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理念要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知識、技能層面,推進學生的系統性學習,更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推動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文章從信息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分析入手,淺談了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堂設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素養;信息素養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不僅關系到學生當前的學習,還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長、生活和發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未來的長遠性發展,有效設計任務,推動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基礎存在較大差異、學習創新能力缺乏等問題,教師必須進行有效設計,加強指導,以深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培養和發展初中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意義
信息素養包含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信息素養是一種能力,信息素養的高低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產生多種影響。
(一)信息素養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
在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就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素養愈加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不僅與學生當前的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信息社會,學生必須能夠將自身掌握的一些信息轉換為社會性資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有效的確定、評估、查找、組織、生產或使用,以此來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梢姡畔⑺仞B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體現。
(二)信息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意識養成的核心
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學生不僅要立足校內的學習,走出校門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學生還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進行學習和提升。而信息素養的培養,能夠更好地指引學生的有效獲取和使用資源,推動學生學習技能、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突破性發展,促使學生更好地創造社會價值。可見,信息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意識養成的核心。
二、當前初中生信息素養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和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比較片面
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落實并不重視。很多時候,信息技術課都需要為文化課程讓步。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落實不足,僅將其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有限。而初中階段學生自身的自我學習與提升意識還不是很強,他們也無法充分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意義,所以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參與意識不強,而信息技術本身的課時有限,嚴重阻礙了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
(二)教學硬件設備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的落實,除了要在課時上面有效安排之外,對硬件資源的依賴度也比較高。目前,很多學校雖然設有專門的機房,但是并不對學生進行開放。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僅有一部分在機房內完成,還有大部分是在教室開展的,這導致學生并不能融入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而且教師講解的一些內容缺乏生動性、趣味性等,又進一步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學科相關的硬件設備投入不足,使教師的很多課程計劃都不能充分落實,從而影響了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
(三)信息技術學科內容未能貼近學生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顯著增強,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學習出現了一定的傾向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所用的一些教材,都是參考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編寫的,內容比較枯燥,還有一部分知識比較陳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信息技術課程在落實的過程中,是由一位教師負責多個班級的授課任務,因此教師難以有效關注到學生的一些個性化需求;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這又進一步影響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環境建設,為學生學習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需要充足的硬件設備作為支撐。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要加強對硬件設備的投入,為學生充分接觸和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在有效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相關部門還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教育部門可以組織一些優秀教師,系統地創建各個教研室、電教館等;還可以聯合其他學校的一些優秀教師,共同進行優秀資源的創編與錄制工作,通過區域內部的合作交流,更好地為各類學校提供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區域內部的共享可以更好地滿足地區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數字資源的創建工作,及時淘汰一些陳舊信息,引入更多新鮮生動的教育資源,供學生學習和觀摩。
學校在上述方面必須發揮好先導作用,以教學為切入點,為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學??梢栽诖笳n間、校本課程等時間向學生開放機房。除了讓學生在信息課堂上有效學習之外,在課外,學校也可以開展一些個性化學習活動,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對信息運用的敏感性,讓學生學會有鑒別地學習與運用。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既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持,教師的引導和影響,也需要教師充分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讓學生主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創新性學習,這樣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加投入,即使遇到困難,也能夠積極克服。具體而言,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對學生信息技術運用的引導意識,在課堂內外,設計多元化的任務讓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和嘗試;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設計一些簡單的動畫、視頻或者媒體文件。對學生感興趣的一些項目,如籃球、羽毛球和跳繩等,教師都可以讓學生制作相關的動畫,以任務驅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之上,教師要增強學生對信息的敏感性,并在生活中注意對各類資源的搜集、整理和運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間進行一些調研活動,調研同學喜歡的書籍有哪些,并生成一個報告;接著,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教師的指導,對報告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分析,為讀書活動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綜合性活動的開展,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觀摩,鼓勵學生增強對信息的分析和應用意識。借助網絡,教師可以為學生推送一些學習視頻,讓學生有效學習;也可以整合一些網絡資源,讓學生進行一些創新性嘗試,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如開展信息技能競賽、撰寫信息科技報告等,提升學生對信息素養發展的重視程度,并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有效的熏陶,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通過實踐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三)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
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接觸得越多,就會發現自身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較多。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挫敗心理,使自我效能感顯著降低,并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第一,教師可以降低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可以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第二,教師要兼顧學生的個性特點,鼓勵他們多發揮長處,避免制訂一些與學生自身能力不相符的目標,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技術輔助,并教會學生一些學習技巧,持續鼓勵學生開展多方面的學習嘗試,在反復的學習和應用中,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有趣的項目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和完成,如制作個人網頁或小型軟件程序等。通過這種實踐性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僅能夠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還能夠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探索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數據處理方式,或者通過信息技術了解歷史事件和文化的傳承。這種跨學科學習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此外,教師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人興趣,并結合實際應用的場景,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如果某個學生對音樂有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音樂制作的項目任務,讓他學習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軟件制作和編輯音樂。這樣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提供了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機會。為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另外,教師要與家長進行有效合作,給予學生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多元影響,很多家長的自身信息素養不高,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不夠關注,還有一些家長怕學生沉迷于網絡,因此在家庭環境下,會大量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甚至不允許他們使用電腦。對此教師要對家長的這一心態進行糾正,要與家長一起抱著欣賞的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取得的一些成果進行肯定。來自家長的認可不僅會減少學生的叛逆心理,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對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具有更好的推動作用。
(四)增強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加強信息道德教育
在推動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鼓勵學生,還要有效觀察學生的一些行為,并通過信息素養培養提升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使學生可以逐步加強道德修養。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學生存有玩樂心理,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所學的知識缺乏基本的辨別意識,對網絡中一些潛在信息也不能自覺抵制或屏蔽。學生在信息學習活動中投入的精力過多,不僅會影響視力,還可能沉迷網絡,更有可能衍生一些網絡犯罪問題。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提升自我約束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道德修養。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落實的過程中,要增強學生自身的使命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為了美好的未來、家庭和諧而不斷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增強對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識的滲透,讓學生通過文字、視頻等途徑了解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指引學生自我約束。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社團活動、演講活動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對話和交流,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展示加強道德約束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向學生全面展示網絡環境下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并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過濾一些網絡垃圾,增強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
三、結語
當前,人們已經邁入了數字化社會,信息素養對每一個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人們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多個方面,都需要借助信息素養提升生活品質,實現生活創造。數字化時代的學生不僅要具備數字化學習能力,更要具備良好的責任意識,理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適應性學習和發展。這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養,也是判斷人才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王國濱.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究[J]. 高考,2023(17):51-54.
[2] 王志克,韓玉梅. 淺談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J]. 中小學電教,2014(04):17-18.
[3] 陳永添.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3(36):134-137.
[4] 周旭. 談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培養[J]. 華夏教師,2019(30):15.
[5] 張啟東.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J]. 新課程研究,2022(08):123-125.
[6] 黃小丹. 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措施研究[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三[C]. 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校,2022: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