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麗
【摘? 要】本文以夫子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開設的“探秘科博”博物館活動課程為例,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探索、分析博物館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并提出在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的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博物館;實踐與思考
博物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場所,可以讓人們了解歷史文化和增長知識,還能夠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素養。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博物館活動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參觀博物館活動納入教學計劃,用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對博物館活動的研發與實踐,發現博物館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和重要性
核心素養是指人們在解決現實問題、實現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備的基本素質?!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以培養 “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這里所說的全面發展,主要是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能力、生活能力、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個基本要素。這些素質的提高不僅有助于學生個人的發展,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博物館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
博物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場所。在博物館,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實物、聽取講解、參與互動等方式,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識,增強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和責任擔當。同時,博物館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理想場所,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志愿講解、文物修復等活動,提高自身的認知和操作能力。博物館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傳承的載體,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巧妙設計博物館活動,將博物館及藏品資源系列化、可持續化,可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感,實現對博物館展品的深度挖掘,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幫助學生對古老文明產生自豪感、敬畏感和積極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品格和創新
精神。
三、夫子廟小學博物館活動課程的深度建構
(一)創設“博物館學習”研究平臺
南京市夫子廟小學與江南貢院是共建單位,長期聯合開展學生實踐活動。2017年,隨著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新建,學校與博物館共同建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活動課程。借助博物館里真實的展品、高端的設施設備,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深挖展品內涵,幫助學生從游玩式的參觀變為“有目的、有思考、有研究的參觀”。
(二)研發“探秘科博”活動課程
學校在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中開設了“探秘科博”博物館活動課程。
1.活動目標。通過實踐活動,了解中國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發展完善的過程;體會科舉制度源遠流長的真諦;體驗古代士子實現科舉夢的艱辛與喜悅。在實地考察中,培養學生參觀學習的能力;在團隊合作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與精神;在探究任務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圍繞中國科舉制度,從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科普教育,以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等多個角度設置活動。博物館活動分為“從古至今的為國求賢”“魚龍變化的經歷”“金榜題名的喜怒哀樂”“演繹曾經的金陵佳話”“科舉廢除的真相”五個板塊,每個板塊又分為若干主題活動。例如:探秘“尋寶集章”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尋找“科博寶物”,了解展陳物品背后的故事,體會科舉制度對古代讀書人的影響。再如:“魚躍龍門”活動,學生了解了讀書人寒窗苦讀的艱辛以及金榜題名、魚躍龍門的喜悅,結合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和創意呈現在扇面上,轉化為文創作品。又如“穿越古今”之旅活動,通過學生的角色轉變,了解古今閱卷的優劣勢。學生通過實地觀察對比,形成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活動實施。活動課程貫穿于六年級上下兩學期,每個主題活動安排2~4課時完成,活動場所校內外相結合。課前學生會拿到主題研究學習單,學生依據學習單上的問題,有時是集中參觀聽講解,有時是分組研究學習,或是小組討論研究,或是創意物化,動手制作。
四、博物館活動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一)深度挖掘展品,培養學生人文底蘊和科學
精神
在博物館活動中,學校結合展廳內容,將其設計成一個個主題活動展現給學生。在這里,獨有的學習內容、專業的師資構成、生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不同于校內的學習方式,并從博物館的學習放眼于社會,在領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培養學生人文底蘊、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學生在博物館里學習科舉世家分布時,教師利用展區內的地圖,引導學生對古代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分布、邊境戰爭等情況提出問題,產生想法……鼓勵學生大膽開展深入學習與研究,鼓勵他們多渠道獲取知識,在合作與思辨中增長本領。博物館里展出的是文物、古代文明,但通過實踐活動,給學生的是觀察、是研究、是思辨,培養的是科學精神。
(二)設計主題活動,激發學生對博物館活動的探究興趣
以“完善科博微行動”主題活動為例:任務主題起源于博物館館長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關注,希望學生能夠擔任博物館的小主人,為博物館的發展出謀劃策,讓科舉博物館成為學生喜歡的博物館。教師和學生覺得這是博物館對自身的一種信任與期望,如何讓科舉博物館成為學生喜愛的博物館,這一命題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以“講好科舉故事”主題活動為例:網媒快速發展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中國公民的義務與責任。教師向學生發出號召:“利用新媒體,“講好科舉故事”,在社會上發出屬于自己的少年之音,為文物代言、為中國文化發出時代最強音。學生聽到這個主題很激動,隨后,選取哪一件展品來講故事?科舉故事如何與當代學習結合起來講?我們講的科舉故事如何能宣傳出去?這些都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帶領學生走向探究科舉文化的深度
學習。
在博物館活動中,師生回顧歷史,認識當代,了解今天,志向未來,獲得價值取向。師生常常因為一個展廳內容的學習萌發一系列探究內容,如因為科舉在不同朝代都存在,學生根據喜好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朝代;科舉中有許多趕考的故事,學生找一找喜歡的名人科考經歷;士子們讀的書籍引起學生對書籍的裝訂研究……眾多興趣愛好的延伸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培養。
(三)解決關聯問題,提升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
以“講好科舉故事”活動為例:講什么故事?為什么講這個故事?怎么講好這個故事?這些問題首先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原動力。為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會實地觀察、收集資料,利用信息技術深度挖掘“故事對象”背后的主人、了解“故事對象”發揮的作用、歷史價值、對今天的影響等,會咨詢研究人員答疑解惑。一切準備就緒后,學生開始編寫創作故事文稿。一遍遍地修改,語文素養、創作能力、批判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練習脫稿講述故事,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相互間的視頻拍攝,信息設備得到了使用;對拍攝內容的取舍,運用了信息科學的編輯技術;面對鏡頭的錄制拍攝,學生全面素養得到發展。一個個成品小故事的背后,是學科之間的對話、聯結和統整,提升了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的運用。
(四)實施多元評價,推進學生的社會參與與自主發展
在博物館活動中,面向學生的評價貫穿于活動的始終。不同階段學生提出的觀點、參與合作的行動表現都是評價的內容。評價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他們完成的作品、研究報告、活動記錄等真實材料都是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科學評價。
以“完善科博微行動”活動為例:教師按不同展廳的內容,共設計導學單10張,每張導學單的完成是一次知識掌握的評價。面對真實的任務情境,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去探究、討論、解決問題,這些過程的參與都會得到學生自我、小組成員和教師給予的動態、階段性評價。展示成果時,以小組為單位遞交項目成果報告,由博物館做出評價,分別給予一、二、三等獎,能夠現場展示的項目研究成果被評為特等獎,博物館的認可是對學生最終、最好的評價,貫穿活動始終的多元評價有利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調整自我深入開展學習,可以推進學生更好的社會參與。
(五)展示研究成果,展現學生的實踐創新和責任擔當
博物館活動的成果展示是學生活動的結晶,同時也是學生終端作業的呈現。以“完善科博微行動”主題活動為例,小組合作下的作業成果內容豐富,有學生動手設計制作的科舉人物盲盒;有安檢門報警裝置改良的設計圖紙;有為聽障人士專門錄制的展廳手語講解視頻,掃碼即可觀看;有從環保理念出發,創意設計的“舍不得丟棄的門票”;有《科舉名人》口袋書,幫助大家了解語文書中古代詩人的科考經歷等。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15集《講好科舉故事》視頻,被“學習強國”平臺、“我蘇網”爭相播放,并作為“雙減”政策落地后的第一個暑假里不一樣的作業被新華日報報道。學生帶著在博物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心得與收獲,走進江蘇教育頻道《凡事有禮》欄目,講述科舉的那些事兒、比較古今錄取通知書,這些不僅呈現了學生的研究所得,也展現了他們精神所得與責任擔當。
五、在博物館開展活動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博物館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豐富的內容、立體的文化,拓展了學生社會化學習的領域,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場館教育相聯結,讓學生在博物館里積極調取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獲取新的知識與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讓博物館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效果更加明顯,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博物館教育資源建設,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力量支持與聯動。博物館活動強調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學校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要多渠道尋找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加強與各類單位、科研專家的聯系,匯聚可支持的力量,形成合力,為學生的博物館活動提供保障。
(二)博物館活動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角度出發,讓學生學會古今對比、分析利弊、指向未來。要利用不同場館的內容,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運用,充分體現學科思維與學科素養。
(三)指導教師需要不斷提高開展博物館活動的設計能力。活動主題的確立要有時代感,活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教師要能掌握不同年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關注點,讓活動設計充滿挑戰性和趣味性。
總之,在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對提升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非常重要,希望各方面能夠共同關注博物館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資源。
【參考文獻】
[1]李金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項目學習:理念、優勢與改進[J].教育學術月刊,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