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文
【摘要】經濟全球化下港口企業競爭日趨激烈,要想保持競爭力需要運用科學手段降本增效。文章首先對港口企業作業成本法進行概述,然后以MAS港口為研究對象分析港口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與問題,進而探討如何在港口企業進行作業成本法的設計與實施,最后探討港口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港口企業;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港口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如何提高競爭力、提升利潤空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2019年交通運輸部出臺的《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指導意見》中,提出要革新企業管理理論與方法,加強智慧港口建設[1]。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能夠獲取準確產品成本且能為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新方法,有助于港口企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強化業財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降本增效提質?;诖?,選擇以MAS港口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和深入研究,探討作業成本法在港口企業的應用,并針對各類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一、港口企業作業成本法概述
(一)作業成本法含義
作業成本法是基于作業計算成本的方法,通過將企業運營過程中消耗的資源按動因劃分至作業,再將每一個作業成本按照作業動因劃分到成本對象的方式,計算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在消耗資源和產出產品之間加入了“作業環節”,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下核算對象變為作業,能夠幫助管理者獲得更為相關的決策成本信息[2]。
(二)作業成本法構成
作業成本法下,資源、作業、作業中心、成本庫、成本動因、作業鏈與價值鏈是主要構成要素。資源是指企業生產作業或者產品時耗費的成本和費用,在港口企業中,資源還包括維修機械設備所需的材料、燃料、折舊、職工工資等費用。作業是企業實際發生的對資源產生消耗的生產活動,并提供產品或者服務。作業中心則是將相關性高、程序性相關的某些作業歸為一類,一般包含成本信息、資源消耗情況、作業執行情況。成本動因是作業量化的體現和資源分配的依據,是針對那些因為該事項發生將導致成本發生且具有相同性質的某一類重要的事項。貨幣投入到各個作業或者作業中心便成了成本庫。此外,作業與作業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作業鏈,附屬在作業鏈上的價值信息形成價值鏈。
(三)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
作業成本法首先需要確認資源,在資源賬戶中匯總生產產品耗費的各類資源;第二步需要確認作業并劃分作業中心,在同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深入交流基礎上,選擇一個作業點,將同它聯系密切且為同一個目標作出貢獻的作業點視為一個作業中心;第三步需要根據資源動因將資源劃分到作業中心,每個作業中心形成成本庫,其中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間接費用計入作業中心;第四步需要選擇作業動因并計算作業動因分配率;最后計算產品成本[3]。
二、港口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一)MAS港口企業基本情況
MAS港口企業是隸屬于安徽某集團的一個全資企業,主要從事煤炭、糧食、石油、集裝箱、汽車等產品的裝卸、運輸、存儲、搬運等業務。隨著港口貨物運輸量不斷增加,MAS港口每年約有7000多萬噸的貨物吞吐量,是安徽省的龍頭港口。企業總體收入的80%來自裝卸業務,20%來自倉儲及管理收入。MAS港口的部門可以分為機關部門和現場部門,其中機關部門中的財務部負責成本管理,現場部門則包括生產業務部、煤炭操作部、糧油操作部、集裝箱操作部、汽車操作部、生產保障部等。
(二)MAS港口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成本核算方面。MAS港口核算中涉及的損益類項目有“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稅金及附加”等。裝卸、倉儲、港務管理業務的支出一并計入“主營業務成本”,裝卸成本主要有直接裝卸成本、間接裝卸成本、作業區費用等。在這種操作下,科目設置不精細、核算粗略,支出無法歸結到具體項目。此外,在間接成本分配時,對應不同的部門和機械設備劃分了成本中心,將支出的費用先對應到各自成本中心,后期進行成本的公攤。
成本控制方面。在進行績效考核時,以收入、盈利、吞吐量為依據,沒有建立成本控制的考核機制;在監督體系建設上,沒有獨立設立審計部門,缺少監督體系;在制度建設上,制定有成本作業的基本規則手冊,缺乏完善的作業制度體系,實際運營中員工多憑借經驗進行操作,成本管理工作難以穩步開展。
(三)MAS港口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成本管理意識較弱。從管理層到基層人員,都不重視成本管理工作。財務部門僅僅承擔了核算工作,并沒有積極參與成本管理工作。員工不重視降本增效,對購買設備及其維修則較為重視,缺乏提升設備使用率、延長設備使用時間的意識,不能合理對待成本效益。
成本核算方式粗放。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港口企業僅僅是依據會計準則進行設計,在明細科目設置上沒有體現港口企業業務特點與經營狀況;財務部門僅僅以會計核算工作為核心,較少涉及業務管理,業財分離。以損益類會計科目為例,“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包含了所有裝卸、存儲等相關業務成本,雖然核算簡單,但無法計算出某一業務對應的裝卸成本。
成本管控制不力。港口企業財務部門同業務部門距離較遠,工作交流較少,業財無法融合。財務部門對業務部門狀況了解較為粗略,考核標準較為單一,難以做出全面準確評價。并且在生產經營中,沒有按照業務實際劃分責任,責任成本管理作用有限。以成本控制方法劃分成本中心,納入成本中心的項目太多且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造成浪費。并且沒有較為完善的成本管控制度,成本預算缺乏剛性,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控。
成本信息化水平較低。一是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統建設仍待完善,MAS港口信息系統由多個系統構成,各個系統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同一業務數據也涉及不同的操作部門,缺乏對數據的整體分析與掌控;二是財務部門同業務部門之間溝通較少,不利于信息傳遞,不利于問題的溝通解決,造成成本信息傳遞與反饋滯后。
三、基于作業成本法在港口企業成本管理實施
(一)港口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基于MAS港口的管理情況分析,發現目前成本管理制度已經不適應現代競爭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取勝,必須改變粗放型成本管理模式,應用現代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精細度,作業成本法在港口企業的應用是必要且迫切的。同時,作業成本法已經誕生100多年,關于作業成本法的優越性已經得到證明,作為企業會計核算和監督的重要組成,作業成本法取代傳統的成本核算方式已是主流。作業成本法可以準確的分配間接費用,尤其適合于港口企業這類固定資產多、折舊分攤多的企業。并且MAS港口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這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提供了信息與技術支持。
(二)作業成本法在MAS港口的設計目標和原則
在港口企業設計應用作業成本法,首先應該明確設計的目標和原則。作為一種成本控制方法,港口企業設計應用作業成本法是為企業提供更為精確的成本信息,以便企業更加科學地控制成本。其設計實施必須遵循可操作、成本效益、全面介入、易于理解等原則。
(三)作業成本法在MAS港口的設計實施
1.確定港口企業作業流程
作為一個綜合性港口,MAS港口的作業流程復雜,生產調度中心最為重要,負責制定作業計劃、組織實施作業、進行裝卸船作業和庫場堆運作業等,并由生產保障部門和工程技術部門提供后勤、技術保障。具體工作流程為:根據船舶計劃室確定計劃到港船舶情況,生產調度中心召開調度會,通知船舶計劃室安排機械設備、庫存計劃室安排堆存場地,并制定船舶晝夜作業計劃,組織作業實施并由各操作部現場檢查,門機/吊橋等進行卸船作業、工程技術部和生產保障部提供保障,最后由龍門吊、叉車等倒運至堆場。
2.確定作業中心和選擇成本動因
根據MAS港口作業流程成立作業中心,具體可以分為生產作業中心、輔助作業中心、其他作業中心。其中生產作業中心可以分為庫場作業中心、裝卸作業中心、運輸作業中心、轉棧作業中心,庫場作業中心對應入庫作業、保管作業、拆裝作業、出庫作業,裝卸作業中心對應作業準備、裝/卸船作業、裝/卸駁作業、作業清理,運輸作業中心對應裝/卸車作業、運輸作業、衡重作業,轉棧作業中心對應轉棧作業;輔助作業中心主要有修理作業中心和供電作業中心,分別對應機械修理作業、供電作業;其他作業中心對應其他作業。
不同作業中心需要根據不同成本動因科學合理計算成本。庫場作業中心成本發生原因是產品的出入庫,可選擇人工工時作為作業動因,裝卸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是大型機械運行臺時,輸運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是運輸時間,修理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為修理時間,轉棧作業中心以人工的工時為成本動因,供電作業中心的成本動因為作業過程中的用電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費用無法歸入以上作業中心,可以統一歸到一個成本庫中,以人工工時為成本動因。
3.直接營運費用的分配
MAS港口運輸貨物種類數量較多、生產周期較長、消耗資源較多,因此僅選擇煤炭部門9月份的產品成本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煤炭、礦石兩類貨物。各個作業流程中直接耗用的資源,包括工資、外付勞務費、外付技術費、日常維修費、技術維修費、電費、折舊費、燃料材料費、低值易耗品、勞保和消防支出等都分別計入煤炭、礦石等貨類的成本中。
4.根據成本動因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
MAS港口間接費用包括間接營運費用和輔助營運費用,需要將不同的成本按照成本動因,分配到各個作業中心,再分配到各貨類。
間接營運費用的分配。分析各個作業中心發生費用的性質,并根據成本動因將間接營運費用分配到作業中心。即將間接支出的工資、外付勞務費、外付技術費、日常維修費、技術維修費、電費、折舊費、燃料材料費、低值易耗品、勞保和消防支出分配計入庫場、裝卸、輸運、轉棧等作業中心。
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作業成本法下規劃了輔助營運費用,以便于正確計算各業務、各貨類成本。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方式同間接營運費用類似,但主要在輔助作業中心核算。即將工資、外付勞務費、外付技術費等支出分配計入修理、供電、其他等作業中心。
5.分配成本至成本核算對象
港口企業主營業務是物流運輸服務,涉及作業動因較為復雜,因此需要將作業中心的費用根據分配比例計入港口裝卸、物流、服務等業務中作為過渡,最后再將歸集到業務部門的費用按比例分配到煤炭、礦石中。
間接營運費用和輔助營運費用的分配。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財務與業務不可分類,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調研將內部資料和數據進行整理,并對作業流程和費用的發生原因、性質進行分析,業務部門同財務部門商討確定分配比例,將各作業中心的間接營運費用和輔助營運費用分配至港口裝卸、港口物流、港口服務等業務上。
分配成本到成本核算對象上。將間接營運費用和輔助營運費用分配到各業務后會暫時得到各個業務中的間接費用。根據財政部和交通運輸部下發的《交通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核算辦法》,作業成本法下還需要將各業務產生的間接費用,依據不同的分配標準分配到不同貨種[4]。船舶裝卸操作依據操作噸進行分配、物流業務根據轉堆和堆存量進行分配、港口服務業務根據貨種吞吐量進行分配,這樣港口裝卸業務、港口物流業務、港口服務業務的間接費用就分配至煤炭、礦石貨種中。
計算貨種總成本。計算完煤炭和礦石的間接費用后,再加總直接費用,即可得到不同貨種所消耗的間接成本、總成本。并將總成本除以總業務量,可計算得到單噸成本,能夠幫助企業了解裝船、卸船、堆存等業務過程中每噸貨類消耗的資源,便于港口企業在管理中更有針對性,并采取不同的成本管控方案。
四、港口企業作業成本法實施保障
港口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仍面臨許多難題,需要在營造良好環境、健全成本管控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提供保障。
(一)營造良好環境
作業成本法要想在企業推行并取得成功,需要調動港口企業各個部門及全體員工積極參與。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層重視程度,促進管理者為實現企業目標推行作業成本法;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組織機制,增強團隊凝聚力;最后,企業需要定期開展培訓,營造價值管理氛圍,促進作業成本法在企業內部實施。
(二)健全成本管控機制
成本管理的有效推行需要完善的考核和控制機制。首先,需要以制度體系為約束,鞏固成本管理成果;其次,需要不斷完善會計職能,加強監督;最后,改進考核體系,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調動員工積極性參與到成本管理中。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
成本管理水平的高效規范需要信息技術力量的支撐,以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港口企業在明確認知自身發展現狀基礎上,需要積極投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構建獨立的成本管理系統,并實現同其他系統的聯系,實現數據共享,促進現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減少人為干涉,降低企業管控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譚雷姝.論作業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應用[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6(06):52-56.
[2]劉子棟.探索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20(11):171-172.
[3]周波.估時作業成本法在人力資源服務業中的應用與思考[J].財會學習,2020(08):122-123.
[4]王中杰.作業成本法在航空運輸業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20(07):43-44.
責編: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