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澤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其教學尤為重要,而語法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和核心,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然而,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往往以機械式的規則記憶為主,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構建新課堂,成為當代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文章旨在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以更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創新思維
21世紀的教育領域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和挑戰。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綜合素養,這些素質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英語教育也需要不斷地進步和改進,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英語語法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創新思維對英語語法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英語語法教學中,學生往往面臨著枯燥乏味的語法規則和機械的記憶任務,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創新思維的應用可以改變這一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語法學習。通過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多樣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教師在課堂中使用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實際語境來教授語法知識,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語法的應用,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任務導向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法規則,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而是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這種主動性有助于激勵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學習動力。創新思維也注重個性化學習。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定制化教育,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這種個性化學習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更愿意投入語法學習中。借助技術和創新教育工具,教師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選擇與他們興趣相關的語法主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創新思維還可以通過引入跨學科教學和項目式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語法知識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跨學科的情境中應用語法規則,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項目式學習則讓學生參與真實的項目,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可以幫助教師改進語法教學的方法,讓英語學習更具吸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語法知識[1]。
(二)提高英語語法的教學效率
創新思維對英語語法教學的積極影響之一是提高了教學效率。傳統的語法教學方式常常以死記硬背和機械學習為主,教學效率有限,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和無趣。然而,創新思維的應用可以使教學更加高效、生動,并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創新思維鼓勵教師采用任務導向的教學方法,通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或參與項目,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語法規則,還能將語法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創新思維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需求學習語法知識。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和教育技術工具,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資源和練習,促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和鞏固語法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如視頻教程、在線模擬和互動課件等,以更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語法規則,為學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同時,先進的教育技術也可以提供實時反饋機制,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加速學習進程,提高學習效率。創新思維強調將語法規則放置在真實語境中教授,通過教授實際對話、新聞文章或生活場景中的語法問題,學生可以更容易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創新思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效率。通過引入任務導向的教學、個性化學習和反饋機制、情境化教學、技術輔助教學以及項目式學習等策略,教師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促進語法規則的實際運用
創新思維能夠促進語法規則的實際運用,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實際語言交流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創新思維倡導情境化教學,教師可以使用對話、故事情節或實際場景來演示語法規則的應用,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這些規則。這種情境化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抽象的語法規則,將其運用到真實的交流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法規則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或參與項目,這種教學方法迫使學生將語法規則應用到實際任務中,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創新思維鼓勵使用角色扮演和模擬活動來幫助學生實際運用語法規則。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真實情境的模擬對話或情節,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語法規則。創新思維還鼓勵將語法規則與實際項目相結合,通過項目式學習來實際運用語法知識。學生可以參與撰寫新聞報道、編輯雜志、制作廣告等實際項目,這些項目需要正確運用語法規則。教師可以使用互動性教育工具,如在線語法檢查器或虛擬語言實驗室,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練習語法規則,這些工具能夠及時糾正語法錯誤,并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運用語法。此外,跨學科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將語法知識應用于其他學科領域的機會。這種實際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促使他們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流利地運用英語語法規則[2]。
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一)鼓勵提問和探究
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之一是鼓勵提問和探究。這種策略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語法規則,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創造一個開放、鼓勵提問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隨時提問,不僅僅限于課堂上,還可以使用在線平臺或課后提問答疑時間。以定語從句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提問欲望。比如,什么是定語從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常見的引導詞?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出疑問。教師還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和例句,要求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語法規則,如“The book that is on the table is mine.”這句話,讓學生分析和理解定語從句的作用和結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練習題或句子,讓學生嘗試構建定語從句,自行分析和解釋。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互相學習和啟發,這種自主探究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和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在線語法資源、語法書籍或語法分析工具來探究定語從句的更多細節,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法規則,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除了了解語法規則,學生還可以思考如何改變句子結構以增強表達力或清晰度,如果學生問一個問題,教師可以進一步詢問他們如何選擇適當的結構,促使他們能夠超越基本的語法知識,更深入地理解語言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通過鼓勵提問和探究,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語法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這種積極參與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語法規則,拓展學生的思維[3]。
(二)提供自主學習機會
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以狀語從句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狀語從句的知識。首先,提供學習資源,如教材、在線課程、教育應用程序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時間。然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獨立研究狀語從句的定義、種類、結構和用法,并編寫總結或小研究報告。這種自主學習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展示新聞報道、文學作品或實際對話中的句子,讓學生找出其中的狀語從句,并分析它們在句子中的作用。然后,學生可以討論這些狀語從句的實際應用,思考它們如何增強句子的表達力和連貫性。這種案例分析和實際應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狀語從句,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采取項目式學習方法
項目式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策略之一,尤其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以非謂語動詞為例,可以更好地采用這一方法來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以非謂語動詞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與非謂語動詞相關的項目,讓學生創建一個旅游宣傳冊,其中要求他們使用各種非謂語動詞來描述各種旅游景點和活動。這個項目可以包括圖片、文字描述和非謂語動詞的運用。在項目式學習中,團隊合作是關鍵。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共同完成項目,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負責不同的任務,如寫作、編輯、設計和排版。通過與同學合作,學生不僅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還可以借助彼此的創新思維,提高項目的質量。同時,團隊合作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和溝通技能,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在項目式學習中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資源,向學生提供關于非謂語動詞的教材、示例句子和寫作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提供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完善項目,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非謂語動詞,同時也鼓勵他們思考創新的方法。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查找相關的語法規則和例句,也可以尋找相關的實例和案例,了解非謂語動詞在實際語言中的應用,通過自主研究,學生可以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完成后,學生可以通過口頭陳述、宣傳冊等方式展示他們的項目成果,教師可以根據項目的質量和創新性對學生進行評估,并提供反饋,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將語法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創新能力。
(四)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
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這種方法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出疑問,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以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相關的話題。問題可以包括:“為什么英語中有不同的時態和語態?”“在不同情境下,我們如何選擇正確的時態和語態?”“時態和語態的選擇對句子的意義有何影響?”等。這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時態和語態背后的原理和邏輯,培養他們的探究和創新精神。教師可以呈現一則新聞報道,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時態和語態,理解這些動詞在報道中的用途和效果。或者教師可以提供一段對話,讓學生思考如何根據情境和說話者的目的選擇適當的時態和語態。通過實際情境和案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時態和語態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在討論和練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和解釋,甚至是有爭議的觀點。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或課堂討論中分享他們的觀點,與同學進行辯論和交流,這種多元化的思考和討論有助于學生思考時態和語態的復雜性。此外,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項目和作業,讓學生編寫一篇文章,選擇適當的時態和語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他們可以制作一份演示文稿,展示時態和語態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通過這些項目和作業,學生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將語法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實現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五)利用技術和多媒體資源
利用技術和多媒體資源這種方法可以通過豐富的媒體內容、互動性和個性化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引入數字工具和多媒體資源,教師可以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以名詞性從句為例,教師可以創建一個虛擬課堂,使用在線白板工具展示名詞性從句的定義、種類和結構,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或互動投票參與課堂活動,提出問題和分享意見。這種互動性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師可以制作教學視頻或動畫,以生動形象地展示名詞性從句的用法。通過視頻和動畫,學生可以觀察實際例子,并更好地理解名詞性從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在線練習和測驗工具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練習題和測驗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評估。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提供反饋和建議,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對于名詞性從句的教學,教師可以創建虛擬實驗和模擬場景,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實際運用名詞性從句。例如,學生可以參與虛擬對話或場景,需要選擇適當的名詞性從句來完成任務。這種虛擬實驗和模擬場景可以提高學生的互動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利用在線協作工具,學生可以共享文檔、編輯和評論彼此的工作,合作完成語法項目和任務,從中學習語法知識,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將語法知識與技術工具相結合,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名詞性從句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4]。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積極的教育態度,可以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課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在時代的前沿,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實現教育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寧.基于語篇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初探[J].英語教師,2021(11):43-45.
[2]李婭.著眼新課程,構建新課堂:論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創新思維[J].中學生英語,2019(38):42.
[3]閔健,張君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8(12):54,56.
[4]胡冰.著眼新課程,構建新課堂:論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創新思維[J].海外英語,2018(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