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程 初磊
摘 要:20世紀末,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然而當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專業素質、技術水平方面的要求高于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預期目標時,教育界的前輩們根據職業院校的專業特點和學生學情,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體化教學模式。正當我們體驗著這一模式帶來的紅利時,猛然發現,職業教育的發展又面臨了新的問題,學習環境、學習形式都呈現多元化,而這些問題是現有教學模式所無法解決的。本文重點闡述如何嘗試運用微課來提高中職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中職美術;Photoshop圖像處理
課 題:本文系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運用信息化手段增強中職美術課程一體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負責人:初磊,課題編號:1802009)的階段性成果。
Photoshop圖像處理是中職計算機廣告制作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此之前學生已掌握了素描、色彩、攝影等知識。本課程主要教授Photoshop軟件的基礎用法、高級技巧、創意應用等內容,引導學生使用Photoshop軟件中的各種工具和功能,進行移動端設計、UI設計、海報制作、廣告設計等創意應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最終幫助學生在圖像處理和設計領域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缺乏基礎知識
大部分學生入學前沒有接觸過與圖像有關的學科或領域,如設計、攝影等知識,缺乏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在運用圖片處理軟件時不知所措,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缺乏對圖片處理工作的了解,無法自主識別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光學、顏色、圖層等基本概念,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和軟件操作技巧,從而使學生能夠完成高質量的學習任務。但是本課程的設置是每周兩個課時,沒有長期浸潤的過程,學生在處理圖片時往往容易犯錯或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答疑解惑過程中拖慢了課程的進度。
(二)個人差異較大
由于學生在學習水平、背景和興趣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對不同的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幫助。第一,學生對于軟件的感興趣程度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軟件操作技能,而有的學生只是初學者。第二,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會影響學習效果,有的學生喜歡學習理論知識,而有的學生喜歡實踐操作。這些差異使有些學生能夠很快進入美術創作或設計工作,而另一些學生只能制作一些簡單的圖片或者編輯照片。教師如果未能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三)缺乏實踐經驗
部分職業院校學生來自農村,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很難擁有自己的電腦,只能在課堂或公共場所接觸電腦。學生每周上兩節軟件操作課,共有90分鐘的學習時間,這些時間主要被用于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操作的基礎知識、練習教學案例。但是對于更高級的操作技能,學生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深入學習和練習,缺少實踐的機會,缺少自主探究的時間,無法更好地掌握軟件的使用技能,因此他們往往會遇到操作不當的情況。另外,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也無法逐一輔導每個學生,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指導和練習機會。
筆者將微課技術與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中的“曲線”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一‘曲之事”“‘曲盡其妙”“‘曲終奏雅”三個環節的學習,更好地掌握知識。
(一)一“曲”之事——突出重點
微課第一部分主要講解曲線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采用動畫演示的形式,分模塊講解曲線工具的五個命令,使學生在腦海中將Photoshop曲線工具的五個部分如拼圖般逐漸形成整體,從而認識曲線,了解曲線命令中各種工具的用途,掌握曲線命令基本操作的知識點,突出教學重點。首先,在主功能區與直方圖模塊,教師運用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音頻課程知識,將音樂中的高低音與圖像中的明暗色調相互參照,將音色調整按鍵連接所形成的峰谷圖與直方圖相互對應。其次,在色彩取樣器工具和預設工具中,將這些工具比喻為相機的固定模式,加深學生對該工具的印象。最后,在通道工具中,運用動畫軟件模擬,展示RGB三通道的視覺效果,將這種抽象的變化效果使用具象的色彩箭頭圖標展示出來,使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使學生了解該命令的基本操作原理,為下一階段應用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曲”盡其妙——突破難點
本環節主要解決學生如何將所學到的四大類工具進行綜合運用,在情境任務設計中,教師將六種典型的曲線調整案例設計為“馬克同學的實習經歷”任務,將操作過程制作成動畫的形式,并根據以往學生常犯的錯誤,在此處使用色彩著重標識出來,接下來,采用任務引領、案例分析的教學策略,將學生帶入工作情境中:分析處理圖像色調時常用的六種曲線形式,使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一條看似普通的曲線可以設計出如此之多的視覺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引導學生掌握六種常用的曲線操作方法與表現形式,突破教學難點。
(三)“曲”終奏雅——解決難點
通過微課第二部分內容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六種常用曲線調整方法,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本環節主要進行總結與歸納,使用教學口訣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解決教學難點。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可讓他們帶著問題進教室,在任務結束后,通過一個小測驗環節,考一考學生是否掌握了曲線命令這個知識點,起到回顧知識點、總結這幾種常用曲線的表現形式與特點的作用。測驗結束后,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正確答案,從而使學生在課前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微課是在互聯網技術和教育教學理念的推動下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將課程知識點濃縮成一段十分鐘左右的視頻課程,主要用于在線教育、遠程教育、移動學習等領域,因此微課具有方便快捷、短小精悍、自主學習、互動性強、反復學習等特點。這種新型的、便捷的教學模式,可以豐富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體驗和更加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進行突破。
(一)調研與監控
在制作微課之前,進行前期調研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對于學生而言,由于每個年級的學生學情各不相同,教師在制作微課之前需要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信息,以便在制作微課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其次,對課程而言,針對不同的教育主題,需要進行專業的考證,了解相關領域最新的發展動態以及學生在該領域的需求和難點,教師可通過對微課內容布局、互動方式、展示形式等方面的調整,提升微課的獨特性和吸引力。最后,在監控方面,教師要統計微課的播放次數和學習者的反饋,對以上信息進行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對微課內容進行調整,對教學方式加以改進,進一步增強微課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
微課的互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程度,提高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可以考慮在微課中設置問題,并在視頻播放的相應位置暫停一下,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討來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其次,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加入互動組件,如選擇題、填空題等,增強學習者的參與感。最后,對于一些需要進行實驗的科目,可以考慮創建一些虛擬實驗室,這可以使學生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提高實踐操作的效果。
(三)多環節穿插運用
由于微課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真實地感受學習內容,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穿插使用。首先,在課前階段,教師利用微課向學生介紹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目標和重點等。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準備,及時了解課程安排、資料等。其次,在課中階段,教師將微課納入授課過程中,作為講解過程的輔助工具。通過在課堂上播放微課,教師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呈現和講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最后,在課后階段,教師將微課作為課后作業,以復習、鞏固和拓展知識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微課是一種靈活、個性化、多媒體化、反復學習和節約成本的教學方式。它以時長短、內容精簡為特點,同時使用多媒體技術呈現知識點,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識,并且可以多次反復學習,避免忘記和遺漏問題,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微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1]胡麗娜,賈婷婷.Photoshop CC圖像處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