋒精神,全體黨員同志亮身份、亮形象、亮作為,爭當育人先鋒;二是教師黨員“1+1”聯系班級擔任政治輔導員,到學生中宣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體學生中入腦入心;三是教師黨員投身就業攻堅行動,拓展就業渠道,“一對一”指導幫扶就業困難學生實現成功就業;四是注重宣傳黨員典型人物、典型事跡,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和激勵大學生,積極弘揚正能量;五是建設“青春藝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工作室和“三人行”輔導員素質能力提升工作室,促進輔導員與學生共成長。支部黨員教師于2023年入選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師(專職輔導員),引領帶動黨支部教師快速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兩提升”促進支部建設提質增效,確保黨支部質量創優
(一)實施“培新工程”,提升學生黨員培育發展質量
發展黨員是一項基礎性的黨建工作,是關乎黨的執政基礎,關乎學校黨建質量,關乎學生成長的經常性政治任務。柳州職業技術大學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對高校發展學生黨員的工作要求,重點關注低年級大學生群體,構建了有藝術特色、可操作、可執行的黨支部“55453”一體化學生黨員培育發展機制。一是建好“5個平臺”,即建好院校兩級團校、“青馬”培訓班、分黨校培訓班、新時代研習所、網絡黨建園地;二是抓好“5支隊伍”,即抓好黨務干部隊伍、輔導員隊伍、政治輔導員隊伍、培養聯系人隊伍、學生黨員隊伍;三是把握好“4個教育培訓環節”,即辦好新生入黨啟蒙教育培訓班、黨的基礎知識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發展對象短期培訓班;四是建立“5個制度標準”,即制訂《藝術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入黨啟蒙教育培訓標準》《藝術學院黨總支學生黨支部黨的基礎知識培訓標準》等;五是實施“3個舉措”,即實施“1+1”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發展黨員過程性量化考核、入黨前匯報答辯。支部發展黨員質量得到提升,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均獲“好”等次,獲全區高校“四星級黨支部”榮譽稱號。學生黨員在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廣西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數廣集團杯”廣西賽區選拔賽高教主賽道中斬獲多個獎項;獲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廣西優秀共青團員、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柳州市優秀學生干部等獎項和榮譽稱號。
(二)實施“鑄魂工程”,提升民族非遺文化育人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致力于民族文化傳承,自2016年組建由教師黨員為核心成員、學生黨員為骨干力量的民族文化傳承團隊,面向全體學生實施“鑄魂工程”,以苗族蠟染、扎染非遺技藝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以提升學生民族文化自信為導向,將“民族技藝”與“專業教育”、“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相融合,構建了操作性強、可推廣的高職民族文化“六進雙融合”育人模式[3]。同時,以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緣起·匠心”藝術作品跳蚤市場、民族文化進社區、研學接待服務活動、校園開放體驗日、傳統文化宣傳周等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活動,形成有鮮明藝術特色的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品牌,使大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為學校落實高校文化傳承的基本職責找到工作的發力點,為本校的文化傳承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支部教師黨員積極開展民族非遺文化育人科研工作,非遺育人主題課題獲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發表非遺主題論文2篇。
三、“三結合”推動學院事業發展,形成“黨建+”品牌
(一)黨支部建設與“三全育人”工作相結合,構建育人新格局
黨建強化思想教育,思想鞏固黨建基石。藝術學院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全區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學生黨支部以新思政觀引領改革,全體教師黨員結合輔導員崗位工作實際,全力投身于“雙高”重點任務、自治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為目標,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成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聚焦組織、心理、資助、實踐、網絡、服務育人質量提升工程,形成一體化育人體系。打造“苗族蠟染、扎染非遺技藝保護、傳承與創新”市級專業特色創新育人品牌、校級黨建品牌。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三全育人”特色創新項目“苗族蠟染、扎染非遺技藝保護、傳承與創新——藝術學院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特色示范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二)黨支部建設與“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相結合,打造黨建、育人新陣地
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全面推進新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思政、服務、育人“一站式”完成。柳州職業技術大學獲批全區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單位,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緊緊圍繞“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重點,把“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成為支部黨建新陣地。一是將“至善園黨建工作站”作為藝術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主要陣地,發揮其黨建功能、育人功能,策劃和推動主題黨課和主題特色黨日活動進“一站式”學生社區,把黨建場所打造成可供黨團活動及日常學生服務項目使用的綜合實體,提升育人硬件資源利用率,形成“支部在身邊”“黨員同志在身邊”的良好黨建氛圍。二是黨建引領,構建“學院、班級、宿舍”+“黨組織線、學工線、團學線”的“三橫三縱”學生社區工作格局,開展藝術專業特色的嵌入式、體驗式、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頭腦。三是支部教師黨員團隊積極開展“黨建+‘一站式’學生社區”理論和實踐研究。“‘三全育人’背景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生態的構建研究”獲批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一融兩進三式’‘一站式’學生社區模式研究與實踐”獲批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職業教育課題立項,“‘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獲柳州市“十四五”規劃職業教育課題立項,“高職院系‘黨建+’‘一站式社區建設’實踐研究”獲校“黨建+”項目立項,“‘藝心向黨’‘一站式’學生社區”獲校“一支部一品牌”項目立項。此外,“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多維’深度實踐學習模式探析”案例獲柳州市德育案例二等獎。
(三)支部建設與共青團工作相結合,團組織煥發新活力
把指導共青團工作納入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建設總體規劃,以支部建設帶動共青團建設發展,支持、指導和幫助學生會、團支部以及學生社團開展工作。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指導共青團開展了“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等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引領、團結、凝聚青年高舉團旗跟黨走;派出支部黨員帶隊的師生團隊到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唐朝村、牙寨村、獨峒村開展幫扶、慰問演出、培訓、送教下鄉、藝術考察等活動達180余人次,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指導藝術學院分團委創建“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主題“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品牌,支部書記、黨員教師參與帶隊和實施。2021年至2023年間,支部書記協同分團委帶領支部師生、“藝彩飛揚”志愿服務隊、“紅色研創記錄鄉村百變”實踐團在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牙寨村、柳州市城中區環江村開展“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七彩假期”“圓夢工程”和鄉村振興服務活動,服務小學生500余人次、村民1 000余人次。2023年“藝彩飛揚”志愿服務隊入選全國1 000支“七彩假期”志愿服務示范團隊、入選2023年全國200支“圓夢工程”服務農村未成年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活動優秀團隊并受邀參加該項目展示交流會進行經驗分享。支部黨員教師獲評柳州市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共青團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團結凝聚廣大青年學生,榮獲“柳州市五四紅旗團委”、柳州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等榮譽稱號。
綜上所述,通過探索“三強化兩提升三結合”樣板支部建設路徑,柳州職業技術大學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不斷提升組織力,進一步發揮黨支部政治引領、規范支部組織生活、團結凝聚師生、促進學院發展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在支部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引領培育大學生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黨支部教師入選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師(專職輔導員),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等榮譽。
參考文獻
[1]林騫.高職院校學生樣板黨支部建設路徑[J].廣西教育,2023(9):35-37+45.
[2]黃小釗,江小艷.全國樣板支部育建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路徑探析: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學生黨支部為例[J].廣西教育,2022(6):4-7+28.
[3]雍佳.“六進雙融合”苗族蠟染扎染技藝傳承與創新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6):98-102.
注:本文系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師支持計劃(桂教思政〔2023〕8號)、2021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網絡思政視域下廣西高職學生‘四位一體’黨史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21SZ178)、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職業教育課題“‘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一融兩進三式’‘一站式’學生社區模式研究與實踐”(2023ZJC029)的研究成果。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