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杰昌 王曉平 喻利娟
摘 要: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是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需要。為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課的作用及解決公共基礎課所面臨的難題,本研究從實施標準、實施步驟及問題改進等方面對分層次教學開展探索和剖析,以期提升教學的針對性,滿足不同個體的學習需求,助力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分層次教學
黨的二十大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進行了深刻論述,如“普職融通”“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等,都強調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基于職業屬性的教學規律。一方面通過系統學習,具備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需要根據不同專業要求,具備實踐能力、學習能力、職業道德以及創新精神。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服務于高職教育的專業培養目標,教育教學過程應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為此,公共基礎課的課程教學應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支撐專業課學習所需的綜合知識和學習能力,為培養就業崗位所需的綜合素養做準備,為學生繼續深造做鋪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一、分層教學內涵及背景和依據
傳統課堂教學和分層教學都是教育發展的產物,各有利弊,教師在教學中應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文獻資料和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傳統課堂教學與分層教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含義不同、師生關系及地位不同、教學主體不同、教學任務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步驟不同和教學評價不同。分層教學的含義為教師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發展潛力等,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或者幾個班級,各組的學生知識水平相近,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單獨教學、單獨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教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也給現有的職業教育教學帶來一系列挑戰。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迅速增長,生源多樣化帶來一系列問題,有普高畢業生、有職業中專畢業生、有技工學校畢業生、有退伍軍人、有新型農民等,不同類型學生的基礎知識差異較大;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的教學質量、教學難易程度不一樣,同一地區對待普高學生和職高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基于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大力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西方還是東方,分層教學理論都得到了廣泛認同。在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針對不同個體,墨子提出了“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的教法,不僅適用于過去,也適用于現在。在西方,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都認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慮到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根據個體特征采用合適的教育方式。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標準
根據研究文獻可知,分層教學大部分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面,有些則分為四個層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如教師的配置、學生的受教育公平、學生的心理落差、教師的教學成效評價等。
(一)以學生的數學基礎進行分層
基于存在的問題和實際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應將學生分為兩個層面比較合適。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和高職數學課程為研究對象,根據指導性和自愿性原則,為了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將學生分為A和B兩個層次。
A層次的學生歸檔要求:以數學課程為例,數學基礎好,為繼續學習做較深厚的理論儲備,對數學學習有一定興趣。B層次的學生歸檔要求:順利地完成學業。A層次的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比較好,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比較強,視野較開闊,一般能將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原理“發散”到一般性練習題、拓展題和專業知識中。具體表現出來的特征就是有著較好的數學基礎,發散思維能力強,愿意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有志于專升本,能積極地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對數學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以學生入校的考試分數為依據,教師有針對性地將學生分為A和B兩個層次。按照分數的高低排名,40%(A層次)和60%(B層次)進行劃分。
(二)以學生個人需求分層
輔導員或教師讓學生充分了解分層教學的意義,清楚教學層次A和B的差異,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需求。有些學生只想著順利畢業,然而有些基礎好的學生也會選擇B層次;有些學生想要獲得本科文憑,雖然基礎薄弱,但還是會選擇A層次。無論學生如何選擇,教師都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積極鼓勵支持,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
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以下步驟:第一步,了解學生差異,分類建立小組;第二步,針對學生差異,分類設置目標;第三步,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第四步,階段性考察,分類設置考核標準;第五步,進行發展性評價。采用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必須根據學生的層次需求設計,遵循分層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原則,牢記“能學習、會學習”的教學宗旨,保證分層次教學的貫徹落實。
(一)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又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分層歸檔要求設置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一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范圍,學生學習將會變得很困難;教學目標低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時,學生會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合適的教學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考驗著課題組教師的集體智慧,給教師帶來了挑戰。
(二)分層教學內容
細化的教學內容也非常重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對需要繼續學習的學生,就要多講授專業知識;對只是關注學業的B層次學生要多講授實際案例,如下料問題、成本優化問題等。結合A、B兩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要做到以下五點:對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對學生個體的指導和激勵方法要有充分的選擇,教學的知識內容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要有學術高度,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要合理運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要有規劃。
(三)分層教學進度
根據兩個層次的學生基礎,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合理的教學進度,既能保證學生有條不紊地按照要求執行,又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這也是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有文獻提出降低教學難度以適應B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這是不正確的。分層教學不是降低難度,而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模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四)分層安排任課教師
1.按照教師的職稱和教學水平分層。讓高職稱、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擔任A層次的課程教學,讓剛入職的年輕教師擔任A層次教師的助教,學習教學經驗,同時還要獨立擔任B層次的教學任務,在實踐中學以致用,逐步提高教學水平。這種分層教學方法有利于年輕教師更快地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提升年輕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可以學習年輕教師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2.按照學院的專業分層。教師在講授某個專業的數學課程時,可以與專業課教師共同討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教學案例的選擇,在教學時將數學知識和專業知識融合起來。此舉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為專業學習服務。
(五)分層布置作業
分層布置作業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一環,可采用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方式。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難度合理的作業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會對學生健全的人格起到很好的培育和引領作用。作業其實就是教師為學生預設的學習任務,其目的包含著教師的教學目標導向。學生作業的完成度不僅是教師教學成效、學生學習成效的體現,還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有的放矢,必須以課堂所學、基礎知識為起點,考慮學生獲取知識的難度與學生的發展特點,布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發展意義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搭建學習“腳手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自我完善知識體系。
(六)分層評價考核
分層評價考核是提高分層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不能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作為評價依據,拘泥于刻板印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時都應當遵循客觀性原則,充分發揮好考核評價的診斷功能與激勵功能。在實施考核評價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各種信息手段,全方位、全時段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課前的預習、課中的表現、課后任務的完成、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的點評、活動的參與情況等,而不只是局限于成績評價,要能夠體現學生的進步、反映學生的成長。
評價的結果應當及時公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該從多維度認可、鼓勵學生的進步。A層次和B層次的量化標準不同在于A層次的學生注重理論學習,在期末測試中理論知識占比較大;而B層次的學生以順利畢業為主,期末測試重在考查學生的學生態度和思維能力。
四、分層教學注意的問題
在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事先沒有給學生做好分層教學的思想工作,學生不理解分層教學的意義,在心理上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會產生焦慮情緒和抵觸心理,如此一來,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基于分層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實施好分層教學,教師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和規劃,盡量避免出現上述問題,時刻關注職業教育動態,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為推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發揮公共基礎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賀甜甜,李丹.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高教論壇,2022(11).
[2]張京良.基于能力導向的工科高等數學教學:以方向導數與梯度為例[J].高教學刊,2023(2).
[3]丁潔,童元松.最近發展區視域下高職院校分層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1).
[4]吳佳莉.影響英國基礎教育數學分層教學的政策措施及其歷史演進[J].數學教育學報,2021(2).
[5]段愛華,余必健.隱性分層教學及其應用[J].教學與管理,2020(26).
[6]謝青松,彭飛霞,劉菲,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公共基礎課現狀調查與發展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0(25).
[7]楊紅荃,陳燕妮.中高職課程內容橫縱向銜接的探索:基于知識整體理論視角[J].職教論壇,2021(7).
[8]唐智彬,劉佳威.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文化視域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路[J].職教論壇,2021(1).
[9]楊冰清,劉美鳳,孫冉.分層教學對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國內42項實驗研究的元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