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活”的靈魂,它凝聚著人們從古至今的智慧,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根基。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傳統文化與之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感知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深入探究中國悠久的歷史以及感知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傳統文化的輔助作用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作好相應的鋪墊。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語文教學;結合路徑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Xin Haishe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Arts,Lanzhou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Lanzhou 730300)
Abstract: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living” soul of a nation and a country,encapsulating the wisdom of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and serving as the spiritual foundation for survival.Therefore,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eply perceive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culture,explore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and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spirit,thereby fostering a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to some extent.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suppo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teacher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core values,thereby implement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integration pathways
隨著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這無一不彰顯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在外來文化涌入的情況下,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針對高職語文教學階段,教師將傳統文化與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弘揚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中華民族的精神,使學生從中汲取到民族的凝聚力,繼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
一、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
在高職語文教學階段,教師將傳統文化與教學相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教學舉措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使教師可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提高學生對于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就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弱,當他們面對理解性較強的語文學科時,往往會因為難以理解文章的內容而喪失一定的學習興趣,嚴重者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消極心理。然而,教師將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相結合,就此可以通過引入傳統文化人物故事、歷史發展等內容,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降低了語文學習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的互動過程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在當前時代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由于學生尚未培養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于外來文化往往是一種盲目追求的態度。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傳統文化進行相應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教師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使學生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學生對于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學生的內在精神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傳統文化進行相應的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在相關文學作品的熏陶下,進一步感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由此激發自身思維的活躍性,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從而有利于學生個人的綜合發展。
二、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結合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使教師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受到一定的局限,從而不利于學生個人文化素養的提升。
(一)教師層面
首先,部分教師存在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當他們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時候,往往以教材內容作為主體部分,對于相應輔助教學資源的收集減少,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內容較單調,學生無法從單一的教學內容中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自己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其次,部分教師存在教學方式枯燥的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往往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反饋,使傳統文化難以融入語文教學的實際活動中,導致教師的教學成效不佳。
(二)學生層面
首先,學生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淺薄的知識基礎,他們無法深入探究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從而對語文學習喪失了興趣,導致傳統文化難以深入語文教學發揮自身的育人價值。
其次,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視度不夠。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相比于專業技能課程,學生覺得這類語言方面的學科對自己毫無用處,就此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專注力,使教師無法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從而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結合的具體策略
為了更好地實施“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教師需要采取相關具體的策略,從而能夠讓學生深入感受中國人民的智慧,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的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樹立文化自信。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相關的知識,就此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推動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一)以教材資源為導向,挖掘文化背景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更是學科核心知識凝聚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將教材資源作為相應的教學導向,從而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讓學生能夠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使學生能夠加強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探究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例如:在高職語文的教材中,當學習到“詩歌”部分《革命烈士詩抄》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剖析內容,從中挖掘出傳統文化的相關背景,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高自己對于文化的理解。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中國革命勝利以前的相關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革命者們為如今的中國作出的巨大貢獻,深入體會到革命者們的偉大。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詩歌是建黨以來各個歷史時期所犧牲的烈士們的代表作品,讓學生通過文字的方式,感受到革命烈士們為中國的建設所付出的赤膽忠心,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就此推動學生對傳統文化中的愛國精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緊接著,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對當時的文化背景進行深入挖掘,使學生深入體會到革命烈士們甘愿為革命事業粉身碎骨的雄心壯志,感受到當時革命烈士們推動革命的艱辛歷程,同時也讓學生懂得當前中國新生活的來之不易。最后,教師讓學生自主朗讀每一篇詩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語文的文字力量,引導學生站在詩人的視角下感受革命烈士們的熾烈感情,就此提高學生對于民族的自豪感。由此可見,在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化背景,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愛國主義的精神境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二)以古代詩詞為導向,深入文化內涵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凝聚著古代人民的智慧,更是古代人民思想的外在體現。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將古代詩詞作為相應的教學載體,從而深入傳統文化的內涵,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使學生能夠在其熏陶下,開拓自己的思維境界,從而有效推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高職語文的教材中,當學習到“詩歌”部分《長恨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其內容作為載體,讓學生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有進一步感悟,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
首先,教師借助相應的影視片段《妖貓傳》,讓學生跟隨白居易的視角,進一步探究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悲劇,以此讓學生提高對語文古詩詞的興趣,同時對古詩詞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解析題目“長恨歌”:歌,是古代詩的一種,而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體現出感情的深度以及痛苦的沉重,同時也是長久的遺憾。根據詩歌的導讀內容,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到題目中的“長恨”是指:李隆基和楊貴妃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最終陰陽相隔。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對詩中的重點詩句進行剖析,同時掌握其中的深層含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可以為學生收集相關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當時“安史之亂”的歷史有一定了解,就此能夠通過相應的詩句內容,感受到其中的悲劇色彩。最后,教師讓學生梳理《長恨歌》的層次結構:第一部分為李、楊相識的經過以及李隆基對于楊貴妃的眷戀寵幸;第二部分為“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因為禁軍兵變而殞命;第三部分為李隆基返回長安后,對楊貴妃的無限思念;第四部分為登上仙界的楊貴妃依然對李隆基思念不已,就此讓學生再次加深對于《長恨歌》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再次感受作者所表現出來的同情傷感之情。由此可見,通過古詩詞,教師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幫助學生理解《長恨歌》感情色彩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三)以文化活動為導向,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將文化活動作為教學導向,通過誦讀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在語言文字的引導下,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使整體教學氛圍呈現出活躍的狀態。
例如:在高職語文的教材中,當學習到“散文”部分《老子》三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進而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讓學生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中激發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能夠有效推動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首先,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堂導入:《老子》又稱《道德經》,其以道法自然、清凈虛無為主旨,就此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有一定基礎了解。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語文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第一,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老子的生平;第二,閱讀《老子》三章的內容,將自己的感悟進行一定的批注;第三,在語文小組中,將自己閱讀的相關感悟進行一定的分享和溝通;第四,小組每人選取一段,進行個人誦讀。最后,教師讓學生上臺輪流進行小組誦讀的展示,并評出讀得最好的小組進行相應的獎勵。由此可見,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教師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感悟經典的同時,還可以領會古人智慧的結晶,以此提高自己的思想。
(四)以文化氛圍為導向,優化學習環境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氛圍的營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夠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提高自身學習的效率。
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傳統文化與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營造相應的文化氛圍,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文化交流角,在其中展示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照片、小擺件等,以此有效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讓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以知識競答、文化藝術鑒賞等方式,提高自己對于文化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有利于自身綜合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活躍語文教學的氛圍,使教師完成相應的語文教學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能夠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拓展語文學習知識面,使學生在增長見識的同時,還能夠培養自身正確的三觀,從而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除此之外,在傳統文化的教學引導下,學生能夠深入探究語文學科知識,激發自己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去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讓自己的綜合素養有所提升,同時推動語文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華,郝建英.傳統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3):32-34.
[2]郭海鳳.簡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應用[J].現代交際,2019(13):206-207.
[3]卜繁燕.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相結合的研究[J].教師,2018(23):104-105.
[4]王慶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學園,2024,17(6):19-21.
(責任編輯 吳烏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