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病人病情的傳統方法,其突出體現“由表及里”“多元一體”“融會貫通”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是中華民族長期實踐的智慧結晶。教師將中醫“望聞問切”理念與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相融合,以2024年英語高考新課標Ⅱ卷讀后續寫題為例,指導學生“望”材料,捕捉文本細節信息;“聞”心聲,揣摩作者情感變化;“問”結構,設計情節的起承轉合;“切”文脈,精雕細刻字句表達,引導學生高效處理讀后續寫信息,提高學生讀后續寫的寫作能力。英語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靈活使用“望聞問切”模式,提高學生讀后續寫題的寫作效率與寫作質量。
關鍵詞:望聞問切;讀后續寫;教學策略;跨學科;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35-0093-04
作者簡介:李慧良,1986年生,廣西崇左人,碩士研究生,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與高中德育教育。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指出,英語教學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要使他們通過語言學習獲得跨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1]。2023年6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強調“聚焦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設計、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等教學改革重點難點問題,探索不同發展水平地區和學校有效推進教學改革的實踐模式[2]”,并將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綜合性作業等作為重點內容。跨學科學習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形成更為全面、深入和靈活的思維模式。在英語教學中,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可以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使不同學科之間彼此關聯、相互補充,實現傳統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轉型、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融合,是新時代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英語高考讀后續寫考題要求學生閱讀一篇約350個單詞的材料,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礎上,結合已經給出的兩個續寫段落的首句,續寫故事情節。把握短文關鍵信息和語言特點的能力、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對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是讀后續寫題型考查的重點[3]。2024年,廣西高考首次采用新課標卷,考卷中新增的讀后續寫題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學生而言,只有深度解讀閱讀材料,巧妙構思故事情節,續寫內容才能續得好、續得巧。然而,筆者在讀后續寫教學中發現,學生在進行讀后續寫練習時,存在不能快速把握文章關鍵信息、不能厘清文本情節中的細節線索提示,續寫的故事情節混亂、語篇上下文之間不夠連貫和語言描述不生動、不形象等問題。
一、“望聞問切”概念闡釋及其在讀后續寫中的運用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的四個基本方法,最早源于扁鵲《難經》第六十一難。“望診”位于中醫四診之首,指對病人的神情、面色、形體、五官等進行仔細的觀察,初步確定病情,對病人的基本情況有大概的了解;“聞診”,指通過聽覺聽其聲音和通過嗅覺聞得氣味來診斷病情;“問診”,指通過詢問病人或其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癥狀等情況;“切診”,就是脈診和按診[4]。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收集病人信息(如脈相、氣色、聲音等),綜合分析病人的病情,從整體上把握病人的身體狀況,判定疾病本質,進而對病人的病情進行由表及里地、全面地綜合診斷,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望聞問切”體現出的“由表及里”“多元一體”“融會貫通”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是中華民族長期實踐的智慧結晶。筆者借助中醫“望聞問切”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對讀后續寫中所提供的材料進行細致觀察、聆聽、詢問和思考,并根據所見所聞、所問所思,快速把握文本關鍵信息,進而讓學生高效續寫。
(一)“望”材料,捕捉文本細節信息
讀后續寫題中的閱讀文本,可視為一名“病人”,因此,學生“望”透文本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文本時,英語教師要教學生學會快速觀察文本,抓住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了解續寫故事的背景,為后面的故事情節續寫厘清思路。為了快速了解閱讀文本中的六要素(Who、When、Where、What、Why、How),教師應該讓學生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快速梳理故事梗概,準確總結和歸納重要信息。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關鍵信息的記憶,而且有利于啟發對續寫部分的聯想和創新。
(二)“聞”心聲,揣摩作者情感變化
在讀后續寫中,刻畫人物內心的情感沖突,不僅能夠制造緊張的情節,使被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立體,而且隨著人物情感沖突加劇,人物的情感變化也逐漸把故事推向高潮,讓故事的深度和復雜性得到了提高。因此,細“聞”閱讀文本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可以幫助學生“嗅”出文章中的情節線索和情感暗示,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隱含意義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后面的續寫做好鋪墊。
(三)“問”結構,設計情節的起轉承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的提問,又要注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師生互提問題、共同探討的教學格局,并通過引導和調控,逐步增加學生提問的比例,引導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5]。因此,在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學會提問的能力。在學生續寫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續寫段落提供的首句,并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續寫的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如何設計起轉承合的情節?段末結尾如何與下一段續寫已給出的段首內容自然銜接?最后,學生可以結合題目閱讀材料中所述的故事情節,組織語言續寫故事內容,把握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結構,從而保持故事情節的有效銜接和連貫順暢。
(四)“切”文脈,精雕細刻字句表達
在讀后續寫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切”故事情節脈絡,保證續寫內容與上文一脈相承,情節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與給出的閱讀材料銜接自然,不能偏離整個語篇故事發展的方向,保持故事的流暢性。其次,“切”語言風格,續寫部分應延續符合上文閱讀材料的寫作風格,使全文語言風格一脈相承,使全文語篇用語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在讀后續寫中,已提供的文本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邏輯或脈絡構成的,一詞雖微小,卻能蘊藏著無窮的語言魅力。因此,學生在續寫時,可以模仿和加工閱讀文本的用語,使續寫部分的文筆、語言風格與原文保持一致,如此既可以保持整篇文章整體的美感,又可以給讀者帶來平順、愉悅的閱讀體驗。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望聞問切”的讀后續寫方法,有助于學生快速梳理閱讀文本的故事線和情感線,建構出續寫故事的框架結構,精準把握行文敘事方式和語言風格,使續寫語言更生動、故事更立體飽滿。
二、在讀后續寫中運用“望聞問切”例析
筆者以2024年英語高考新課標Ⅱ卷的讀后續寫題為例,具體闡述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望聞問切”進行讀后續寫。試題材料敘述了“我”在出差途中,與一位陌生的出租車司機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描繪出司機的善良且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提示學生應循著誠實守信的品格續寫故事。其以人與社會主題中的人際關系為命題,其立意體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信與友誼等,營造“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為樂的和諧社會氛圍。
在高考讀后續寫題中,要求續寫內容與所給短文融洽度高、邏輯緊密、銜接自然。教師若將“望聞問切”貫穿于讀后續寫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就能更容易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節設置和寫作技巧,增強續寫部分的吸引力和連貫性,使續寫的故事與原文有更高的融洽度。
(一)“望”——抓關鍵信息
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各段首尾句,快速“望”透文本關鍵信息,把握故事梗概。學生在第一段首句(A cold,wet and unforgettable evening in September)中得知,故事發生在一個下雨且寒冷的晚上,同時也為故事的曲折發展營造了一種凄涼、無助的氛圍。第二段首句直截了當地交代了主人公“我”和司機(Gunter)初次相遇的情景。從第三段的末句(We made it.)可知,在歷經眾多困難后,司機終于順利地把“我”送到了車站候車。但在第四段中,學生瀏覽首句(Just then I realized that I had zero cash in my wallet.)和末句(Out of order.)后可知,此時身處異鄉且身無分文的“我”,想在取款機取現金支付車費,但取款機卻出現了故障,導致“我”陷入了無法支付出租車費用的尷尬處境。學生快速捕捉所給材料的各段首尾句信息,故事的發展情節逐漸浮出水面。此后,教師可以以“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為主題,總結出續寫文本六要素,即5個W和1個H,并利用思維導圖繪制出故事梗概(如圖1所示),以便續寫內容與原材料的故事內容統一、情節深度融合。
(二)“聞”——洞悉心聲
學生應抓住續寫文本中的動作細節和心理描寫,細“聞”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在記敘文中,作者通常會對人物內心的矛盾心理進行細致描寫,進而體現主人公內心的成長過程,緊張、喜悅或復雜的心情不僅能夠增加故事的緊張感和懸念,而且能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此續寫文本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細探動作描寫,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肢體語言、起伏的情緒變化。第一段中的“I ran like crazy”“... jumped into the first taxi...without a second thought”和第二段中“...lasted for what seemed like a century”把作者心急如焚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第三段中的句子“...and looked at me with a big smile on his face”描述出“我”趕到車站后的喜悅心情。句子“I flashed him an apologetic smile.”表達出“我”急付車費但身上卻沒有帶現金的歉意。然而,面對趕車的緊急時刻出現故障的取款機時,句子“A feeling of helplessness washed over me. ”把“我”無法支付車費的無助情緒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續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各段落中的動作、情緒描寫,厘清作者的情感起伏線索,對續寫情節中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做出準確的預測。根據上文概括出主人公無法支付車費的無奈,結合續寫第一段已提供的首句(I ran back to Gunter and told him the bad news.),學生可以“嗅”出本段續寫應主要放在描述作者內心無比愧疚的歉意和司機面臨心理難題和道德困境的考驗后,欣然同意“我”逾期付款的坦然。從續寫第二段給出的首句(Four days later,when I was back in Vienna,I called Gunter as promised.)和上一段續寫內容可知,續寫第二段的心境變化應重點放在“我”履行諾言后的喜悅心情和對司機樂于助人美德的感激之情,從而建構出“我”在歷經波折后,內心感受到人性善良的美好畫面。
(三)“問”——構建情節
“問”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續寫方向和整理續寫所需的信息,分析主人公面臨的問題和心理矛盾,更好地聚焦寫作重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進行續寫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提出問題:一“問”主要角色的動機是什么。如在第一段的續寫部分,結合兩段給出的首句,學生可以提出以下問題:“我”當前要緊急趕往開會地點,但是該如何向司機解釋“我”的處境?二“問”還有哪些未解決的情節。關于出租車的費用問題,司機和“我”分別提出了什么解決辦法?雙方對提出辦法的態度如何?三“問”角色間的關系可以如何推進和發展。如在續寫第二段時,學生可以用以下幾個問題構建續寫內容:“我”在電話中與司機聊了哪些內容?之前兩人的約定如何實現?最后兩人如何因此結緣?四“問”怎樣的結局才能與前文的風格和基調相符,不會出現前后文情節矛盾或者續寫內容跳躍。續寫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情節緊湊、銜接自然?教師提出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拓展思維,而且能夠挖掘出更多潛在的信息和可能性,為續寫拓展思路,使讀后續寫更加出彩。
(四)“切”——厘清脈絡
第一,“切”文章敘事脈絡,注意閱讀文本中細節信息的鋪墊和續寫部分的細節信息的一致性。在“問”的部分創設好故事情節后,續寫第一段情節應重點描述“我”與司機解釋當前處境后,他不僅對“我”的困境表示理解和同情,而且慷慨解囊,讓“我”順利搭上巴士前往目的地開會。這部分續寫內容應與閱讀文本中司機體現出來的樂于助人的品質環環相扣。續寫的第二段應著重放在“我”電話告知將與其見面后,司機對“我”履行諾言的行為感到非常欣喜和兩人見面后的細節描寫,最終發展到因相互幫助、相互信任,兩個陌生人成為好朋友的快樂結局。此外,第一段續寫的末尾還應該交代兩個人作出的約定內容,兩人留下聯系方式的細節不能遺漏,這樣才能使續寫兩段間的故事情節銜接順暢、過渡自然。
第二,“切”文章語言脈絡,保證行文風格一致。在閱讀材料中,從“I ran like crazy”“... jumped into the first taxi...without a second thought”“... lasted for what seemed like a century”和“... made a mad run for the machine”等句子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行文用語的夸張,字里行間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作者怕趕不上車的緊張和焦慮的心情。此外,細節動作的描寫也非常出彩,具體如rolled into、flashed him an apologetic、washed over等。因此,學生在續寫中可以適當加入夸張、比喻等寫作手法,如在描寫作者飛奔上巴士的時候,學生可以用“...jump out of the car and flee at the speed of light...”“...run like the wind”“...made a mad run for the bus”等語句,凸顯夸張的用語風格。對細節動作的描寫,學生也可以篩選更為亮眼的動詞,如使用dash、bol等詞形容風馳電掣般的速度,這不僅能豐富詞匯的表達,而且讓讀者更有畫面感,進而引發共鳴。
“望聞問切”是中華醫學傳統文化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重要標志之一,凸顯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借助中醫“望聞問切”的觀念,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英語讀后續寫的寫作效率與寫作水平。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和目標,靈活地將“望聞問切”體現在讀后續寫的學習活動設計之中,使二者更為密切地相互融合滲透、相互支持促進。總之,“望”盡文本關鍵敘事信息,“聞”透作者內心情感變化,“問”準故事情節走向,“切”中文章行文脈絡,達到續寫與原文緊密銜接、過渡自然、一脈相承的效果。英語教師借助“望聞問切”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讀后續寫文本中快速梳理故事梗概,歸納和總結重要信息,細品文本,用心續寫,寫出真情實感、打動人心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Z].2023:2.
[3]劉慶思,陳康.關于一年兩考高考英語試卷中讀后續寫設計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39(01):1-5.
[4]陳超逸.談談中醫的望、聞、問、切[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1):233.
[5]薩娜.英語教學中“望聞問切”四診法淺論[J].安徽文學,2010(04):152-153.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專項課題(B類)“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讀后續寫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以桂林中學為例”(2022ZJY1213)的研究成果。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