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摘? 要:基于現階段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為實現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教師應明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并認識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進而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良好發展。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閱讀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就核心素養視野下如何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展開簡要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導致語文教學工作局限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沒有深入地研究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技巧方面的培養工作,這使得語文教學工作難以提升整體效率水平和質量水平。為實現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教師應當要緊跟教育改革的發展步伐,樹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對其給予重視,并將其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抓手,制訂科學的教學策略,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一、語文閱讀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要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重要目標,并通過引導學生感悟文章語言蘊含的情感內涵,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為提升閱讀教學水平,教師應保證學生能夠對文章所用的語言進行深度學習,實現“學”與“習”的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文章學習中提高語言運用和理解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因此,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應在保證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母語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閱讀本身是對文章表達內容進行判斷和感悟,進而形成認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運用思維能力,對文章中提及的現象、概念以及事物等要素進行分析,并提煉出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形成經驗,這體現的是學生個體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和分析能力,考驗的是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因此,閱讀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應當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拓展,進而加強學生的知識內容理解能力。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涉及的文章體裁和類型十分豐富,其中不乏一些蘊含優美語句和深遠意境的文章,因此在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也需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語句內容的審美鑒賞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素養,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和綜合能力,從而使其實現全面良好發展。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文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母語學科,對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作為文化存在的重要載體,在開展具體的閱讀教學工作中,也需要重視關于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的內涵,進而提升其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出了良好的人文情懷。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往往需要占據較多的教學時間,因此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科整體的教學水平,并關系著語文學科的教學進度。因此,通過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要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增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充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理論知識儲備,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水平,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良好培養。
(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實現良好的自控,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率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學生的學習效率往往與學科的教學效率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以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活動的參與度,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對閱讀學習樹立正確的認識,體會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意義,如此便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三、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巧設問題懸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落后的教學觀念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僅注重講解基礎知識內容,沒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忽略了鍛煉學生的閱讀技能,這使得難以有效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教師應當認識到,興趣是引導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動力源泉,如若學生難以對閱讀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則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將無濟于事。因此,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首先應當要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其次應通過巧妙設計問題來制造懸念,以此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閱讀興趣,使其能夠進行目的性的閱讀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學習意識。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一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為有效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閱讀興趣,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問:“植樹的牧羊人是誰?他都做出了哪些壯舉?”進而引導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默讀文章,并勾畫其中的內容要點,從而理清文章講述故事的具體情節。學生默讀完后,教師應再次提出問題:“植樹的牧羊人究竟是怎樣一個形象,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夠有所體現?”并要求學生結合文章內容來作答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內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教師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寫作細節進行深入分析,思考牧羊人植樹的行為,并分析這種行為的意義,從而實現了以文章內容所講述的事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教學情境
現階段,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使得教師能夠以多樣的方法講解語文學科知識內容,有效提升了課堂整體的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為通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也應當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和媒體設備,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情境導入的方式來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到文章內容中,加強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基本的教學目標,并且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依靠自主學習能力來實現對語文閱讀內容的深度學習,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一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運用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播放《黃河頌》的演唱視頻,并為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意圖,通過歌曲大氣磅礴、動人心魄的氣勢來為本節課程的教學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待歌曲欣賞完畢,教師應請學生談一談聽《黃河頌》的感受,并引導學生思考“頌”的含義是什么,在整首歌曲以及整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情境的感染力,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與黃河有關的視頻,通過組織學生觀看黃河奔騰不息的視頻內容,以此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能深入到文章內容中,品味和感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實現了對學生文章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培養。
(三)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核心素養培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良好發展。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按照學生的個體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水平,以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閱讀學習活動,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的思維運轉和自主思考創造良好的條件,并且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人能力的平臺,加強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理的分工,積極參與組內討論,踴躍發表個人的看法和觀點,這能夠充分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有助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文章中的描寫方法,分析文章內容的說明順序以及舉例說明的方法,整體把握文章脈絡,從而理解和掌握物候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因此,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設計閱讀學習任務,如“文章中的‘大自然的語言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語言?”“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夠得到哪些信息?”“物候和物候學是什么?物候觀測對農業發展有哪些意義?”“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都有哪些?”教師應為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在學生完成合作探究學習后,依次檢驗每一小組的學習成果,并做出評價,從而實現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注重讀寫結合,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其與其他教學內容之間也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為實現閱讀教學實質性教育價值的有效發揮,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注重挖掘閱讀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系性,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得到有效運用,并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基于此,教師應利用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性,構建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練筆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內容,以此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而為了檢驗并加強學生的閱讀學習成果,教師也可以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寫作訓練的題目,以此帶領學生通過寫作消化和吸收閱讀學習到的知識與內容,并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這也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海燕》一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深入閱讀文章內容,勾畫文章中能夠體現海燕特點的語句,并綜合這些語句進行分析,說一說海燕都具有哪些品格,概括和描述海燕的整體形象特點。在學生依次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應對學生的作答進行點評,這能使學生了解到自己對文章的分析思路正確與否。隨后,教師應結合海燕的形象提問:“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人具有海燕的特質?”引導學生思考,并為學生設計題目“生活中的海燕”,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及具體事例,進行寫作練習,以此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并鍛煉學生的知識內容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貫徹落實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注重創新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以更加新鮮和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應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閱讀學習方法,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和閱讀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進步。這不但能夠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而且能夠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順利落實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郜麗萍. 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 大慶社會科學,2022(06):144-147.
[2]黃玲.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10):40-42.
[3]鄭益群. 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0):108-110.
[4]蔣發聰. 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8):83-85.
[5]鄭小瑜. 核心素養前提下初中語文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10):52-5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