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如何提升素描課教學質量是當前應對美術高考需要切實關注的問題。針對傳統素描教學中學生進步慢、作業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教師結合新課改理念,提出了設計大單元教學,構建結構化素描課程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開展任務驅動式素描學習實踐;合理量化質性評價,落實素養本位的素描作業評價三點策略,以提升素養本位下高中素描課的教學質量,如此可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素描課;素養本位;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2-0057-04
美術高考近年來備受學校領導、藝考生以及家長的關注,作為美術高考各專業必考科目的素描,其教學質量會直接關系到學生繪畫基礎的發展水平。因此,如何提升素描課教學質量是當前應對美術高考需要切實關注的問題。
學生作業是對教學效果最直接的反映。傳統素描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有:學生花了大量時間畫的素描作業,畫面卻關系混亂,出現過的問題又反復出現,學生進步慢,作業效果不理想。結合新課改理念,究其原因是原先有些教師在素描教學中對“如何教”研究不夠,在課程內容上缺乏單元化教學設計,在教學方法上缺少引發探究行為的問題情境,在作業評價上缺少合理量化的質性評價,從而導致學生對素描知識的學習呈現碎片化、被動化傾向,因此素描作業的進步水平達不到預期效果。
一、設計大單元教學,構建結構化素描課程內容
“大單元教學”概念的提出是課程改革進入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大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課程核心素養,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大單元教學突破了當下教學實踐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所面臨的學科知識零散、學科能力低下帶來的局限,減弱了教學的單一性,使其更加系統化,如此有助于學生對單元大概念的理解,進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
在素描教學中,有些美術教師不太關注新課改的變化和要求,僅憑個人經驗開展教學,致使教學內容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比如,針對大部分學生素描基礎較弱的現狀,在安排素描靜物寫生課程時,有的教師剛開始就擺放陶罐、瓷盤、水杯、不同水果等組成的靜物。所以當學生面對較為復雜的靜物進行寫生時,有的構圖出現問題,有的比例出現問題,有的透視出現問題,有的色調出現問題,畫面往往顧此失彼,教師也是忙的不亦樂乎,不停幫著學生改畫。雖一張素描靜物作業花了四至五課時,但畫面問題卻一大堆,作業效果不理想。下次素描課再換一組靜物寫生,問題也同樣如此,學生進步緩慢。究其原因在于美術教師缺乏依據學情對素描課程內容做出科學合理的大單元整體設計,缺乏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以構建結構化素描課程內容造成的,這會使學生在素描靜物寫生時僅僅關注形體、比例、明暗等知識片段進行孤立的技能訓練,難以建立素描知識之間的關聯,也難以經歷由易到難一步步完整的學習過程,因此難以落實核心素養。
通過設計大單元教學,構建結構化素描課程內容,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大單元教學旨在圍繞學科大概念,促進教學內容結構化,構建教學的整體意識,以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其在提升教學效益的同時,可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在素描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等學科核心素養,就要抓住“素描寫生中的整體觀念”這一學科大概念,設計大單元教學,并以此統領并合理分配各課時內容,如此可使素描教學有章可循,學習難度循序漸進,作業效果日漸精進。
二、創設問題情境,開展任務驅動式素描學習實踐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教學建議指出:“創設問題情境是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美術教學獲得起點和關鍵。”那么在大單元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首先要找準該單元的“基本問題”。“基本問題”是圍繞單元主題、內容和教學的上位引導性問題,與圍繞“大概念”的思維組織能力相關聯,能有效引發學生深層思考。但“基本問題”往往比較寬泛,操作性不強,所以在具體實施時還應該分解出一系列與學科相關的“小問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經常運用這類“基本問題”和“小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和表現,如此可有效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在素描教學中,有些美術教師基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采用教師講授、示范,學生聽講、模仿練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如在素描靜物寫生中,教師先講解素描的定義、作用和意義,然后介紹素描技法,邊講解邊示范素描靜物構圖、基本步驟、作畫要領;學生看完教師示范后,進行寫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最后作業展評。這種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導致學生在素描的學習和實踐中處于被動的淺層學習狀態,同時教師講過的知識與技能也不能內化于學生的深度學習中。由于沒有形成解決問題的任務驅動,因此學生作業實踐中常常出現教師講過的問題又重復出現,而學生自己意識不到,教師過來指導才又發現的現象,且在素描寫生中難以經歷“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
創設引發探究行為的問題情境,開展任務驅動式素描學習實踐,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即教師以問題情境開展教學,使學生在為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任務驅動作用下,開展主動探究式學習。如在素描靜物教學中,教師圍繞“素描寫生中的整體觀念”這一大概念,將本單元的“基本問題”確定為:“一幅好的靜物素描是如何畫出來的?”因“基本問題”是大問題,學生難以把握,因此為解決“基本問題”,教師可以將“基本問題”分解為與之對應的六個“小問題”,然后由“小問題”的一步步解決,解決該單元的“基本問題”。在整個問題情境教學中,學生帶著怎樣解決問題的思考進行素描實踐,開展真實性學習,可經歷“像專家一樣思考”“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
三、合理量化質性評價,落實素養本位的素描作業評價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對選修模塊素描基礎的學業質量有明確的質量描述和水平劃分,為美術教師評價學生素描作業提供了參考依據。其在評價建議中提到,要改變簡單地根據作業優劣打分的評價方式,通過質性評價全面而充分地揭示和描述學生及其學習過程的各種特質,彰顯其中的意義。質性評價除了運用學習檔案袋,給出描述性和鼓勵性的評語之外,也應制訂相應的評價量規,相對合理地量化各評價指標,如此可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在美術學業質量水平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上的發展程度。
目前對學生素描作業的評價,大多數美術教師仍然采用單純分數量化的方式進行。分數評價雖然簡便易行,一目了然,但僅憑分數,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素描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一些難以量化的隱性因素和個體經驗也會被排除在外,難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在素描學習中的狀態和作業中的優缺點。雖然有些學生會在作業得分后主動請教教師,以了解作業失分的原因,但大部分未主動咨詢教師的學生可能并不清楚自己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會在下次作業中繼續出現,造成素描學習進步緩慢。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單純以分數評價難以發揮以評促學的作用。
合理量化質性評價,樹立素養本位的素描作業評價理念,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事物是質與量的結合,以質性評價作為補充,能更加立體、深入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也能讓學生更多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如此可加強其對自身學習和成長的反思。美術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素描學習的真實狀態和發展水平,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互結合的方式,科學合理地設置評價量規,并向學生展示評價標準,以讓學生依據評價量規明確不同作業水平的等級要求和自己的努力方向,然后通過自評、互評等評語的描述,知道自己作品存在的優缺點,并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如此可使教師對學生在任務中的能力水平與學習收獲做出更有依據的判斷。
作為輔導美術特長生的高中教師,既要關注自身的專業素養,又要關注自身的教學素養;不僅要“畫得好”,而且要“教得好”。目前大多數美術教師往往關注自己如何“畫得好”,而對如何“教得好”缺少深入地思考與實踐。素養本位下的高中素描教學,需要美術教師多關注新課改理念,結合新課標要求,摒棄傳統教學慣性,從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上,積極探索素養本位美術教學育人方式的轉變,如此可提升素描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兩個繪畫水平大體相當的美術教師,“會教”的教師帶的學生,畫二、三個月可能就會達到“不會教”的教師帶的學生畫一個學期達到的水平。高中生學業緊張,能用于美術專業訓練的時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的美術學業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是每一位輔導美術特長生高中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尹少淳.核心素養大家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
[3]劉? ?徽.大概念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4]王易春等.從教走向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韓梁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