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瑞蘭
摘要:教育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運用生活情境能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活情境能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文章結合生活情境教學的概念,分析了生活情境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然后提出了生活情境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對策,以期為初中生物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生活情境;生物教學;應用
情境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通過模擬真實生活中的情境,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而生物學科知識具有實踐價值,很多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如何運用生活情境實施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是當前生物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1? ?生活情境教學概述
生活情境教學是以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為背景,通過模擬、再現和創設的方式,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升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強調為學生創設趣味的生活情境,并以生活教學為指導,促進學生探究問題和合作學習,能讓學生保持探究欲望,對學生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將產生積極的意義。生活情境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生活情境教學以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為背景,通過再現和模擬的方式,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以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使其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第二,生活情境教學的表現形式為具體場景,它能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形象、更具體,有利于學生理解難點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第三,生活情境教學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互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四,生活情境教學注重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通過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2? ?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科涉及的內容大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將生活情境引入生物教學中,能讓學生直觀感受生物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促進學生學習。
2.2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在生物教學中,有些知識點相對抽象,學生理解難度大。而通過引入生活情境,教師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例如,在講解《基因與遺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家族中有哪些遺傳病史,并指導學生結合遺傳圖了解并掌握遺傳規律。
2.3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方式,通過融入生活情境,教師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分析。例如,在講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不同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并指導學生獨立設計生物實驗。類似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讓學生吸收核心知識,另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3? ?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3.1課堂導入中融入生活情境
將生活情境應用于生物教學中,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核心知識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使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和高昂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了將情境教學滲透在課堂導入中,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要利用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導入新課。生物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雖然抽象,但它們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導入新課,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二要利用生活情境中的案例導入新課。生物教學的內容與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中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些案例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保持身體健康、如何預防疾病等。三要利用現代科技導入新課。現代科技的發展對生物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或者發展趨勢引導學生思考。
3.2發揮自然環境的價值
為了發揮自然環境的價值,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要利用自然環境組織實地教學。實地教學是將生物課堂延伸到自然環境中的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親身感受生物學的魅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學生觀察和探究自然環境中的生物和生態現象。例如,在講解《植物的生長與繁殖》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公園或者森林,讓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繁殖方式。通過實地觀察,學生能直觀地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動和繁殖方式,并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以加深對生物學的認知和理解。
二要利用自然環境促進實驗探究。實驗探究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探究生物學問題的教學方法,它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例如,在講解《昆蟲的變態發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集昆蟲標本,并通過實驗探究昆蟲變態發育的過程和原因。實驗探究不但能幫助學生了解昆蟲的變態發育過程和生態學意義,而且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三要利用自然環境實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關注學生內心情感的教學方法,它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可以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體驗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可貴。例如,在講解《生物多樣性》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可貴。通過情感教育,學生會更熱愛大自然和生命,并能增強環保意識。
綜上所述,生活情境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生物知識,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因此,教師應將生活情境應用到教學中,并結合課堂導入,利用生活中的生物現象、生活情境中的案例及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學生思考和獨立探究,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此外,教師要利用自然環境組織實地教學、實驗探究和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緯緯.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第二課堂(D),2023(7):52-53.
[2]張有軍. 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天津教育,2023(19):159-161.
[3]高尚釗.生活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3(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