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國 韋素潔 陳莎莎
摘? ?要:“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智慧農業發展旨在推動數字化改造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服務水平。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展智慧農業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以廣西為例,分析廣西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探討鄉村振興戰略下智慧農業的發展對策:一是加強科技研發,提高技術水平;二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智慧農業的培訓力度,加強農業人才的培養;四是加強組織領導,提供資金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智慧農業;廣西典型案例;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3-0024-03
一、智慧農業的定義與特征
(一)智慧農業的定義
智慧農業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先進裝備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改進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它通過采集、整合、分析大量農業數據,以促進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1]。
(二)智慧農業的特征
1.實現農業數據化。智慧農業通過傳感器、無線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實現對農業生產中土壤、氣溫、濕度、作物病蟲害、肥料使用、水資源利用等各方面數據的快速收集、處理和分析,為農民提供科學、精準、可靠的農業生產管理方案。對采集到的各類農業生產信息進行存儲、分析和綜合利用,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得出科學的農業生產方案,以實現精細化的農業生產,繼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質量[2]。
2.實現農業網絡化。智慧農業基于互聯網技術,開發出專業化、周到化、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農業服務,解決了傳統農業生產管理工具和信息傳遞方式受限、信息片面、信息不準確和信息缺失等問題。農民通過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了解和掌握農業生產情況,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式。通過將各類傳感器安裝在土地、作物、牲畜等農業生產要素上,采集環境參數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到農業信息平臺,幫助農民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了解和控制。
3.實現農業智能化。智慧農業基于自動化技術,推廣應用農業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傳感器等,實現作物的無人植保、人工智能的決策支持和遠程控制。這樣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服務品質,極大增強農業的生產質量和效益。
4.實現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智慧農業主要通過綠色生產、資源節約、回收循環再利用等方式,實現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生產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農業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軟、硬件的結合將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可以實現作物識別、疾病預警、無人機作業、智能控制等一系列的智能農業應用[3]。
二、廣西智慧農業實踐典型案例
(一)廣西蒙山縣——智慧助蠶
數字化和智能化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是提升農業科學管理水平和農產品效益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蒙山縣在農業生產中不斷推廣數字技術,引導農業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益、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在蒙山縣新圩鎮高標準村級集體經濟桑蠶產業園區內,基于試點的智慧農業應用模式,新圩鎮探索了“種養分離+自動化養蠶”的智能生產方式,實施“三段養蠶法”,即蠶種統一的品種、統一的定種,中蠶和大蠶進行分段養殖[4]。廣西蒙山縣率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掀起了智能養桑蠶發展新途徑。桑蠶園區主要集互聯網、自動控制、人工智能技術于一體,構建能自動添桑、除沙、消毒全程養殖體系,從“生、養、管、收”實現了自動切葉、送葉、喂葉,自動上蔟、旋轉蠶蔟、控溫控濕,物流直達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并基于監測數據實時獲取,實現大數據平臺和智能化養蠶房聯動,利用綠色防控實施、水肥一體化,種養分離,流程再造,小蠶共育集約化,大蠶飼養自動化,打造出蒙山現代智慧農業園區品牌,實現小蠶出生一個點,中蠶養殖一條線,大蠶管收一個面,不僅提高蠶繭產量,還極大地提高了蠶繭的質量[5]。
(二)廣西橫州市——數字茉莉
橫州市作為中國茉莉之鄉,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產量在全國范圍內占據了超過80%的比例,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6]。近年來,橫州市著重推進茉莉花全產業鏈的信息化建設,并創建了“數字茉莉”大數據平臺,旨在利用數字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助力,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
橫州市通過數字賦能,將茉莉花產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推動茉莉花產業的現代化和智能化發展。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可以實現對茉莉花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全面監測和數據分析,幫助農民優化農業生產管理,提高茉莉花的質量和產量。同時,數字茉莉平臺也可提供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促進茉莉花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2]。
通過數字茉莉的發展,橫州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展示了智慧農業的應用和效果。這種基于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模式可以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和啟示,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
三、廣西地區智慧農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智慧農業最早在美國興起并發展起來,而中國的智慧農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缺乏對智慧農業發展理念和形式的應有重視。近年來,廣西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然而,由于起步相對較晚、基礎薄弱、發展緩慢,在智慧農業發展的進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思想認知不足,對智慧農業認識不深
根據對廣西柳州、河池等農村地區的調查發現,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多數地區依然沿用傳統的農業經驗和生產模式,仍然是靠天吃飯,對發展智慧農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大多數人對智慧農業的實施和發展一無所知[2]。
(二)科研創新不足,技術轉化率低
現代信息化技術是智慧農業發展的技術前提,信息技術的發展程度也決定了智慧農業發展水平?,F階段,廣西農業發展較好的企業所應用的技術大多都是引進來的,自主創新的能力較低,在農業物聯網智能化、農業大數據技術等方面幾乎處于空白階段[2]。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化水平低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保障。當前,廣西的農業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少數農村地區山地眾多,交通不便,土地有限,無法實施綜合機械化生產作業,工業化水平較低。另外,由于農業信息化水平低,發展智慧農業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無法收集、傳輸或存儲[7]。
(四)智慧農業人才稀缺,農民的專業水平低
智慧農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智慧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民的專業素養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技術、管理、經營等復合方面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廣西智慧農業發展過程中,復合型人才十分稀缺,大部分人對智慧農業技術一知半解。加上許多大學生和青年勞動力并不愿意走進農村,而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老齡化嚴重,也導致了智慧人才的稀缺[3]。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智慧農業發展對策
(一)加強科技研發,提高技術水平
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在信息化的時代,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應用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我們需要加大投入,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農業科技創新,推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政府可以通過設立智慧農業專項資金,扶持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并鼓勵企業加大在農業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二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是科技創新的關鍵[8]。政府可以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推廣。三是推廣先進技術。對于已經成熟的農業科技成果,應加大推廣力度,使廣大農民能夠盡早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政府可以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組織專家下鄉等方式,向農民普及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
(二)完善農業信息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相較于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完善的農業信息體系及農業基礎設施是發展智慧農業的保障。目前,農村地區在發展智慧農業的過程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基礎設施短板[9]。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需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體系。政府可以通過建立農業信息平臺,提供政策、市場、技術等信息服務,幫助農民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提高農業生產決策的科學性。二是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村網絡覆蓋范圍,提高網絡速度和穩定性,使農民能夠便捷地獲取各類信息和服務[10]。三是推廣智能農業設備和應用程序。鼓勵企業開發智能化的農業設備和應用程序,幫助農民實現精準種植、精準施肥、精準管理等操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三)加大智慧農業的培訓力度,加強農業人才的培養
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充足的技術人才支撐,應重視智慧農業發展中的人才短缺的問題,加強人才培養,以滿足智慧農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第一,通過加強人才引進,在全國各大高校面向農科學生和社會公開招聘優秀人才,優化工作條件和環境,提高工作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解決目前技術知識不足、人員結構老化的問題。第二,成立專門的培訓隊伍,重視農民培訓,繼續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培訓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民培訓,推廣更多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提升農民科技水平和專業技能,培養更多智慧農民,以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需要[11]。以廣西金花茶產業為例。目前金花茶專業人才匱乏,因此相關部門應規范金花茶市場管理,定期培訓,提升種植者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積極教授水肥一體化技術、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無人機植保技術等,以提高智慧農業發展水平。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決智能農業人才短缺的問題[12]。
(四)加強組織領導,提供資金保障
政府履行職能對土地進行規劃,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研究國家相關政策,落實省委省政府、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智慧農業建設文件精神,提高對智慧農業發展戰略地位的認識,切實強化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持續創新,優化內設機構組織,制定落實支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減輕他們的負擔[13]。依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在科學的規劃指導下實現智慧農業的發展。政府需要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農業實現智慧可持續發展[14]。
五、結束語
與傳統農業相比,智慧農業實現農業數據化、農業網絡化、農業智能化、農業可持續化。通過關鍵技術的應用,如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無人機與遙感技術以及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智慧農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護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智慧農業的發展將獲得更多的機遇。
參考文獻:
[1]? ?韓克立,彭健民.智慧農業發展路徑探索[J].農村.農業.農民,2023(11):31-33.
[2]? ?陸耀,張敏,陳楷輝,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廣西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5):124-126.
[3]? ?馮田.智慧農業下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路徑[J].畜禽業,2022,33(4):11-13.
[4]? ?杜利梅,張鑫,安太成,等.智慧蠶業的應用與展望[J].蠶桑茶葉通訊,2022(6):1-2.
[5]? ?廣西忻城:“智慧云”養蠶增產又增收[J].瞭望,2020(38):后插1.
[6]? ?數字鄉村怎么干?數字鄉村建設發展規劃9大案例研究[EB/OL].(2022-06-24)[2022-09-18]http://www.reportway.org/guandian/27529.html.
[7]? ?石韡韜,陸濤,何松濤,等.廣西智慧農業引領新型農業模式和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實踐[J].浙江農業科學,2022,63(1):144-147,150.
[8]? ?姚瑤.智慧農業發展趨勢下大學生鄉村就業創業路徑研究[J].河南農業,2023,650(18):43-44.
[9]? ?韓二鋒.智慧農業發展路徑分析[J].廣東蠶業,2023,57(4):145-147.
[10]? ?魯振.智慧農業推廣問題與解決對策[J].河北農機,2023(5):46-48.
[11]? ?史紅彥,荊瑩瑩.鄉村振興戰略下周口市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9,13(6):176-177.
[12]? ?劉嘉興,王偉.廣西本土特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培育路徑探析:以金花茶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2):145-148.
[13]? ?方杰,邵澤毅,李建彬,等.智慧農業(數字大米)科研示范基地建設初探:以湖南省賀家山原種場為例[J].中國稻米,2023,29(3):69-73.
[14]? ?孫麗萍.智慧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機,2022,53(13):105-107.
[責任編輯?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