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陳有娣 黃茂勇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人工智能時代跨界融合技能型人才評價機制重構及實施路徑研究”(21YJC880029);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工智能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技能型人才評價體系建構研究”(2021WQNCX05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年度學科共建項目“新時代廣東高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及創新潛力評價研究”(GD23XJY07)。
作者簡介:胡俊杰,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管理學院講師;陳有娣,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管理學院學生;黃茂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通訊作者)。
摘 要:鄉村旅游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而人才隊伍建設是其中的關鍵一環。闡釋人工智能時代賦予鄉村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對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已有文獻研究,整理、歸類出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構成要素,并構建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和權重系數,結果表明該體系與實際情況匹配度較好。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為人才培養提供了量化指南和有效工具,未來應結合評價體系,通過設立職業資格、制定行業標準、調整培養方案等進一步加強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關鍵詞:人工智能時代;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592;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4)01-0005-11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前夕視頻慰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村干部時指出,“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保?]鄉村旅游產業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展動力,而其發展離不開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預測,2025年鄉村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人次將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3.8%,而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是實現預測目標的基礎支撐。[2]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培養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并將“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任務之一。[3]鄉村旅游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動力,是決定鄉村振興成敗的關鍵要素。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分類健全人才評價標準”,加快新興職業領域人才評價標準開發工作,建立評價標準動態更新調整機制,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4]鄉村旅游人才評價需要一定的標準,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基于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而制定,它的建立可以幫助人才培養供給端進行符合市場需求的改革,還能幫助相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開展全面、系統、科學的評價和考核,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和促進行業升級。綜上所述,本研究試圖回答:在人工智能時代,科技賦能鄉村旅游產業,將對鄉村旅游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鄉村旅游人才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要素有哪些?鄉村旅游人才應從職業能力的哪些方面進行評價?回答上述問題對當下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乃至鄉村振興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改革動因:人工智能時代賦予鄉村旅游人才評價的新要求
2017年7月,國務院頒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人工智能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際競爭力提升中的關鍵作用,認為人工智能已經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全面推進,對人才評價機制提出嶄新要求。[5]隨后,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為高等教育領域響應國家人工智能計劃提供政策指引。[6]依據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的特點,促進人工智能教育與其他專業教育的深度結合,構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實現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轉型,同時意味著需求側也在相應地改變及提升評價標準。世界經濟論壇于2020 年1月發布了一份題為《未來學校: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的報告,提出教育 4.0模式,這是對第四次工業革命需求的有效回應,通過人和技術相結合實現新的可能,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滿足生產力發展的需求作為重要的教育評價依據。[7]
回顧歷次技術革命可知,手工勞動轉變為機器大生產導致體力勞動者數量逐漸減少;生產機械化轉變為電氣自動化導致腦力勞動者成為主要勞動力;自動化工業化轉變為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將使智力勞動者成為未來的主要勞動力。[8]勞動力結構優化與技術持續進步是一種良性循環,將對勞動者的技能結構、知識結構、智力結構提出新要求,促使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向更具創造性、價值性的領域發展。智力勞動成為主流也促使服務行業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重要的就業門檻。[9]
就鄉村旅游領域而言,其從業人員的智力屬性將被放至更高的位置,勞動技能將趨向多元化,知識趨向復雜化,要掌握多種“硬”技能和“軟”技能才能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新的勞動技能迭代要求鄉村旅游人才具備更新更強的能力,數據分析與預測能力即將成為必備技能,要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發現市場趨勢、用戶需求,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缃绾献髋c創新思維將成為核心能力,要不斷尋找并應用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并與技術專家、營銷人員、設計師等不同領域的人才進行有效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旅游行業的創新發展。客戶各式各樣的特定需求,消費體驗的提高以及品牌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別致的服務與共情的溝通,因此個性化服務與情感交流能力將成為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
三、研究綜述:鄉村旅游人才相關研究呈現縱深發展趨勢
從2017年起,以“鄉村旅游人才”為主題的研究顯著增長,學者開展了廣泛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現狀問題研究
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大部分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導致專業能力參差不齊。[10]二是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結構失衡,服務型人才占比過大,缺乏管理型、信息化以及新業態技能人才。[11]三是鄉村旅游人才未能完全滿足實際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12]四是鄉村旅游產業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不足。[13]
(二)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策略研究
許多學者從多種視角提出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策略,主要有以下類型:一是針對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結構的優化問題,應設置不同階段的培訓內容,健全培訓體系,引導部分鄉村旅游從業者向不同方向轉型。[14]二是依托職業教育機構,以市場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展校企合作、產教研融合,開創新的培育模式。[15-17]三是搭建幫扶共建平臺,在政策導向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實施領軍人才配對共育工程。[18-19]
(三)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
學者們為使鄉村旅游人才供給側能夠真正實現與需求側有效銜接,創造性提出多種培養模式:一是訂單式培訓模式,旅游院校與當地政府合作,共同商定招生和培訓事項,學生入校前便可與當地鄉村旅游企業簽訂就業協議。[20]二是“政企校協同,共育民員生”的模式,以高校學生、從業人員和居民為主體,以旅游院校、鄉村旅游企業和政府為核心,多方聯動滿足產業需求。[21]三是在上述基礎上,加入行業協會,提出用行業標準對接工作內容的新要求,建立“政府、學校、企業、鄉村旅游協會等聯合培養”模式。[22]四是“2+3”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即實行“雙導師”制,奠定專業特色化、差異化的師資基礎,實現高校、企業和社會三方深度合作,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搭建平臺。[23]
(四)鄉村旅游人才的能力與素質研究
鄉村旅游人才的規格要求是其發揮作用的基本保障。為此,許多學者對鄉村旅游人才的能力和素質進行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的職位應有不同的素質要求,但是旅游職業道德、鄉村歷史文化知識、服務技能等是鄉村旅游人才應具備的主要素質。[24]二是鄉村的旅游、農業與康養等多種產業融合需要創新發展模式的能力。[25-26]三是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鄉村旅游人才的三項基本素質是“雙創精神”、掌握相關技術和高素質服務技能。[27]四是認為服務禮儀知識、敬業精神、團隊協作意識、旅游接待能力是鄉村旅游人才開展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28]五是認為鄉村旅游人才是綜合型高級人才,應掌握旅游市場學、旅游公關、旅游法規和管理學多領域知識。[29]
(五)研究現狀述評
共識:一是肯定了鄉村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其對鄉村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二是鄉村旅游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在鄉村振興的使命任務下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三是明確了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問題,要科學設置人才評價標準,并以其為導向打造系統的培育模式。
問題:一是主要基于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現狀或培養目標提出培養策略模式,未對鄉村旅游人才專業能力生成機理進行探究。二是關于鄉村旅游人才評價標準仍未系統建立,未能科學地為鄉村旅游人才招聘、培養、評價等方面提供依據,影響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因此,對現有研究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凝練出鄉村旅游人才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指標,并進行豐富和完善,從而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能為鄉村旅游人才建設提供參考,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
四、要素構成: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框架建立
目前學界對于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構成尚未形成共識,本研究將相關學者所提出的要素進行整理,對詞義相近的要素進行歸類,具體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姜大源提出的“能力三要素”理論框架[38],在上述基礎上將鄉村旅游人才的能力要素歸入對應模塊,初步建立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框架,包括3項一級指標和12項二級指標。
五、體系構建: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確立
(一)改良德爾菲法確定指標要素
在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設計中,需要考慮到鄉村旅游人才的實際工作需求和發展方向,確保評價結果符合實際需求,并能促進鄉村旅游人才的職業發展。為此,本研究邀請專家進行改良德爾菲法問卷調查,確定指標體系的內容并提出具體意見。
1.研究工具
將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指標體系初始架構轉換為問卷題目,以5點李克特量表作為衡量工具,邀請專家對題項進行合理性判斷。此外,還需要對專家判斷依據和相關問題熟悉程度等方面進行調查。
2.調查對象
一般專家問卷調查人數以5~15人較為適宜,專家組可由技術型、實踐型和政府機構專家組成。[39]因此,本研究邀請專家的標準為:從事鄉村旅游行業工作5年以上,或相關專業領域的博士,或具備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
3.數據處理準則
(1)專家積極程度:以問卷回收率作為判定準則,達50%屬于合格,60%屬于良好,70%及以上屬于優秀。
(2)專家意見權威程度:以Cr作為權威系數,由專家判斷系數(Ca)與熟悉程度(Cs)構成,Cr=(Cs+Ca)/2。一般認為Cr>0.7為可接受信度,Cr>0.8則表示專家對內容的選擇有較大把握,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3)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專家協調系數反映的是專家對問題意見的一致程度,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變異系數(Cv),反映專家對指標重要性、計算公式合理性、收集方法可操作性的協調程度。系數越小說明專家的協調程度越高;二是肯德爾系數(Kendall W),反映專家對所有問題評價意見的一致性程度,數值越大說明專家意見的協調性越高。因此,專家協調系數判斷準則為:平均數≥3.75,Cv﹤0.25,Kendall W>0.2以及P﹤0.05。
(4)專家意見穩定程度:專家小組在下一輪問卷調查過程中對每項問題的意見改變程度小于或等于20%時,即該項問題的評價結果已達到穩定狀態。當全部問題的穩定程度大于或等于70%時,可不再進行新一輪的德爾菲法問卷調查。
4.數據分析
問卷通過網絡發放,由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提出修改意見。同時,完成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保留滿足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判斷準則的指標,并根據專家建議修改并形成新一輪問卷,最終通過兩輪調查確定鄉村旅游人才專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輪調查結果如下:共邀請10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率為100%,有30%的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專家積極程度達到優秀水平。專家權威程度達到0.865,說明專家小組對于指標內容的判斷具有很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各個指標的重要性賦值評分均大于等于3.9,變異系數均小于等于0.19,且肯德爾系數為0.215及P等于0.009,各項判斷準則均符合標準,所有指標均可保留,且說明專家小組對于該指標體系的評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及較高的可靠度。不過,專家小組也提出了五條修改意見:一是建議在“通用能力”指標中增加法律知識能力和領導能力的釋義內容;二是在“社會能力”中增加組織協調能力;三是將鄉村振興領域政策法規的內容增加至“旅游專業知識”指標的釋義當中;四是在“社會能力”指標中增加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五是在“方法能力”指標中增加產業發展能力。本研究將上述意見納入至第二輪問卷。
第二輪調查結果如下:共邀請10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率為80%,有25%的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專家積極程度達到優秀水平。專家權威程度達到0.895,可信度再次得到驗證。各個指標的重要性賦值評分均大于等于3.88,變異系數均小于等于0.22,且肯德爾系數為0.345及P等于0.000,各項判斷準則均符合標準,所有指標均可保留,專家評價的高度一致性及較高可靠度反復得到驗證。本輪調查共向專家小組征求了17個指標的意見,其中3個為新增指標,專家小組對每項指標的評價改變度均小于20%,原14項指標的評價結果達到穩定狀態,全部問題的穩定性達到82%,可以停止下一輪改良德爾菲法問卷調查。至此,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得以確立。
(二)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指標要素權重
將評價指標體系作為決策目標,設立3項評價準則以及14項具體評價要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1.研究工具及調查對象
根據AHP的實施方法將指標體系轉化為AHP專家問卷,根據標度定義構造判斷矩陣,征詢專家進行指標重要程度的兩兩比較。[40]調查對象與上一階段保持一致。
2.數據處理準則
各級指標的重要性賦值依據一致性檢驗進行判斷,判斷依據為:CR<0.1表明判斷矩陣一致性較好;CR=0表明判斷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CR≥0.1表明判斷矩陣不符合隨機一致性,需進行修改。
3.數據分析
如表3所示,各級指標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說明構建的判斷矩陣合理。一級指標按權重系數高低依次為: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是鄉村旅游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他們能夠完成鄉村旅游工作的前提。
在一級指標“專業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鄉村旅游專業技能。在“方法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認知思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排在第二位,說明鄉村旅游人才要緊跟時事,了解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并且富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時刻走在鄉村旅游發展前沿。在社會能力下的二級指標中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能力。這說明鄉村旅游人才要具有熱情友善、客人至上等職業道德,向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此外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能夠適應社會和鄉村環境,在完成鄉村旅游工作時還要具有較好的合作協調能力,能夠較好調動居民、企業、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鄉村旅游事業發展。
六、實證檢驗:人工智能時代鄉村旅游人才評價體系的實效驗證
為有效地評估和提升人工智能時代鄉村旅游人才的素質和能力,將評價結果與實際工作場景相比較,驗證評價體系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并進行必要的修正和改進,本研究面向廣東省內鄉村旅游相關主體進行實證調查。
1.測量問卷編制及調查對象
將指標體系中的14項二級指標轉化為測量題項,并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1—5分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面向廣東省內鄉村旅游者、鄉村旅游工作者、高校旅游專業師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25份,回收有效問卷206份,有效回收率為91.6%。樣本人口統計變量特征為:鄉村旅游者99人(48%)、鄉村旅游工作者24人(12%)、高校旅游專業師生83人(40%);大專學歷87人(42%)、本科學歷103人(50%)、研究生學歷16人(8%)。
2.信度分析
數據的一致性對于獲取準確的結果和可靠的結論至關重要,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α系數來評估數據是否符合邏輯規律并與其他相關數據一致,量表的總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73,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3.因素分析
(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為判斷回收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先分析量表的KMO(>0.7)和Bartlett球形檢驗(p<0.05)。結果顯示KMO值為0.864,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671.145(df=91,p=0),達到顯著水平,可進行因子分析。
(2)驗證性因素分析
對評價體系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使用同源方法進行參數估計?;厥諗祿c構建模型的擬合指標如下:χ2/df=1.236,RMSEA=0.052,CFI=0.986,GFI=0.945,PGFI=0.666,綜合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該模型與數據的適配度較好。此外,檢驗結果如圖2所示,因素負荷量均在0.644至0.81之間,達到0.5以上的標準,說明測量模型題項品質良好,能夠反映所測量概念的特質。
七、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構建的評價體系全面涵蓋了人工智能時代對該類人才的能力要求,為人才培養和考核提供了量化指南,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及從業人員可結合實際使用該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其鑒定、預測、診斷、導向和激勵功能[41],在此提出三點建議。
(一)設立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資格,規范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該指標體系可對鄉村旅游人才職業能力進行全面鑒定,能夠對人才的能力素質進行質與量的區分和認定,為政府部門設立鄉村旅游人員從業資質提供了參考依據。具體而言,指標體系可轉化為職業資格考試的模塊,依據各個模塊的特性進行比例、考核內容及形式的設置,能夠確立行業準入的標準,逐步實現鄉村旅游人才隊伍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二)制定鄉村旅游人才行業標準,進一步為供給側提供發展方向
行業企業作為鄉村旅游人才的需求端,對人才的規格標準具有主要的話語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鄉村旅游行業處于快速變化發展之中,行業企業可以在該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發展出更具操作性的標準細則,并不斷進行更新升級,供人才供給側和從業人員進行參考以適應行業發展需要。
(三)調整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推動人才供給側改革
評價體系的不斷發展將為職業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調整培養方案提供依據。根據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升級狀況調整專業設置,將最新的職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當中,實現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無縫對接,同時協同相關部門打通學歷證書與職業證書的“立交橋”,繼續擴寬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成長路徑,真正做到需求供給兩端的全面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心鄉村旅游:新時代的鄉村振興 你們是一個很好的樣子[EB/OL].http://news.china.com.cn/2023-01/18/content_85066802.htm,2023-01-18.
[2]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2020-07-17.
[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2021-02-23.
[4]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2018-02-26.
[5]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 12064.htm,2017-07-20.
[6]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2018-04-03.
[7]逯行,王歡歡,劉夢彧.數字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模式如何轉型?——《未來學校: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報告的解讀[J].現代教育技術,2021,(3).
[8][9]朱巧玲,李敏.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與勞動力結構優化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6).
[10]孫靜,劉薇.“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山東鄉村旅游人才培訓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4).
[11]耿紅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20,(24).
[12]于桐.鄉村振興戰略下遼寧高校旅游專業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構建與實施[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2,(3).
[13]孫悅.鄉村旅游扶貧與高教旅游人才培養互動發展探析——以遼寧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科技視界,2022,(19).
[14]鄭世平.綿竹市鄉村旅游人才支撐與培養路徑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9.
[15]Cejas M, Aldáz S, Quevedo L, et al. Rural-Community Tourism: Study of the Competences of Professional Human Talent in Tourism of the Cotopaxi Province[J].Tes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20,83.
[16]劉俊.職業教育背景下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困境及優化策略研究[J].旅游縱覽,2022,(24).
[17]冀楠楠.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問題與策略[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版),2022,(9).
[18][35]劉立紅,崔泓潔.鄉村振興戰略下河北省鄉村旅游人才培養[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
[19]徐新洲,李昀思.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2023,(2).
[20]張向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德糜斡唵伟酁槔跩].教育觀察,2018,(23).
[21]黎嬌,韋文杰.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7).
[22]司紅十,金玉.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省鄉村旅游產業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新農業,2020,(23).
[23]侯賀平,李喜梅,張龍沖,等.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林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農業教育,2022,(1).
[24]趙雪情.鄉村旅游人才現狀、需求與對策[J].人才資源開發,2020,(3).
[25][34]喻彩霞,姚月圓.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12).
[26][36]王紅艷.鄉村振興戰略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才的素質與能力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2,(15).
[27]詹艷杰.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鄉村旅游人才需求及培養對策研究[J].旅游縱覽,2022,(4).
[28]蔣光輝,楊再瓊.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高職旅游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2022,(9).
[29]陳小鴛,閆閃閃.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以贛州市長岡鄉為例[J].商展經濟,2023,(1).
[30]鄭瑩,何艷琳.北京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及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25).
[31]馬曉路,許霞,張哲樂.旅游類高校建設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基地的思考[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4).
[32]劉梅.農林職業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6.
[33]康葉紅,樊雅俊.鄉村振興背景下大湘西鄉村旅游人才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9).
[37]陳禮龍,徐海軍.完善耕讀教育體系 培育鄉村旅游領軍人才[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
[38]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9]胡俊杰,陳為年,黃茂勇.高職院?;鶎有姓藛T專業能力指標體系構建——基于改良式德爾菲法的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0,(2).
[40]胡俊杰,黃茂勇.高職院校行政人員專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當代職業教育,2022,(2).
[41]蘇永華.全面人才評價[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7.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Testing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Tourism Talent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 Junjie Chen Youdi Huang Maoyong
Abstract: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a key part of it. Explain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given to rural tourism talent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were sort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 various indicators and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matched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vides quantitative guidance and effective tool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future,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mbin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talent tea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mula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adjustment of training plans.
Key words:?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Evaluation system
責任編輯:嚴玉婷