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婷婷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項目式學習憑借自身具備的生活性、挑戰性、合作性等特征逐漸被重視起來,但部分師生缺乏項目式學習經驗,導致課堂中的項目式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對此,文章聚焦數學項目式學習特征,探究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的策略,旨在充分調動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基于學生個人經驗和已有知識積累,設計貼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表現,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項目式學習側重對能力的培養,包括團隊協作能力、問題探究能力、邏輯推導能力,等等,教師應精心布置相應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利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一、數學項目式學習特征
項目式學習指的是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圍繞某一具體項目展開學習,完成對跨學科驅動性問題的深入、持續探索,并在總結探究成果過程中深刻理解核心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數學項目式學習多依托特定主題構建的情境開展,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或知識,多維度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索,從中獲得更豐富的學習經驗,從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相對于傳統數學教學方式,項目式學習具有以下幾點明顯特征:
(一)驅動問題具有生活性
項目式學習的開展能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但在項目開展中應引導學生融入情境,沉浸其中接受挑戰,從而深入體會數學對實際生活的意義.因此,在提出驅動性問題時,教師應先創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衍生出開放性問題后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融入個性化想法,使過程和結果具有不唯一性.
(二)項目式學習具有合作探究性
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學習,過程中經歷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反思等環節,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項目學習的任務.在數學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雖然從數學視角出發思考問題,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卻也需要運用到跨學科知識分析和探究.因此,項目式學習的內核應凸顯探究性.
(三)項目成果具備可行性和創造性
項目設計是探究成果的關鍵,所謂成果指的不僅是合作探究得出的結論,更是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思想、理念和知識.同時,為了避免項目設計變成刻板地解決數學問題,教師應在項目設計之初,對項目成果、項目意義及可行性、創造性作出相應判斷.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的策略
(一)以項目學習為橋梁,積極構建課堂情境
數學學科具有明顯的特征,即知識邏輯性強、圖形構建抽象性強,尤其在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幾何、函數等重難點知識.對于部分初中生而言,數學學習存在明顯的難度,解決問題不再是單純代入公式,而是需要分析、推導后靈活運用多種知識,才能找到解題思路.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應將項目學習作為橋梁,積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問題引入教學主題,指導學生逐層深入開展學習,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去探究,達到新舊知識融合發展的目的.
以華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反比例函數”教學為例,教師應以項目學習為橋梁,以問題引導教學.首先,教師在課堂初始提出“路程問題”:“小明的父母周末準備開車到鄰市看望朋友,已經知道全程共178.5公里,小明父親駕車途中所用時間隨著行駛速度變化而變化,請大家合作討論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式.”通過教師提問,學生需要調動已有經驗,自行分析關系式,并在過程中不斷思考路程、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隨后,教師隨機邀請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從學生了解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參與組內討論.隨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小組討論結果,并給學生分發表格,要求每個小組自行選擇某個地點,了解自己距離該地點的距離,代入小組討論出的關系式,以繪制函數圖像的方式,觀察其變化趨勢,從而對反比例函數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學習中的所見、所思,圍繞項目式學習主題總結反比例函數的規律,并在學生自主總結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基于此,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不僅可以提升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能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以學生天性為基礎,開展趣味游戲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由童年時期步入青春期,身心、思維都在不斷走向成熟,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更加理智.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助力學生思維完成過渡.同時,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此,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天性的基礎上,通過趣味游戲布置項目任務,并在任務探究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以項目學習為源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觀念也成了師生的共識,教師也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體性視為教學熱點問題.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大的“驅動力”,因此,教師教育學生的高效形式之一,便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轉變學生學習態度來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應以項目學習為源頭,不斷融入圖片、視頻等趣味元素,徹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其主動參與項目探究,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以華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下冊“實踐與探索”教學為例,為了培養學生應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以生活為基礎開展項目學習,并設計如下問題:
【問題背景】鄰居王叔叔要建造一個矩形花園,花園的一側靠墻,另外三邊用長30米的竹子圍成.已知墻的長度是18米,設垂直于墻的一邊長度為x米.請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一:若另一邊的邊長為y米,請寫出y與x的函數關系式.
問題二:另一邊長為多少時花園面積可以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問題三:若花園的面積不小于88平方米,請結合函數圖像,直接寫出x的取值范圍.
基于此,教師應組織學生圍繞項目問題,逐步探索二次函數相關知識的應用,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以上問題,如在解決問題一時,可以結合問題中的已知條件畫出圖像,直接得出相應的函數關系式,即y=30-2x(6≤x<15),而問題二的難度更高一些,學生需要將花園面積設為S,并根據矩形面積公式列式:S=xy=x(30-2x),再通過化簡整理得出答案,而求出最大值便是將圖像最高點代入公式.問題三需要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利用函數圖像展開分析,得出 x的取值范圍.由此,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討論了解彼此的想法,還能進一步認識二次函數的定義和性質,進而最大化激發學習二次函數的積極性.
(四)以優化主題為關鍵,選擇適宜項目主題
從以往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學習項目可知,項目主題的確定多由教師獨立完成,學生幾乎不會參與其中.但項目式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課堂受教育群體也是學生,項目式學習主題理應由學生自主選擇,以保證主題符合其興趣特點和學習需求.對此,選擇適宜的主題是保障項目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具體來說,數學項目主題確定分為兩種方式,一是先選題,再分組,由教師劃定選題范圍,由學生投票決定選題,再進行合理分組;二是先結合學生學情分組,再通過組內討論確定感興趣的項目主題.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教師均應綜合分析項目主題的科學性、可行性.
以華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教學為例,為了保障項目式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應重視主題優化步驟的開展.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家庭”開展項目式學習,先劃定選題范圍并制作選題意向表,如“我是小小理財家”“我是父母小幫手”等,引導學生從興趣和生活實際考慮,確定最終項目選題.若確定“我是小小理財家”為項目主題,則可以結合學生意象進行分組,并制訂多個驅動性問題:“請說一說家庭中一般有哪些開支、這些開支中哪些是維持生活的必要支出、說一說你家每月生活費是多少、用學過的知識表示各項花費.”隨后,當學生明確研究主題、問題和內容后,通過集中討論調動解決問題所需理論和實踐依據,通過合理分工收集各自家庭支出的數據,并結合整理好的數據繪制統計圖,以圖片、報告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由此,學生通過不同形式表達變量關系,鍛煉了數據獲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結合研究成果反向推導解決問題,邀請各小組以PPT的形式展示項目學習成果,教師則統籌課堂整體,提煉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集體討論展開探究,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通過此次活動體會父母的不易,從而激發對父母的感恩之心,間接形成努力學習的正確意識.
(五)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制訂項目評價體系
在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活動實施前,教師應制訂合理的評價體系,并為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指引方向.數學項目式學習評價中,教師除了評價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外,還應關注學生項目探究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項目實施中的各種表現,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為后續項目式學習的開展提供參考,還能全面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
以華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上冊“解直角三角形”教學為例,教師在項目式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過程性評價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教師在課堂初始開展以“校園測量”為主題的項目任務,要求學生對校園中的標志性建筑物高度進行測量,并結合學生所選建筑物進行合理的分組.由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選擇的建筑物測量難度,對其學習水平進行初步的點評.隨后,各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自學測量相關知識,并搜集多種測量方法對建筑物進行實地測量,有的小組選擇立桿測影法,運用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知識,多次測量得出平均值.有的小組利用鏡面法,即在建筑物前面放置一面鏡子,使鏡子與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再由一名成員移動鏡子,另一名成員觀察鏡子中的建筑物形態,看到頂部后記錄鏡子與建筑之間的距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質計算建筑物高度.教師要監督和管理學生的行為,并進行必要的評價,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減少測量誤差.由此,學生親身經歷建筑物實地測量的過程,有助于測量數據能力和運算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過程性表現進行評價,指導學生結合所測量數據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關注學生在測量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并給予指導,避免因測量方法不當或思路偏離而造成結果誤差.在項目結束后,學生可以結合探究成果深化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評價,助力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結 語
總的來說,項目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初衷是希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項目的獨立分析與探索,并通過遷移知識解決其中的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經歷信息收集、設計方案、項目實施、分析總結等學習過程,不僅能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在多樣化教學中提高核心素養,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參考文獻】
[1]唐恒鈞,陶慧嬋.基于問題鏈的數學文化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以“桿秤中的數學”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2(9):7-10.
[2]李佼.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7):1-3.
[3]付宏.讓項目式學習在復習課中“安家落戶”———以“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2(1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