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陳艷玲 張俊杰

摘 要:慕課的廣泛應用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計不科學等問題的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為教學目標實現不充分、教學形式單一、教學組織不到位等。本研究提出豐富線上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以及建立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全面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課;混合式教學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也稱為慕課,是“互聯網+教育”催生的一種新課,是有生命力、有前途、有未來的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慕課已在全國各大高校的各級各類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也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素質教育課程,旨在增強大學生綜合心理素質,為大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目前,國內高校已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從實踐教學環節來看,教學效果還有待提高。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方面
教學目標實現不充分,依賴傳統課堂的現象比較突出。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明確指出了通過該課程的教學,應該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分別達到的具體目標。然而從教學現狀來看,包括課題組所在的安徽中醫藥大學在內的多數高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時依然采用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課堂教學依然是偏重知識傳授,輕視技能和自我認知能力的培養。這顯然不符合《基本要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局限于簡單的知識性教學,學生難以實現技能和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形式方面
教學形式單一,體驗式活動、行為訓練難以開展。根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幾乎所有高校都面向新生開足了32至36學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為該課程必須面向全體新生開設,所以大多數學校都集中在春季學期開課,這就導致課程涉及面廣、師資力量不足、場室不足等難題接踵而至。為了解決師資和場室問題,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而由于場地和人數的限制,大班教學又只能以傳統講授法為主、線上慕課為輔的方法實施,體驗式活動、行為訓練等難以開展。這就必然導致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到位,不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良好的教學效果更無從談起。
(三)教學組織方面
教學組織不科學、不到位,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效果不盡如人意。隨著慕課技術的發展,線上課程資源得到爆發式增長,很多高校都順勢建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線上慕課。這不僅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渠道奠定了基礎,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線下教學師資力量和場室不足等問題。然而,從組織實施來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缺乏借助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性、積極性不夠;線下教學依然以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主,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度不高;線上線下教學脫節,線上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線上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整體教學效果不升反降。究其原因,課題組認為主要是高校沒有對線上線下教學的特點、目標、任務進行充分研究,缺乏有效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和組織。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優化路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注重體驗性和技能學習的課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或簡單的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結合,都無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在師資力量和硬件資源均不足的情況下,想要提高教學效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必然選擇。如何保障線上學習效果,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從而保障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是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積極探索線上慕課教學、線下課堂教學和雨課堂、學習通等各類互聯網移動終端技術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解決這一困境的關鍵所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高效學習提供支撐和保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簡單的知識性學習從課堂轉移到線上,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也為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與實踐技能創造了充分條件。而混合式教學模式諸多優勢的充分實現,有賴于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和高質量的教學設計。
(一)豐富線上教學資源
為了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教學的有效開展,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是重要環節和內容支撐。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不同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豐度存在較大差距,各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情況參差不齊,這就導致初入大學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知識儲備存在明顯差異。此外,大學新生的個人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等也不盡相同,各自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科學組織教學,尤其是要進一步豐富線上教學資源,以盡量消除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儲備差異。
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儲備,是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基本保障。線上教學資源并不僅限于教學視頻,還應包括課程簡介、師資介紹、課程教學大綱以及與線下教學緊密相關的自主學習任務單、線上討論素材、學生自測試題庫、學習要求、考核方案以及課后拓展學習資源等一切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諸多內容。總之,線上教學資源應以大綱為依據,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與線下教學深度關聯,做到數量充足、類型多樣、內容廣泛,要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能力及興趣的差異化需求。線上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同時將簡單的知識性學習從線下轉至線上,既避免了傳統課堂滿堂灌的現象,也解決了大規模授課面臨的師資和場室不足的困境。
(二)優化混合式教學設計
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是混合式教學的有效保障,但教學效果能否得到整體提升還有賴于優質的教學設計。混合式教學很好地融合了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優勢,充分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其中,線上教學的主要定位是傳授簡單的知識性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線下教學的主要定位是培養技能,在線上學習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重在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壓力應對能力等各種技能的培養。因此,混合式教學設計既要充分體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差異性,又要促進二者有機融合。
此外,在教學設計中要厘清不同教學環節的具體任務分工,各教學環節要統籌安排、有序開展。以“大學生情緒管理”這一章為例,課題組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教學安排設計如下(表1):
其中,課前預習安排在線上,主要完成課程中基礎性知識的學習,學習資源包括慕課視頻、PPT、自主學習指導、視頻彈題和章節測試題等內容,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完成簡單的基礎性知識學習。學生線上討論和測試題的作答情況是線下教學重難點知識形成的重要依據。課堂教學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在教室、操場或團體室進行,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體驗和應用,并進一步開展行為訓練。如針對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情緒管理方法”中的理性情緒療法的教學,課堂教學首先要將理性情緒療法的理論原理講透,然后通過體驗式活動“潘多拉魔盒”,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感悟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源,并在小組中練習使用理性情緒療法來分析不良情緒產生的根源及調控方法,最后由教師進一步總結、上升到育人高度進行解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全面發展。課后拓展學習也安排在線上完成,教師結合學生課前、課中學習效果向學生推送后續學習資源,并在線上開展互動交流。課前、課中、課后安排分工明確,環環相扣,有序推進。
(三)完善學習評價機制
完善的學習評價機制,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有效保障。學生通過對學習評價機制的認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該課程的學習目標,促進有效學習行為的產生;學生通過學習評價結果,能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為后續學習方案的調整指明方向。學習評價主要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
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應包括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兩個方面,并重點從知識建構、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形成三個維度開展。其中,線上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線上視頻彈題、章節測試的作答情況來評價學生對簡單的知識性內容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統計的學生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線下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價,一方面可以通過具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性問題來評價學生的知識建構和能力發展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從課堂互動、課堂討論、小組活動等各環節中學生的參與度和具體表現來評價其情感態度的形成情況。終結性評價則主要通過檢查課程期末考核中基于教學目標而設置的主、客觀題目的作答情況開展。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的目標應重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參與課程學習,而非簡單地強調學習結果。
三、總結反思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形式和教學組織等諸多方面存在不足,整體教學效果有待提升。慕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慕課教學和課堂教學各自的優勢,讓慕課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提升的契機而非阻礙,還需要通過完善的教學設計來促進二者有機結合。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要不斷豐富線上教學資源,提升線上教學效果,將簡單的知識性學習從課堂轉移到線上,促進課堂教學更加深入開展,為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創造條件;要不斷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使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要通過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逐步建成線上有資源、線下有活動、過程有評價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大學生綜合心理素質的提升提供支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趙陵波,陳明瑋,任志洪.基于EBP的“慕課(MOOC)”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4).
[2]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
[3]趙陵波,陳明瑋,任志洪.基于EBP的“慕課(MOOC)”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4).
[4]牟艷娟,陳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課”教學模式建設策略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
[5]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2011-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105/t20110528_120774.html.
[6]益西卓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3).
[7]龔素瓅,張祖品,岑俊靜,等.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
[8]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