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構建高效課堂,同時加強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根據教學目標開展語文教學。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大單元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并合理規劃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元素以及知識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系統性地理解知識。文章分析了核心素養和大單元教學的相關概念,重點探討了大單元教學策略,可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能將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加強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整體性地理解知識,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在核心素養下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審美能力等的培養。由于大單元教學能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滿足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因此初中教師要加強對大單元教學的重視,結合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這不僅能真正發揮出大單元教學的優勢,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和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實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育人理念,加強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素養品質的培養。語文是傳承中華文化以及精神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首先讓學生通過了解文化明確是非,塑造品質;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需求,培養他們對應的能力,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思維表達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滿足現階段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要求。
(二)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思想,在各個學科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它主要是以單元主題設計教學內容,同時引導學生探究各篇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該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師能幫助學生將語文學習知識化零為整,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此外,由于語文知識比較多且零散,因此學生不僅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學習時遇到的困難也會比較多,而且他們會認為知識之間不存在聯系,每節課的知識都是不一樣的,從而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教師應用大單元教學方法,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探究章節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大單元教學相較傳統教學的優越性
(一)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實現文道統一
語文教學中的“文”指文章的表現形式,“道”即文章的思想內容。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矛盾,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度關注“文”,忽視了“道”;部分教師過度關注“道”,就忽視了“文”。在語文教學中,思想、精神、品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此教師在文本教學中,可以有所側重。比如,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在“道”還是“文”上,是教師非常糾結的一個問題。此時,教師需要利用大單元教學方法,將文道進行統一。首先,從“道”上進行分析,理解文章主人公的精神品質;其次,在加強對“道”理解的基礎上分析文本結構。這種文道統一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提升品質,還能加強學生對寫作手法的掌握,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大單元教學有利于語文活動相互借力
大單元教學的應用能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架構。大單元教學方法采用活動開展、專題研討等模式開展教學,加強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脫節的問題,讓閱讀和寫作更加融合。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聽、說、讀、寫開展一體化教學,引導學生完成文本閱讀,并在閱讀后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可以通過續寫文章、撰寫演講稿等活動的開展,加強學生對文本資源的應用,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保證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以及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三、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制訂核心知識教學目標,保證大單元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制訂教學目標。由于課程標準包括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總目標等,因此教師以課程標準為參照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能保證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設置思路設計教學目標,不僅要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落實核心素養的能力培養,保證課程目標和單元目標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其次,教師應根據學段目標、總目標設計教學目標,真正發揮語文教學的價值引導作用,促進學生能力以及素養的全面提升;最后,教師要根據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提高教學質量,真正發揮大單元教學的作用。
(二)構建讀寫結合教學機制,在大單元教學中落實語言素養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融合起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閱讀積累各種素材,并將其應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散文類型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從而規劃大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加強對散文的認識。教師可以把《春》《濟南的冬天》《秋天的懷念》《散步》等整合為一個單元,引導學生通過文本閱讀的方式積累更多的散文詞匯;然后引導學生表述作者表達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達的,通過這種問題設置加強學生對文本思想的理解;最后可以讓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將所積累的散文詞匯應用到寫作中,這樣就構建了“閱讀—積累—應用—閱讀”的循環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讀寫分離的問題,也就是教師沒有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出現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讀”與“寫”教學的深度認識,不明確兩者之間的聯系,把它們看作獨立的部分,這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閱讀和寫作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并在教學中開展讀寫教學。
(三)巧用思維導圖教學工具,在大單元教學中落實思維素養
在核心素養下開展教學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初中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間的聯系性并不強,這就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會遇到很多問題。對此教師要運用思維導圖模式開展教學,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能引導學生思考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體系。教師要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大單元教學中,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明確每一個單元與每一篇文章間的關系,理解編者的編排意圖,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家庭”主題的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情感表達技巧,就要引導學生詳細分析《散步》《背影》《回憶我的母親》等文章,讓他們以“親情”為核心,思考這些文章的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以此作為分支來構建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逐漸明白文字表達的技巧,以及“親情”文章的書寫特點,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品質素養。學生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不斷思考文章之間的聯系,有效促進了思維發展,滿足了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
(四)開設課堂鑒賞教學板塊,在大單元教學中落實審美素養
其一,創設閱讀審美教學情境,激發閱讀審美鑒賞意識。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掌握發現美、創造美的方法。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大單元教學時,為了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創設閱讀審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閱讀審美鑒賞的意識。情境創設能打破時間的限制,讓學生直接和作者進行對話,引導學生真實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整合多種教學資料,利用多媒體營造閱讀審美教學情境,可以通過視頻播放、情景表演等形式展示當時的情景,讓學生進行知識轉化以及審美遷移,滿足語文教學中審美素養培養的要求。
例如,在“古代散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為了能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的特點,感受當地人淳樸的品質,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和自然美景、小橋流水人家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對桃花源的向往;同時教師可以將《桃花源記》與《小石潭記》進行結合,引導學生感受兩篇文章的異同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詳細講解作者描述的風景,以情、景為本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引導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作者的情感。
其二,開設專題審美教學板塊,提升語文審美創造能力。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蘊含豐富的情感,因此審美鑒賞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引導學生加強理解語文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作者筆下的人物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學作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創作作品,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把《三峽》《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文章整合為一個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體會文本語言,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強理解,深刻感受作者描繪的景和物,并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景物描寫,在描寫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情感,這種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實現現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
(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教學,在大單元教學中落實文化理解素養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主動參與到文化傳承中。這不僅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還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多元文化,不受糟粕文化的影響。首先,教師要加強對自身教學理念的整合,用現代教育輔助傳統文化教學,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還要結合現代因素進行文化創新,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品質以及素養。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文化時,從不同的角度、層次進行思考,結合自身對文化結構的理解,明確文化培養對其發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沁園春·雪》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毛澤東同志的性格特點,以及他的一些優良精神品質,要讓學生深刻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品質的形成。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文章,比如毛澤東同志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周恩來同志的《赤光的宣言》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革命家的情懷;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產生對青春的思考,有效加強學生對文化精神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應用大單元整合教學時,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內容等維度進行考慮,要基于課程標準設置教學目標,同時根據教材確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語文知識框架;還要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現階段的教學要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紅茹.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探究[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 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 昌平區十三陵中學,2023:5.
[2] 周金珠.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對策[J]. 亞太教育,2023(18):72-75.
[3] 吳海市,林惠萍. 讓語文核心素養落地生花: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實踐與思考[J]. 中學語文,2022(07):66-67.
[4] 張婷. 作文教學與單元整合:大單元視域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以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J]. 語言與文化研究,2024,32(02):71-74.
[5] 李士穩. 大概念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析:以統編《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J]. 中學語文,2024(07):67-70.
[6] 孫國新. 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 智力,2024(07):123-126.
[7] 崔娟娟. 大單元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 家長,2024(06):165-167.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