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需要依托具體的情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繪本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形成對教材的有效拓展,而且便于主題情境的創設,繪本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資源。本文在闡述了主題情境創設的內涵,分析了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融合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從選擇合適繪本、開展對比閱讀、教材拓展延伸、設計綜合活動以及創編繪本內容方面入手,探究了主題情境引領下小學英語教材和繪本融合教學策略,以期推動小學英語教學創新實施,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主題情境;小學英語;繪本融合;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丁靈,溧陽市天目湖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在開發英語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選用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相匹配的英語繪本、短劇、時文等學習材料。由此可見,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單元主題,有機地融入各類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更加有趣、豐富的學習環境,將單詞、短語、句式、語法等零散的知識點融入具體的主題情境,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深度掌握以及核心素養的發展。繪本具有內容簡單有趣、插圖精美動人的特點,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能夠對教材內容予以補充以及拓展。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英語教材和繪本融合教學的探索,形成一套系統的教學策略。
一、主題情境創設的內涵
主題情境創設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構建一個或一系列生動而真實的情境。在特定情境中,教師可以將零散的知識點加以整合,以發揮對學生的激趣、啟智作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遷移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整合繪本等教學資源,也可以對單元主題進行細致劃分,創設子情境,從而完成具體教學活動的設計。
主題情境創設的意義和價值包括以下幾點:其一,有助于強化單課時之間的關聯。在單元主題或子主題的統領下,教師能夠更加有序地規劃每節課的內容,保證教學活動的層層遞進,規避漏教、重復以及重點不明等問題。其二,有利于英語知識體系的構建。在具體情境的統攝下,零散的單詞、短語以及語法等知識能夠有機整合,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其三,有利于學生英語應用水平的提升,在主題情境下,學生能夠進行對話、演繹、書面表達等活動,將知識進行應用遷移,同步實現分數提升與能力提升。
二、繪本與小學英語教材融合的價值
(一)形式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特點
繪本以其色彩斑斕的畫面和簡潔明了的語言,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繪本與教材相融合,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繪本通過形象的圖畫和生動的情節,為學生營造出充滿趣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繪本中的圖畫能夠直觀地展示單詞和句型的含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此外,繪本的故事情節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跟隨故事情節發展,不自覺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思考和表達。
(二)內容豐富多彩,服務教材拓展
繪本的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常生活場景到科學幻想,從自然生態到社會人文,應有盡有。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單元的主題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相關的繪本進行輔助教學,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與教材相關的詞匯和句型,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繪本中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常識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交流。
(三)主題意義鮮明,強化人文教育
繪本有著鮮明的主題和深刻的意義,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感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繪本與教材相融合,可以強化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環保主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繪本向學生展示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在學習友誼主題的內容時,教師可選用講述朋友之間故事的繪本,讓學生理解友誼的珍貴和維系友誼的重要性,促進其社交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此外,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三、主題情境引領下的小學英語教材和繪本融合教學策略
(一)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繪本
想要發揮出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繪本,確保二者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讓學生實現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繪本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拓展,既不能是單純的重復,也不能“喧賓奪主”,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 “I like dogs ”的教學為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字母“g”的發音,能夠對cat、dog、elephant、horse等常見的動物類單詞進行正確的拼讀和應用;能夠用“Do you like...?”詢問是否喜歡,并用“Yes, I do/No, I don't”回答;在學習過程中深化對動物和生活的熱愛。對各種動物類單詞的記憶、辨識以及在語境中的靈活運用需要一定的練習量作為支撐,課堂上教師僅組織結伴對話練習,往往難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針對本單元“動物”這一主題,教師可以選取Sam sheep can't sleep這一繪本作為補充閱讀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有趣的故事加深對單詞的記憶,提升主動說英語的興趣。該繪本主要講述了綿羊山姆睡不著,先后叫醒了小狗、大胖貓、小熊、小豬,然后大家一起跳舞,后來山羊玩累了便睡著了。這一繪本的內容涉及多種小動物,表達上與兒歌相仿,情節生動有趣,既符合小學生興趣,也與教材單元主題情境一致,非常適合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利用繪本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各種動物畫出來加深印象,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可以將教材中的動物融入繪本的故事情節,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開展對比閱讀,促進思維提升
在同一情境下,教材內容與繪本內容既有關聯,也有差異,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對比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 ”時,教師可以引入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繪本New Blue Shoes開展對比閱讀活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dress、shirt、trousers、skirt等衣服的英文名稱,并學會運用疑問詞whose來詢問物品的歸屬。而繪本New Blue Shoes則通過埃拉尋找新鞋子的故事,為學生展示了不同顏色和款式的鞋子,側重對顏色類單詞的學習。在進行對比閱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了解并掌握各種衣服的名稱和詢問歸屬的句型。然后,引導學生閱讀繪本,重點關注繪本中鞋子的各種顏色和故事情節的發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埃拉為什么需要新鞋子?”“他去了哪些店?每家店有什么特點?”“最后他選擇了什么樣的鞋子?”等,從而深化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教材文本與繪本進行對比并建立聯系,可以將各種衣服類單詞與顏色類單詞進行混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安拉在擁有了合適的藍鞋子之后,還想要紅色的短袖、綠色的褲子……讓學生嘗試用這些搭配自主創設對話、繪制簡筆畫、編輯小故事等。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各種衣服的名稱和顏色類單詞的記憶,還能夠將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并進行創造性應用,從而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教材拓展延伸,滲透人文教育
小學英語課程不僅肩負著傳授語言技能的重任,同時兼具人文教育使命,關注學生文化素養的發展。在小學英語教材和繪本的融合教學中,教師應當拓展延伸教材內容并滲透人文教育,從而有效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教學為例。本單元重點學習校園生活、學科名稱以及相關的日常用語,使學生了解中西方校園學習內容的差異,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深化這一主題,教師可以融入Tick-tock goes the clock這一繪本。該繪本通過莫克奶奶與鬧鐘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時間的流逝與不可逆轉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時間的寶貴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學習。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帶領學生制訂一周的學習計劃、討論如何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等。通過繪本的引入,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時間管理重要性的理解,還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例如,學生可以運用在本單元學到的學科名稱,來規劃自己每天的學習內容;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實踐時間管理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是否經常拖延時間、是否懂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等。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英語語言能力,人文素養也會有所提升。
(四)以主題為引領,設計綜合活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教材內容與繪本故事相結合,并圍繞特定主題設計綜合活動,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繪本Peppa Plays Basketball,設計一系列與籃球運動有關的教學活動。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繪本Peppa Plays Basketball的精彩封面和簡短故事梗概,激發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好奇心和興趣。通過“Do you know what Peppa is doing in this picture?”和“Can you guess what sport Peppa is playing?”等問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籃球運動的魅力。接著,在詞匯和句型學習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繪本中的畫面和故事情節,教授與籃球運動相關的詞匯,如basketball、shoot、jump等,并引導學生學習運用“I can...”句型表達自己能做的籃球動作。通過模仿繪本中Peppa和其他角色的對話,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綜合活動來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仿繪本中的角色進行籃球運動的模擬表演;或者開展籃球知識競賽,檢驗學生對于籃球運動規則的了解程度;還可以引導學生以“My basketball day”為主題進行寫作或繪畫創作,表達自己對籃球運動的熱愛。通過這些綜合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還能通過團隊合作增強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
(五)課內知識遷移,創編繪本內容
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于課外創作,通過創編繪本內容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 She's my mother”的教學為例。學生已經掌握了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家庭成員的英文名稱,以及描述家庭成員特征的基本詞匯和句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這些知識點,為創編繪本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展示繪本My Mum,將其作為創作范例,分析其結構、語言風格和表現手法,設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創編一個以“My family”為主題的繪本故事。學生需要思考并描繪家庭成員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日常活動以及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溫馨瞬間。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相關詞匯和句型,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確保繪本內容的連貫性和可讀性。最后,教師組織繪本展示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和感受。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設生動的情境有助于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繪本這一教學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和拓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材與繪本需要實現有機結合,而非“貌合神離”的表面協同。在選擇繪本時,教師必須依托教材的主題情境,同時兼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對比閱讀、開展延伸教學以及各類綜合實踐活動,讓繪本成為英語課堂上的一抹亮色,而非畫蛇添足的表面創新。在學生完成課內知識的學習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遷移應用,不僅成為繪本的閱讀者,更要有創編、創新的勇氣,從而構建“情境統攝、繪本助力、學生成長”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孫玉琦.主題情境創設下小學英語教材和繪本融合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4(19):83-85.
[2]魏雪玲.單元主題引領下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融合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24(11):60-63.
[3]馬慧.小學英語教材語篇與繪本融合教學實踐探索[J].中小學班主任,2024(16):54-56.
[4]侯紫軒.單元主題視角下繪本與小學英語主教材融合的實踐探索與改進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2(10):111-114.
[5]蔡淑嫻.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繪本與主教材語音板塊的融合教學實踐:以Unit3Let'sspell為例[J].英語教師,2023(12):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