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敏
【摘? 要】 文章探討了初中美術教學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針對現有問題,如教學策略單一、學生參與度低、忽視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提出了身臨其境策略,包括構筑身臨其境的教學場景、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氛圍、運用互動媒體及數字技術等舉措。通過實施這些策略,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機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運用案例分析進一步說明了身臨其境策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美術;身臨其境教學策略;美術教學
一、初中美術教學的現有問題及其產生原因
(一)教學策略單一,缺乏趣味性
傳統的美術教學往往以講授知識和技巧為主,重視學生對畫面的準確模仿,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教師通常采用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如示范、講解等,導致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不高。美術教學注重規范和技巧,過于強調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樂趣。教師對學生的創意和想象力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內容的單一化和呆板化。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和多樣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新穎的教學方法和資源的了解不足,無法將趣味元素融入教學中。
(二)學生參與度低,缺乏實踐機會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的灌輸,缺乏對美術作品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機會。教師主導教學的方式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學生參與度較低。美術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教師過多地強調美術的理論知識,而在實踐操作上投入不足,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中去。傳統美術教學往往重視結果而非過程,注重完成作品而不注重學生的思考和表達過程。
(三)忽視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往往以整體教學為主導,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通常采用一種標準化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認知不足,教師往往將學生視為一個整體,忽略了他們在審美能力、創造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此外,教材編寫和教學設計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教材往往固定化,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身臨其境策略的內涵及其應用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適用性
(一)身臨其境策略的內涵與特點
身臨其境策略是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創造逼真的情境和體驗,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融入所學領域中,以達到更深入、更有意義的學習效果。
身臨其境策略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它強調學習過程的感知和體驗,通過創造具體的情境和場景,讓學生在現實或虛擬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增強學習的深度和記憶效果。第二,身臨其境策略追求的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該策略注重整合多種感官和情感的體驗,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豐富和綜合的認知體驗。
(三)身臨其境策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適用性
1. 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
通過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可以將學生置身于真實或虛擬的藝術環境中,讓他們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并拓寬他們的藝術視野。一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藝術展覽、博物館或畫廊等活動,在現場感受不同藝術作品和風格的獨特之處。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繪畫、雕塑、攝影等作品,從中汲取靈感和啟發。此外,參觀特色的藝術展覽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和前沿發展,拓寬他們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或多媒體工具,讓學生通過電子設備瀏覽、欣賞和了解不同藝術領域的作品。通過虛擬游覽藝術博物館、名畫展覽等,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感受到真實的藝術氛圍,同時還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表達形式。
通過豐富教學內容,身臨其境策略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類型的藝術作品和風格,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表達方式,增加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這樣的體驗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使他們能夠從廣闊的藝術世界中汲取靈感,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機會
通過身臨其境策略的應用,學生可以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親身參與藝術創作、表演或展示活動,從中獲取實踐經驗和自我探索的機會。通過設計情景化的教學任務和材料,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實踐操作。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模擬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親自體驗不同藝術風格的表達方式。
此外,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創作,讓學生共同參與設計、繪畫或雕塑等藝術項目,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機會,身臨其境策略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技能,培養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積極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也增強了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素養。
3.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
通過身臨其境策略的應用,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并針對他們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溝通,了解學生的藝術興趣、學習風格和創作傾向。基于這些了解,教師可以量身定制教學內容和任務,使它們與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相匹配。例如,對于對繪畫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繪畫技巧教學和創作機會;而對于對雕塑或攝影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相關的教學材料和實踐機會。
三、身臨其境策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實施舉措
(一)構筑身臨其境的教學場景,啟迪學生靈感
設計情景化的教學材料是實施身臨其境策略的基礎,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多樣化、富有特色的教學材料,以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時代背景或主題內容。例如,可以準備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或相關文獻資料,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藝術風格、創作思路和所表達的情感。此外,還可以收集真實的藝術品、展覽或文化遺產圖片,通過視覺展示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的魅力。設計情景化的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具體實踐性的任務,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創作和表達。例如,在學習某個藝術風格或主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讓他們親身體驗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并在實踐中發展自己的審美觀和創造力。
(二)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氛圍,呈現真實藝術創作
在學校或教室內可以打造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置藝術裝置、展示學生作品或搭建仿真的藝術創作場景,以突出特定的藝術風格或主題。例如,針對特定的藝術時期,可以在教室中布置相關的裝飾物、背景圖片和音樂,以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燈光、音效等技術手段,營造出更加逼真的藝術氛圍,讓學生能夠沉浸其中。提供真實的藝術創作空間是實施身臨其境策略的關鍵,學校可以設立藝術工作室或專門的創作區域,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藝術創作。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驗真實的藝術創作過程。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藝術工具和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創作探索,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通過打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和提供真實的藝術創作空間,可以使初中美術教學更加契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增強他們的參與度和投入感。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妙,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真實的藝術創作空間也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創作中去。
(三)運用互動媒體及數字技術,拓展教學空間
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式媒體工具呈現藝術作品、藝術史和藝術技法等相關內容。通過使用平板電腦、交互式白板或虛擬現實設備,學生可以以全新的方式參觀藝術博物館、欣賞名畫或了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這種互動性的體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
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式媒體工具設計藝術創作任務和互動活動,通過使用繪圖軟件、三維建模工具或動畫制作工具等,學生可以進行虛擬藝術創作實踐。他們可以嘗試不同的藝術風格、調整顏色和紋理,以及實時預覽作品效果,從而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教師還可以利用互動式媒體工具進行實時反饋和評估。通過使用在線投票、問答平臺或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同時,學生也可以在互動的學習環境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藝術作品和觀點,增強彼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能力。通過利用互動式媒體工具輔助教學,初中美術教學可以更好地實施身臨其境策略。學生可以以更加活躍和主動的方式參與學習,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四、初中美術教學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案例分析
(一)博物館之旅——古代文物與藝術欣賞課
在博物館之旅——古代文物與藝術欣賞課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物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讓他們親身感受古代文物的魅力。在參觀過程中,教師對每一件文物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文物的歷史背景、用途和藝術價值等方面。這不僅讓學生對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激發了他們對古代藝術的興趣。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選擇一件文物進行深入研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所選文物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自己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還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自己對所選文物的認識和感受,探討文物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學生對古代文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全面。在這個案例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物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通過參觀博物館、小組研究和課堂交流等方式,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還激發了對古代藝術的興趣。這種策略的運用對改進初中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二)戶外寫生——自然風景繪畫課
在戶外寫生——自然風景繪畫課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自然風景之美,并提高他們的繪畫技巧。
教師帶領學生來到戶外,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學生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和感受著周圍的一切,包括山川、河流、樹木等元素。通過親身感受自然之美,學生對繪畫的素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學生開始進行繪畫,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自然風景之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的作品一些建議和指導,包括色彩搭配、構圖和細節處理等方面。這讓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繪畫技巧,還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和感受。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評價和交流著彼此的創作心得,分享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
通過互相學習和交流,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還能夠更好地感受自然之美。在這個案例中,身臨其境策略的運用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自然風景之美,并提高他們的繪畫技巧。通過戶外寫生、繪畫實踐和作品展示等方式,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還激發了對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這種策略的運用對改進初中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身臨其境策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解決現有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通過構筑身臨其境的教學場景、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氛圍、運用互動媒體及數字技術等舉措,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機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 程黎明. 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審美能力培養問題探討[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10):203-206.
[2] 張昱東. 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 讀寫算,2022(25):84-86.
[3] 曾小萍. 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