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摘? 要】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積累過程,而教育反思力則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素養。本文以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采取文獻分析等方法對如何提升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進行研究,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建議:加強專業培養,夯實反思基礎;強調循序漸進,提升反思層次;保持思路靈活,提高反思效果;做好指導交流,拓寬反思視角;引導歸納總結,塑造反思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實踐;提升策略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教師反思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即“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對于幼兒教師而言,教育反思力是促進其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基于循環往復的實踐性反思能幫助他們形成所謂“實踐中的理論”,并讓其教育總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積累實踐經驗,實現專業成長。但是,從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來看,其教育反思力的發展依然面臨一定的問題,如部分教師對反思的理解有偏差、反思內容不全面、反思方法較單一、反思時機不合理等。對此,教師有必要根據相關標準要求加強研究,探索提升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的實踐策略。
一、加強專業培養,夯實反思基礎
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可見反思的重要性。身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教學中反思,才能真正審視、分析自身的教育觀念及教學活動,進而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使原有的教育經驗不斷提升。但是,教育反思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實踐基礎之上的。換言之,幼兒教師只有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并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真正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反思、形成能力,具體來講:
第一,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奠定反思基礎。具備扎實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是幼兒教師的必備素養,但是教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革的,相關理論也會不斷推陳出新,所以,幼兒教師在扎實的專業理論的基礎上還應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通過自我學習、學歷進修、參加培訓等方式不斷充實理論知識儲備,優化專業知識結構,為教育反思力的形成奠定基礎。例如,某幼兒園定期組織幼兒教師參與集體培訓活動,促使幼兒教師深入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內涵,幫助幼兒教師更好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這樣的措施不僅提升了幼兒教師的保教水平,也能夠讓他們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工作,為教學活動中的有效反思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二,積累實踐經驗,促進反思深入。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幼兒教師必然積累下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而對于教育反思力的形成是十分寶貴的。因此,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根據教與學中獲取的信息、材料展開反思,對教學實踐進行剖析,進而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反思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例如,某幼兒教師根據《指南》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語言領域的核心經驗與指導建議,精心設計語言領域教學活動。在教育活動之后則基于設計意圖、活動目標、重難點以及環節流程進行反思,發現其中的問題并設計了優化策略,積累實踐經驗。當然,除了教師自身的主動反思,相關機構也應通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圍繞實踐展開反思、交流經驗,提升教育反思力。
二、強調循序漸進,提升反思層次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應給予幼兒教師充足的時間,促使其在教學研究中基于問題的引領逐步推進,不斷提升反思層次。具體來講:
第一,反思實際問題,探索解決策略。在問題的引領下,教育反思能夠有的放矢,而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的形成也更加準確扎實。例如,在幼兒區角游戲中,幼兒教師認真觀察幼兒的表現,并發現了區角中玩具不充足所產生的問題。幼兒教師對此進行反思: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學習,游戲就是他們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過程,通過操作玩具,習得經驗,進而了解世界。幼兒教師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創造玩教具,讓幼兒去游戲、去發現,并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提供必要的指導。這樣的反思主要體現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教師在區角游戲這一教育領域發現了具體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反思、制訂解決對策,以形成幼兒教育經驗。這種反思具有實際價值,側重解決程序性、技術性的問題。當然這種反思相對淺顯,對幼兒教育的研究僅停留在問題表面,沒有其展現的深層次問題。所以,幼兒教師在專業發展中還應從問題著手、拓展思考,探究共性問題,實現更深層次的反思。
第二,反思共性問題,探究教育本質。深層次的反思不是局限于解決程序性、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從宏觀層面分析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具有廣泛意義的教育經驗。例如,在社會經濟快節奏發展的背景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十分突出,部分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在反思過程中應從社會認識的偏差、市場經濟競爭的影響、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小銜接的問題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從學前教育機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小學、幼兒教師、家長等多個角度提出解決對策。這樣的反思著眼幼兒教育中的共性問題,屬于深層次反思,而通過反思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自然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保持思路靈活,提高反思效果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與教學實踐密切相關,靈活有效的反思能為幼兒提供更具針對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指導。基于此,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打破思維定勢,保持靈活的思路,不斷調整反思內容、創新反思方法,以激發反思活力,提升教育反思能力。
第一,基于教育內容,展開靈活反思。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幼兒教師可以著眼教學全過程,基于不同的切入點靈活選擇反思內容。例如,教師針對幼兒的區域活動進行反思,并結合閱讀區、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的環境構建,以及幼兒活動表現進行分析問題,從投放材料、教師指導等方面給出對策,以確保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在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里自由分配角色,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此外,幼兒教師還從宏觀層面著眼,針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典型現象進行反思,探索具有共性意義的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形成豐富而靈活的反思內容,從多角度促進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進。
第二,靈活選擇反思方法,適應教學改革。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各種教育反思方法也層出不窮。幼兒教師應加強學習,根據教育實踐需要靈活選擇反思方法,提高反思效果,也提升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成長檔案進行反思。成長方案是收集幼兒學習成就和進步的材料,真實反映幼兒成長歷程的憑證,是全方位記錄和展示幼兒成長的真實情況的材料匯集。根據檔案信息,幼兒教師應做好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肯定幼兒成長,發現其中問題,并提出教育指導建議。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行動研究的方法,對某一年齡段的幼兒行為進行觀察、激勵,形成材料,并針對其中的共性問題進行反思,進而制訂針對性教育策略,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撰寫教學反思、展開教學對話、觀看教學錄像等方法進行反思,以靈活應對幼兒教育要求,發展教育反思力。
四、做好指導交流,拓寬反思視角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的提升不是“閉門造車”,而需要與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并獲得專業指導,這樣才能打破僵化、狹窄的思維,從更多的人身上汲取經驗,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問題。具體來看:
展開教育交流,積累教育反思經驗。相關機構在培養幼兒教師的過程中應積極組織幼兒教師經驗交流活動,引導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各展所長,將教研教學、班級管理和專業特長等方面形成的反思和體會進行分享,促進部分教育經驗不足的幼兒教師在教育反思方面有所發展。例如某幼兒園通過與當地其他幼兒教育機構合作,組織開展幼兒教師經驗交流會。在會上,部分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從班級管理出發,向其他幼兒教師介紹了一些關于班級管理中班級人物關系處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并重點從師師關系、師幼關系、同伴關系、家園關系等角度分析了教育反思的內容與方法。此外,還有的幼兒教師積極交流區域設置、環境創設、常規培養、安全衛生、家長工作等幾個方面的反思成果,介紹自己的經驗,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借鑒。這樣的活動為幼兒教師搭建了平臺,讓他們在交流中認識到了教育反思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更多科學有效的反思方法,提升了自身的教育反思力。
五、引導歸納總結,塑造反思習慣
反思不僅要成為幼兒教育中的一個必要環節,更應該成為幼兒教師的一種習慣。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定期回顧教學實踐、參加學習培訓、學經驗交流等活動中形成的反思成果,并做好系統的梳理和歸納,形成獨特的反思風格,塑造主動反思的習慣。具體來講:第一,重視階段性反思,做好歸納和總結。《學記》有云:“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作為幼兒教師不但要懂得總結教學成功的經驗,而且要反思、分析教學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當好教師。相關機構在培養幼兒教師的過程中,應做針對提升教育反思力進行統籌安排,定期組織教師全面總結階段性的教育反思成果,分享成功經驗做法,反思存在問題原因,交流后期改進策略。同時,教師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也應增強反思意識,根據相關機構的步伐展開階段性反思,以促進自身專業素養
提升。
第二,凝練反思成果,探索反思風格。部分幼兒教師在階段性反思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方法,面對海量龐雜的信息無所適從,難以達到去粗取精、凝練教育反思成果的目的,更無法形成自己的反思風格。對此,幼兒教師應抓住機遇,通過與專業人士的溝通學習更多科學有效的教育反思方法。同時從自身的實際出發,保持實踐探究和理論學習的熱情,提高分析、甄別反思材料的能力,凝練其中有價值的經驗,并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探索反思風格。這樣才能逐漸走出千篇一律的教學反思局限,全面提升教育反思力量。
六、結束語
總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幼兒教師及時反思的熱情,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其在反思實踐中快速成長。上文結合提升幼兒教師教育反思力的實踐提出了幾點建議,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所以,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展開教師專業培養行動,做好具體的跟進培訓和指導,著重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力,全面提升幼兒教師“觀察兒童、解讀兒童、支持兒童”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在學習、實踐、研討、反思中不斷成長。
(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教學研究重點資助課題“區域整體提升農村幼師教育反思力的行動研究”的階段成果之一,編號:2019JK13-Z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