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信義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常見的題型,在練習以及考試中占比極高,是幫助學生深度學習、學以致用的重要工具。實踐中,應用題往往作為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紐帶。新課標下,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勢在必行,因此在數學應用題中滲透德育元素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現實,簡析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和要求,并以四年級數學應用題為例,探究德育元素滲透策略。
小學教育中德育與智育缺一不可,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德育元素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效力。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以應用題為載體,基于應用題教學引導學生同時學習數學知識技能以及先進思想文化,是實現德育與智育并舉的可靠方法。因此,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十分必要,結合學段特征找準基于數學應用題的德育落腳點迫在眉睫。
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所有教師的工作目標,這不僅要求教師做好德育工作,更應當重視德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從這一角度來看,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做好德育滲透十分必要,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事實上,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是素質教育時代高質量育人的必要前提,也是落實新課改、加速數學教學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更是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德育知識與數學知識,成長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型人才的重要方法。而且,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也讓各類型應用題的出題思路更為開闊,題目創新性大幅提升,對于小學數學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也十分有益。
雖然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德育滲透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德育滲透不能盲目開展,必須從實際出發做好尺度把控。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應遵循適度原則,以充分展現數學學科特點、應用題題型特征為主體思路,提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有目的地滲透到數學應用題中,避免出現數學教學“德育化”和學科德育“表面化”情況。同時,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也要遵循漸進性原則,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迎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推動德育滲透。當然,德育滲透期間小學數學教師也要秉承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以及方法多樣原則,讓德育內容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應用題教學吸引力的原動力。
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也需要保證全面化、整體化滲透,教師需要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應用題設計、應用題教學以及應用題運用等領域。實際作業環節,圍繞德育元素設計應用題,將德育內容融入題干中可有效開展德育滲透;在引導學生解答應用題、講解解題技巧以及相關數學知識時,圍繞德育內容做出必要解釋與引申,同樣可以高質量完成德育滲透;而借助包含德育內容的應用題的計算結果加強認知教育,同樣可以實現先進思想觀念、文化內涵的高效滲透。
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德育滲透要貫穿應用題教學全過程,所以教師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秉承高效滲透思想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調整教學內容,為做好德育滲透與應用題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立足課本適度、適時地推動“德育+數學”知識的整合,在應用題教學中兼顧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滲透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還應重視數學知識與德育知識的生活化運用,積極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蘊含德育元素的應用題,進而讓德育與智育都能聯系實際,基于生活化場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與德育知識的理解廣度和深度。基于此,筆者以四年級應用題為例,對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滲透路徑加以簡析。
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是德育滲透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在小學數學應用題德育滲透環節滲透愛國主義也是重點。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蘊含大量的愛國主義德育因素,四年級教材中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永樂大鐘、數字中國、古代數學等素材都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依據,也是數學應用題中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作業環節,小學數學教師應從教材中汲取靈感,設計和編寫應用題的過程中有意增加愛國主義德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豐富愛國主義相關知識,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國國情,形成強烈的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以“大數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例題:
例題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443497378 人(含港、澳、臺),部分省市人口數據如表1。若求取近似數,則各省市人口總數應為多少?請按表格填寫。
教學環節,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引導學生了解、記憶我國人口總數,對各省市人口數量擁有初步認識;而后以各省市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組織學生運用四舍五入法求取條件各異的近似數,使學生掌握省略尾數求取近似數的技巧和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大數,學會讀數和處理大數,更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形成“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繁榮昌盛”的意識,進而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加以培養。為強化培養效果,教師也應該在愛國主義元素滲透期間重視教學活動設計。比如,播放歌曲《我愛你中國》進行課前導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給出七次人口普查內容、方法、結果的對比表格,讓學生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了解新中國的蓬勃發展歷程,使他們更為直觀具體地認識國家發展的速度,進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心中充滿愛國主義熱情。
現如今,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在德育工作中,自然生態文明意識培育也成為工作重點,小學數學應用題德育滲透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四年級應用題教學環節,教師應有意識地滲透生態文明意識,宣傳推廣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環境治理、綠色發展等思想,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肩負的環保義務與責任。實踐中,教師可從生態文明意識滲透的角度出發設計應用題,帶領學生以數學計算方式認識生態資源被破壞的危害性,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運算技巧的基礎上正確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健康正確的生態觀。
例題2:
一棵生長20 年的大樹可以制作7000 雙筷子,若全校共有3000 人,每人每天使用3 雙一次性筷子,那么每天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樹?
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按照“3000×3÷7000”的順序計算,使用“以全校人每日消耗的筷子總量除以一棵樹可制作的筷子數量”的思路解題。在此環節,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更能利用計算結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一次性筷子的危害,進而引申出亂砍濫伐、森林資源短缺造成的不良影響,依靠針對性引導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動畫演示的方式直觀展示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性,也可運用紀錄片片段、數據表格展示森林資源保護效果,基于最直觀的沖擊幫助學生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形成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的態度。
數學是一門蘊藏著科學精神的實用性學科,正是因為每一代數學家的刻苦鉆研才推動著數學學科持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應用題德育滲透也必須重點關注科學精神培養。這一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實踐精神以及發展思維,引導他們感悟數學家的科學理性精神,接受中外數學文化的熏陶,進而產生更為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形成嚴謹認真的科學精神。四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從教材中提取科學精神德育元素。比如,圍繞雞兔同籠、嫦娥一號、我國數學家劉徽提出的“微數”以及我國數學家朱世杰提出的“小數”等內容進行應用題中的德育滲透。
例題3:
1 厘米、0.1 厘米、0.01 厘米和0.001 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如果一條繩子總長度為3 米,把它平均分成30 份,那么每一份是多少米,又是多少厘米?
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厘米、分米、米等長度單位之間的差異,并適時引入小數概念。數學教師可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進行導入,帶領學生了解古代數學的發展歷史,幫助他們了解古代數學對現代數學的影響,了解古代數學中“小數”的出現時間和背景,形成“小數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這一概念。為做好學科德育,教師應當適度拓展數學概念的文化背景。比如,為學生講解“微數”以及“小數”的提出與發展歷程,引導學生了解古代數學發展史中新概念提出的條件和故事。在組織學生完成習題訓練后,教師也可將查閱“小數”背后的故事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進一步了解中外數學家對“小數”的研究歷史,理解“小數”對數學發展的影響,并更為深入地掌握“小數”的讀法、寫法、用法。
現階段,教師都十分注重學生合作意識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項目式學習、合作探究、研討式教學等方法備受青睞。從現實角度來看,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課標下的育人要求,而這種培養思路不僅能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得以提升,也能大力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共享意識,對強化學生的合作精神與集體意識十分有益。因此,四年級數學應用題德育滲透環節,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型應用題滲透集體主義,真正做到做中學。
例題4:
請利用表2 對全班同學進行采訪,以分組調查方式了解他們最喜愛的動物,并將調查數據匯總,而后利用已有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

表2 全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物調查結果
實際作業環節,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合理分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靠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此期間,教師也要充分放權,組織引導學生以自主協商的方式分配任務,確認各組調查工作的負責人,選定組長、監督員。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以及團隊精神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需要通過布置合作學習任務、指導小組合作過程來滲透集體主義,在實踐中引導他們認識理解團結合作以及小組交流的必要性,能基于實踐逐步形成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的態度,掌握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例題4 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基于評價滲透集體意識。在反思總結以及評價階段,應組織“師評+自評+互評”,由教師評價組內各位成員的統計圖繪制質量、小組合作探究效果;由小組成員完成自評以及組內互評,并經過全組商議形成組別互評結果。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能更為深入地觀察合作探究全過程,認識自身的不足與優勢,了解小組合作的問題和改進方向,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牢記統計數據運用方法、條形統計圖繪制技巧,更能在潛移默化中筑牢合作共贏思想。
綜上所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高質量開展小學數學應用題德育滲透,可真正做到在實踐教學中兼顧智育與德育,全面推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提升。德育滲透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重點關注題干中的德育元素融入,重視題目引入、講解環節的德育內容鋪墊,通過合理設計題目內容深化德育元素滲透,基于生活化內容與德育元素搭配提高應用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