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偉
(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甘肅天水 741000)
所謂信息化,主要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各類軟硬件工具和多媒體資源。中職美術課堂教學追求直觀性和趣味性,信息化教學能夠帶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改善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創作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善于運用信息化教學輔助美術課堂教學,從美術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托于信息技術開展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美術探索的樂趣,從而事半功倍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發揮信息化教學與美術課程整合的優勢。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自主參與美術探索的先決條件。然而以往的中職美術課堂教學手段比較落后,美術知識和技法的講解,主要依靠教師的灌輸和示范,學生的探究活動拘泥于反復模仿和練習,課堂氣氛較為僵化,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渙散,已經厭倦了缺乏新意的學習方式。信息化教學匯集了圖像、聲頻、視頻等媒材,而且交互式電子白板等設備工具能夠實現信息化媒材的生動展示,這為美術知識的拓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這些都深受學生的喜愛,他們能夠在色彩、形象、畫面等方面深度體會美術現象,自然會自主投入美術學習中,以期探究線條美、色彩美、藝術美。教師可以結合美術知識的講授需求以及學生的興趣喜好,遴選優質的信息素材引入課堂,為學生打造有聲有色、亦動亦靜的學習場景,將枯燥的知識講解變得趣味橫生。
創意實踐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維度之一,是指運用聯想、想象和變通等方式,構想和完成具有創意的美術作品。新課改下的中職美術課堂教學,首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但是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學生在創意實踐的過程中面臨一些阻礙,比如想象力不足、思維閉塞,抑或實踐的工具、素材比較匱乏等等,制約著學生在美術作品中表達自身的創意構想。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具備多重優勢,其中層出不窮的數字化軟件能夠為學生開展美術創作帶來更好的條件。將信息化教學運用于中職美術課堂教學,對強化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很有幫助。當學生的創造思維受限時,教師可以采用聲像并茂的多媒體素材,對學生的情感、思維、視覺、聽覺進行多角度刺激,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拋磚引玉、促進學生靈感勃發;當學生開展美術實踐操作時,教師可以引入各類電腦軟件和繪畫工具,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創作需求,從而使其創意實踐素養獲得有效發展。
中職美術是一門視覺感官藝術,審美判斷是美術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審美教育是一項關鍵的課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能夠感知、分析、比較、詮釋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的各種美學因素。要想實現有效的審美教育,我們必須保證審美資源的充裕性。受時空條件的限制,課堂上可用的審美資源存在嚴重的不足,僅限于教材插圖和為數不多的掛圖。這些素材的視覺效果一般,導致學生接觸不到更多優質的美術作品,從而降低審美教育的實效性。而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互聯網資源庫不僅擁有名家的經典美術作品資料,而且一些富有新時代特色的作品也處于實時更新的狀態。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有助于豐富美術審美資源。針對教材中出現的美術作品,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收集高清圖片和視頻資料,優化作品欣賞的視覺效果,還可以隨著知識點的講解,即時展示當前流行的新生代美術作品,帶領學生鑒賞不同的視覺文化現象,從而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審美品位。
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教學進一步關注,對學生學習美術知識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中職美術課程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美術知識,幫助學生養成發現、欣賞、創作色彩的意識,提高寫生能力,提升藝術創新品質。為幫助學生完成美術學習任務,教師應帶領學生做好美術預習,而信息化課件能夠提高學生預習效果,為學生做好學習鋪墊,使其順利進入學習狀態,進而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在預習中,對于簡單易懂的知識點,在后續教學中教師可以略講,利用剩余時間突破重難點,發展創作和練習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一,信息化預習課件的設計。教師在設計美術預習課件時,應該堅持激發興趣、突出重點兩個基本原則,注重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加工”,融入色彩、創作、寫生、創新美術等知識,使預習更具指向性。教師可以分析、歸納美術教材中的知識點,收集與課程有關的圖片、視頻資料,使用演示文稿、AutoWave 等信息化工具,把各類預習材料編制成集成性的微課件,如制作色彩觀察微課,主要學習明暗度運用、色彩運用及線條勾畫,讓學生具有搭配色彩及詮釋色互補色彩間對比關系的能力,對于比較復雜的美術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將其整理成圖表形式、插入課件,便于學生一目了然地觀看,從而落實對信息化預習課件的高效設計[1]。第二,信息化預習過程的指導。需引導學生掌握預習方法,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課件所整理的美術要點知識“按圖索驥”,閱讀教材中的對應內容,勤動筆劃出重點概念,在存疑之處做標記,繼而開展短暫的交流和反饋,然后教師從中了解后續需要精講的內容。這樣在信息化課件的支持下,美術課堂預習就能實現事半功倍,學生也能明確知識重點,掌握可靠的自主預習方法[2]。
鑒賞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以往學生只能通過書本上靜態圖片去了解美術作品,然而這些圖片畫幅小、數量有限,無法帶給學生優質的審美體驗。互聯網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共享性,是一座審美素材的寶庫,在美術課堂上能夠實現即取即用,彌補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的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根據鑒賞教學的需求,運用互聯網資源創設靈動的美術審美情境,讓學生接觸更多藝術作品,深度感受作品的美學魅力。
首先,教師應該按照教材中的美術作品類型,在互聯網資源庫中采集對應的信息化素材,如果是油畫、國畫、素描等繪畫類作品,可以下載數字化作品圖像;如果是雕塑、手工設計類的作品,可以收集動圖、短視頻形式的資料。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教材印刷質量不高,只能呈現靜態圖等問題。其次,在展示審美素材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作品的風格,搭配一些音頻,比方說作品是一幅古典水墨畫,教師就配以古箏曲、古琴曲,使畫面與聲樂交相輝映,更見古韻和意趣,還可以應用電子白板的功能,對作品的局部進行放大,清晰逼真地表現畫面的線條、明暗關系和調子,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使其沉浸于作品的意境。最后,創設信息化審美情境的主要意圖,在于對作品的分析和鑒賞,所以教師還應該圍繞著作品的風格、內容、藝術技巧、思想主題等方面,引導學生開展欣賞和評述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的審美理解對作品表達看法和判斷。這樣互聯網資源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效用就充分地發揮出來,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能力都獲得強化[3]。
中職美術課程的題材廣泛、種類眾多,無論是繪畫還是篆刻、雕塑、設計、美工制作等等都講究技巧性。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傳授創作技巧以口頭講解和示范為主,生澀的理論內容太多,缺少直觀的感性材料,導致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無法扎實掌握基礎知識。信息化素材和工具能夠輔助美術創作技巧的傳授,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合理地開發精品課件、教學視頻等素材,把抽象的創作方法形象地傳遞給學生。
首先,從繪畫技法的傳授來說,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展示范畫和繪畫視頻,同時配合講解,帶領學生一邊觀察范畫和視頻一邊學習如何處理線條和色調,使其掌握空間營造和構成原理等知識。此外,教師要走下講臺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精細的輔導,并及時對學生存在的錯誤加以糾正,促使學生習得繪畫技法。其次,從雕塑、篆刻、剪紙、工藝制作等課型的技法傳授來說,教師同樣可以采用相關的視頻素材,實施演示教學;學生如果看不清,或是跟不上視頻的節奏,教師就放大視頻畫面,把播放速度設置成0.5 倍速,然后提煉出技巧要點,進行著重講解,讓學生跟隨視頻的演示,使用手中的工具模仿操作,并在掌握基本的創作技巧之后自行設計個性化的美工作品。這樣在信息化素材的助力下,美術課堂的技巧教學就變得快捷、高效[4]。
創意是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美術創意不僅僅局限于現實環境下的手繪和制作,還包括互聯網虛擬環境下的創意實踐。中職學生喜歡接觸新事物,各類功能豐富的信息化軟件,符合學生求新求異的需求,能夠給傳統的繪畫模式注入新活力,喚醒學生的創意靈感和動手操作積極性。因此,在將信息化教學引入中職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巧用信息化軟件,開展具有趣味性的美術創意活動,打造充滿智慧科技感的美術課堂,鍛煉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從而推動美術教學與時俱進。
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法之后,教師應該采用Photoshop、金山畫王、CorelDraw、美術畫板等軟件,帶領學生開展電腦制圖、電腦圖形處理、三維設計等類型的創意活動。例如,在設計畫面構圖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圖像處理軟件,按照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美術構圖規律,通過操作軟件中的作圖工具,對各種畫面和色彩進行隨意的搭配、組合,從而使學生感知形式美的法則,提高美術創造力。此外,對于制作、設計類的美術課程來說,圖案的規范性、線條的運用都非常講究,常規的手繪方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些課程的創意活動環節,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運用信息化軟件,進行圖案底稿的繪制、填色、編輯和修改,給底稿添加重復、漸變構成等效果,從而增強創意質量,開辟美術課堂教學的新路徑[5]。
一節完整的美術課不能缺少作品展評環節。學生在完成美術創作之后,都非常迫切地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想了解他人的創作成果。傳統的展評方式局限在同桌、前后桌等比較小的范圍,集體展示又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部分作品無法被關注到,導致學生之間難以互相借鑒創作經驗。信息技術具備強大的共享能力,教師應該運用信息化工具優化美術課堂的作品展評模式,給學生創造展示、評價和交流的平臺,從而提升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6]。
首先,教師應該根據美術作品的類型,選擇不同的信息化工具,把學生的作品匯集起來。如果是軟件制作的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文件的形式把作品發送到云平臺;如果是實物類的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拍攝照片、錄制小視頻,共享到云平臺。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在計算機終端,瀏覽、欣賞其他同學共享的作品,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和交流,主要點評有亮點的和存在不足的作品。在小組討論完畢后,可讓各組輪流反饋評價結論,教師再著重點優質作品的創作者上臺并陳述一下創意理念和創作過程,鼓勵被指出不足的學生,積極地吸取經驗,想辦法對作品進行完善。這樣通過開發信息化工具的共享功能,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作品的展示和評價環節,從而起到互相啟發、互相促進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還有助于豐富美術課堂的審美資源。教師應該根據美術課堂教學的目標,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開發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化素材和工具,將其合理地應用于課堂預習、審美情境創設、創作技巧的講解、創意活動、作品展評等環節,帶給學生新穎的美術學習和探究體驗,使課堂教學變得省時、高效,從而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功能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