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計劃 高潔 寧嬋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期,大學生面臨著就業人數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雙重挑戰。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與社會對人才要求質量在提升,對大學畢業生的質量要求更加嚴格。近年來,受宏觀環境影響,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壓力普遍存在,就業心理問題日益成為高校密切關注的問題。鑒于此,文章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問題,分析成因并提出了建設性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就業指導
當前,全球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經濟格局和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長82萬人,就業人數創歷年新高。大學生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關乎著數百萬家庭的切身利益與社會的和諧穩定。近年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就業指導成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已成為高校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與深思的主題。
一、大學生常見的就業心理
(一)就業認知偏差
大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知識儲備與人生閱歷的積累,逐步形成了獨立的人格,在自我認知方面有更高的水平,在心理與精神層面有更高的追求。大學生在學校時過著溫馨、友好、平靜的校園生活,畢業后面對就業和生存的現實問題不能一下適應,容易無所適從,環境的改變使其在心理上短期較難做出調節,形成消極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壓力。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內容多元、快捷,導致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多元化,加之對就業市場嚴峻程度的認知不足,容易形成過度看重專業對口、過高期望薪酬待遇等就業認知偏差。
(二)盲從與攀比心態
大學生處于20歲左右的年齡,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初涉社會,思想較為簡單,容易受社會上各種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此時若不能很好地認清自我與了解自我,就很難實現順利就業。部分學生求職過程中過于看中功利價值,沒有綜合所學專業、個人特長、興趣愛好等進行準確定位,而是依賴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想要依據興趣特長選擇崗位卻又缺乏放棄專業的勇氣,或者想要放棄專業追求經濟利益卻又擔心無法長久發展,在理想與利益之間搖擺不定,容易出現盲目從眾擇業,從而導致遲遲未能就業或者短期內頻繁換崗的情況。也有些同學存在攀比心理,看著同學找到好的單位,就一定要找比同學更好的單位,盲目提高就業期望,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焦慮
新形勢下,大學生受就業人數總量與宏觀經濟形勢雙重影響,求職壓力緊逼其心理防線,容易產生恐慌與焦慮。部分大學生對個人和求職單位沒有清晰的認識,在面對個人理想、家人意愿、事業與感情、待遇與地位等多種矛盾沖突的問題,容易產生焦慮,尤其是心理素質較差、身體條件不好的大學生若長期處于心靈的低谷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甚至有少部分學生因多次求職失敗而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封閉的狀態,更有甚者因害怕失敗而不愿嘗試就業。
(四)過度依賴
新時代大學生家庭條件大多比較優越,從小就在父母和長輩的庇佑下成長,沒有遇到太多困難和挫折,這樣造成很多大學生生活自主性與獨立性相對較弱。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出現偏差,在處事和自理方面能力培養不足,對就業也無法獨立自主選擇,存在著較強的依賴心理。
二、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就業心理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第一,大學生的普遍特點是社會閱歷淺,缺乏社會經驗,抗壓能力相對較弱,對社會認知不足,對自身能力認識不夠,就業期望值較高,與自身能力不匹配,在遇到困難時,往往缺乏自我心態調節的能力。第二,缺乏學業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部分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基礎不扎實,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第三,就業競爭意識不足。就業過程中,很多大學生對經濟形勢與就業形勢了解不全,對就業市場與企業崗位需求認識不足,對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認識不清,對自身發展沒有良好的職業規劃,導致他們在真正面臨就業時,準備不充分,缺乏就業競爭力。
(二)學校因素
目前,全國高校已經基本開設了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課程,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高校就業指導內容不夠深入、系統。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側重于思想和政策層面上,而在實際中想要幫助大學生面對就業,還需培養他們求職能力和求職心理問題應對能力,站在他們的角度解讀就業困難問題。第二,就業指導教師水平有待提高。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任課教師大多由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擔任,擔任就業指導課的教師缺乏企業知識與經驗,專業水平有待提高。教學內容忽視了大學生就業心理排查、幫扶工作。第三,心理健康與就業心理指導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受課時量的限制,基本不會在每個學期都開展,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缺乏貫穿性與連續性。尤其是對面臨就業的高年級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重視不夠,關注度普遍較低。面臨求職就業的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多次遭遇失敗,受挫心理很難通過自我調整進行恢復,向心理教師或輔導員求助的意識也比較弱,負面的情緒積壓且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很容易打擊其求職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三)社會因素
在新形勢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對人才層次的需求不斷提升,對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就業市場中存在供需不平衡,人才供求不匹配現象明顯。尤其是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有的用人單位招聘時間與求職學生的時間存在時間差、信息差,有的用人單位在資質考察中注重學歷,進而造成低學歷的大學生面臨就業困難,抗壓能力較弱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創新高,導致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就業心理問題凸顯。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一)加強思想教育引領,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與擇業觀
當今大學生價值觀與就業觀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思想觀念存在著誤區,如在找工作過程中存在從眾、攀比、依賴等心理傾向,對工作要求過分注重工資待遇,忽視長遠發展,過分注重工作環境忽視企業文化等。針對這種不良的思想與觀念,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在就業指導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就業觀。一是,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精準一對一幫扶,讓學生了解自身能力、興趣愛好和優勢,從而摸索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道路;二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就業專題教育,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專業認知、職業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教育活動,如在畢業季時指導學生做好個人簡歷、作品集,傳授面試技巧等,有針對性地將就業意識灌輸給學生,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讓學生科學認識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引導大學生主動轉變自身就業觀念,提升自身就業實力,鼓勵學生走向基層去鍛煉自己,為國家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培養勇于創新、敢于競爭、樂于創業的就業觀念。
(二)強化就業心理輔導,提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處置能力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就業市場存在著結構性矛盾,競爭激烈,大學生在就業與擇業過程中必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可能會使其產生心理問題,影響順利就業。高校應該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調整心態,面對負面情緒時能夠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調適,積極主動地面對就業,具體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鼓勵自己能行,樹立自信心。遇到失敗和挫折時要理性對待、調整情緒,運用一些名人案例、名言、格言等激勵自己,盡可能地緩解或消除自我悲觀和消極情緒。二是,引導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學會傾訴,不要一味地將情緒藏在心里,應向家人、朋友、同學以及教師傾訴,通過傾訴、分享等方式,尋求他人的理解、安慰與支持,調節情緒和心情。也可以通過運動、購物、唱歌、旅游等活動轉移注意力,放松心情。三是,輔導員、就業指導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如定期與學生開展談心談話,在不同場景下了解學生近期心理活動和思想動態,采取有針對性、循序漸進的心理疏導方式。
(三)整合家校力量與資源,構建長效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機制
大學生就業心理疏導至關重要,為幫助學生在就業中保持積極樂觀、持續健康的心理狀態,順利實現就業,高校應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滲透性和覆蓋面。首先,有效整合力量與資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業心理輔導隊伍。就業指導職能部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學院以及后勤等部門緊密聯合,形成聯合運營、通力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明確職責與分工。通過業務培訓和實踐經驗交流等方式,提升隊伍心理專業能力,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其次,建立大學生心理輔導長效機制,引導學生積極尋求幫扶。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堅持“教育為主、重在預防”的原則,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教育引導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學會傾訴、學會調節等,積極主動尋求心理幫扶。再次,重點關注就業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就業心理跟蹤。重點關注畢業年級學生心理狀況,及時跟蹤學生心理狀況和就業情況,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在求職擇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能及時發現、及早干預、盡早解決。最后,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做好學生就業的雙重保障。大學生在畢業前期的心理狀態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的社會背景和給予孩子的厚望都深深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學校與家長之間保持密切聯系,形成聯合機制,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同時,家長不過度干預學生擇業,用愛與包容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和物質的雙重保障,為學生生活、學習、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四)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就業政策環境
國家政策不僅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走向及企業的運營,也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國家層面出臺了穩就業的“六保六穩”、鼓勵畢業生入伍、到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修第二學位、提高研究生的升學率等宏觀政策和導向措施,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方向和選擇;其次,國家和政府對就業環境進行宏觀調控,制定完善的就業服務機制,如搭建24365就業平臺,依托就業平臺提供就業信息和全天候的就業服務,加強就業市場宏觀調控和就業市場管理體系建設,最大限度的服務畢業生就業;第三,國家和政府深挖就業崗位資源,提供或者政策指導各級政府和高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性崗位;第四,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開展校園招聘月、就業服務季、校長書記訪企拓崗等活動,舉辦綜合性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針對特殊地區舉辦專項雙選會,在合理、適當的政策引導下,大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就業,緩解其就業心理壓力,從而提升大學生就業自信心。
結語
大學生就業心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就當前經濟形勢與就業形勢看,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就業心理問題仍普遍和長期存在。若就業心理問題得不到重視,較長時間無法緩解,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學生就業與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國家、社會、高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關注、協同發力,在大學生就業前、就業中以及就業后的各個階段均需要關注、關心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排解,為實現大學生順利就業保駕護航。作為就業主體的學生,也應從自身出發,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做好學業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積極應對、主動了解就業市場及國家相關政策,努力克服各種客觀環境因素對自身就業帶來的影響,順利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金玲,竇曉明,唐雪平.新時代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轉型升級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03):38.
[2]張濤.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工作[J].河北農機,2020(10):101.
[3]郝琳琳.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分析及對策研究[J].公關世界,2022(18):4748.
[4]張元祝,邵丹.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1(21):151153.
[5]李亞芳.當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調試策略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1(14):183184.
[6]崔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2(06):103105.
[7]袁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與對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513(008).
[8]徐國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J].公關世界,2022(16):7071.
[9]楊利靜.高職學生健康就業素質對就業心理壓力調適的影響[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22,24(03):8688+125.
[10]孟明燕.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析與對策[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5(05):104106.
[11]韓笑.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分析——以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2(04):121123.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廣西大學生就業研究專項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干預協同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ZJY1138);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學生資助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模式轉型中育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ZJY2627)
作者簡介:曹計劃(1979—?),男,漢族,江蘇徐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