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是最常采取的一種教學方式,游戲類型憑借其有趣、形式新穎等特點可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是幼兒在學前教育中獲得成長與進步的主要途徑,有利于幼兒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現階段,由于獨生子女較多,合作游戲在幼兒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幫助幼兒更好、更快地適應學習生活,熱愛學習生活,因此,合作游戲教學是幼兒教師的教學重點。本文以幼兒園大班學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指導策略,期望促進幼兒園合作游戲開展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 合作游戲? 現狀?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2-0127-03
近幾年,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我國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人才競爭趨勢也越來越激烈,而在整個素質教育開展過程中,幼兒教育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一個人幼兒園時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狀況與智力開發程度都會對其后續學習、成長造成非常明顯的影響。陳鶴琴作為我國一名非常具有知名度的教育家,他曾說過:兒童視游戲為生活,兒童喜好游戲是天性[1]。由此可知,游戲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換言之游戲就是幼兒的生活體現。與成年人所理解的“游戲”不同,對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的生活空間,他們可以自由地在這片空間思考、探索。幼兒教育涉及的游戲教學方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合作游戲教學,相關研究發現,合作游戲教學可以促進剛步入學校的幼兒更快地融入集體,有利于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更好地進行個人情緒管控,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提前適應社會角色,加強自我約束力。但教學實踐發現,幼兒園合作游戲開展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現狀
1.幼兒未形成一定合作意識
隨著我國國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都盡可能地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安逸、舒適的成長環境,加上獨生子女的影響,使得很多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唯我獨尊意識,不懂得分享,自私、任性,表達能力較差,過于依賴自己的父母,這導致很多幼兒在進入幼兒園時,未形成一定合作意識,不會與同學進行有效溝通,喜歡獨來獨往,當教師組織開展團體活動時沒有分工意識,尤其是在合作游戲過程中表現特別明顯,如一旦與他人發生爭執時,第一反應不是進行溝通,好一點的情況是部分大班幼兒會報告老師,而另一部分大班幼兒則會直接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以解決問題;當合作游戲過程中發現同伴遇到困難時,也不會主動提供幫助;當出現利益爭執時,則會首先考慮個人利益,拒絕分享、讓步,進而會導致合作游戲提前中止[2]。
2.幼兒難以適應幼兒園教育
當前大班幼兒在合作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會下意識地引導大班幼兒互相幫助、友愛同伴,一旦出現矛盾則要學會協商解決,但有些幼兒的家庭教育中卻背道而馳,當大班幼兒與同伴玩耍時不會特意引導,當幼兒與長輩鬧矛盾時,長輩也多采取退讓態度,沒有系統性的教育幼兒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由于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不一致,最終導致大班幼兒難以適應幼兒園教育,不利于大班幼兒的健康成長。
3.教師不重視一對一指導
大班幼兒由于生長環境的不同,性格特點自然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會在合作游戲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教師組織大班幼兒開展合作游戲時,要充分考慮大班幼兒的這種個體差異,尤其對于部分不善表達、性格內向的大班幼兒,教師更要注重引導,讓他們敢于突破自我,逐漸學會與人合作,習慣在合作游戲中與人接觸。但教學實踐卻發現很多教師在大班幼兒合作游戲開展過程中,會投入更多精力關注合作游戲的安全性、組織性等方面,按部就班,若有大班幼兒提問或需要幫助時才會提供一對一幫助,沒有對那些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融入游戲的大班幼兒進行仔細觀察與有效引導,游戲結束后,也只會注重夸獎那些在合作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大班幼兒,長此以往,不僅導致內向的大班幼兒更加內向,不敢與他人合作和交往,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背離了合作游戲開展教學的初衷。
4.合作游戲方案不完善
(1)游戲內容設定不具針對性。教師在組織開展合作游戲時由于多種客觀因素,游戲資料不夠全面、無法及時更新設計游戲內容,針對現行的合作游戲存在的問題無法做到及時改進。
(2)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方案不完善。雖然大多數幼兒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都已經意識到對大班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由于對合作游戲教學的利用不充分,導致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方案不完善,也影響到了合作游戲對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效果[5]。
(3)合作游戲設計與指導功利性太重。教師在組織與指導大班幼兒合作游戲時功利性太重,短短一天就安排設計了多個合作游戲,時間安排非常緊湊,目的是盡快達到教學目標,導致無法真正通過合作游戲清楚了解到大班幼兒的需求。
(4)沒有體現年齡差異原則。對大班幼兒來說,任何一種游戲類型,包括合作游戲只有符合其心理發展特點與對游戲的實際需求,保留游戲本身的快樂、有趣,才能激發他們對游戲的喜愛,與游戲結果相比,游戲過程體驗才是最重要的。但很多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意識到大班幼兒與中小班幼兒的年齡差異,沒有明確認知幼兒游戲的特點,在設計與指導大班幼兒開展合作游戲時,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即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開展,沒有意識到不同年齡段幼兒對游戲的具體需求,如將只適合小班幼兒的小游戲強加到大班幼兒身上,沒有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游戲目標對于大班幼兒而言太低,最終會適得其反。
二、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指導策略
1.教師指導策略
(1)樹立良好的榜樣。大班幼兒正處于學習與模仿階段,他們的學習模仿能力非常強,而教師作為他們學習的領導者,在潛移默化中對大班幼兒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教師應注重平時的一言一行,做好大班幼兒的榜樣。如與同事搞好關系,協調好自己與同事的關系,為幼兒樹立積極的學習榜樣;在組織大班幼兒開展合作游戲時,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其中,為幼兒演示合作技能的正確運用。當大班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時,教師應合理指導大班幼兒進行溝通,幫助他們自己化解矛盾。
(2)少批評、多鼓勵。大班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他們對來自外界,尤其是教師的評價非常在意,在他們開展合作游戲的過程中,一旦教師評價不當,則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對合作游戲產生厭惡,因此,教師應嚴格把控鼓勵與批評的力度。教師在與大班幼兒一起參與合作游戲時,應多鼓勵幼兒,對幼兒不當行為采取鼓勵的態度委婉批評,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合作帶來的愉悅,增強幼兒的自信,促進他們在以后的游戲中愿意合作,主動合作。
(3)引入童話故事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合作游戲開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但若直接向大班幼兒講解掌握合作交往能力的意義,不僅會讓大班幼兒感覺枯燥乏味,還會讓大班幼兒覺得合作游戲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游戲,而在大班幼兒合作游戲過程中引入童話故事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這是由于童話故事本身就對大班幼兒有吸引力,大班幼兒很容易就能從童話故事中學習到很多大道理。如在用報紙運球的合作游戲中,教師可提前向大班幼兒講述“拔蘿卜”的童話故事,講述時,教師可與其他老師一起配合,一邊講述一邊表演,讓大班幼兒深刻領悟到合作的重要性,進而為合作游戲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4)注重引導大班幼兒感受合作的快樂。在合作游戲中,大班幼兒若能切實感受到合作成功帶來的快樂感,則會更樂于參與合作游戲,因此,教師應設法讓大班幼兒真正體驗到合作游戲的趣味性,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實施:第一,當合作游戲開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展示幼兒的合作成果,并給予一定的夸獎與鼓勵;第二,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游戲過程,與他人的合作體驗,同時要善于引導個別表現不突出的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并對他們的細微進步表示鼓勵與夸獎;第三,發現幼兒在合作游戲進行中產生矛盾時,教師應合理引導,避免幼兒產生消極合作情緒,鼓勵幼兒探求新的合作方式,與同伴一起共同達成合作任務目標。
2.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1)加強家長與教師的溝通。一定程度上說,幼兒家庭與幼兒園對幼兒成長的影響程度是一樣的,只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致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更健康地發展。研究發現,幼兒三歲以前,父母是幼兒模仿學習的主要對象,父母的言談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三歲以后,幼兒進入幼兒園學習,則需嚴格遵守幼兒園章程,若這時幼兒家長與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不一致,則會導致幼兒無所適從。因此,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首先與幼兒家長取得教育目標的一致,無論幼兒家長是否重視幼兒的在校表現,是否重視幼兒的教育發展,教師都應堅持正確的育人觀念,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教師可采取的溝通方式多樣,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教師可制作幼兒成長觀察手冊,按天或按周將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與存在的問題記錄到觀察手冊上,同時要求家長將幼兒在家中生活的表現與存在的問題也記錄在冊,每周組織一次研討會,共同分析,共同探討問題解決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把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延伸為一種家庭活動,教師與家長共同監管幼兒成長,可更有效地幫助幼兒合作能力快速形成。
(2)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當今社會,絕大多數幼兒都是溫室里的花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唯我獨尊,稍不如意就容易大哭大鬧,若家長一味采取縱容的管理態度,那么勢必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會導致幼兒的成長道路更加曲折,阻礙重重,因此,教師除了要與幼兒家長加強溝通,與幼兒家長建立一致的教育目標,還要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具體可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指導家長形成與幼兒的合作意識。家長會上,教師要明確告知家長合作能力的培養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告誡他們不要溺愛幼兒,培養幼兒自立自強的能力,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導幼兒善于與人溝通,尋求與他人的合作;第二,指導家長掌握與幼兒的合作技巧。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發展狀況可知,他們在家中完成某項活動時都會需要家長提供幫助,家長應明確“幫助”的真正含義,是與幼兒分工合作,引導幼兒達成活動目標,而不是一味地代替幼兒完成活動。
3.規范大班幼兒合作游戲指導流程
教師組織大班幼兒開展合作游戲時,要確保合作游戲開展目標達成,應嚴格規范大班幼兒合作游戲指導流程。
(1)給予關注——觀察為先,善于傾聽。針對大班幼兒,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傾聽他們的想法是教師掌握幼兒個人信息的有效途徑,在合作游戲過程中幼兒園大班教師首先要對幼兒的行為有重點、有目的地進行密切觀察,從幼兒角度出發,精準分析幼兒地合作行為,對癥下藥,促進幼兒盡早形成合作意識,更快、更好地融入合作游戲中。
(2)合理引導,適當指引。教師應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積極融入到幼兒的合作游戲中,以同等身份與幼兒交流,并適時為幼兒提出有效建議。通過暗示、介入等多種方式引導幼兒開展合作,指引幼兒思考合作技巧,激發幼兒的合作靈感。
(3)充分發掘幼兒潛能。合作游戲屬于創造性十足的游戲,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挖掘幼兒關于合作游戲的興趣點,再依托幼兒的興趣點推動幼兒發展,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多樣的應對策略,充分發掘幼兒潛能,拓展他們的合作思維,提高他們在合作游戲中的協作效果。此外,教師還可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針對幼兒在合作游戲中生成的合作成果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敢于實踐,進行新的合作行為,這樣也有助于刺激幼兒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全面發揮合作游戲的作用。
21世紀是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幼兒教育也被社會大眾關注。當今社會,善于與他人合作,有充分合作探究精神是成功人士的必備條件。合作作為一類社會交往活動,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合作游戲對幼兒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幫助一個人在幼兒時期學會合作、積極合作不僅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時代發展要求。一個人的合作能力是通過后天培養形成的,幼兒時期作為學習啟蒙階段,幼兒園教師應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合理設計合作游戲,有效組織合作游戲開展,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讓幼兒通過合作游戲學會與人交流、分工合作、互幫互助,真正成長為一個具有合作精神的21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夏琴,吳琦琦,邵潔.主題式沙構游戲與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基于與傳統玩沙游戲的對比分析[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Z1):10-13.
[2]陳瑤.基于小班區域游戲中生活化材料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2):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